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爷爷的账本(外一篇)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kai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村,最有钱的要算夏爷爷家了。方圆几十里,也就他家的楼房是三层楼。所以,我们的村名就叫三层楼村。据说,夏爷爷年轻时到过大武汉,给闻名遐迩的食品大亨曹祥泰打过工,由于他脑子灵,手脚麻利,很快就成了掌勺的大师傅。干了十几年,临解放时,夏爷爷急流勇退,带着大把的光洋回村了。夏爷爷回村时,大概五十多岁吧,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叫他夏爷爷。这里说是村,其实并不是农村,只是城市边缘的一个居民村。夏爷爷虽然盖了三层楼房,却没有土地,所以算不上地主富农,更算不上是资本家,算起来他还是地地道道的被压迫者。所以不管来什么运动,都奈何不了他。三层楼村有七八十户人家,有蹬三轮的、剃头的、拉板车的……几乎全是贫民。既是贫民,就难免有个缺钱的时候。一旦缺钱,自然就会想到夏爷爷,也只有找夏爷爷,才能借到钱。每当有人借钱,夏爷爷就会把人带到僻静处,郑重地从怀里掏出一个黑皮账本,用铅笔蘸了口水,一笔一画地记上账。据说这样做为的是回避他的两个儿子。夏爷爷慈眉善目的,他的两个儿子却好逸恶劳,不务正业,最反对夏爷爷借钱给别人。
  当有人还钱时,夏爷爷也是郑重地掏出黑皮账本,用铅笔蘸上口水,认真地将欠账一笔勾销。无论是借是还,夏爷爷在黑皮本上记账时,从未有人查看,似乎一看就显得小心眼了,就有不相信夏爷爷的意思了。也有借钱长时间不还的,夏爷爷也不去讨账,平时见了面仍然有说有笑,似乎根本就没有借钱那回事,似乎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久而久之,全村四五十户人家几乎有一半欠他的钱。我女儿出生后,由于母乳不足订了牛奶,那时一天一瓶牛奶送到家门口,只需一毛钱,一月只需三元钱。但由于那时工资低,一月三十七块三毛八,又养父母又养伢,以至一次逢到月底订牛奶时,连三元钱也拿不出来。记得我去找一位同事借三元钱,他回答说没有,可是他开工具柜时,我清楚地看到工具柜里散放着几张五元的票子。我当时很难堪,假装什么也没看见,扭头就走。是夏爷爷借给我三元钱,帮我渡过了难关,不然,我幼小的女儿将一月吃不上牛奶。
  时间一年年过去,夏爷爷的黑皮本上麻麻点点的记满了账,有人估摸着说,账本上的钱足可以再买一栋三层楼房了。记得夏爷爷年老时,一次他的两个儿子为钱的事找他闹,要他交出账本,挨家挨户把钱要回来。夏爷爷说,再闹我就把账本给烧了。这句话很灵验,他的两个儿子果然没再闹了。
  夏爷爷是年近九旬辞世的,夏爷爷刚一闭眼,他的两个儿子便为争夺那本记账的黑皮本争吵起来。街坊邻里看在夏爷爷的情分上前往劝解,连居委会的组长也来了。大家议论纷纷,说夏爷爷一辈子处事稳重,这件事却没安排好。要么,把账上的钱要回分给两个儿子,要么,好事做到底,把账本烧掉。待到把那本黑皮账本从夏爷爷胸前掏出来,打开一看,人们才停止了议论。却原来,账本上记载的全是糕点制作配方,什么云片糕面粉多少,白糖多少……一时间,夏爷爷的两个儿子哑口无言了。
  夏爷爷的葬礼很隆重,几乎全村的人都为他送了葬。
  
  打酱油的故事
  
  刘平安三十岁生日这天,叫儿子去买酒。儿子口里横咬着一张十元票子,翻过小区的花圃栅栏,撒开腿一溜小跑,立时就没了身影。
