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幸福生活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g5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约江西省扶贫办政策法规处李林生副处长去乐安,本是想一了学历史出身的我多年的一个心愿——看看“千古第一村”流坑村。
  在去乐安车上的闲聊中得知,2003年就任乐安县扶贫办主任的何元民是军人出身,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曾在天津服役,在当时一同入伍的200多新兵中,何元民是第一个入的党。职业敏感告诉我,乐安县扶贫办有着这样的一位带头人,其工作一定有不少特色可言、亮点可看。
  于是,我拟改变主意,打算到乐安后流坑先不看,还是先看看乐安的扶贫工作。我的想法得到李林生副处长的赞同,而且他还进一步告诉我,要看,我们就看看乐安的移民扶贫。
  
  五年移了1万多贫困人口
  
  到达乐安,县扶贫办的同志给了我们一份材料。
  材料显示,自2003年以来,县扶贫办对71个自然村、2142户、9602名群众实行了整体搬迁,加上今年正在搬迁的群众,六年间,全县将有1万多贫困人口搬出大山,走向幸福生活。
  材料不厚,只有薄薄的两张纸,但我们从以上的数据中读出了它沉甸甸的份量。
  乐安地处江西省中部抚州市的西南部,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建县史,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为一体的山区县。全县有1.5万余人居住在深山区、库淹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这些地区的显著特点是“一少一差一分散”,“一少”即耕地少、资源乏;“一差”即基础设施差,大多数村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电话、不通邮、不通广播电视;“一分散”即群众居住十分分散。这些群众不但面临着“一方水土无法养活一方人”的困境,而且还常常因山洪暴发、山体滑坡而使生命受到威胁。
  群众的困难就是命令,群众的困难就是召唤。为此,乐安县委、县政府决定用3—5年的时间,对这些居住环境恶劣的群众实施整体移民搬迁。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乐安县扶贫办同志的身上。
  乐安县扶贫办只有10个工作人员,换言之,人均要完成1500余人的移民搬迁任务,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况且移民扶贫号称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有着无法回避的“六难”,一为思想工作难,有的移民普遍存在故土难离,安于现状的想法,对搬迁顾虑重重;二为筹资建房难;三为接受安置难;四为产业结构调整难;五是债务处理难;六是公共设施建设难。
  面对这些困难和难题,乐安县扶贫办的同志没有退缩,而是以对扶贫工作满腔的热情,对困难群众深厚的感情,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翻山越岭……这些用来表达辛勤工作的词语成了乐安县扶贫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主题词、关键词。有次为了协调落实好谷岗乡一个村的搬迁工作,何元民仅这个村就跑了六次,难怪这个乡的书记许良贵、乡长易建文告诉我们说,何主任对谷岗乡的熟悉程度在某些地方比我们当书记、乡长的都要强。还是何元民,今年5月初,他75岁的老母亲生病打吊针,很是希望何元民能在家陪陪,可为了陪同移民扶贫考察组考察,他硬是没有满足老人的心愿,走进了深山。
  移民扶贫不仅是对扶贫人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扶贫人智慧的较量。做好这天下第一难的工作,除了体力的付出,更重要的是方法的得当。何元民带领的乐安县扶贫人深谙此道,针对“六难”,他们亮出了“六招”。
  广泛宣传发动,解决思想认识难统一,此为第一招。他们向群众宣传政策,对比算帐,讲明利弊,使移民的思想认识差距得以消失。坚持以人为本,解决移民搬迁难安置,此为第二招。他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自愿,安置形式多样,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从而有效地破解了安置难的问题。多种形式运行,解决建房资金难筹集,此为第三招。他们积极争取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引导移民户采取“政府补一点,自己筹一点,向亲戚朋友借一点”的方式,使得资金难题迎刃而解。实行阳光操作,解决移民政策难落实,此为第四招。他们将政策宣传到户、帐目公布到点、过程监督到位、补助发放到人,使政策难落实变成了政策落实好。强化组织领导,解决职能部门难协调,此为第五招。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的移民扶贫领导小组,有力地破解了工作协调难的问题。分类培训引导,解决移民生产难适应。他们采取全方位、保姆式扶贫法。为移民村实现“三通”,为移民户安排贴息贷款,进行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从而使移民群众有了致富的坚实平台及资金、智力保障。
  堪称“乐安经验”的移民扶贫“六招”使得六年搬迁1万余人的浩大工程得以划上圆满句号。
  
