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创集团董事长 孙宏斌
关键词:一个颠覆者,我行我素的地产骇客,在毁誉参半中逼近成功而又悄然隐退
2004年12月的上海,名片上
已经改为融创董事长的孙宏斌,坦承自己还是顺驰的大股东。虽然已经不管具体业务,但顺驰的发展轨迹依然保留着深深的“孙氏烙印”。
记者:2003年中,你第一次提出了顺驰集团2004年要达到100亿元销售规模的口号。2004年10月份,你在苏州表示,这个销售目际已经达到了。
孙宏斌:去年完成100亿元是我们顺驰计划之中的。2005年,我们在各地的项目经过前两年的投入阶段,也会进入收成期,顺驰的销售目标是200亿元。
记者:业界有质疑,说百亿这个销售数字含有水分,顺驰的百亿目标是为了造势。你怎么看?
孙宏斌:顺驰的数字绝对是百分百过硬的,而且有资料可以查的。顺驰已经是十年的企业,有媒体说我们是黑马那是不贴切的。十年的房地产企业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做到百亿元,不应该是太意外的事情。
记者:去年有宏观调控,又遇上加息,地产销售形势是否遇到了一些影响?
孙宏斌:实事求是说,各个城市在宏观调控之下,都会受到一些影响。有的城市,真的出现了一个月卖二三十套房的局面。但是总的来说,问题不大。因为行业形势比较好,而顺驰的布局又比较合理,所以最后还是达到了预定数字。
记者:最近半年来,顺驰买地的节奏明显减慢了,是资金问题还是有别的考虑?
孙宏斌:南京最近的两块地我们去了,但是没有购买,因为价格超出我们的预料。另外一个长江三角洲附近的城市,每亩地价我们预期上限是140万元(人民币),但是最后达到了170万,所以我们也没有再继续买。我们对地价,有自己的研究和分析,不会一味高价买地。
记者:行业里面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顺驰是不顾一切地以天价拿地,到处破坏规则。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孙宏斌:当然不是。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有不一样的判断。2003年下半年起我们集中买地,是因为我们预期地价一定要涨,要大涨,所以我们会集中资源来大举买地。但是,即使是那个时候,对每个地块,我们心目中也有一个上限价格,超过上限价格,我们是不会买的。
记者:今年,宏观调控继续,舆论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批评声音一直不绝,政府对于房地产业的监控力度也在加大。对于顺驰或者其他地产商来说,会造成什么负面效果吗?
孙宏斌:顺驰没有政府背景,也没有特别资源,因此市场越规范、越透明对顺驰公司越好。
记者:如果地产行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例如回调,那么地产商和顺驰会出现什么现象?据说你在苏州公开场合曾经表示再加息两个点,对顺驰一点影响都没有。
孙宏斌: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如果地价房价上涨,我们就只会有好处。如果地价房价走平,则一点风险没有。至于说加息对顺驰的影响,肯定是有的。我的意思是,加息两个点,对于顺驰来说影响不会很大,在我们的承受范围里面。即使市场上出现15%的调整压力,顺驰都是能够承受的。如果没有这个承受能力,那么顺驰就没有资格作为大型地产开发商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了。
当然,我觉得,如果地价下跌30%,那么顺驰会遇到比较大的问题。但是那个时候,可能会是全行业都遭遇困难,中国整体经济的问题就更加大,这属于系统性风险。
记者:有说法是,中国的房地产业进入门槛比较低,所以行业比较混乱,问题也比较多。你觉得未来的房地产业机会在哪里?
孙宏斌:进入门槛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看。除非你是只做一两个项目,如果要做大,要成为行业的重量级企业,绝对不是光有钱蛮干就行的。实际上,现在的跨地域开发,多项目滚动进行,需要企业能够非常有效率地整合资源,需要有极其强大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可以这么说,随着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管理日益理顺,游戏规则已经有很大变化。房地产的低门槛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另外一方面,整个市场潜力很大,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合适的投资者进入,当然还有很好的机会。看多中国经济的话,就应该看多中国房地产,这里面的道理是相通的。
记者:那么目前的市场竞争情况怎么样?会不会2005年的竞争加剧,影响到你们的200亿元目标?