  十分钟后,刘平安不见儿子回家,又过了十分钟,还不见儿子回家,刘平安再也坐不住了,三步并着两步来到了宿舍区小卖部。一问,吓了一跳,儿子压根就没来买过酒。刘平安这一惊非同小可,儿子才六岁,莫非被人贩子拐走了?刘平安立即想到了火车站,这座城市就一个火车站,是人贩子的必经之地。刘平安急忙打的来到火车站,伸长脖子在人群中搜寻。
  天渐渐黑了,路灯亮了,刘平安却始终没见到儿子的身影。夜深时,刘平安想,或许儿子已经回家了,抱着这一线希望他回了家,果然惊喜地看到,儿子躺在床上,正在睡大觉呢。原来,小安安拿钱去玩游戏机了。
  儿子安然无恙,刘平安却久久不能入睡。想起二十四年前,他也是六岁,父亲叫他去打酱油,哪知一生的命运就由此改变了。当他双手捧着半碗酱油回家时,见街头有人耍猴,就忍不住挤进去看。那猴戴着小官帽,还向人敬礼呢,耍把戏的小女孩倒立后,还向他眨眼呢!正看得有趣,一群人突然冲过来,有举红旗的,有喊口号的。人群乱了,他被人撞了一下,碗掉在地上摔碎了,酱油溅了一地。他“哇”地哭了一阵,不敢回家,和几个同年的孩子在铁路边玩起了捉迷藏。他不知怎么就爬上了一辆无人的火车,倒在一个角落里睡着了。也不知睡了多久,醒来时才发现四周一片漆黑,火车在黑夜里发狂地奔驰着……车停下时,他才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一个好心人收养了他,这个好心人,就是现在小安安的爷爷。
  夜已深了,刘平安想起了自己的亲生父亲,二十四年了,老人家是否还在为失去儿子伤心呢?
  刘平安决定去寻找亲生父亲。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养父拿出了三千元钱,叫他把小安安也带去,见见他的亲爷爷。
  这是一次大海捞针似的行动,刘平安只记得自己的家离铁路不远,附近有个寺院,寺院里有座宝塔。然而二十五年过去,这个世界早已面目全非了。刘平安带着儿子上了火车,见站就下车,一站站地延伸下去。十天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三十天过去了,仍是一无所获。这一日,他在车上打瞌睡时,小安安突然指着车窗外说,看,一座宝塔。他抬眼一望,果然是一座青砖黑瓦的宝塔,列车从宝塔旁驶过,他惊喜地看到,宝塔立在一座寺院里。
  列车到站了,怀着最后一线希望,他带着小安安下车了。按照感觉中的家的方向,他沿路打听。当问到一位卖水果的中年妇女时,她一口咬定,就是刘老汉家,他儿子叫平安,二十多年前被耍猴的拐跑了。中年妇女说,可怜哪,两老就这一个儿子,后悔不该叫他去打酱油,就为这,老两口二十多年来,没吃过一次酱油。刘老汉一
  到晚上就唠叨,怎么酱油还没打回呢,怎么酱油还没打回呢……听了这一席话,刘平安悲喜交加,喜的是终于找到亲生父母了,悲的是二十五年呀,九千多个日日夜夜呀,两老是怎么熬过来的呀!
  夜色将至,刘平安带着小安安一路打听,来到了一个名为幸福小区的院内,很快找到了父母的新家。门大开着,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屋里唠叨着,怎么酱油还没打回呢,怎么酱油还没打回呢……刘平安心里一酸,眼泪不觉漫出了眼眶,动情地喊道,爸爸,我把酱油打回来了!
  小安安冲进屋里,两手高高举过头顶,手中是一小碗酱油。
  刘老汉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来,高兴地叫道,平安他妈,儿子回来了,儿子打酱油回来了!