  从“白天听得黄莺叫,晚上只闻水浪涛”到“白天听得汽车响,晚上到处人喧嚣”
  
  “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是衡量移民扶贫工作的一杆标尺。
  乐安县的移民扶贫工作是经得起这杆标尺的衡量的。
  六年顺利搬迁了1万余人是对乐安移民扶贫“整体搬得出”的最完美的诠释。
  一排排整齐的新房、一张张移民的笑脸则同样完美地诠释着乐安移民扶贫的“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
  金竹畲族乡流舍村,崭新整齐的移民新村,44岁的移民邓梅花,平时不善言语,得知我们来采访移民扶贫,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忙不迭地告诉我们说,她家原先住在海拔800米高的白石岗,不通电、不通路,在深山里,孤孤单单,“白天听得黄莺叫,晚上只闻水浪涛”。现在搬到平地,生活热闹多了,“白天听得汽车响,晚上到处人喧嚣”,心情也好多了。旁边的移民还告诉我们,搬下来后,生产、生活的成本大大降低了,他们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原先从山上挑100斤谷子到山下来碾,来回要走10多里山路,人工成本等要花去15元钱,现在则只需4元钱。
  “杉树断头,松木折腰,竹子爆肚,杂木脱衣”,这是金竹畲族乡党委书记邓荣祥对今年年初冰冻雪灾的形象概括。说到这场雪灾,流舍移民村的移民户一连说了几个幸亏。幸亏我们搬迁了下来,否则就要被冰雪封在山里,粮食接济不上就得饿死。
  谷岗乡是个移民大乡,从2003年至今,全乡总计搬迁了339户,1708人。这里移民户的亲身讲述与经历让我们对移民扶贫这项民心工程给贫困群众带去的福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登仙桥村的欧阳菊生、余桂金夫妇都已年近60,他们含着泪水告诉我们,4公里远的黄莲坑深山区是他们的老家,海拔800米,山高路陡,与世几近隔绝。1978年,他们不满周岁的小儿子拉肚子,因山路难行,来不及送往医院,结果拉得脱水而死。说到现在的日子,夫妇俩的脸上则溢满了笑容,上学、看病方便了,生活也有了极大的改善,现在夫妇俩在家种竹荪菇,大儿子、儿媳妇在上海务工,一年的收入过万,盖了三层楼房,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安、幸福、富足。
  在板岭村则流传着一则一个人的搬迁故事。27岁的欧水龙生活在离异家庭,过去他在山上,不要说娶媳妇,连饭都吃不饱。在政府的帮助下,他搬到了平地,如今是建起了新房,娶上了媳妇,离去多年的母亲也回到了儿子的家中。我们这次没有见到欧水龙,但我们可以想象,找到了爱情,找回了母爱的他一定是把幸福灿烂地挂在了脸上。
  类似的移民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还是让我们再看看材料吧。
  材料统计显示,自2003年以来,乐安县扶贫办为了使移民“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先后举办蘑菇、烤烟、大棚蔬菜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3期,培训移民5000余人次,每户移民均有一人以上参加了培训,掌握了一门以上致富技术。此外,还先后组织了568名移民到外地职业学校或企业进行“订单”式培训且全部实现就业。2007年,移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220多元,比搬迁前增加了650元,增幅达51.3%。
  
