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w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刚

  平时,白天上班上学的人走了,院子里就安静下来。
  只有我家的外婆与邻家的婆婆戴着老花镜,坐在门口,做针线活,安祥而静谧。光线从天井透下来,形成几道光柱,空气中的尘埃纤毫毕露,很随意地飞舞着。
  少年时,我家住在一条老街的一个老院子里, 三进天井,中间第二个天井旁边还有一口独立的水井。院里住了几户人家。
  一进入腊月,学校放寒假,院子里即使在白天也开始热闹起来。一群半大的孩子追追打打,吵吵闹闹。有段时间,居民委员会还组织唱样板戏、政治学习,还从其他院子借个老地主来开几次斗争会。
  然而不管形势怎么严峻,腊月的日子一天天往后过,过年的气氛就开始在院子里弥漫。渐渐浓起来的年味是不动声色地来到的。不知不觉中,屋檐下的晾衣杆上渐渐挂出了香肠腊肉和做咸菜的青菜头,年味随各种味道来了。
  过年的氛围是从咸菜开始的。家家都做咸菜,用坛子存起来,吃一年。
  父亲借了个架子车,带着我们兄弟俩出南门到蔬菜大队买大头菜。这种菜产量高,是那个时代少有的不要票就能购买的物品。
  父亲拉车,我们推车。架子车是从屠宰场借的,有一种血腥味。车直接拉到大门外的河边,妈和姐已在那里等着,一箕一箕抬到水边,开始清洗。腊月的河水刺骨,一双手一会儿就冻得通红。
  河边,拓叔叔也在洗菜头。拓叔叔当过右派,一家两口人,有个已经初中毕业的女儿 。此时,拓叔叔站在水中,正在骂女儿,让她快点下河来。女儿有点扭捏,脸还红了。妈见了,对大哥说:“大娃,你去帮拓叔叔;大妹,你来帮我刷泥巴。”
  洗干净的大头菜抬回院子,一节一节的竹子被破成一把竹签。插上,吊起来,待风干。再切成丝,拌上盐和海椒,喷上白酒,放入坛子,封闭起来,几日后,即可启食。我家有老家河南带来的小磨麻油,吃时滴几滴,这滋味,何等香!
  外婆是院子里过年时的中心人物。她掌握着年货的好多秘密,特别是做大头菜、红豆腐,那最后洒进去的佐料,只有经了她的手才会恰到好处。外婆三十岁时二婚嫁给外公,那时,外公家尚有一些田地,在老家的地头上还是一方舵爷,只可惜外婆生下我母亲后,未及母亲成年,外公就去世了,家里僅有的田地也被外公抽鸦片抽完了。外婆拖着女儿,从一个地主家的少奶奶一下失了依靠,只得临街租一门面,卖起咸菜和甜食。
  也就是有了这么一段经历,她老人家成了我们这辈人眼里的“食神”;也就是有了这段经历,她成了历次政治运动中被震慑的对象,一辈子小心做人。只有春节这几天,她才会受人尊重,才会满面红光地指导各家各户做咸菜。
  年味越来越浓,待咸菜做完,就该备年货了。熏腊肉香肠是基本的备货,有农村亲戚的,多是委托亲戚把肉熏好,没这种路子的,就弄个汽油桶,在天井里架起熏。为了产生更多的烟,那柏树枒枝未完全燃烧,汽油桶上还压了块石板。烟就从旁边的缝隙溢出来,在院子里乱窜。
  我家穷亲戚多。最早来的是八舅,送来一块黑乎乎的腊肉。舅给外婆说:“母,今年养的猪死了一头,只杀了一头年猪,大都卖了,今年买化肥的钱都不够,只能送这点孝敬你老人家了。”外婆停下手中的针线,在老花眼镜后面盯着舅看了一阵,说:“那娃儿读书的钱从哪儿来?”那边低着头,叭啦叭啦抽着叶子烟,闷声闷气地说:“村小也学不了个啥子,就不读了呗。”
  两人沉默了一阵子,后来外婆说了句:“书还是要读。”舅走的时候,她从内衣掏了五块钱给舅,望着走远了的八舅,又说了句:“造孽哟。”
