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的再述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cat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时任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的侯晓华医生以一篇题材新颖、通俗易懂、生动幽默的科普文章《胃息肉的自述》荣获《大众医学》举办的“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普征文”一等奖。20年后,侯晓华医生再次邀请“息肉兄弟”开一场新闻发布会。
  胃息肉的再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侯晓华
   20年前,我“邀请”息肉兄弟开了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反响热烈。现在,大家的健康意识提高,更加重视疾病的早期预防。我再次“邀请”息肉兄弟来到现场,谈谈息肉早期癌变相关的话题。近年来,内镜技术发展迅速,相信大家也很期待了解一下现在有什么新方法可以诊断和治疗息肉。
   (老大、老二迫不及待地登场了。)
   老大: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是老大,是腺瘤性息肉,我的癌变率有10%~20%。老二是增生性或炎性息肉,癌变率小于1%。今天,我来和大家说说“息肉癌变”这些事儿。
   说到息肉早期癌变,就得提到“上皮内瘤变”。它是息肉癌变过程中的最重要阶段,长期以来受到消化科和内镜医师的高度重视。上皮内瘤变是指胃黏膜腺管及上皮的增生和分化偏离了正常规律,表现为细胞、分化和结构的异常。它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指结构和细胞学异常局限于上皮的下半部,一旦发现,需要进行内镜下治疗或随访;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指结构和细胞学异常扩展至上皮的上半部,乃至全层,因其形态学具有与浸润性癌相同或相似的异常改变,极有可能发展为浸润癌,所以一旦发现,应积极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此时,老二抢着开了腔。)
   老二:我也来说说,有哪些手段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我们癌变了呢?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不仅能够精确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形态,还可以观察上皮血管网的形态,有助于发现早期癌变病灶。对于胃内局灶癌变的检出率比普通高清白光内镜提高近10%。还有更高科技的内镜检查——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能将病变放大1000倍,可以在内镜检查的同时,实时观察黏膜的显微结构,被誉为“活体病理”。
   (老大连连点头)
   老大:是的!这些年,内镜医生也在发现我们的道路上进行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在做胃镜的时候,医生经常发现一些胃里隆起的病变伪装成我们的样子,给病人造成一些困惑,让大家误认为就是我们。实际上,它们是比我们来源更深的病变,比如间质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异位胰腺等,内镜医师通过超声胃镜检查可以明确病变来源,把这些“伪装者”揪出来!
   老二:大哥,你看现在内镜检查技术这么发达,如果所有人都积极地做内镜检查,及时治疗,我们都不会发展成癌了。但是总有一些人因为害怕内镜检查,即使出现不适症状,也迟迟不愿意去做内镜,以至于疾病发展,酿成悲剧。
   老大:确实有好多人因为担心胃镜检查不适或惧怕麻醉风险而拒绝做胃镜检查。胶囊胃镜的出现可谓这类患者的福音,不需要打麻药,检查全程无任何不适。有严重心脏或肺部疾病、做普通胃镜风险较大者,也可以考虑进行胶囊胃镜检查。胶囊胃镜就像一个微缩的照相机,检查时口服一粒胶囊,医生在体外磁控操纵这个小型相机实时拍照,就能看清整个胃部。其诊断准确性非常高,与普通胃镜诊断符合率高达95%。
   老二:这里也要提醒大家,胃癌是一种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癌症,长期吸烟、喝酒,喜欢吃油炸、烟熏、腌制、高油、高盐、过烫的食物,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都会对胃造成损伤,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疾病发生。
   老大:什么时候需要做胃镜检查呢?医生建议,年龄40岁及以上,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者,应及时做胃镜检查:①胃癌高發地区人群;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③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患者;④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⑤存在其他风险因素(如长期摄入高盐、腌制食物,吸烟,重度饮酒等)。实际上,只要人们提高警惕,是完全可以避免我们发生癌变的,也可以在癌变前就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
   老二:现在,内镜下治疗技术发展很快,内镜医生可以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把我们切除干净,然后送到病理医生那里进行检查,从而判断病理性质。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对于早期癌变的息肉,可以进行内镜下治疗,免去了开腹手术的创伤。
   老大:内镜医生真是太了不起了!希望大家通过这个发布会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也了解现在的内镜技术发展,更加重视检查及复查,减少胃癌的发生。
   侯教授:今天非常感谢息肉兄弟再次来到这里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心得。大家也要记住息肉兄弟的忠告,定期做内镜检查,谢谢大家!
