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高校毕业生经济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b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而处于弱势地位的高校毕业生经济困难群体,其就业难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分析了高校毕业生经济困难群体存在的主要就业问题,指出了高校当前针对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存在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思路与措施,包括建立贫困生档案,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好就业心理调适,开展就业援助以及实施针对性就业服务,由此推动贫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经济困难群体;就业服务与指导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1]。如此大的贫困生群体,其就业情况是关乎校园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因此,做好贫困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促进他们充分就业并提高其就业满意度和稳定性,显得至关重要。
  一、高校贫困毕业生群体的就业现状及特点
  1.经济困难,就业条件受限制
  首先,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成为用人单位的买方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学生的求职成本也随之明显提高,从简历印制、赶赴招聘会的差旅食宿费到面试包装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费的支撑。而贫困毕业生由于经济条件限制,通常只能一切从简,甚至不得不缩小求职范围,因此,其就业的机会也相应减少。另外,目前很多就业岗位对持有相关证书的毕业生优先录取,而贫困毕业生多数无力支付高昂的培训和认证费用,只能选择放弃考证,这也使得他们减少了一些就业的筹码。
  其次,大多数贫困大学生来自农村或发展较落后的城镇家庭,由于家庭培养、学校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在计算机技能、英语应用水平、人际交往能力、文体素质等方面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基础薄弱。进入大学后,他们又因各种原因(如忙于兼职、勤工助学)无暇关注这些方面的锻炼和提高。而如今用人单位在选聘大学生时对这些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贫困毕业生在这种就业竞争中,成功的机会自然有所下降。
  其次,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用人不规范,欠缺公平的现象依然存在。择业往往不仅是大学生个人能力的较量,也是家庭社会关系的博弈,家庭背景好、社会关系广的学生,容易在这种较量中胜出,而贫困生多数来自农村或城镇低收入家庭,社会资源匮乏,自然成为了这种就业竞争的弱势群体。
  2.心理压力大,竞争意识欠缺
  贫困既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也可以挫伤人的自信。贫困毕业生若不能正确地面对贫困,在心理上进行积极自我激励,便容易形成自卑、焦虑、妥协怯懦等不成熟、不理性的个性心理。
  首先,将自己的经济困境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相比较,部分贫困生会产生羞愧和自卑感,认为自己各方面条件都不如别人。这种消极的自卑心理,导致了他们在求职的过程中不能大方自信的展示自己而落得失败收场。
  其次,贫困生多数是靠举债或者贷款来维持学业,他们早早背负着还债还贷、供养家庭的沉重压力,因此,面对眼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贫困毕业生难免产生焦虑情绪,程度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抑郁,给其求职带来了很大的不利。
  再者,求职过程中的屡屡失败,使部分贫困毕业生的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从而产生怯懦心理,害怕面对求职,甚至惧怕社会,在就业竞争中妥协退缩、一蹶不振。
  这些心理层面的问题,对贫困生就业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求职的成功率。
  3.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就业观念出现偏差
  贫困生很多来自偏远落后的农村,长期处于这种生活环境中,使其观念显得比较传统,视野受到较大局限,其中有些人仍沿袭中学时的观念,以追求优良学习成绩为唯一目标,没有意识到应当在多方面锻炼自己,没有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在面对各种学业或就业的选择时,往往缺乏自己的想法而盲目从众。
  另外,来自贫困落后地区的贫困大学生,不少还存有精英教育时代所谓“天之骄子”想法,在择业时存在着过高的期望值。同时,由于从小家庭经济压力的驱使和父辈亲人等寄托在其身上的“出人头地”的期望, 更驱使他们的难以将就业期望值合理降低,他们极少人愿意回到农村、去到基层工作,多数将就业目标定位在地理位置优越的大城市, 薪水较高的外资、合资企业和待遇、福利较好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但是这些地区和行业是人才竞争最为激烈的,贫困毕业生想从中胜出,难度更大。
  职业规划意识缺乏,就业观念落后,期望值过高,成为了限制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的一大因素。
  二、高校对贫困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存在不足
  在大众化教育和自主择业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越来越受重视,并且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专门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目前还处于相当薄弱的阶段。以下,谈谈高校对贫困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存在的不足。
  1.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