  拓叔叔的腊肉一直熏了两天,烟也飘到了街上。居委会程主任端着个茶杯,气冲冲地走进院子,一看是拓叔叔,气就更大。“‘拓好儒’,你这是在干什么?弄得一街都是烟!”拓叔叔立马点头哈腰,不敢回一句嘴,大妹站在一旁,也不敢说什么。
  老爸在公共厕所洗完澡,刚好出来,见此情景,马上过去解围:“嘛无事找事,满街都在熏腊肉,我们这个院子就不能熏了?”程主任最服老爸:两人都是部队下来的,爸是抗日,程主任打老蒋,又都喜欢喝酒,交情更不在话下。爸因是军校出身,更让程主任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时,爸的官还大一些。程主任说:“书记,你说了就算嘛。”爸说:“春节还是得喝台酒。”程主任忙说:“那是,那是。”
  爸一边往家走,一边拍了一下大妹:“今后这种事不要出来看了。”大妹羞涩地笑了一下。
  哥一直拿着本书在旁边看,第二天,忽然对我说了句:“大妹笑起来好看。”
  不是川渝一带的人,很难理解汤圆对过年的重要性。简单来说,北方的饺子,南方的汤圆。在我家,推汤圆尤其有仪式感。
  从腊月开始,一有太阳,外婆就把糯米倒进簸箕,戴上老花镜,坐在天井里开始清理沙子、草根、谷壳。一点一点,往往要用好几天时间。这之后,要用水浸泡糯米。那一年,院子里已有了自来水,但是绝不能用,需到城外的大水井里挑来。
  糯米泡上,就要开始洗磨子。磨子好久没用了,我与哥把磨心卸下来,婆用刷把就着水,开始死劲地刷,刷一阵子就用鼻子凑上去嗅嗅,直到最后她说一句“好了”,磨子才算洗干净。
  泡软的糯米每次往磨眼里放多少是有讲究的。外婆亲自掌勺,我和哥轮流推磨,一会儿工夫,脸就涨得通红,头上也热气腾腾,小袄也脱下来了。五斤米,两个小时下来,我俩已经气喘吁吁。米浆流进一只白布口袋后,被扎住口,放在磨盘上用磨心压住,把水分慢慢榨干。
  按旧俗,过年一入腊月就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春节,只不过那个时代省约了很多环节,也只过得起一个春节了。
  推完汤圆,就是准备年夜饭。
  我们那地方的人,从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吃年饭,以满足娘家、婆家的团圆。我家的团年饭总是大年三十才吃。   这天,妈算了一下,还差一斤豆腐干,两个猪蹄。妈对我和哥说:“三去买豆腐干,大娃去排队买猪蹄。”妈又说:“早点起来,晚了就卖完了。”又叮嘱哥给“罗胖子”说一句好话:“看在你爸的面上,给两只后腿。”
  我有點儿激动,又有点儿压力,早上四点就醒了。我握着妈给的一张食品票和五毛钱,去北门外的豆腐门市。
  我要从南门走到北门,街上的路灯还没开,全靠手电筒的光照在石板路上的反光。我一路上喘着气,由于天太冷,呼出的气都是白色的。到了门市前,已有好几个人在排队了。我赶紧贴上去,陆陆续续地,又有好些人排上了队。天寒地冻,排队的人哈着气,跺着脚。
  七点应该开门,店里的人也进去了。一个人走到排队的前列,说这些位置都是我的——前八个。后面的人闹了起来。这人等了一会儿说:“你们看,这八块石头就是我排的队。”正说的当头,豆腐门市里出来一个人,一半的人也就不敢说话了。
  有人私语,这是门市部的主任,那个用石头排队的是他的儿子。
  主任走出来,看了看长长的排队人群,拍了儿子一耳光,说:“前面是四个排队,郎个成八个了?又是你那帮难兄难弟!我们要服务人民,不是服务同学兄弟!”
