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圆周率的历史》一课中,信息技术手段让数学课堂有趣而贴合实际,学生的学习主动而有深度,让教与学的过程动态而交融,在开放的数学课堂上“激活”教材上“沉默”的数学文化。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形态;学习方式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学手段的科技化、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带来课堂教学形态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要求:“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本人在《圆周率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巧用信息技术,课堂有趣而真实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予学生探索的动机。
本节课的教学从“生活中的圆”的视频赏析开始,课堂导入生动有趣。借助信息技术,图片被转化成微视频,让学生动态地感受生活中圆的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自主探究阶段,“体验割圆术”的教学活动也很有趣。基于屏幕录制技术的“几何画板操作指南”实现了现代化学习工具进入课堂,学生在运用APP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家们在科技不发达的背景下运用“极限思想”研究圆周率的伟大成就,体验探索之趣,渗透数学思想。信息技术把生活中的材料“搬”进课堂,成为熟悉的学习资源,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信息技术为数学活动赋予游戏色彩,学生在游戏中走近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课堂充满情趣而又贴合实际,巧用信息技术,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也得以发展。
二、巧用信息技术,学习主动而深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标准》也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课的教学设计中,要关注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作用,重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丰富学习形式、充实学习内容的过程。具体到教学组织上,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主动的探究思考、交流分享和拓展学习,拓宽自主学习平台,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达到目标范围内的学习深度。
课前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育云平台”发布的导学任务进行问题式学习,在云空间根据需求获取相应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主题交流进行二次学习,可以反复利用学习资源,课堂讨论成为问题解决的阵地;实践探究中,学生借助“几何画板”APP数学学习工具进行活动,在动态展示中体验“割圆术”的基本原理,实现被动演示与主动操作的统一。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辅助教、促进学的作用,让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反复利用的大量资源,实现主动而深入的学习。
三、巧用信息技术,教学动态而交融
《標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本课在“课前导学”“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的全过程贯穿信息技术,对达到“四基”目标在各教学环节中的实现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使教学过程动态展开。
通过课前云平台自主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本课基础知识,把握圆周率发展的历史阶段。课中,在云平台资源保障下进行基于自学疑问的二次学习,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梳理知识脉络,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用“几何画板”体验“割圆术”,既体会了极限思想和转化思想,又有运用现代数学学习工具进行数学探究的经验,突破本课难点。在课后拓展学习中,学生通过解决圆的面积、周长等具体问题,强化数学探究方法,体验数学的价值。巧用信息技术构建层次清晰而紧密衔接的动态教学过程,营造了更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境,促进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四、巧用信息技术,文化活跃而生长
从教材内容上看,各版本教材中“你知道吗”“数学阅读”“小知识”等版块都是数学文化的载体。将数学文化融入课程之中,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而《标准》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融入数学文化是有意义的探索。
《圆周率的历史》是在“数学阅读”基础上拓展形成的整合课,信息技术让教材上静态的数学文化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圆周率发展的历史阶段”“对圆周率研究有重要贡献的数学家”“圆周率研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等问题都从历史中走到学生面前。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有趣的微视频,增加了吸引力;直观的演示与实际操作,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更加深入而直接;从圆周率的研究拓展到圆的面积、周长,数学探究学习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在开放的数学课堂上“激活”数学文化,让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生长!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形态;学习方式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学手段的科技化、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带来课堂教学形态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要求:“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本人在《圆周率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巧用信息技术,课堂有趣而真实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予学生探索的动机。
本节课的教学从“生活中的圆”的视频赏析开始,课堂导入生动有趣。借助信息技术,图片被转化成微视频,让学生动态地感受生活中圆的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自主探究阶段,“体验割圆术”的教学活动也很有趣。基于屏幕录制技术的“几何画板操作指南”实现了现代化学习工具进入课堂,学生在运用APP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家们在科技不发达的背景下运用“极限思想”研究圆周率的伟大成就,体验探索之趣,渗透数学思想。信息技术把生活中的材料“搬”进课堂,成为熟悉的学习资源,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信息技术为数学活动赋予游戏色彩,学生在游戏中走近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课堂充满情趣而又贴合实际,巧用信息技术,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也得以发展。
二、巧用信息技术,学习主动而深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标准》也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课的教学设计中,要关注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作用,重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丰富学习形式、充实学习内容的过程。具体到教学组织上,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主动的探究思考、交流分享和拓展学习,拓宽自主学习平台,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达到目标范围内的学习深度。
课前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育云平台”发布的导学任务进行问题式学习,在云空间根据需求获取相应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主题交流进行二次学习,可以反复利用学习资源,课堂讨论成为问题解决的阵地;实践探究中,学生借助“几何画板”APP数学学习工具进行活动,在动态展示中体验“割圆术”的基本原理,实现被动演示与主动操作的统一。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辅助教、促进学的作用,让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反复利用的大量资源,实现主动而深入的学习。
三、巧用信息技术,教学动态而交融
《標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本课在“课前导学”“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的全过程贯穿信息技术,对达到“四基”目标在各教学环节中的实现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使教学过程动态展开。
通过课前云平台自主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本课基础知识,把握圆周率发展的历史阶段。课中,在云平台资源保障下进行基于自学疑问的二次学习,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梳理知识脉络,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用“几何画板”体验“割圆术”,既体会了极限思想和转化思想,又有运用现代数学学习工具进行数学探究的经验,突破本课难点。在课后拓展学习中,学生通过解决圆的面积、周长等具体问题,强化数学探究方法,体验数学的价值。巧用信息技术构建层次清晰而紧密衔接的动态教学过程,营造了更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境,促进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四、巧用信息技术,文化活跃而生长
从教材内容上看,各版本教材中“你知道吗”“数学阅读”“小知识”等版块都是数学文化的载体。将数学文化融入课程之中,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而《标准》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融入数学文化是有意义的探索。
《圆周率的历史》是在“数学阅读”基础上拓展形成的整合课,信息技术让教材上静态的数学文化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圆周率发展的历史阶段”“对圆周率研究有重要贡献的数学家”“圆周率研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等问题都从历史中走到学生面前。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有趣的微视频,增加了吸引力;直观的演示与实际操作,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更加深入而直接;从圆周率的研究拓展到圆的面积、周长,数学探究学习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在开放的数学课堂上“激活”数学文化,让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