  量体始能裁衣,对证方可下药。职业指导必须讲究针对性,才能起到好的效果。但是,国内高校目前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比较笼统,形式比较单一。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讲座、选修课或必修课等形式,开展一些普及性的就业教育和辅导,例如就业形势教育、就业政策介绍、面试笔试指导等。这些指导缺乏对特殊群体的研究分类和深入分析,导致其缺乏针对性,所以只能解决一些大学生共性的就业问题,无法深入到具体类型的群体和个性化的问题。贫困生是大学生中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他们所遇到的就业问题有别于其他群体,用解决共性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去解决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必然收效甚微。因此,应该先做好贫困生群体的界定,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特殊问题,然后去制订相应的就业指导策略,设计专门的内容并结合有效的方式,就业指导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就业指导缺乏系统性
  就业指导是一门系统的学科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和相应的理论去开展。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参差不齐,多数缺乏严格的系统规划。而对贫困生群体专门设计就业指导的系统方案并真正落到实处的更是少之又少。按照职业指导的“三级预防”机制,就业问题的解决应当采用提前入手的策略,尽量将问题消除在未暴露期和发生前期。然而,很多高校到了大四求职阶段,才意识到贫困学生的就业问题,匆匆忙忙的启用应急措施,临近毕业关头,才动员校园的职业指导老师,院系的领导和贫困毕业生谈话,了解其问题并设法推荐就业。这种做法属于临阵磨枪式的就业指导,没有做到从早期的调查了解和问题研究开始,没有设计出专门的、系统的就业指导内容体系和具体实施计划,明显有悖于就业指导的理念和原则。实践证明,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对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所起的作用不大。
  3.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良好的就业服务,是促进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均逐步建立起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但是内容还比较单一,覆盖面也比较窄,其中,贫困生能够切实享受到的不多。目前高校中普遍提供的就业服务多数仅限于开展就业讲座、举办招聘会、办理就业手续等方面,在贫困生非常需要的个性化职业咨询、培训资助、工作推荐等服务项目上却很少高校能够做到并做好。这体现了针对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不完善。
  三、高校贫困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思路和措施
  鉴于贫困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特点以及当前高校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笔者结合自己的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探索和实践,提出以下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1.建立贫困生档案,深入研究贫困生就业问题
  要做好贫困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必须先了解贫困生群体所面临就业问题的特点。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从学生入学开始,通过摸查、核实,建立起贫困生档案,做到每人一档,并实现档案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以便随时快速查看贫困生的具体情况。档案中应当包含贫困生的外貌特征,身体状况、心理健康状况、技能特长、兴趣爱好、生源地、家庭收入情况及贫困程度、家庭主要成员及职业、主要社会关系、学费贷款记录等信息。
  其次,要进行贫困生就业问题的收集和研究。问题收集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如面谈、问卷、电话访问等,还要注意从平时的贫困生就业咨询中总结归纳问题。问题收集起来后,接着就是对问题进行分类统计,找出比较集中的或典型的问题,了解哪些属于共性问题,哪些属于个性化问题。之后,再对各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哪些属于关键性问题,哪些属于衍生性问题,哪些问题需要优先干预等。
  再者,是研究制订贫困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内容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依托贫困生档案和就业问题分析研究结果,召集资深的就业指导专家进行讨论,拟定贫困生就业服务与指导的内容体系,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好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就业服务与指导是否符合贫困生的实际需要,也左右着就业指导工作是否可以顺利的开展并取得实效。
  2.强化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合理的就业理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大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探索期,能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今后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贫困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多数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导致他们在就业观念、职业定位上存在与现实偏离的情况,不利于其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目前有些高校已经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课堂上只是传授一些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要辅导贫困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单凭这种普及性的课程教学还不够,还应当把指导进一步细化。例如,可以开展专门针对贫困生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训练营,引导他们客观分析自身的条件以及所处的特殊环境,引导他们理性的认识经济贫困带来的现实限制,激励他们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点,使他们做到理性的规划,树立其合理的就业观,更好地扬长避短。同时,要注意职业生涯辅导必须从大一开始实施,持续性、针对性地贯到大学四年中。此外,对于存在生涯决策障碍的贫困生,要给予充分的关注,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走出生涯困境。最后,在贫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阶段,要定时跟踪其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帮助他们对规划进行评估和反馈,并在必要的时候辅导他们对规划进行调整以确保可行性。