  這天晚上,刘老汉家的灯一直亮着。
其他文献
浩浩汉江云水苍,良田广袤灌琼浆。千程锦绣丰收旺,汹涌汇流扬子江。武当雄伟奉仙山,碧海烟波万象涵。灵秀风光赠旅客,亭台楼阁赛金銮。东风矗立伫其间,壮美车城近眼前。一片生机呈绮丽,雄姿跃马领头衔。往事云烟抒历程,进军山野数千丁。物源短缺交通阻,困惑寒凉自破冰。荆棘丛生诸事横,爬坡几次起风尘。信心百倍非凡志,坎坷踏平精气振。代代思车中国造,凝思不绝千般扰。东风一破绕缠绳,华夏惊呼万众笑。荒凉贫瘠穷山坳,
期刊
忆起小时候的事儿,挺令人回味的。那时候为啥要那样想、那样做,现在想来是些不可思议的事儿,可那时候就那样想了、那样做了,这就是小孩子天真无邪的天性使然吧。  火坛里“爆”米花  现在,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小孩绝没见过火坛,也想象不出嚼在嘴里的“爆”米花是个啥样啥味。年纪在五六十岁的人,尤其是农村长大的人应该见过火坛,圆形,土陶质地,稍讲究一点儿的火坛表面是釉质的。需取暖时,里面放些谷壳麦颖或木屑,再从灶
期刊
一  《回首往事》稿子里回忆大跃进时期反、正两方面的文字,任何时候看都是有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的。只是感到在探讨和总结经验教训方面,还是有些可说的话。比如对总路线的贯彻问题就可作些具体的分析。总路线无论作为方针,还是作为口号,并非是错误的,而是较好的。问题在于没有把它贯彻好,其原因是没有正确处理多、快、好、省之间的关系。那时无论干部还是群众大都头脑发热,急于求成,强调了多和快,对好和省重视不够,甚至
期刊
彭桂林 吉昌盛 罗善平 赵玉鹏
期刊
美术世界
期刊
首届“东风文艺奖(文学类)”在大家的关注、关心与支持下,已圆满落幕。这次“东风文艺奖”的设立、筹办与评奖,是对近期东风文学现状和成果的一次回顾与检视,也是一次对近期诗歌创作的梳理与反思。伴随着东风事业四十五年的创业、发展、兴盛、低潮与复兴,东风文学事业也经历了繁荣、兴旺、落拓、衰落与觉醒。通过这次阶段性评奖,使我们感觉到洪钟与小曲和鸣,希望与危机并存的诗歌界现状,还有待于各位同仁的清醒盘点和砥砺共
期刊
午后,阳光如碎金洒落窗台,把音乐打开,沏一杯柠檬茶,在音乐和茶香里做家务。  衣物都倒腾出来,把它们一一晾晒在阳台,让它们享受阳光的爱抚,这样衣物上便留存下阳光的味道。“阳光的味道,是香香的、甜甜的”,脑子里这样想的时候,我的手从抽屉里找出来一双手套。  这是双柔软的羊皮手套,光阴流逝多年,依然光鲜且款式也不显过时。摩挲着手套,脑子里回忆这双手套的来历,那些遥远的细节,如花朵徐徐开放。  记不清具
期刊
刘老师与刘老板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因此相貌酷似。  刘家是一个教书世家,祖父教了一辈子私塾,父亲做了半辈子乡村教师,这哥儿俩高中毕业时又都报考的是师范院校。可惜的是先几分钟出世的刘老大仅差几分没被录取,而后几分钟出世的刘老二后来居上被录取了。父亲不愿让儿子离开教育战线,便退休由刘老大顶职,被安排在学校食堂工作。  转眼四年过去,刘老大在学校食堂学会了一手煎炒烹炸的烹饪技术,刘老二在华中师大学会了一套
期刊
刘局长突然来拜访我,好像什么东西追逼他那样,他说:拜托你,联系一位著名的作家写一本艾城的书,艾城要发展旅游行业,可是,又没景点,我最近跑了许多地方取经,受了启发。  他列举了一个传说,一首歌曲使得一个地方成了热销的旅游景点。他不想走别人走过的老路。他点定了一位知名的作家。恰巧我和那位作家关系甚切(在此,我隐去那位作家的姓名,反正,她的小说读者一定阅读过了)。  我立即拨通了那位作家的手机。她接受了
期刊
一  养花还真能净化室内空气。小玉对我说。  小玉接着对我说:网上查来的,对我的身体还真有好处。  小玉的眼神里闪耀着一种光焰,叫我心里如灌进了蜜一样的光芒。当她说,花中她最喜欢兰花,我马上对她说,好,我这就给你去买兰花,买最好的兰花。  说着,我就从家里走出来。我的眼里有溶液直往外冒,我怕它冒出来,让小玉看见了。小玉敏感,敏感放在女人的头上叫聪明,她一聪明,我们就会前功尽弃。因为诱导她养花,是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