  门市部的门开了,前面的人拿了四份走了,有人嘀咕,被站在案板后面的主任盯了一眼,也不吭声了。我很紧张地贴着前面的人,终于到了我,我把票和钱递进去,拿着一斤豆干挤出队伍。走出人群,一眼就看到爸站在后面。爸把我挤歪的帽子扶正,然后说:“不要怕,今天你要买不到豆干,老子非收拾他不可。”
  我和爸回到家,哥与大妹也回来了。哥买回了两只猪后腿,外婆与妈都很高兴。爸说:“‘罗胖子’这个人还是不势利。”又对大妹说:“给你爸说,今年就一起过年了。”大妹红着脸,不住地点头。
  哥欢天喜地地去请拓叔叔。他最近正在跟着拓叔叔学写大字。拓叔叔带了一副对联:“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振荡风雷急”。
  大年三十吃年饭,除了我们一家人、拓叔叔一家人,还有老家一个在当地当兵的老乡和一个流落在异乡的退伍军人。
  外婆满面红光地把菜一道一道端上来,一干少年儿童就欢呼起来了。有凉拌的兔子肉,有炖的猪蹄,有粉蒸肉。这顿毕其一年的年饭,在那个年代堪称“豪华大餐”。其实几十年过去了,我家的年夜饭大致也就是这些菜。
  爸和妈相向而视,苦笑了一下——就在当天,有革命群众给老爸贴了张大字报。
  院子外传来稀疏的鞭炮声。对于孩子来说,新年的一声炮仗是年的开始,过年的兴奋劲儿会被激发起来。
  爸爸望着天井上渐渐暗下来的天空说:“我们也放个炮吧。”
  一家人都有些诧异。我家对放鞭炮很反感,姐就是有一年春节被飞来的鞭炮把脸上炸出了一个疤,从此以后就不放炮了。
  妈说:“要得。”
  我飞奔出去,买了一包鞭炮回来。爸一串一串地丢到每一个房间,最后把最长的一串丢在天井里。鞭炮肆意爆炸着,像一条蛇一样扭动,足足炸了三分钟。灰色的烟在院子里弥漫开,久久不散,间或还有未燃尽的,忽然响一下。
  大年初十,爸被带走了。
  下午,来了一帮人。妈的一个同事对妈问话:“你是XX的老婆吗?”一听这话,妈那一丝惊慌的眼神变得警惕和沉稳起来,她没说话。发问的人停了一下,又说:“根据县革委会的决定,要对XX隔离审查。”妈问:“他犯了什么事?”没人回答。妈又说:“我相信,党不会冤枉一个好人。”
  一行人开始搜查家里几间房子。我站在院子里开始唱歌,撕心裂肺地唱,一直唱到抄家的人离开。此时,我已泪流满面。
  外婆瞪着眼晴,流着泪说:“那个火炮放拐了。”
  爸被隔离了两年多,然后发配到川西一个果园劳改。又过了两年,此时已是另一个时代了。新来的县委书记开常委会的时候问:“那几个被判了刑的‘走资派’平反没有?”分管常委说:“还在重新审查。”书记用山东话嘀咕了句“娘的”,说:“春节前先把人给我弄回来,节后就要把工作重点转到抓经济和清理‘三种人’了。”
  爸在春节前终于回来了,扛着在农场分的一麻袋苹果。一家人又过年,从此再也没人说起放鞭炮的事。
  (责任编辑:孙婷)
其他文献
一  都说农民靠天吃饭,商人靠嘴吃饭,匠人靠手吃饭。播种耕田,自然得仰仗阳光和雨露;走南闯北,少不了以一敌众的三寸不烂之舌;技高人膽大,做匠活儿这行凭的是铮铮手艺。  我的父亲就是一个匠人,因和木头打交道,得名为“木匠”。从他二十一岁退伍回乡算起,已经做了整整三十个年头,经由他手的树木,大概有几千几万株。  他是一本活的植物宝典,对各种树的生长习性都摸得一清二楚,一有机会就向我滔滔不绝:“这几株是
期刊
编者按:  高考是一种磨砺,更是考生一生难以忘记的经历。在如今,高考是一个家庭数年中要集体承压的关卡,是家庭全体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突破的一项系统工程。如何面对高三的压力,恐怕没有标准答案,有参考,总会减少歧路。我们通过一位家长的日记,回顾她在过去一年陪着女儿走过高三的心路与行路,她的女儿如今已经考入了985的大学。她的回忆也为那些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与家庭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2021年7月3
期刊
