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我校成为排球布点学校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排球教学的探索,以促进课程发展。教师运用三十六计,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进行排球项目练习,及时进行课程改进,让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自主参与到课程的体验中。
关键词:排球课堂教学;课程改革;三十六计
一、巧借东风,树立排球概念
2011年底,排球运动在上海出现的一百周年之际,我校成为了区排球布点学校,而我所任教的这届学生正好被挑为试验对象,第二年又赶上区骨干教师带领的市级课题《构建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能力持续发展的新体系》在我校试点运行,在这两股东风之下,我校也积极开展了课堂改革,进行了“不同年龄段学生分组练习”的尝试,通过对排球历史的讲解和课题的开展,让学生树立了排球运动的概念。
二、抛砖引玉,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排球运动是通过发、垫、传、扣、拦等动作组成的。刚开始时,利用综合实践课和每周一次的课堂进行排球教学,一整堂课都是动作定型练习,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先引来“玉”:请排球教练和学生进行“震撼性”动作演示,教练和运动员们的上下左右、前扑后挡的动作让还不会连续垫球的学生们震惊了。此抛砖引玉的方法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也为她们克服枯燥练习奠定了基础。随后,教练畅谈亲身体会:正确的身体训练方法是指训练身体记住具体的技术动作,最好每次只训练一个动作,等它变成身体的习惯后,再开始下一个。让学生明白了不懈的训练是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关键。另外,在各种辅助练习和游戏比赛中,综合实践课的参与人数也随之不断的扩充。
三、擒贼擒王,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了解垫球的动作技术结构分成姿势、击球点、身体与手臂的协调动作几个环节,也明白了要想把球垫好、垫准方向,就需要完善动作姿势和击球点,但是,缺乏有效的多人垫球比赛的能力后,积极性又有所下降。每个小班组里都会有一两个冒尖的同学,怎样“擒王”以利教学呢?这时我又想到的校排球队,于是利用综合实践课开展了一次年级组无差别的排球两人组垫球比赛。经过淘汰赛后,留下了8组队伍,其中还有两队校运动队员的身影,这时学生们自信爆棚,打败自己最厉害!有目标就有追求,各小组咬牙坚持,在一分钟的对垫比赛中取得了将近50次的好成绩。虽然冠军花落排球队员之手,但是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她们积极努力的锻炼、想要赶超的决心却明显提高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体育馆里热闹一片。
四、以逸待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以逸待劳”主要体现在“擒王”后“王”的作用上:第一,每个小组根据比赛自己找出“王”的归属,在相互的练习中让“王”负责垫传球技术的改进和完善,这样对比较落后的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第二,利用综合实践课上不同的同学,让“王”带领她们根据学习时间的长短,设计适合本组的关于垫传球主题的比赛或游戏。第三,通过活动自行组织编排,安排人员,体会相互配合的重要性。老师的职责就是适当地引导,合理地调配,让活动有效开展。将近一年的锻炼,同学们能处理各环节的配合,运用多种技术完成练习了。
随之,学生间的差异也逐渐体现,“差异是一种资源,一种财富。”如何利用好这个财富,让老师“以逸待劳”呢?在经过“玉”和“王”参与教学练习、学生自主进行的动作练习、创设游戏或比赛环节到最后进行小组的展示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从传统课程的“目标·达成·评价”模式到现代的课程中“主题·探究·表现”模式的转变。
五、無中生有,建立学生长效的锻炼机制
技术熟练以后又该如何呢?这时候“无中生有”登场了。就是用假想欺骗敌人,并非完全弄虚作假,而是巧妙地由假变真,由虚变实,以假想掩盖真象,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老师利用分组后学生自主设计课程练习的机会,分化小组间的差距,运用小组比较,个人评价等方法,让他们竞争意识进一步明显,特别是课堂展示的时候,为了体现小组最棒的一面,五花八门的游戏方法让所有老师都惊叹:原来学生这么有才。他们设计的不同游戏作用还体现在了小组切磋上。小组赛上跑动积极,组织进攻合理有效,有一定的战术配合的产生,这些都体现老师无中生有这一战术意图。同时,通过建立长效锻炼机制,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另有“声东击西”“浑水摸鱼”“欲擒故纵”“苦肉计”等,课堂教学中、小组比赛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处处可见,把三十六计这一国粹发扬了一把。小小排球在师生的眼中更加生动了起来,它不再只是书本或电视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体育项目了,它成为了学习中的好伙伴,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让老师在乐于探索、创造性实践的课堂转型之路上踏出了坚实的脚印。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to win but to take part”只要参与了,相信每位都能乐在其中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5.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最畅销中外名著导读本编委会.三十六计[M].吉林出版社 .2010年.
[4]吴国正 董雪芬主编.排球 [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0.
[5]施良方 崔允淳.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0.