  
   重温经典:胃息肉的自述
   侯晓华
   (原文刊登于《大众医学》1998年第8期)
   内镜医生:随着胃肠检查技术的不断更新,胃息肉的发现率越来越高。胃息肉究竟为何物?它们对人体有何危害?患者非常关心这些问题。为了让大家对它们的特点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召开一个特殊的新闻发布会,特邀请胃息肉兄弟俩给大家作一番自我介绍。
  首先,让我来引见一下,胃息肉的“老大”名叫“腺瘤性息肉”,“老二”名叫“增生性息肉”。你们看,他俩外貌很相似,其实各有自己的特点。下面就让它们自己介绍吧。
   老大: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我们兄弟俩确实长得很相似,都是突出于胃黏膜的一些隆起,由上皮和增生的腺体组成。只有采用特殊的染色方法(病理染色)才能将我们兄弟俩区分开。我们隐居在胃内,一般是比较安分守己的,对人们的健康不会带来太多麻烦。尽管我们是一对不受人们欢迎的难兄难弟,而实际上并没有作恶多端……   (此时,老二抢着开了腔。)
   老二:刚才,内镜医生对我已做介绍,其实我还有几个别名,叫炎症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我与正常胃黏膜很相似,只不过是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的空隙也比较大,有时偶尔夹有未成熟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我无不典型增生,所以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很小,应该说“品行还算端正”。
   老大:虽然你发生癌变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也有0.4%的癌变率。
   老二:这个0.4%算得了什么?可以忽略不计。我基本上还是属于良性病变, 且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会使人们出现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我的同类个头差异比较大,但大多数都是小个子,一般都小于1厘米,可以和人们和平共处。
   (此时,老大又乘机发难。)
   老大:你们长成了“大块头”是要害人的,不仅会引起癌变,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大家要格外提防着点。
   老二:“大块头”怕什么,平时只要人们经常注意检查,借助内镜就能很快发现我,并用电切术将我切除,也不需要剖腹手术。可你给人们带来的麻烦却要大得多。
   (老二此话似乎触到了老大的痛处,老大半天不吭声,似乎有点理亏、心虚。)
   老大:我确实害人不浅,人们常常称我为“癌前病变”。我的身体是由排列得十分拥挤、增生旺盛的腺体组成,还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所以我确实很容易癌变。
   内镜医生:看来老大还挺诚实的,让我们用掌声表示欢迎。
   老二:大哥,话得说回来,你的癌变率也只有10%~30%。你小时候并不会引起人们不适,而且那时你还没有癌变的能力,故也并无大错。问题是有不少人只管自己吃、喝、玩、乐,不断加重胃的负担,根本没想到你的存在。
   老大:对呀!他们往往忽略了我,让我一个劲儿地生长,连我自己也难以“刹车”。这时,我不仅容易癌变,还极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给人们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但是,只要人们提高警惕,是完全可以避免我发生癌变的。例如,一旦出现上腹痛、腹部不适、恶心、黑便,及时进行内镜检查,医生就能及时发现我,并立即采取果斷措施,通过内镜将我切除干净。如果病情需要,也可将我送到病理医生手中,将我切成许多小片,对此我也毫无怨言。
  老二:因此,希望人们能坚持每年做一次内镜检查,避免我们走上癌变这条邪路。
  (哥俩一吐为快。)
   老大:今天,我们哥俩心怀坦白,将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展示给大家,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特点,尽早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顺便提一下,我们还有几个远房亲戚,他们分别是幼年性息肉变、弥散性息肉变、遗传性息肉变等。它们的特点与我们有所不同,如弥散性息肉变虽然数量少,但癌变率可达20%;而幼年性息肉变无恶变倾向。
   老二:我还要表表我们的苦衷,有时我们也会受不白之冤。因为在内镜下,有些胃内黏膜的隆起并不是我们,而是与我们截然不同的其他家族成员,如神经纤维瘤、纤维瘤、假性淋巴瘤等,希望大家明察。
   内镜医生:今天,胃息肉兄弟俩的态度非常诚恳,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并请记住它们的忠告,每年到我们这里来做一次内镜检查,防患于未然。
  
  
  
  
其他文献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粥可谓精粹之一。中国人食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古籍中就有“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的记载。关于粥食,历代典籍医书记载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专著就有20多部。可见我国食粥之风源远流长,历久不衰。能否喝粥,因人而异  熬粥可用的食材很多,大米、小米、玉米面等等,都可以熬成粥。粥是很多老年人心目中的理想食品,不少人觉得晚饭喝一碗粥,便于消化吸收,可减轻肠胃负