孙宏斌:因为市场足够大,足以容纳很多项目,容纳很多发展商,竞争并非想象之中那么白热化。关键是开发商本身自己要做好,而且要学习其他同行的优点,例如,我就经常让顺驰学习万科的细节和设计。未来最大的地产开发商,一定是研究市场和消费者最出色的,我希望顺驰能够做到。
链接
孙宏斌和李书福地产与汽车业的异类英雄
孙宏斌有机遇就一定有风险,商业的基本精神就是冒险。钱放在褥子底下有没有风险?钱放在褥子底下还有老鼠咬。以前大家知道过马路有风险,在海边沙滩上晒太阳没有风险,这回风险也来了。商业的本质就是冒险。
李书福:你想发展,又想没有风险,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情!没有风险就没有搜狐。我听说搜狐就是风险基金投资的,可能一下子就完蛋了,人家的钱泡汤了。但是,现在人家发财了。
你已经看出来了,这两人的话里散发着自我辩护的味道。因为孙宏斌和李书福都在各自的行业里冒险呢。几年前,李书福宣布要造汽车时,有太多的人准备看他的笑话。过去的一年里,也有太多的人私下里说顺驰会死得很难看。到现在为止,吉利汽车和顺驰也还是不能说就完全成功了,李书福和孙宏斌还在继续冒险。
地产和汽车算是中国目前热度最高的两个行业,而且据说都是“暴利”。按理说,无论是做汽车还是做地产,都不存在什么冒险不冒险的问题,谁要是在这两个行业都赚不了钱,那只能说明该商人智商太低,劝他早点洗洗睡算了。
可为什么那么多人称孙宏斌和李书福是在冒险?简而言之,是这两个人走的路子跟其他同行迥乎其异,其极限运动式的发展模式简直就是在赌博。更要命的是——你有远大理想,偷偷地做也罢了,两人偏偏都喜欢大声喊出来,惟恐别人不知道。譬如说,最近顺驰的人对老孙约法两章,其中之一是禁止他单独见媒体(另一个是禁止单独见美女)。但这一次他见了媒体,又忍不住说了一句,“顺驰3年时间做到1000亿可能比较困难,做七八百亿还是可能的吧!”李书福则说,“全世界还有98%的人没有汽车,我就是要为这部分人造又便宜、质量又好的汽车。”听到了的人不想说他们是在吹牛,也难。
关键词:一个颠覆者,我行我素的地产骇客,在毁誉参半中逼近成功而又悄然隐退
2004年12月的上海,名片上
已经改为融创董事长的孙宏斌,坦承自己还是顺驰的大股东。虽然已经不管具体业务,但顺驰的发展轨迹依然保留着深深的“孙氏烙印”。
记者:2003年中,你第一次提出了顺驰集团2004年要达到100亿元销售规模的口号。2004年10月份,你在苏州表示,这个销售目际已经达到了。
孙宏斌:去年完成100亿元是我们顺驰计划之中的。2005年,我们在各地的项目经过前两年的投入阶段,也会进入收成期,顺驰的销售目标是200亿元。
记者:业界有质疑,说百亿这个销售数字含有水分,顺驰的百亿目标是为了造势。你怎么看?
孙宏斌:顺驰的数字绝对是百分百过硬的,而且有资料可以查的。顺驰已经是十年的企业,有媒体说我们是黑马那是不贴切的。十年的房地产企业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做到百亿元,不应该是太意外的事情。
记者:去年有宏观调控,又遇上加息,地产销售形势是否遇到了一些影响?
孙宏斌:实事求是说,各个城市在宏观调控之下,都会受到一些影响。有的城市,真的出现了一个月卖二三十套房的局面。但是总的来说,问题不大。因为行业形势比较好,而顺驰的布局又比较合理,所以最后还是达到了预定数字。
记者:最近半年来,顺驰买地的节奏明显减慢了,是资金问题还是有别的考虑?
孙宏斌:南京最近的两块地我们去了,但是没有购买,因为价格超出我们的预料。另外一个长江三角洲附近的城市,每亩地价我们预期上限是140万元(人民币),但是最后达到了170万,所以我们也没有再继续买。我们对地价,有自己的研究和分析,不会一味高价买地。
记者:行业里面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顺驰是不顾一切地以天价拿地,到处破坏规则。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孙宏斌:当然不是。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有不一样的判断。2003年下半年起我们集中买地,是因为我们预期地价一定要涨,要大涨,所以我们会集中资源来大举买地。但是,即使是那个时候,对每个地块,我们心目中也有一个上限价格,超过上限价格,我们是不会买的。
记者:今年,宏观调控继续,舆论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批评声音一直不绝,政府对于房地产业的监控力度也在加大。对于顺驰或者其他地产商来说,会造成什么负面效果吗?
