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水平考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当前高职和本科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项目教学+水平考试”的新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应用,证明了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成功的,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职项目教学水平考试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聂晶(197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高职教育管理。(广西南宁530008)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2011年A类课题“项目教学+水平考试——高职信息类专业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JGA20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15-02
  从总体上来看,本科院校通常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突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在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构建方面存在不足,自然会造成毕业生专业领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强。文章以用人单位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能力结构分析为起点,对比分析了本科和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典型培养模式的异同点,把两种类型的培养模式很好地结合,创新性地提出了“项目教学+水平考试”新模式,更适合当今高职院校对软件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验证,探索了该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的可行性,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一、软件企业急需的人才能力结构分析
  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是软件企业需要的人才所要具有的能力。其中学习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是专业技术岗位最关心的能力素质,即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快速掌握新知识,并强调个人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它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实践能力和执行能力体现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动手能力水平。团队协作能力则体现专业技术人员快速融入团队,适应企业文化,顺利实现个人发展与企业壮大的良好结合能力。要培养出合格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自然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必须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特点,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和教学实施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和实践,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与本科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1.典型本科软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我们选取了三个典型的本科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模式、南京大学模式和浙江大学模式。(1)华中科技大学模式。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强调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在大三和大四阶段,突出个性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学科交叉”的培养方案,以理论教学为引导,继而以实践教学为主导,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不断提升学生理论水平,以此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优秀软件技术专业人才。(2)南京大学模式。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培养优秀软件工程人才,将课程体系设计分解为三个阶段,即基础知识教学阶段、专业技能教学阶段、工程实习教学阶段。为促进教学效果,专业课全部采用双语教学,并要求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60%。学院还在四年级设置学生综合能力测试,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进行考核,作为学生进入第三阶段教学的门槛。(3)浙江大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根据社会需求,经过近4年的探索,浙江大学在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方向上,确立了应用型创新人才“2l1”培养模式。即把大学4年分成3个阶段:用2年时间学习数学、外语及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用1年时间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最后用1年的时间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让学生在打下扎实基础的前提下,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分析、设计和编程的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本科院校在培养优秀软件专业人才时,都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纵向来看,坚持了先理论后实践,二者并重的理念。从教学时数来看,理论和实践各占50%左右。该模式称为当前本科院校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进入高年级后,学生通过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将原理和思想通过程序、系统实现,从而加深了理论体系的构建。如此“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循环,升华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实践的能用能力,同时让他们具备了“理论指导实践创新”的可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当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比较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典型模式有“3+1+2”的人才培养模式、“T”型人才培养模式、双证模式等。(1)“3+1+2”的人才培养模式。即3学期(学校)+1学期(实训中心)+2学期(企业),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主体培养对接。(2)“T”型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T”型人才培养模式中:“T”上面的一横表示学生向相邻岗位迁移的能力,可称为拓展能力。“T”下面的一竖表示学生针对某个岗位的专业能力,可称为岗位能力。由于计算机类专业的特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3)“双证”模式。社会发展要求高职学生要具有“双证”,既具有标志学历的毕业证书,又具有代表掌握一定技能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高职院校要把“双证”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实施,把专业资格认证与技能培养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传统培养模式的困难在于学生入学时能力素质结构普遍偏低、培养时间短,但又希望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于是只能不断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理论体系的培养有所欠缺,导致毕业生在“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方面相对不足。毕业生能够较好地就业,但在工作岗位中缺乏大项目、系统及复杂工程的统领能力和把控能力,在专业领域较难“持续发展”。从总体学时分配上来看,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比例约为3∶7。
  
  三、“项目教学+水平考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是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成功探索,其目的在于通过引入企业标准,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以项目为纽带加强学校和企业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等各方面的深度合作,通过对真实项目的有效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和职业能力,从而达到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素质。比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以校企联合成立的“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为孵化器,将企业真实项目整合为项目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共建“四位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项目教学团队,以项目开发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项目教学模式如图所示。