作者简介:樊健,女,汉族,上海嘉定人,学历:华东师范大学,工作单位:马陆育才联合中学体育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专业。
关键词:排球课堂教学;课程改革;三十六计
一、巧借东风,树立排球概念
2011年底,排球运动在上海出现的一百周年之际,我校成为了区排球布点学校,而我所任教的这届学生正好被挑为试验对象,第二年又赶上区骨干教师带领的市级课题《构建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能力持续发展的新体系》在我校试点运行,在这两股东风之下,我校也积极开展了课堂改革,进行了“不同年龄段学生分组练习”的尝试,通过对排球历史的讲解和课题的开展,让学生树立了排球运动的概念。
二、抛砖引玉,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排球运动是通过发、垫、传、扣、拦等动作组成的。刚开始时,利用综合实践课和每周一次的课堂进行排球教学,一整堂课都是动作定型练习,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先引来“玉”:请排球教练和学生进行“震撼性”动作演示,教练和运动员们的上下左右、前扑后挡的动作让还不会连续垫球的学生们震惊了。此抛砖引玉的方法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也为她们克服枯燥练习奠定了基础。随后,教练畅谈亲身体会:正确的身体训练方法是指训练身体记住具体的技术动作,最好每次只训练一个动作,等它变成身体的习惯后,再开始下一个。让学生明白了不懈的训练是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关键。另外,在各种辅助练习和游戏比赛中,综合实践课的参与人数也随之不断的扩充。
三、擒贼擒王,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了解垫球的动作技术结构分成姿势、击球点、身体与手臂的协调动作几个环节,也明白了要想把球垫好、垫准方向,就需要完善动作姿势和击球点,但是,缺乏有效的多人垫球比赛的能力后,积极性又有所下降。每个小班组里都会有一两个冒尖的同学,怎样“擒王”以利教学呢?这时我又想到的校排球队,于是利用综合实践课开展了一次年级组无差别的排球两人组垫球比赛。经过淘汰赛后,留下了8组队伍,其中还有两队校运动队员的身影,这时学生们自信爆棚,打败自己最厉害!有目标就有追求,各小组咬牙坚持,在一分钟的对垫比赛中取得了将近50次的好成绩。虽然冠军花落排球队员之手,但是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她们积极努力的锻炼、想要赶超的决心却明显提高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体育馆里热闹一片。
四、以逸待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以逸待劳”主要体现在“擒王”后“王”的作用上:第一,每个小组根据比赛自己找出“王”的归属,在相互的练习中让“王”负责垫传球技术的改进和完善,这样对比较落后的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第二,利用综合实践课上不同的同学,让“王”带领她们根据学习时间的长短,设计适合本组的关于垫传球主题的比赛或游戏。第三,通过活动自行组织编排,安排人员,体会相互配合的重要性。老师的职责就是适当地引导,合理地调配,让活动有效开展。将近一年的锻炼,同学们能处理各环节的配合,运用多种技术完成练习了。
随之,学生间的差异也逐渐体现,“差异是一种资源,一种财富。”如何利用好这个财富,让老师“以逸待劳”呢?在经过“玉”和“王”参与教学练习、学生自主进行的动作练习、创设游戏或比赛环节到最后进行小组的展示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从传统课程的“目标·达成·评价”模式到现代的课程中“主题·探究·表现”模式的转变。
五、無中生有,建立学生长效的锻炼机制
技术熟练以后又该如何呢?这时候“无中生有”登场了。就是用假想欺骗敌人,并非完全弄虚作假,而是巧妙地由假变真,由虚变实,以假想掩盖真象,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老师利用分组后学生自主设计课程练习的机会,分化小组间的差距,运用小组比较,个人评价等方法,让他们竞争意识进一步明显,特别是课堂展示的时候,为了体现小组最棒的一面,五花八门的游戏方法让所有老师都惊叹:原来学生这么有才。他们设计的不同游戏作用还体现在了小组切磋上。小组赛上跑动积极,组织进攻合理有效,有一定的战术配合的产生,这些都体现老师无中生有这一战术意图。同时,通过建立长效锻炼机制,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另有“声东击西”“浑水摸鱼”“欲擒故纵”“苦肉计”等,课堂教学中、小组比赛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处处可见,把三十六计这一国粹发扬了一把。小小排球在师生的眼中更加生动了起来,它不再只是书本或电视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体育项目了,它成为了学习中的好伙伴,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让老师在乐于探索、创造性实践的课堂转型之路上踏出了坚实的脚印。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to win but to take part”只要参与了,相信每位都能乐在其中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5.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最畅销中外名著导读本编委会.三十六计[M].吉林出版社 .2010年.
[4]吴国正 董雪芬主编.排球 [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0.
[5]施良方 崔允淳.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0.
作者简介:樊健,女,汉族,上海嘉定人,学历:华东师范大学,工作单位:马陆育才联合中学体育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