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学张保庆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eadv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鲜明的张保庆,有着令人称道的政绩和名声,他喜欢写诗、喜欢书法,也出过诗集和书法作品集。长期以来,我们对他文学创作的了解仅是他的诗集和一些散落于报纸上的散文。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读到一本张保庆的小说了,可以有一个更加完整的张保庆形象了。
  “老三”是一条狗的名字,也是张保庆小说的书名,同时也是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它本是一条流浪狗,在生死挣扎间被同遭灾祸的主人公张鹰岩救起,一人一狗相依为命。在卧虎崖,他们得到了朴实乡民的真诚对待。老三因为多次“立功”,被村里人当成了英雄。“文革”的社会动荡蔓延到了这个偏僻的山村。在革命中背叛过战友的欧阳潘成了县“革委会”负责人,为了消灭其罪证来到了卧虎崖,一场因私欲、权力引发的斗争由此展开。各色人物性格鲜明,善与恶像两座陡峭的高峰,互相对峙。小说的很多细节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像老三和一条狼之间的爱情,它们组建的家庭,在局势动荡的卧虎崖,闪出一道温馨、明亮的色彩。
  在那个扭曲时代的雾霭中,主人公张鹰岩、党支部书记赵大妈、老猎人王大爷、民兵连长孙大顺……这些人保持了人性中的真诚和美好,像一座座灯塔,闪耀着赢弱却坚持的光辉。而在小说最后出现的李亚男——赵大妈的女儿,因在部队的会议上公开质疑“四人帮”而被开除党籍,经历了大会小会的批判,但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同时,她从容、乐观和坚定的态度,像是;中破浓雾的阳光,一扫人性斗争的阴霾,给人以温暖、向上的力量。这只是当时中国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而透过他们,我们似乎看到整个中国无处不在闪耀人性之光。
  《老三》是张保庆的第一部小说,是一部纯个人化的作品,包含了张保庆对当下社会的所思所想,渗透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理解,他的复杂人生经历也给小说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和高度。
  不同于传统写“文革”的小说,《老三》虽然以“文革”为背景,但正如本书责任编辑李勇所说,它“淡化时代背景的因素,而突出超越时代的共性因素”。其中人性间善与恶、美与丑之间的对立,把小说的意义延伸到一个普遍意义的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上。也不同于传统写动物的小说,“老三”虽然是条狗,但它身上更多地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承载着张保庆深沉的思索。如他自己所说,“故事虽然是在写狗,实际是在反思和呼唤人性,唤起人们对美好人性重塑的向往和追求”。
  本期关注对张保庆进行了专访,同时刊发《老三》的评论文章,以及小说的节选,让我们走近《老三》,亲近文学张保庆。
其他文献
分析各种烃类同系物的通式 ,突破“共同组成”和揭示内涵规律 ,既可加深对中学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又可提高分析推理与应用能力 ,达到顺畅推断烃的化学式及其结构
(据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改编)共两幕,二十一场。主要人物:希格弗里德:十八岁,原桑坦国太子,八岁那年,他在战火中失去故国和家人,流落到遥远的加隆河下游,成长于山野
《微读节气》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近两年来在微博中随节气变化而发表的生活随笔。随笔谈天说地,既是对东方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新解读,又是在现代生活中返朴归真的新
一、古文经典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什么叫经典?文学史家章培恒先生说:“能在漫长的世代、广袤的地域,给予众多读者以巨大的感动”的作品就是经典。古代经典
近年来,在国内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国内需求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但国内出口型制造业长期以来偏向于量的扩张而对质的提升重视程度欠佳,劳动密集型和
目的探讨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Ⅳ度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汽化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年龄73~89岁,平均77.8岁;前列腺重
随着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感到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实行与行政挂钩的办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学校管理的特点和实际。其弊端主要表现为:一是强化了官本位的意识,而且
课例《众数、中位数》较好地贯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 ,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 .该节课中至
前不久,看到报道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的消息,并未引起注意,但当看到90岁高龄的儿童文学家任溶溶的儿童诗集《我成了个隐身人》以“全票通过”荣获这一奖项,不禁连连说:“应该,应该。”不是说这一奖项对这位儿童文学大家多么重要,他荣膺的各种奖项与荣誉称号,如“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等等,可能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这样说,是因为
对于蒲松龄这样一位富于才情、思维敏捷的小说家,一生停留在社会底层的人生体验,可以说是最终成就了他。蒲松龄虽然极力追求,但终身都没能进入体制中,这让他一直保有了自由不羁的民间心态、充沛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批判力。他以练达的文笔,通过丰富的文学想象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将长久形成的心中积郁释放出来,给世人以振聋发聩之感。  ?笏 坎坷功名路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出生于淄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