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致:论汪曾祺散文的写作姿态

来源 :雨露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feng1979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致其实不单单指一个人的情趣、兴致,情致有时候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而这种人生态度会投射至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作家身上的情致则直接表现于文学作品风格的体现。读汪曾祺的散文,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的情致。他以情致丈量世间万物,以情致注入笔墨,以情致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带有文人理想的诗意化的审美空间。
  关键词:情致;冲淡平和;审美观照;汪曾祺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中写到“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情致其实不单单指一个人的情趣、兴致,情致有时候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而这种人生态度会投射至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在作家身上他的情致则直接表现于文学作品风格的体现。读汪曾祺的散文,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的情致。他以情致丈量世间万物,以情致注入笔墨,以情致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带有文人理想的诗意化的审美空间。
  一、情致铸就独特的审美观照
  有人用马一浮先生的诗评价汪曾祺——“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师从名家、交往风流,求学于西南联大的汪曾祺生活在大师云集的年代,经历过战火纷飞,也度过一段政治阴影波诡云谲的艰难岁月。或许经历过太多世事沉浮,磨炼出汪曾祺宠辱不惊,笑看人生百态的淡然心境。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执着地热爱它”。见过生活太多种样子的汪曾祺终其一生都葆有对生活的期待与热爱。他为自己第一本散文集《蒲桥集》封面撰写的广告语“此集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就是最好的印证。可以说情致贯穿了他的散文写作的始终,也建筑起他散文中的审美化世界。
  汪氏擅写食事,其作品中的人间烟火气,尤是别的作家难以比肩的。他笔下描写的多是寻常之物,因为在他看来美食除了满足味蕾也要抚平人心,美食的“吃头”比“看头”重要,平民百姓案头上的一饭一蔬更富有人情味儿。描写食物运用的语言不高深,不爱排铺饕餮盛宴的场面,多用白描手法不喜修饰。读起来明快流畅,富有生机,他一生辗转过大半个中国,故乡高邮,昆明的西南联大,张家口,北京这几个是他人生中重要的节点,都留下了深刻的美食记忆。故乡的食物一直是镌刻在他心头的味道。有人说乡愁有时候也体现在味觉的思念上,哪怕与故土远别经年,人们总是对故乡的食物怀有无限意念。他笔下那枚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1]313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已是远远穿越课本而萦绕心头的美食记忆。尽管后来作者走过祖国万水千山,总也忘不了那些朴素的故乡味道,咸菜茨菇、炒米焦屑、各色河鲜。一篇《五味》从生活中最常见的酸甜苦辣咸五味说起,汪曾祺对各地人民对于美食的喜好与偏爱了然于心,从各地不同吃食洞见各异的风土人情,笔下徐徐铺出一幅横跨中国的味道地图。
  汪曾祺爱写凡世之乐,草木花鸟虫鱼,各地景致风物,汪曾祺眼中的万物有灵且美,他追求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情致。哪怕生活中不起眼的野花杂草,也总能引起他的意趣。汪曾祺写物,不只是将它们当作简单的摹写对象,他往往勾连着自己独有的情致,另辟蹊径以特殊的视角来写,富有浓郁的人文情怀。
  写荷花不赞其花之品行,而是忆起在家中栽种的过程:污浊的马粪做底,河泥盖其上,开花时“很多很多的花蕊,清香清香的”[2]127,傍晚荷花收朵该是吃晚饭的时间到了!荷叶粥、荷叶粉蒸肉亦是很好的吃食。这篇小文将荷花的种植、生长、开花、作用、枯败一一写过,虽短小简洁但读来情真意切,清新可爱。典雅高洁的荷花在他的笔下,更添三分自然淳朴。著名的《葡萄月令》则是以农人的视角详尽地写葡萄从种植到采摘,农人的劳动与汗水见证了葡萄的收获。他以一种纯真且充满热情的姿态来书写这些植物,总是带着欢欣与愉悦的笔触,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灵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写下那些文字时,他并非高居文人的姿态,更像是自然之子,是充满烂漫与智慧的农民诗人。
