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大略》指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文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说:“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狮。”社会发展到今天,人际间横向联系大大加强,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才的重要,口才对于某些人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才。口语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已越来越被重视,新教材对于学生口语训练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却远未把培养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放到应有的位置。
为了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拿出的古诗《石壕吏》,不作任何讲解,而是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学习理解,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改编成课本剧在班上进行表演。我要求他们根据诗歌背景、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写剧本,斟酌台词,编排动作,布置场景和道具,准备时间大约一周。
同学们对此次活动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毕竟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他们积极进行准备工作,并且不断提醒我要表演课本剧,生怕我会忘了,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也隐隐有点担忧,怕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出意外,毕竟里面涉及到了跳墙等动作。但是,当我看完孩子们的表演之后,我只能用惊叹二字来形容我的心情。他们有着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剧本的内容也没有完全依照课本来,而是有了或多或少的改变,这让整个故事显得不那么压抑,反而多了几分俏皮和搞笑的气息,课堂也因而活了起来。
按照课本原意,这首诗歌主要讲了官兵抓老妇去服兵役的故事,其情感基调应该是悲凉的、凄清的,但是同学们对故事进行了些许的改编,比如在官兵破门而入要抓人走的时候,其中一个官兵哭着说:“大娘,您也同情同情我吧,抓不到你我就完蛋了!”甚至其中一个扮演官兵的同学还在抓人的关键时刻来了个“惊天一跪”,我从中惊喜地发现,同学们看待故事的角度并没有被传统观点所局限,他们既看到了老妇人的可怜,也考虑到了官兵的身不由己。
同时我还发现,老妇人的扮演者多半是男同学,他们表演时唯唯诺诺的样子让我叹为观止,因为平时的他们那么活力四射,精力充沛,而眼前的他们却竭力表现出一种恐惧、无奈的神态。不是没看过精彩的舞台表演,只是看到这些十几岁的孩子,用着稚嫩的动作和语言去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实属不易!
活动结束后,我及时布置他们写日记,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有位同学在日记中写到:“这次活动使我体会到语文的魅力,语文不只是乏味的读和写,还可通过表演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表演既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又能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望日后多多制造这种机会。”可见,同学们对这次活动也十分喜欢。
同时,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水平,我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里开展了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以座位作为次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站到讲台上,通过演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一年多以来,我们两个班课前演讲的内容从古诗词朗诵讲解,到名著经典推荐,再到目前的哲理故事分享,经历了三个阶段,学生的演讲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一阶段,出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我让学生从有名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诗词中选择短小精悍的篇目,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写在黑板上,上课以后由演讲的同学背对黑板将诗歌朗诵出来,并给同学们简略讲解这首诗表达的中心意思和作者的情感等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每天背诵一首古典诗词,深化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演讲的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锻炼,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阶段,以“世界读书日”和学校的“读书节”为契机,我在学生中间开展了经典名著推荐活动,让学生自己写稿子,给同学们推荐一本自己读过的好书。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其他同学的演讲了解很多自己没有看过的书,认识很多自己不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的作家,另一方面既锻炼了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能力,也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这项活动持续了大约两个月,学生既获得了演讲的乐趣,又储备了文学知识,对语文教学也产生了十分有利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也就是目前我们进行的“好故事大家分享”活动,我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从中选择容易为同学们所接受的美好的哲理故事,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演讲,如果说古诗词朗诵考验的是背诵能力,好书推荐考验的是总结概括感悟能力,那么好故事大家分享则更加看重演讲者的演讲能力,他(她)不仅需要背过这个故事,还要流利、有感情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全班同学,这不是一件小事。很多学生以前锻炼机会太少,所以在演讲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经过三个阶段的课前五分钟演讲,我发现学生在演讲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不敢抬头看下面的学生。他们更愿意低着头去“背诵”,而不敢抬头面对平时十分熟悉的同学;其次,演讲者声音较小,这与低头现象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缺乏锻炼,他们不能大方地进行一次演讲;再次,演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身体会不断地晃,目光飘忽,看窗外或者天花板,手背在身后,甚至摸鼻子捂嘴等动作也频频出现,这些多余的动作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其演讲的内容,而发出阵阵哄笑,加深了演讲同学的窘态。
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一年的课前五分钟演讲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许多同学纷纷表示,经过观看和自身体验课前五分钟演讲,自己对于自己在讲话中语言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楚,声音是否洪亮,节奏是否合适,声调是否恰当,表情是否自然,感情是否真实等现状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在讲话中,学生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新教材来到我们生活中不过寥寥数年,对于新教材的教授还是略显懵懂,而口语训练任重而道远,口语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已越来越被重视,我深感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虽然没有伯乐的高水平,我仍愿用我的目光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用我的双耳倾听孩子们的声音,愿他们在口语表达的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当!
