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美术鉴赏教学与美术批评的思考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y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美术美术课程标准中,鉴赏被定义为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运用感知以及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以获得审美的享受,并理解美术现象与作品的创造活动。在中学美术里,将美术批评适当引入美术鉴赏教学,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一个鉴赏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能够成为一个体验者和批评者,实现美术鉴赏教学的价值,学生们从美术作品中进行体验、感觉、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知识的过程。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同时,把美术批评引入中学美术欣赏的学习活动中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中学美术鉴赏;艺术批评;美术教育
  一、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
  美术鉴赏中的“鉴赏”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当中,被定义为:通过特定的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运用感知以及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以获得审美的享受,并理解美术现象与作品的创造活动。而所谓的美术“批评”就是批判,在《西方艺术批评史》中指出,艺术批评应该是美学观点与艺术直觉的统一,而现代艺术批评的奠基人波德莱尔则提出,批评是有偏爱的、充满激情的。
  在传统的观念当中,人们总是惯性地把批评等同于美术作品“好与坏”、“美与丑”来判断和解答。而实质上,美术批评的实际含义却要更加广泛、更深入的多,它是对美术形式、美术现象等所做出的论述、评价以及阐释。它不仅仅是一种积淀和升华,也是在不断地吸收营养又不断更新的过程。通过欣赏与批评,能够进一步从创造性和历史文化的背景上去揭示艺术品以及艺术史的意义。还能够帮助人们在欣赏艺术品、艺术生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评价标准,促成反思习惯的养成和认知结构的不断丰富,从而成为人们接受美、懂得美、爱美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二、美术批评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有运用的必要性
  而美术批评要以实现美术的鉴赏为价值。如果不能批评的去思考艺术,就会引发无数的问题和争议,也就不大可能在涉及艺术与文化的问题上取得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不会区分什么是高雅的艺术,什么是品质低劣的艺术。由此可以看出,美术活动是认知理解与社会文化实践活动。
  中学美术课改后提出的“美术欣赏”不同于“美术欣赏”,美术鉴赏包含“鉴别”和“欣赏”两层含义,虽然只有一字只差,“鉴”更强调学生欣赏,鉴别、评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批评实践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学生参与的美术批评的美术鉴赏课,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鉴赏课,只有当美术鉴赏被看成为一个个人经验的获得的实践过程时,我们的鉴赏教育才能让学生冲破以往观念里的对美的单一性,实现对美的多元化以及自己独特想法的理解。因为美术鉴赏就是要培养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欣赏美、体会美的能力。
  三、美术鉴赏批评对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在中学阶段,美术教育可以说是学生受教育阶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美术鉴赏如何更好的融入到美术教育当中去,让学生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自己的美术创作与审美意识,这些都是非常具有价值的思考与探讨。在中学美术教育中,鉴赏板块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占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自然就成为了美术课程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中鉴赏内容分为美术创作的内容、美术作品的分析、美术鉴赏以及美术批评。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心理认知和年龄因素、思维和感情的的不成熟方面,在对一幅作品进行鉴赏和批评的时候,很难达到教师在讲授时候要求的标准。
  在美术板块里的“欣赏与评述”领域里,内容包括的大都是一些国内外的名作、名画,普通的美术欣赏与评述,只能大概的了解了一些作品的作者、构图和一些背景的知识,但学生对作品未必有很深刻的印象。美术教育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以及对美的敏感性。激发他们对美术、对艺术品的热爱,能够真正认识作品背后的潜在的无限的内涵,以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对自己的评价,在中学阶段以及大学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能很好的让学生自己辨别艺术的真伪与好坏,通过广阔的接触美术鉴赏与批评,不仅是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也能衡量他们创作出美术作品的进一步认识。
  例如:中国宋元时期的山水画、花鸟画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相对比和学习,截然不同的国家和艺术风格的美术作品就需要学生用不同的观察和评价的手法、角度去认识和学习。然而,学生大部分都会因人而异的会把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态度带入到 批评的过程当中去,以及自身的喜好去评判,这也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一般的美术欣赏,只能由表象和直观的感受去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然而加入了美术批评的欣赏,就不只是对作品最肤浅的认识,而是对作品更深一步的阐述,不仅要讨论艺术家的生平、经历、创作的意图和时代背景、作品的形式、意义的解释、价值等等。
  美术批评,本身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通过这些方式,激起学生对美术批评的深刻认识,理解欣赏更加广泛的美术作品和更深层次的作品,最最主要的是需要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审美意境之中,使学生在认识作品的同时,获得轻松愉悦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品味和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绘画技法创作。
  美术鉴赏中,美术批评在中学美术教育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促使学生在审美经验中提高审美意识,形成自己的评判标准或者尺度,以认识到美术真正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以及素质。