  二、脉脉含情的散文语言
  汪曾祺極重视语言。他将语言视为作品的本体,认为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他的散文语言是有“情”的。有论者提出“汪曾祺散文语言的审美化格局,正是对于传统审美文化语言观的传承和认同”[3]。中国古典文论对汪曾祺影响颇深。他很赞同韩愈所言“气盛言宜”,认为探索作家气质、思想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汪曾祺的个人精神气质与人格境界皆可从他的散文语言中窥见一二。
  他曾写过多篇文章论述自己是怎样分析揣摩语言的。汪曾祺认同宋人论诗常说的“造语平淡”,认为写作是“平淡好”“但是平淡不易”[4]252。汪曾祺的散文语言无疑是平淡的。但是平淡绝非寡淡无味。汪曾祺善于用平淡的语言制造意境。《冬天》一文中忆其旧时家中过冬的情景,打点好屋内装饰后“家人闲坐,灯火可亲”[2]161,寥寥八个字,无人读来不觉心头一热。家人齐聚围炉而谈,烛火摇曳,满室温暖。根本不必赘言当时团聚的场面。一个“闲”字已道出气氛的欢乐和谐,而正是这家人闲坐,话话家常让盈室的灯火也变得可亲可爱。这样的人间极致温暖、极致和美的场景,只有汪曾祺这样心中有爱、至纯至真之人才能描写得出来。白居易名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一字未提冬,一字未见雪,意境却远胜后两句,每每读来都觉得心上温暖熨帖。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花大姐》中形容瓢虫的精美“瓢虫是上帝做给他小外孙女儿的礼物”。[2]132作者用其充分的想象力让这个比喻鲜活起来。提起精致,人们总是自然联想到各种精工美器。然而汪曾祺不用实质化的物体去比喻,而是以“情”作比,世界上还能有什么比老人对孩子的疼爱之情更倾注心血呢?不得不感叹汪曾祺对语言的拿捏十分精道。
  他曾用揉面来形容使用语言。揉面要想把水和面合到一起再揉至筋道,就要下一番功夫。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文字看起来平平无奇,却耐得住让人一读再读且回味无穷。他始终牢记老师沈从文的教诲“文字要贴着人物写”,这虽是作小说时的语言原则,但在散文中亦是通用的。他的散文时时刻刻将语言贴着真实生活写,所以他的散文语言没有剥离之感。   三、情致的源起
  汪曾祺一直以一种冲淡平和的姿态写散文,传达出的是他乐观从容、率性洒脱的人生态度以及闲适优雅、清俊自然的生活情调。而这些态度与情调的养成,有很多原因,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
  中国台湾女作家齐邦媛在自传《巨流河》中说她出生在多难的年代,终身在漂流中度过,没有可归的田园,只有歌声中的故乡[5]。相比起来,汪曾祺似乎幸运得多。虽然离开高邮以后,他再没有真正地回归故乡生活。但是故乡以及童年赋予了他一生的丰厚的精神财富,是他心灵永远的归处。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说过“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伟大馈赠”。[6]想来汪曾祺在散文中表现出的对周遭世界诗意化的阐释,与故乡和童年有着深刻联系。出生书香门第,祖父十分宠爱他,而父亲亦是文明而开化的。家庭对他的影响,想来是造成他一生乐观从容个性的源头。父亲亦师亦友,教他画画习字读书,父子俩闲时也能坐在一块喝酒抽烟,甚至他给女孩儿写情书,父亲也能在一旁指点一二。汪父对他说“我们这是多年父子成兄弟”。少年时期,他求学于西南联大。这座成立于国家危难之际,流离于战火纷飞年代,破碎且穷困的联合学校,却培养出中国近代各个领域无数大师。每每翻阅他描写关于联大师友的散文,总觉得他笔下的这些记忆是闪闪发光的。性格强烈坚毅极受学生喜爱的闻一多,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金岳霖,治学朴实脾气执拗的吴宓,还有罗膺中、朱自清等人,或许并不是每一位教授对他都有过深刻的影响,但是联大岁月一点一滴地耳濡目染浸润并逐渐成就了汪曾祺。《跑警报》一文中可窥见,当时的昆明正深陷战火中,战争带来的伤害与死亡几乎是如影随形的。但联大师生依旧秉持着弦歌不辍、积极顽强的治学精神,或许这种无畏生死的乐观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汪曾祺的心境,让他能平淡笑看后来生活中的众多挫折与磨难。他不止一次说过,他取得而今的成就在于西南联大,他去西南联大是去寻找自由的。据他的回忆,学生时代他似乎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甚至算得上有些不学无术。总是白天才睡觉,晚上则挑灯夜读,肆意看各种闲书,看电影逛书店泡茶馆唱昆曲,以至于大学几年与下铺生活规律的同学竟没见过几面。但是他自谦“颇具歪才,善能胡诌”倒是颇得老师欣赏。自由开放又包容的校园培养了作家汪曾祺洒脱随性的个性。