  3.引导贫困生做好心理调适,培养积极的就业心理
  本文上面部分提到,贫困生群体具有特殊就业心理,因此,就业指导中必须将引导其进行就业心理调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帮扶,帮助他们走出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境。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职业指导师必须主动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加强沟通,建立合作关系,将心理健康信息作为贫困生档案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在贫困生求学、择业、就业的各个阶段跟踪其心理变化,做到尽早发现问题,尽早干预。
  贫困生的心理帮扶,关键是做好三个方面:一个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增强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二是进行积极引导,激励贫困生理性看待贫困,鼓励其将贫困作为磨练自己、鞭笞自己奋进的契机,使其增强择业信心,树立不畏挫折,自强自立的精神。三是在择业的关键时期,密切关注贫困毕业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定期的专题讲座或活动,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在必要的时候还应采取主动干预的措施,避免问题严重化。
  贫困生的心理帮扶工作涉及到心理咨询与心理干预的专业知识,所以作为职业指导师,不能单靠自己的力量,而是要善于发动学校中从事心理健康咨询的专业老师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此外,也可以在贫困生中树立成功的典型,让已毕业并且职业生涯发展良好的贫困生校友回到校园与贫困生交流成功学习、择业和职业发展的心得,让贫困生在分享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成功案例中建立信心并得到启发。
  4.开展就业援助,促进贫困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的就业取决于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2]。对于个人来讲,社会需求的大环境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却是可以不断的培养和提高的。因此,为贫困生提高综合素质创造条件,是促进其成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职业指导师应当积极推动贫困生就业援助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为贫困生提升综合素质提供便利。具体的措施有:
  一是开设贫困生综合素质提升课程。根据贫困生的情况,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人际沟通能力、计算机与英语能力、文体素质等方面的拓展和培训。培训师资可以从校内教师中挑选,也可以从社会中聘请相关专业人士,授课形式可以采用小班教学、户外拓展、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结合。授课时间应尽量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以免影响学生的常规课程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情况并及时做出响应,以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当然,这类课程必须是免费提供给贫困生的。
  二是鼓励贫困生参加参加必要的考证培训,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支持。贫困生多数迫于经济压力,未能考取一些对其就业具有重要作用的证书,如计算等级证书、会计证书等。高校中的职业指导师,应当主动了解贫困生在这方面的困难并向学校决策层反映,为贫困生争取培训资金资助。我校过去几年来为贫困生参加教师资格证培训给予报销学费和考试费,结果学生报名很踊跃,取得了很好效果。
  三是结合勤工俭学或兼职实践,针对性地培养贫困生的动手能力。大多数的贫困生在校期间都有过勤工俭学或兼职活动经历,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职业目标和个人素质情况,进行统筹规划,为他们提供与其职业生涯规划路线更加匹配的勤工俭学岗位和兼职机会,必将有利于他们积累在今后求职和职业发展中更直接、更有帮助的经验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贫困生职业规划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加强与勤工俭学部门及兼职招聘单位的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学生与岗位之间的协调、推介工作。
  5.实施针对性就业服务,推动贫困毕业生就业
  加强就业服务,是推动贫困生毕业生就业一项重要工作,而提供什么内容的服务,如何服务,是做好贫困生就业服务工作的关键。高校贫困毕业生作为一个就业困难特殊群体,其特征决定了其对就业服务的特殊需求。所以,高校职业指导师必须致力于打造符合贫困生群体特点的就业服务体系,不仅要考虑这一群体的共性问题,还要特别关注不同个体的个性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建立一个集求职登记、人才供需信息交互、就业政策信息传递等功能于一体的贫困生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并与贫困生档案对接起来。通过这一平台,可以结合贫困生的个人情况和就业意向,在各种招聘需求信息中进行遴选,找出与贫困毕业生相匹配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对贫困毕业生的个性化就业推介服务。
  二是为贫困生在求职的各环节上创造便利条件。职业指导师要设法协调学校各职能部门为贫困生的求职提供硬件支持,例如,为贫困毕业生提供免费的短信提醒服务,将各类招聘信息和就业政策及时发送到他们的手机上;提供免费上网服务、配置网络视频面试设备方便他们参加网络招聘活动;提供车辆免费接送贫困毕业生群体到外地参加人才供需双选会等。这些举措对学校来讲支出并不大,但是却能为贫困生节省不少求职成本,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就业机会。