孙宏斌:顺驰没有政府背景,也没有特别资源,因此市场越规范、越透明对顺驰公司越好。
记者:如果地产行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例如回调,那么地产商和顺驰会出现什么现象?据说你在苏州公开场合曾经表示再加息两个点,对顺驰一点影响都没有。
孙宏斌: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如果地价房价上涨,我们就只会有好处。如果地价房价走平,则一点风险没有。至于说加息对顺驰的影响,肯定是有的。我的意思是,加息两个点,对于顺驰来说影响不会很大,在我们的承受范围里面。即使市场上出现15%的调整压力,顺驰都是能够承受的。如果没有这个承受能力,那么顺驰就没有资格作为大型地产开发商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了。
当然,我觉得,如果地价下跌30%,那么顺驰会遇到比较大的问题。但是那个时候,可能会是全行业都遭遇困难,中国整体经济的问题就更加大,这属于系统性风险。
记者:有说法是,中国的房地产业进入门槛比较低,所以行业比较混乱,问题也比较多。你觉得未来的房地产业机会在哪里?
孙宏斌:进入门槛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看。除非你是只做一两个项目,如果要做大,要成为行业的重量级企业,绝对不是光有钱蛮干就行的。实际上,现在的跨地域开发,多项目滚动进行,需要企业能够非常有效率地整合资源,需要有极其强大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可以这么说,随着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管理日益理顺,游戏规则已经有很大变化。房地产的低门槛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另外一方面,整个市场潜力很大,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合适的投资者进入,当然还有很好的机会。看多中国经济的话,就应该看多中国房地产,这里面的道理是相通的。
记者:那么目前的市场竞争情况怎么样?会不会2005年的竞争加剧,影响到你们的200亿元目标?
孙宏斌:因为市场足够大,足以容纳很多项目,容纳很多发展商,竞争并非想象之中那么白热化。关键是开发商本身自己要做好,而且要学习其他同行的优点,例如,我就经常让顺驰学习万科的细节和设计。未来最大的地产开发商,一定是研究市场和消费者最出色的,我希望顺驰能够做到。
链接
孙宏斌和李书福地产与汽车业的异类英雄
孙宏斌有机遇就一定有风险,商业的基本精神就是冒险。钱放在褥子底下有没有风险?钱放在褥子底下还有老鼠咬。以前大家知道过马路有风险,在海边沙滩上晒太阳没有风险,这回风险也来了。商业的本质就是冒险。
李书福:你想发展,又想没有风险,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情!没有风险就没有搜狐。我听说搜狐就是风险基金投资的,可能一下子就完蛋了,人家的钱泡汤了。但是,现在人家发财了。
你已经看出来了,这两人的话里散发着自我辩护的味道。因为孙宏斌和李书福都在各自的行业里冒险呢。几年前,李书福宣布要造汽车时,有太多的人准备看他的笑话。过去的一年里,也有太多的人私下里说顺驰会死得很难看。到现在为止,吉利汽车和顺驰也还是不能说就完全成功了,李书福和孙宏斌还在继续冒险。
地产和汽车算是中国目前热度最高的两个行业,而且据说都是“暴利”。按理说,无论是做汽车还是做地产,都不存在什么冒险不冒险的问题,谁要是在这两个行业都赚不了钱,那只能说明该商人智商太低,劝他早点洗洗睡算了。
可为什么那么多人称孙宏斌和李书福是在冒险?简而言之,是这两个人走的路子跟其他同行迥乎其异,其极限运动式的发展模式简直就是在赌博。更要命的是——你有远大理想,偷偷地做也罢了,两人偏偏都喜欢大声喊出来,惟恐别人不知道。譬如说,最近顺驰的人对老孙约法两章,其中之一是禁止他单独见媒体(另一个是禁止单独见美女)。但这一次他见了媒体,又忍不住说了一句,“顺驰3年时间做到1000亿可能比较困难,做七八百亿还是可能的吧!”李书福则说,“全世界还有98%的人没有汽车,我就是要为这部分人造又便宜、质量又好的汽车。”听到了的人不想说他们是在吹牛,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