  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有效解决了在“工学结合”背景下进行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兼职教师聘请、科技服务、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等工作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2.水平考试。水平考试,即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简称,考试项目大纲以本科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知识体系为蓝本,测试应试者“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同时测试应试者在软件项目经验和分析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3.“项目教学+水平考试”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普遍具有形象思维较好,但逻辑分析能力稍显不足的特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先实践再以辅导形式来进行理论体系的构建。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他们从实践过程和结果中获得了丰富的信息,以此来加深对原理、思想的领会和应用。与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模式相比较,这种模式走的是一条先实践能力培养,结合理论水平培训的道路。这里的“培养”和“培训”强调的是侧重点的问题,而不是强调能力培养的先后顺序问题。理论水平的培训虽然投入的时间、精力都有限,但通过学习,学生知道理论的系统化能够形成宏观的指导思想,分析问题更具有宏观性,解决问题更具有逻辑性,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创新。课堂任务、课堂项目的实训,解决的是对知识技能的验证性实验,而课程项目和毕业设计是综合性、创新性项目,培养的是学生解决综合性、创新性问题的能力。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理论水平培训为辅,两者同时着力,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构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体系,以帮助他们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实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从人才培养规格看,高职软件专业应该立足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我们应该着力加强中级(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等)、高级(系统分析师、网络规划师等)的培训,使学生逐步具备相应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结构,成长为企业社会需要的满足相应职位能力结构要求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这种培养模式,核心理念在于“实践—理论—再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同时通过水平考试培养他们专业持续发展能力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体系。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会有很大提升,在此基础上通过课程项目、毕业设计项目实现实践能力的升华。从总体学时分配来看,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约为4∶6为宜。
  四、案例分析
  近年来,通过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在我院07、08级软件技术专业,在2009年、2010年的考试中,共有18名学生通过了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项目的考试,通过率达到24.3%,高于区域平均水平。对这18名学生,我们从能力结构、就业水平(即实习工资)等指标进行分析,如表所示。
  
  据已有反馈信息,这18名同学进入软件企业很快就能融入项目团队从事相应岗位工作,体现了较强的职业能力、团队适应能力和协作能力,达到了我们预期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优秀人才培养目标。
  五、结语
  通过对高职和本科在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提出“项目教学+水平考试”人才培养新模式,从深层次揭示了“项目教学+水平考试”模式是区别于优秀本科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且广泛适合高职软件专业优秀人才培养的模式。该模式核心理念在于“实践—理论—再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同时通过水平考试培养他们专业持续发展能力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体系。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会有很大提升,在此基础上通过课程项目、毕业设计项目实现实践能力的升华。通过案例分析,说明我们的应用该模式的实践是成功的,以此验证了该模式应用的可行性以及推广的普遍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治中.高职高专“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研究与实践[J].哲理论坛,2009(8).
  [2]黄晓涛.大型主机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2).
  [3]杨起帆.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211”培养模式[J].高教探索,2006(1).
  [4]姜华斌.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6(4).
  [5]文益民.高职计算机类专业“T”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
  [6]王凤岭.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
  [7]刘建伟.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众科技,2006(2).
  [8]姜华斌.高职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的设想[J].职教论坛,2004(5).
  [9]聂劲松.从人才结构理论看高职人才培养规格职业技术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5(19).
  [10]吴吉义.国内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现状[J].计算机时代,2007(2).
  [11]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6).
  [12]赵忠令.项目教学在实用性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初探[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13]肖胜阳.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
  [14]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
  [15]许高炎.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08(10).
其他文献
日本行政评价制度主要是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即以东京都等地方行政评价制度的实施来推进整个国家行政评价制度体系.经济学理论中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是构建东京都行政
日本由于岛国的独特地理特征,为了促进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二战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跨海桥梁以及海底隧道建设,从而实现了四大主岛陆路交通的联结。日本一系列跨海通道的建设,对
[摘要]培育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赢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旨在通过研究文化管理的内涵及文化管理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系,阐述文化管理对于培育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文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文化管理 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李铭辉(1970- ),男,广东台山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政策与宏观管理。(广
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图、声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的处理和控制,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范围,可以解决常规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走进课堂,正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势。    一、激发探求新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漂亮的界面,不断变化的图、文、声、像,在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
企业主的诞生与成长对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较中国私营企业主与日本企业主,虽然在年龄分布、性别与文化构成等方面两国的私营企业主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创业
一、总体概况 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2004年11月30日发布的“劳动力调查详细结果(平成16年7-9月平均)的概要(速报)”的统计资料,其中将劳动力分为就业者、完全失业者及非劳动力人
学校政教处主要分管班级工作。政教主任就是配合班主任深入到班级,深入到学生中间,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进行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安排,并保证班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如何落到实处,政教工作要在“实”字上下功夫。    一、方案订到实处    创平安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是抓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一条主线。平安班级如何创建,我们选择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小促大,以点带面。创建内容定为:  1.不
竞争优势来源于顾客所得到的价值和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差额,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可以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降低顾客所付出的成本;二是提高顾客所得到的价值.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
本文讨论了高校公共关系的作用:一是监测高校组织形象的作用。二是凝聚高校内外公众的作用。三是调节高校组织目标的作用。四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结合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四种意识为指导,采用新方法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