  中学美术课本上所涉及到的美术鉴赏内容中,关于美术批评内容非常有限,而目前,中学美术鉴赏课程中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批判能力不容乐观,但这一定也是今后美术赏析课的非常重要之所在,也是全世界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而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怎样立足国内,又能放眼国外,让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每一位美术鉴赏课老师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其目的在于艺术作品中美的理解和自我实现。通过美术批评在中学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不断发掘和发展学生的内在潜力和认知的过程,以此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所以,在中学美术鉴赏教学与批评在教学当中的运用十分的必要。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钟启泉《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常锐论《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尹少淳《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张道一《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6]杨建滨《美术学科教学概论》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三毛作品风格及性格之间的关系,揭示其风格转变的原因。  关键词:风格;性格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三毛,一朵飘逝的云,已经远去二十余年了,无论她离去的方式是对自我生命的选择或是否定,都不能影响她的作品像一股清新洒脱的夏日之风,拂过人性的美丽与光辉,给在世俗樊笼里挣扎的人们,带来一丝清凉。  一、阶段及风格  三毛的作品从第一篇
期刊
摘 要:密尔的《论自由》自问世以来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书中第三章对个性自由进行论述,强调了个性自由的价值和习俗专制的危害,道理深入浅出鞭辟入里。本文试图从个性与习俗的关系的角度解读密尔的自由观,给高呼自由、创新却易被习俗所困的当下中国以现实的启示。  关键词:自由;个性;习俗  密尔《论自由》一书“不仅对于西方的思想界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东方的思想启蒙和社会变革也产生了重要
期刊
摘 要: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画家,是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级人物。与毕加索、马蒂斯共同命名为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达利作为超现实主义绘画在美术领域的主要代表,饱受人们关注和争论。奇怪、梦呓般的形象创造,不仅启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诱发人们的幻觉,并且吸引着观赏者的视觉焦点。近乎于疯狂的想象力与现代的潜意识精神学说相辅相成造就了梦幻般的艺术样式,为20世纪的画坛增添了许多光辉。而《记忆的永恒》就是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人物画和传统戏曲同属于中国古典主义美学范畴,传统人物画以人物来表现古典哲学及其伦理观,具有强烈的叙事性和形式感,这一点与传统戏曲是高度一致的。在画面构建和艺术表达所遵循的法则上二者又相互关联。本文试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通过传统戏曲的表现特征来赏析其舞台艺术架构。  关键词:中国古典艺术;《韩熙载夜宴图》;舞台艺术  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舞台间架  中国古典艺术十分重视意境。意
期刊
摘 要:中外文化差异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外民族文化的差异。民族文化的差异中包含了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方面的差异,而科学文化差异方面又包含了审美差异等内容。本文通过中外文学形象上对人物侧重点的不同介绍了中外文学的差异,从比较文学理论角度上简述了两种民族文学的异同。并且简单的介绍了比较文学理论的概念及内容。  关键词:比较文学理论;中外文化;形象差异  一、比较文学理论  1.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出现 
期刊
摘 要:罗中立的《父亲》堪称是一幅具有划时代意义、美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的经典之作。这副作品,描绘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形象,却像一首扣人心弦的沉重又悲怆的奏鸣曲令人震撼令人感动。  关键词:油画《父亲》;老农形象;意义;价值  对于油画《父亲》,我相信观众不会把它当作画家罗中立本人的父亲的肖象来看待,而是当作在特定年代下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 这是一个农民形象的父亲,画里的“父亲”脸上布满皱纹、
期刊
摘 要:莫奈的绘画语言在现代绘画中产生着重要影响,莫奈通过对色和光的探索,在现出色彩绚丽,光影迷离的世界。《日本桥》是莫奈后期的创作,以不同颜色为主色调的莫奈的日本桥,如同以不同音阶开启的乐章。本论文通过对《日本桥》的解析鉴赏,和自己对《日本桥》的一些欣赏心得,使我更加接近大师。感受大师!  关键词:莫奈;光与色;色彩;感受  一、 引言  1.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莫奈,莫奈的创作心路和创作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利用岩彩作为绘画素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古朴的彩陶文化,兴于汉代的墓葬文化,而后鼎盛于唐代的工笔重彩,随着岩彩画在中国画坛的突起,岩彩画的教学在各高校也逐渐兴起。对于如何开发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探讨岩彩画的教学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是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岩彩画;材料  古往今来,文人画在中国绘画中一直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一种被称作”岩彩画”
期刊
摘 要:仓央嘉措在《七绝》中写道:“新茶香郁满齿唇,伴得糁粑倍美醇。情人眼里出西施,每对卿卿每销魂。”情人眼里真的可以出西施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本文试图从美学角度分析造成“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原因及其特点、本质,具体分析其合理性。  关键字:情人眼里出西施;美学意义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最早出自于清代翟灏的《能人编·妇女》: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语也。在这里是贬义的,用来指责西施的误国。后来人们
期刊
摘 要:元代是一个多钟宗教并存的社会,各宗教壁画创作也必然受到重视。永乐宫壁画的色彩体系,直接影响了当时及其后的宗教壁画创作。本文以永乐宫壁画中的《朝元图》为主,从色彩构成的三个角度分别进行分析。  关键词:元代;壁画;永乐宫;朝元图;色彩  元代在建国初期道教被提倡,统治阶级需要利用宗教维系和巩固政权,宗教也需要借组政治庇护求得生存和发展,广大人名群众在岁无宁日,生存得不到保障时也渴望从宗教中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