  记者感言
  乐安是一个山区小县,同时还是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其移民扶贫工作之所以做得有色有声,得益于乐安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他们不仅在思想认识上重视,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践行,成立领导小组,从并不宽裕的县财政中挤出资金支持帮助移民扶贫工作的开展;得益于财政金融、农林水电、建设规划、卫生教育等众多部门的通力协助、鼎力相助。
  乐安县扶贫办作为移民扶贫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其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及在工作中不畏困难、勇于亮招、善于亮招的智慧闪烁,成为乐安移民扶贫深得民心的关键所在。
  乐安的移民扶贫是全省移民扶贫这一浩大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一个缩影。乐安的成功告诉我们,移民扶贫工作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思想认识上重视,宣传发动上到位,工作措施上得力,“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得到切实的落实,我们的党和政府就一定能够赢得广大群众更为灿烂的笑脸。
  [责任编辑:徐永祥]
其他文献
江西省会昌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又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农村建设任务重难度大要扎实有效地推进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建设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新农村建设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快速发展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农
期刊
最近,江西省会昌县小密乡杉背村的村民自发联名向省地矿局写了一封感谢信,衷心感谢江西省地矿局3年来对杉背村的帮扶支持  2004年初,省委根据省地矿局定点扶贫会昌县珠兰乡杉坑村的实际,把省地矿局安排到该县小密乡杉背村开展村建挂点扶贫工作村建挂点扶贫定下后,省地矿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相关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选派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工作作风扎实和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工作组,进驻该村帮扶,做到点
期刊
老区于都:红色骄傲与脱贫的欲望共存     于都,是江西南部的一个大县,全县总面积2893平方米,现有23个乡镇,356个村民委员会,26个居委会,总人口94万人这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于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极其重视,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于都一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老区贫困县,从政策人财物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照顾于都人民也一直没有
期刊
成思危强调农村扶贫工作要坚持开发式为主的方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指出,我国农村扶贫工作要以人为本,坚持开发式为主的方针。  成思危是在全国贫困地区建设和谐新农村理论研讨会上讲这番话的,他说,当前中国农村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开发式扶贫道路,受到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为国际反贫困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期刊
2007年7月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吴新雄到省扶贫办调研,并就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作用、工作重点、工作方式等作了讲话。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吴新雄省长的讲话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江西省扶贫干部齐聚弋阳——    2007年7月12~13日,江西省设区市扶贫办主任会议在方志敏烈士的故乡——江西弋阳召开。  江西省扶贫办主任张志豪,副主任饶耀明、黄海根、胡跃明、蔡厚勇,省扶贫办各机关处室
期刊
每当人们走进上饶县烟草专卖局,都会被墙上全省第十届“文明单位”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班组”等一排排奖状所吸引,这正是近年来上饶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实现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2006年全县实现卷烟销售收入1.26亿元,实现利润2175万元各项税金871万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21%,57%和36%,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攀升,历年位居全县国企纳税大户的前列    一提出“和谐管理促发展”的
期刊
江西省萍乡市石溪村地处风景秀丽的武功山脚下,一条河流如白练般从青山之中飘逸而出,穿村而过,给这座村庄增添了几份美丽和灵气16个村民小组成“品”字形排列于青山绿水之中,1185名勤劳善良的石溪人耕耘着840亩田地,经营着6732亩山林由于受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村里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2002年前该村没有一家工业企业,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经营农业和外出务工,70%以上的农户饮水困难,就连拥
期刊
[提 要] 信贷扶贫是国家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所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对促进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此作一探究  [关键词] 信贷扶贫;产业;资产风险;建议  信贷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业银行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对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举足轻重近年来,江西省农业银行遵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总体要求,围绕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确保信贷资金安全目标,在扶贫立项机制较灵活的前提
期刊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特困县全县国土面积3586平方公里, 17个乡镇,总人口45万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7%,海拔在800米以上的高山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3.5%,“海拔高差大坡度陡切割深”是全县的基本地貌干旱风雹洪涝山体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据调查统计,全县尚有14.1万人生活在高山远山和地质滑坡带,近5万人饮水困难, 30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这些
期刊
来到江西省遂川县泉江镇螺溪村,一幢幢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入户路四通八达,一畦畦蔬菜生机盎然该村多年致力发展蔬菜仔猪产业,走“猪—沼—菜”发展路子,全村蔬菜种植面积520亩,年产值300多万元;饲养良种母猪600多头,年产仔猪11000余头,年产值280万元,仅此两项户均年收入3万余元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如今螺溪村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家家通电视电话,98%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各项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