摩洛哥古城风光  女作家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记载了很多柏柏尔人的故事。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小城瓦尔扎扎特,正是摩洛哥土著柏柏尔人最早的家园,这里至今保留着他们建造于12世纪的“金字塔”村庄。被称作“沙漠之门”的瓦尔扎扎特,也因其原始的风情、充足的阳光、未被污染的自然环境等,而备受全球导演青睐。这里是《红海行动》《埃及艳后》《木乃伊》《角斗士》《权力的游戏》等上百部热播影视剧的拍摄地,被誉为“
期刊
粮,命之本;食,民之天。  本者,根基也;天者,老大也。  也就是说,粮食一旦缺位,生命就无以存续,人类就无以繁衍。紧要关头,一吨黄金,绝然顶不住一钵剩饭,半个馒头。  黄金貌似贵重和显赫,却仅为装饰之物,多用于摆阔显富;但粮食,貌似卑微和轻贱,却能救饿殍之性命。  物质充裕的年月,饱而生厌,人很难意识到粮食之重要,于是任意地浪费,无度地铺张,便成为常态。被物欲熏染得瞳仁泛红的眼睛,轻粮而重金,似
期刊
烟味四处飘散着,呛人的味道弥漫着整间屋子,屋子很小,在深色的小村落里,显得落寞了一些。这时,你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背影站在窗前,望着一棵棵直立起的樟树,手里还夹着落下烟灰的香烟。  这南方的秋比任何时候都来的晚些,却比北方的冬天都冷。这是多雨的季节,从不夹杂着一丝半点的雪花,南方的大多数人都喜欢看雪,想真切地去北方赴一场雪之约。在北方生活习惯的我,并不知道南方的人们是如此的喜欢看雪。  近几日,江南
期刊
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看到了太多的学生被作文所困扰。他们是真的不会写。学生们很痛苦,每每要写作文便是如临大敌。所以,老师们总是喜教“套路”,试图让“作文”这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变得清晰明了起来。  我们理想中的作文教学是给学生一种模式。让一些不会写作的孩子,看完就能动笔。让一些会写作的孩子,慢慢形成稳定的章法,写出来文章能有严密的逻辑,不易被人诟病。更有甚者有些老师会让学生直接背满分作文
期刊
王志宏天水故事  天水的地名很富有神话色彩。天水的名字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相传,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茂密。秦末汉初,由于长期征战和干旱,民不聊生,这一地区逐渐衰败下来。一天夜里,突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随之出现一片红光。大地开始不断抖动,在轰隆隆的巨响中,土地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
期刊
陶潜赏菊图 北宋 赵令穰  北宋太祖和太宗出身行伍,得天下后偃武修文,以文治天下,开创了尚文崇艺的大宋皇朝。赵宋皇家擅长绘画者不胜枚举,且各具特长、名家辈出。赵令穰便是这个艺术大家族中的一员,或许是因为出自太祖一脉(北宋皇位二世后由太宗赵光义一系传承),有別于其他北宋皇室的贵胄之气,其画作多是小景山水,清新淡雅,内敛脱俗。  赵令穰,字大年,宋太祖赵匡胤五世孙,主要活跃于北宋神宗、哲宗时期。生于宫
期刊
王梓源  “祖国的花朵”“高材生”“富二代”“逃避高考”,这些贴给留学生的标签,在十一岁的时候都贴给了我。  當时年幼无畏的自己带着对亲人同学的不舍,和对世界的好奇心,告别父母,独自一人,赴英留学。现在回头看那个充满稚气的小孩,他显然不知道,这一段异国的求学之旅,会在未来的七年给他带来什么,但时光给予的成长却已扎了根。所以七年后的今天,我想拍拍那个十一岁男孩的肩膀,告诉他:“小伙,即使你还没准备好
期刊
聂武钢  高考前后,朋友圈的祝福、回忆多了起来。自己的一些考试往事也浮现起来。  前半生里,就非专业性重大考试而言,高考参加一次,考研参加两次,考博参加三次,英语六级更是考了四次,最后才跌跌撞撞地通过。与高考、考研相比,考博于我似乎是一件三经曲折才幸得正果的事,前后三次,多少有些花絮,亦算添了人生密度与回忆。  第一次考博,算来竟是18年前了。2003年3月的某一天,我在西安念研三,当时正郁闷地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