  三是要建立贫困毕业生挂钩辅导机制。所谓挂钩辅导,就是每个职业指导师专门负责一定数量的贫困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辅导,做到每个贫困毕业生都有专门的职业指导师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这种挂钩辅导机制的实施,对就业服务与指导实现全程化、个性化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提高就业服务的效果。
  四、结语
  高校毕业生经济困难群体是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解决好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困难毕业生群体的个人发展以及其家庭幸福,还关系到高等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以及校园的和谐稳定,更深一层讲,也是关乎社会稳定和小康社会建设是否能够顺利推进的一个重大影响因素,因此,研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分析讨论了该群体的特点,提出了改进对该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的思路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广教育[OL].2009年普通高校困难学生人数约占在校生总人数23%.http://www.cnr.cn/jy/yw/201008/t20100813_506888893.html.2010,08.
  [2]万素英等.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4).
  [4]彭军.大学生就业群体的社会心理和思想状态[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教师传统角色的局限性;然后提出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高等教育的目标、观念和课程;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以及它对高校师生关系的影响使高校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而由于硬件技术、潜件技术及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高校教师角色的转换提供了可能性,最后提出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校教师角色转换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角色 高校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
感染性口炎临床上比较多见,常由细菌、病毒、霉菌、螺旋体等感染而引起,但疱疹性口炎合并蜂窝哈夫尼亚菌感染则比较少见,现报告如下:rn
社会在往繁荣昌盛的方向发展.电子商务也因此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以飞速崛起了.它又被称之为,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从传统营销中诞生,却又比
摘要本文认为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出发,把数学教育的改革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联系起来,使数学教育在 提高学生素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 养,也同样担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多项任务。   关键词基础教育 数学教育 数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21-01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中耳声发射正常的听觉障碍类型。方法:对83例听觉障碍患者行纯音听阈、阻抗、听性脑干反应(ABR)、40 Hz AERP、自发性耳声发射(SOAE)、瞬态耳声发射(TEOAE)
【摘要】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特点和其“内在要素”缺失等问题的认识事关高校就业指导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实效性研究,引导大学生领会政策精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实践能力,探讨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等因素所引发的观念转变问题是加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就业指导;教学特点;内在要素;实效性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毕业
【摘要】当前研究生就业指导存在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就业指导对象仅限于毕业研究生;就业指导缺乏应有的重视;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较薄弱;就业指导途径缺乏创新性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高校有效促进研究生就业指导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就业;就业指导;措施    当前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我国教育部统计截至到2009年硕士招生数为386658人,预计硕士毕业生数为327361人。[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贷款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不仅具有竞争关系,也具有合作关系.伴随互金行业的发展,银行贷款业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同时倒逼银行不断创新和升级传统的开展业务
【摘要】当前形势下高职毕业生存在着无法就业、有业不就或者就业不稳等情况,各高职院校对此问题十分重视。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五点对策。  【关健词】高职教育;职业指导;问题;对策    近年来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在校的高职毕业生规模越来越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也越来越大。再加上许多高职毕业生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经常出现无法就业、有业不就,
摘要社会现代化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目标,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思政教育 人的现代化 内在联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