为了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拿出的古诗《石壕吏》,不作任何讲解,而是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学习理解,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改编成课本剧在班上进行表演。我要求他们根据诗歌背景、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写剧本,斟酌台词,编排动作,布置场景和道具,准备时间大约一周。
同学们对此次活动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毕竟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他们积极进行准备工作,并且不断提醒我要表演课本剧,生怕我会忘了,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也隐隐有点担忧,怕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出意外,毕竟里面涉及到了跳墙等动作。但是,当我看完孩子们的表演之后,我只能用惊叹二字来形容我的心情。他们有着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剧本的内容也没有完全依照课本来,而是有了或多或少的改变,这让整个故事显得不那么压抑,反而多了几分俏皮和搞笑的气息,课堂也因而活了起来。
按照课本原意,这首诗歌主要讲了官兵抓老妇去服兵役的故事,其情感基调应该是悲凉的、凄清的,但是同学们对故事进行了些许的改编,比如在官兵破门而入要抓人走的时候,其中一个官兵哭着说:“大娘,您也同情同情我吧,抓不到你我就完蛋了!”甚至其中一个扮演官兵的同学还在抓人的关键时刻来了个“惊天一跪”,我从中惊喜地发现,同学们看待故事的角度并没有被传统观点所局限,他们既看到了老妇人的可怜,也考虑到了官兵的身不由己。
同时我还发现,老妇人的扮演者多半是男同学,他们表演时唯唯诺诺的样子让我叹为观止,因为平时的他们那么活力四射,精力充沛,而眼前的他们却竭力表现出一种恐惧、无奈的神态。不是没看过精彩的舞台表演,只是看到这些十几岁的孩子,用着稚嫩的动作和语言去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实属不易!
活动结束后,我及时布置他们写日记,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有位同学在日记中写到:“这次活动使我体会到语文的魅力,语文不只是乏味的读和写,还可通过表演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表演既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又能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望日后多多制造这种机会。”可见,同学们对这次活动也十分喜欢。
同时,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水平,我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里开展了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以座位作为次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站到讲台上,通过演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一年多以来,我们两个班课前演讲的内容从古诗词朗诵讲解,到名著经典推荐,再到目前的哲理故事分享,经历了三个阶段,学生的演讲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一阶段,出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我让学生从有名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诗词中选择短小精悍的篇目,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写在黑板上,上课以后由演讲的同学背对黑板将诗歌朗诵出来,并给同学们简略讲解这首诗表达的中心意思和作者的情感等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每天背诵一首古典诗词,深化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演讲的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锻炼,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阶段,以“世界读书日”和学校的“读书节”为契机,我在学生中间开展了经典名著推荐活动,让学生自己写稿子,给同学们推荐一本自己读过的好书。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其他同学的演讲了解很多自己没有看过的书,认识很多自己不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的作家,另一方面既锻炼了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能力,也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这项活动持续了大约两个月,学生既获得了演讲的乐趣,又储备了文学知识,对语文教学也产生了十分有利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也就是目前我们进行的“好故事大家分享”活动,我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从中选择容易为同学们所接受的美好的哲理故事,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演讲,如果说古诗词朗诵考验的是背诵能力,好书推荐考验的是总结概括感悟能力,那么好故事大家分享则更加看重演讲者的演讲能力,他(她)不仅需要背过这个故事,还要流利、有感情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全班同学,这不是一件小事。很多学生以前锻炼机会太少,所以在演讲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经过三个阶段的课前五分钟演讲,我发现学生在演讲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不敢抬头看下面的学生。他们更愿意低着头去“背诵”,而不敢抬头面对平时十分熟悉的同学;其次,演讲者声音较小,这与低头现象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缺乏锻炼,他们不能大方地进行一次演讲;再次,演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身体会不断地晃,目光飘忽,看窗外或者天花板,手背在身后,甚至摸鼻子捂嘴等动作也频频出现,这些多余的动作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其演讲的内容,而发出阵阵哄笑,加深了演讲同学的窘态。
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一年的课前五分钟演讲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许多同学纷纷表示,经过观看和自身体验课前五分钟演讲,自己对于自己在讲话中语言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楚,声音是否洪亮,节奏是否合适,声调是否恰当,表情是否自然,感情是否真实等现状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在讲话中,学生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新教材来到我们生活中不过寥寥数年,对于新教材的教授还是略显懵懂,而口语训练任重而道远,口语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已越来越被重视,我深感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虽然没有伯乐的高水平,我仍愿用我的目光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用我的双耳倾听孩子们的声音,愿他们在口语表达的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