  沈从文是他的老师,也是改变了他人生轨迹的人。他与沈从文之间的关系亦超越了师生。生活上,沈从文给予了他诸多关爱与照拂。文学创作上,二人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汪曾祺自述写作初期,下功夫模仿过沈从文的笔法。而后虽有意识地摆脱,形成个人的风格,但是依旧能看出二者的传承性。“平和、淡远、隽永”[7]是严家炎对京派小说整体风格的评价。沈从文是京派文人的重要代表,他以古朴明净的语言书写了一系列反映湘西乡村生活的文学作品,乡村的野性美和质朴纯真的人性美在他的作品中水乳交融,二者的平衡状態呈现了沈从文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美感。相比之下,汪曾祺更习惯将目光落在凡俗生活中,他以文人的情致对日常生活加以诗意化描写。汪曾祺自称“我守住了‘京派’的遗风流韵!”王尧认为汪曾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与话语方式都与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用现成的“冲淡”“闲适”“性灵”“情趣”等概念和范畴来描述他[8]。诚然这些概念和范畴与“京派”的一些元素都不谋而合。
  汪曾祺自述他有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这种心态的产生“有历史的原因(如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本人气质的原因(我就不是具有抗争性格的人),但是更重要的是客观,是‘遇’,是环境的,生活的,尤其是政治环境的原因”。[2]290纵观汪曾祺的人生经历,他是一个不断和生活和解的人。他自嘲“中国的各种运动,我是一个全过程”。但是他除却晚年几篇回忆散文,甚少提及过他所经历的风波。从1949年到1979年这30年间他一直被迫与政治纠缠在一起。这段时间应该是汪曾祺一生最难熬的时期。他本只想做潇洒自如的文人,醉心于文字世界,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打交道。却被意外裹挟进政治漩涡。与处在权力中心的人打交道,他不得不如履薄冰薄冰战战兢兢,精神压力非常大。但是他凭借着“随遇而安”坚持下来了,他用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哄自己玩儿”轻轻地揭过这一页,表示既已到如此境地,不如想开点。这样的豁达与从容实在是不易得见。但是汪曾祺却又是心怀悲悯的人,他有着以己度人的胸怀。他认为随遇而安并不适用于任何人,有的人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并不能恢复到平和的心态,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为了生活忙忙碌碌,但是很少人能够停下来去体悟生活。汪曾祺以他平淡雅洁的情致书写了去除俗陋的生活,让人能再感受到生活本真,或许这正是这个时代人们还爱读汪曾祺的意义。汪曾祺的离去确实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远去,而吾辈在目送大师的身影渐行渐远的同时,唯望能在他的文字中寻找到一些心灵的安宁。
  参考文献:
  〔1〕汪曾祺.汪曾祺全集4:散文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
  〔2〕汪曾祺.汪曾祺全集6:散文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
  〔3〕何晶.论汪曾祺散文的语言[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汪曾祺.汪曾祺全集10:谈艺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
  〔5〕齐邦媛.巨流河[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6〕康·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M].李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7〕严家炎.论京派小说的风貌和特征[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3):295.
  〔8〕王尧.“最后一个中国古典抒情诗人”──再论汪曾祺散文[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1):80-84.