杨秉辉   作者简介   杨秉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名誉  主任委员,《中华全科医师杂志》总编辑,中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等。   俗话说:“人吃五谷,难免不生灾。”换句话说:人生在世,生病是难免的。生了病只好寻医问药,所以,无论古今中外,医疗这个行业都是长盛不衰的。但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出生规模近1亿人口的全国妇幼年报资料。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剖宫产率为35%(即每100位产妇中有35人采取了剖宫产的分娩方式),其中近800个区、县剖宫产率高于50%。剖宫产率过高,说明很多产妇完全是在不必要的情况下采取了剖宫产;国内专家认为,剖宫产率在10%~20% 才是比较正常的。这次调查发现,在我国一些特大城市,剖宫产率下降趋势较明显,而这些城市的孕产
内桂,系肉桂树的树皮,原产于中国和斯里兰卡,具有独特的辛香风昧,是常用的调料。肉桂在传统饮食中应用广泛,是烹制肉类时的重要调料,也是五香粉、十三香等复合辛香料的成员。在西式餐饮中,肉桂亦广受欢迎,常作为配料用来冲泡咖啡或制作糕点。  肉桂还是药食两用佳品,<神农本草经>将肉桂列为上品.记载其有“养精神,和颜色,利关节.补中益气”等功效。  以热治寒  肉桂是温热药中的佼佼者,其味辛、甘,性大热,能
您是否存在乏力、体重下降、行动缓慢、握力下降等情况?如果是,那么您很有可能发生了“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肌肉减少危害大  肌肉减少症是指进行性的骨骼肌含量减少、力量减退或机体活动功能下降,并因此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及死亡风险增加。人体肌肉约占体重的40%,每块骨骼肌都具有特定的功能,低肌肉量被认为是影响晚期肿瘤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很多肿瘤患者存在营养认知误区,怕吃得太好会促进肿瘤生
他们在歌唱、舞蹈、朗诵,他们在学习科学生活方式、交流各自心得,他们在宣传健康知识、发放科普资料……在上海市青浦区夏阳街道青城社区,有这样一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在2009年创立之初就组建了青枫艺术团,用艺术的形式学习并传播健康知识,在快乐中追求健康和幸福。  组长:健康艺术带头人  青城社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组长、青枫艺术团团长沈蔚麟年逾70,是一位老党员、老教师,他“人老心不老,人退志不退”,积极参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大众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但也为人们重新审视卫生习惯与健康提供了契机。据了解,很多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都与“合餐”有很大关系。因此,推行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等举措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分餐”的历史更悠久  “围桌合餐”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实际上,分餐并不是西方文化的专利。我国的就餐方式最初也是分餐。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有“席地而坐
孕妇的饮食营养是家庭的头等大事,用什么油来烧菜也成了选择难题。烹调用油是中国人摄入膳食脂肪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为孕妇提供相当数量的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多种脂溶性维生素,以及卵磷脂等营养成分。不同品种的油,营养成分也有区别,有些品种还含有一些危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成分。因此,孕妇在选择烹调油方面,应更加注意,营养、安全、口味缺一不可。  不宜长期食用同一品种油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脂肪酸摄入比例为饱和脂
疑问一:疫苗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吗?  专家释疑:目前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是指肠道病毒71型(以下简称EV71)灭活疫苗,是我国自主研发、全球首次上市的疫苗。接种后,可刺激人体产生针对EV71病毒的免疫力,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但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16型等)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疑问二:打疫苗能100%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吗?  专家释疑:跟其他疫苗一样,因
秋季,儿童腹泻很常见,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儿童腹泻病因主要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多为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为主,细菌感染以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多见。非感染性腹泻的原因较多,主要有喂养不当、食物过敏、受凉、护理不当、乳糖酶缺乏、短肠综合征等。  看到孩子腹泻,大部分家长很紧张,不分青红皂白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很普遍。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