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志强说:“房子就是给富人造的”;潘石屹说:“我们今后是为中国最有钱的人盖房子,为中国最贫困的孩子建厕所”;王石说:“内地居民没有资格住100 m2以上的大房子”……在多数国人的价值观里,房子=幸福。
大城小房
求学若渴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显然用心不专,其在口述新书《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中提出的住房“资格论”再次引发争论,“标题党”们以《王石:中国人没资格住大房》等类似字眼成功吸引民众眼球。
王石在书中说,在国内100 m2的房子都算小房,但中国人多地少,凭什么我们就有资格比香港人、东京人住更大的房子呢?他以深圳举例,深圳2000平方公里土地要容纳1400万人,未来房子只能往高走,往小发展。他预言:中国的城市一定会香港化,东京化。他告诫:“作为买房居住者,量力而行吧,房价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去了……”此语一出,舆论哗然。
对王先生的这番话,赞同者认为,从大多数人的经济收入来说,确实没有资格住大房子,因为大房子是需要大投入的,从买房到装修以及到后来的维护,都是一个巨大的开支,而大多数百姓还不具备这个投入,买房子应该量力而行,否则会令生活质量下降。网友“薛涌教育链接”就表示:王石讲真话。因城市土地狭小、人均资源少,中国城市会香港化、东京化,而绝不会美国化、欧洲化,王石的“大房子”以100 m2为界。在香港60m2还不算小房子,但内地100 m2以下全被算作小房子。中国目前人均GDP才到3000美元,而香港、东京是2万至3万美元。凭什么人家住小房子,你却住大房子?
而否定者则认为,王石的这个说法偏颇荒诞、失之公平甚至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关键原因是,销售市场上始终是大房子占主导地位,并且人们有追求更好生活空间的愿望和权利,在此前提下,公众怎能不弃小取大,咬紧牙关迎难而上?如网友“草民老曹”表示,在中国城市里辛苦打拼的一代人,岂不就是为了一套100m2以上大房子吗?王石一句话,打破了多少人的梦想,没有资格住大房子。
万科方面10月13日表示,这本书是时代纪录公司对王石过去三年的跟踪拍摄和言论整理,结合上下文来看,王石对住宅发展趋势的观点非常明确,中国未来的城市,住宅“只有往小处发展”,“没有资格住大房子了”并不是一种限制或要求,而是王石基于住宅小型化趋势这一判断对社会的善意提醒。
住多大的房子?这其实是个三观问题。
关于需求
无独有偶,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为29.2m2,其中55%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不足30m2。这个统计学上著名的“平均数陷阱”同样刺激了众多消费者。
即使不考虑外来人口,未来若干年,全国城市现有居民至少还需7000万套以上的住房改善需求,是2011年城镇商品住房销售套数的7倍以上。其中,北上广人均住房面积偏低、租赁住房比例高、自有住房比例低,住房改善需求更为强烈;除此之外,占城市14%的集体户人口,也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需求之一。
此外,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报告指出,全国只有14%的家庭户住房来源是购买商品房,12%的家庭户是租赁住房,其余以自建为主。其中,城市购买商品房的家庭占31%,有26%的家庭通过租赁解决住房需求(约为3315万户),22%的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或者公有住房(约为2876万户)。
究竟楼市中有多少是刚性需求、有多少是投资性需求?现状和理想之间存在多少落差?哪些需求应该被抑制、哪些应该被满足?本刊专访四位不同经济背景和家庭状况的北京居民,了解他们的住房需求、剖析他们的购房观念,试图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探求“100 m2”及其背后的就里。
大城小房
求学若渴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显然用心不专,其在口述新书《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中提出的住房“资格论”再次引发争论,“标题党”们以《王石:中国人没资格住大房》等类似字眼成功吸引民众眼球。
王石在书中说,在国内100 m2的房子都算小房,但中国人多地少,凭什么我们就有资格比香港人、东京人住更大的房子呢?他以深圳举例,深圳2000平方公里土地要容纳1400万人,未来房子只能往高走,往小发展。他预言:中国的城市一定会香港化,东京化。他告诫:“作为买房居住者,量力而行吧,房价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去了……”此语一出,舆论哗然。
对王先生的这番话,赞同者认为,从大多数人的经济收入来说,确实没有资格住大房子,因为大房子是需要大投入的,从买房到装修以及到后来的维护,都是一个巨大的开支,而大多数百姓还不具备这个投入,买房子应该量力而行,否则会令生活质量下降。网友“薛涌教育链接”就表示:王石讲真话。因城市土地狭小、人均资源少,中国城市会香港化、东京化,而绝不会美国化、欧洲化,王石的“大房子”以100 m2为界。在香港60m2还不算小房子,但内地100 m2以下全被算作小房子。中国目前人均GDP才到3000美元,而香港、东京是2万至3万美元。凭什么人家住小房子,你却住大房子?
而否定者则认为,王石的这个说法偏颇荒诞、失之公平甚至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关键原因是,销售市场上始终是大房子占主导地位,并且人们有追求更好生活空间的愿望和权利,在此前提下,公众怎能不弃小取大,咬紧牙关迎难而上?如网友“草民老曹”表示,在中国城市里辛苦打拼的一代人,岂不就是为了一套100m2以上大房子吗?王石一句话,打破了多少人的梦想,没有资格住大房子。
万科方面10月13日表示,这本书是时代纪录公司对王石过去三年的跟踪拍摄和言论整理,结合上下文来看,王石对住宅发展趋势的观点非常明确,中国未来的城市,住宅“只有往小处发展”,“没有资格住大房子了”并不是一种限制或要求,而是王石基于住宅小型化趋势这一判断对社会的善意提醒。
住多大的房子?这其实是个三观问题。
关于需求
无独有偶,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为29.2m2,其中55%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不足30m2。这个统计学上著名的“平均数陷阱”同样刺激了众多消费者。
即使不考虑外来人口,未来若干年,全国城市现有居民至少还需7000万套以上的住房改善需求,是2011年城镇商品住房销售套数的7倍以上。其中,北上广人均住房面积偏低、租赁住房比例高、自有住房比例低,住房改善需求更为强烈;除此之外,占城市14%的集体户人口,也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需求之一。
此外,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报告指出,全国只有14%的家庭户住房来源是购买商品房,12%的家庭户是租赁住房,其余以自建为主。其中,城市购买商品房的家庭占31%,有26%的家庭通过租赁解决住房需求(约为3315万户),22%的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或者公有住房(约为2876万户)。
究竟楼市中有多少是刚性需求、有多少是投资性需求?现状和理想之间存在多少落差?哪些需求应该被抑制、哪些应该被满足?本刊专访四位不同经济背景和家庭状况的北京居民,了解他们的住房需求、剖析他们的购房观念,试图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探求“100 m2”及其背后的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