其他文献
马非的诗  诅咒  在绵阳  对于女诗人  告诉我们  为应对不时之需  存了几万元的  食品这档事  表面我不置可否  内心里却进行了  猛烈的诅咒  我希望这些东西  悉数霉掉烂掉  派不上用场  在银河化学食堂就餐  有好几次  我都想问问  旁边的莫高:  “工人也能吃上  跟我们一样的菜吗”  但是不知道  出于什么样的心理  直到酒足饭饱  点上小烟  步出餐厅  我都没有勇气开口  
期刊
摘要: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而他本人也被尊称为“诗圣”。在他创作的众多诗篇中,乾元二年三月集中写成的三吏三别,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使他现实主义诗篇达到了光辉顶点,成为光照千秋的不朽之作。  关键词:杜甫;诗歌;三吏三别;现实主义  一、“三吏”“三别”的写作背影  公元七五八年九月,唐朝
期刊
凉州曲  落日孤城外,西风吹雁飞。  征人何岁月,杀敌立功归。  塞下曲  腊月雪纷飞,关山草木稀。  行军过古道,出塞几时归。  塞下曲  萧山烽火起,击鼓壮军魂。  斩杀匈奴敌,飞将把虎吞。  塞下曲  边疆白雪飞,戍客忍寒饥。  守护家和国,年年盼早归。  塞下曲  塞下雪纷飞,天山披白衣。  将军驱寇敌,护国带功归。  塞上晚秋  关山树叶稀,大雁向南飞。  陇上征夫客,何时跃马归。  横
期刊
大气阳刚扎尕那  扎尕那,被朋友们推荐了很多次,始终未能成行。周末,被再次鼓动后难抑向往之情,于是请了半天假,开始了两天半的甘南之行。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过去的蜀道,没有体验过。近年来去过几次四川,铁路、公路都走过,感觉并不十分艰险。然而这一次的甘南之行,却让我们感受了“陇路”的艰难。  我们一行八人分乘两辆车于中午出发,原定进“兰海”、过“兰郎”高速,之后再经213国道抵达迭部。但因朋友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神探狄仁杰》中的狄仁杰和《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福尔摩斯,进一步揭示二者性格上的细微差别。  关键词:福尔摩斯;狄仁杰;性格差别  一、福尔摩斯的性格特征  福尔摩斯是柯南道尔笔下的一个文学人物,他已经超越文学范畴存在,成为正义与公平的化身。福尔摩斯不仅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超越常人的逻辑推理能力,他还拥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嫉恶如仇、淡泊名利、爱憎分明。这也是福尔摩斯这个形象得以风靡全
期刊
一切物象中的浪漫都不是浮生的  一支彩笔,勾勒暗藏在夜梦中  物象的霓虹  重新定义一座山的伟岸,在视线内——  巨大的森林,形象  让高山仰止  一群人,高举火把照亮黑夜。月光下  一本秘籍里书写出新生的篇章。以至于  以一条江河的名义抵达了这个不是浮生的世界  在岁月的风景里,有一颗透明之心  映出朝霞  常常想,世界之日月星辰  整个宇宙,让我触及的只有你——  我不老的母亲!  一切从春暖
期刊
摘要: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镜子,辞书是民族文化的索引。运用隐喻、转喻理论通过对汉日语“风流”的词源、基本义项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汉日语“风流”概念有部分相似之处,但仍具有不同的民族特点。一个词语多重语义的形成都受词本身内涵的内因和社会历史环境的外因所影响。国家的地理环境、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和认知思维方式不同,造成各民族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同一词语有着不同的语义。  关键词:汉语;日语;风流;语义;
期刊
摘要: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它减少了部分文学作品译本中的性别歧视和贬低、物化女性的现象,对提高女性思想水平和社会地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傅东华、李美华二位译者笔下《飘》的汉译本进行深入对比分析,进一步展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重要性,并为今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文学作品翻译领域的运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女性主义
期刊
摘要:根据前人的理论方法,基于“阿拉善额济纳土尔扈特话语音声学参数库”使用实验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选取了含有鼻音的单音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男声单音节796个字中含有鼻辅音[m],[n],[?]的语料,初步探究了鼻辅音[m],[n],[?]的语图表现、共振峰、时长等声学特征。  关键词:阿拉善额济纳;土尔扈特话;单音节;鼻辅音;声学特征  一、引言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地理坐标东经97
期刊
摘要:《河童》采用一个疯人的自白,以臆想的方式叙述他在河童国的经历。河童国里充满种种丑恶。这里的雌童爱慕虚荣、善妒,私欲膨胀、贪得无厌。她们以依附有价值的男性为获得幸福的渠道,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她们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追逐雄河童。当遇到更好的对象或是对方失去价值时,则毫不留情地抛弃甚至是杀害已追求到手的男河童。这里流行的宗教根本没有自己的核心教义,欺骗人们以享受当下生活来麻醉自己。这里的社会制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