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操作 交流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nipishiwo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空间几何学习概括为“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它除了保留原有的几何初步知识以外,还增加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内容。这样对形成儿童的空间观念、发展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促进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等,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小学空间几何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儿童的空间观念。而儿童的空间观念以及空间知觉的发展,首先受到其生活经验的局限,并且还存在着某些知觉上的障碍。在教学中,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努力寻找突破口,为学生搭建一个轻松的空间几何学习的平台,
  一、生活经验——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
  对低年级的儿童来说,通过已有的认知经验与协调操作能力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点,是培养儿童空间观念的基础。因此,在小学“空间与图形”学习的组织中,借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来帮助他们认识图形的形状、性质特征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第二册中的《认识图形》一课前,可以安排以下这个环节:
  将下面的图形制作成学具,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进行分类:
  这时,学生会根据以往在生活中对这些图形的直观认识,按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我发现有些组是将其分成三类:长方形和正方形归为一类;三角形一类;圆形一类。他们的分类理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角,三角形是三个角,圆形没有角,是按角分的。也有些组是将其按图形分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四类,他们认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不能分为一类,因为它们的形状是不同的。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再开展对这些平面图形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前就对这些图形的形状有了初步的感知,从而加深他们对图形形状特征的认识。
  二、观察——培养空间观念的手段
  培养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首先要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通过观察,儿童才有可能建立有关图形的形状特征,才有可能认识图形的性质特征,才有可能了解图形性质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观察活动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渗透在其他学习方式中的。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内容时,可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将一张长方形纸装入信封中,请一位学生将长方形纸片从信封中慢慢地拉出来,再推进去,但在推拉的过程中,如果长方形纸片刚好变成正方形时停顿一下。让学生观察整个推拉的过程。学生在观察中就会发现,长方形纸片在推拉的过程中是按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过程在变化的。让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并且知道正方形其实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
  三、实践操作——培养空间观念的途径
  实践表明,成功的几何学习应强调儿童在主动构造自己知识中的作用,并不是一味地识记那些形状、名称和规则,而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去努力感知概念、性质的形成过程,从自己的活动的系统模式中构建空间观念。
  1.剪剪拼拼、搭搭折折
  剪一剪、拼一拼、搭一搭、折一折是小学“空间与图形”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而这种活动将空间推理的过程用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将有助于发展儿童的空间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通过剪拼活动,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再归纳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是长乘以高,并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甚至更为复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都能用这种方法,从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化归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
  又如,在学习第五册《观察物体》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习题:数一数,下面的立体图形是由( )个小立方体组成的。
  由于小学生的三维空间观念不是很强,很难想象在立体图形的下面、后面还有一些小立方体是看不到的。因为看不到,所以很多时候都没有将这些看不到的小立方体数进去。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搭一搭”将这个立体图案搭出来,再来数一数自己是用几个小立方体搭建的。这样,不但形象地让学生看到这个立体图形的搭建结构,还能让学生进一步想象其他立体图形的构成,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三维空间概念。
  2.做做量量
  做一做、量一量也是小学“空间与图形”学习中最常用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操作、测量活动,不但能将对象的形状特征充分、直观地展示出来,还能使我们的观察、猜测、推理有科学和直观的数字依据。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第四册《认识角》这一内容时,我是让同桌的两人分别制作一个边长不同的“活动角”,再通过两个活动将角的性质直观地展现出来。活动一是让学生用“活动角”做两个大小相同的角,再将两人的“活动角”重合,观察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性质;活动二是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让同桌的两人中“活动角”的边短的那位学生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使“活动角”变大,另一个学生的“活动角”大小不变,再来观察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操作观察,学生发现边短的那个“活动角”比边长的那个“活动角”大,是因为刚才我们将边短的那个“活动角”的两边再分开了一些,从而得出“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的性质特征。到了四年级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时,学生通过测量角的度数也能得出这个结论。
  四、描述交流——空间观念发展的标志
  儿童的几何语言是在他们对图形的操作实验等活动后,通过对话交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能正确运用几何语言是几何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进行空间思维的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一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刚刚起步,对于表述比较科学、严谨的几何语言来说,显然是有难度的。也正因为描述几何中的图形和方位是有困难的,就更应该从学生小的时候开始培养。
  例如,在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活动一是听老师描述,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找出对应的图形。如:有一个立体图形,它长长的,有6个面,还有12条边,对面的两个面是相等的,请你找出这个图形。活动二是让学生自己描述一个立体图形,请同桌或小组的同学根据描述,判断他描述的是什么图形。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就会根据老师的描述在头脑中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的样子,也能将立体图形的形状特征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几何语言的表述能力。
  学好空间几何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发展学生的智慧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运用多种感官,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努力创建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发展。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被忽视,即使有阅读,那也是把重要的公式、定律画一画、读一读,蜻蜓点水式地阅读。甚至有的数学课从头到尾都没有用到数学书,老师循循善诱、耐心讲解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数学书做上面的练习,数学书只起着习题本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不到发展,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结构单一、学习方式单一,学科素养得不到发展的局面。下面我从阅读主题图、阅读例题、阅读关键句和习题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数学
期刊
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真实地反映出学习个体的知识状态、思维层次及情感态度走向,是一种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契机,巧妙而有深度地开发运用这种“不可复制”的资源呢?为师者要做的不是急着解释、下定论,而是把错误抛回给学生,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直面错误、剖析错误,让他们在讨论和探究中明理,在思考中内化知识,在发现中提升自己。秉承这一原则,我在教学中多方尝试,打动人心的“思维精彩
期刊
案例背景:  “十几减9”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课时的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重要基础。切实把握好本单元的教学,特别是学好“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夯实计算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案例回放:  师(出示情境图
期刊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游戏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有效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一次摸球: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口袋里有6个球,两个人轮流摸球,一人摸5次,摸到红球次数多,算男生赢;摸到黄球次数多,算女生赢。(结果如下表)  师:对于这样的游戏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生1:袋子中红球个数可能比黄球多。  生2:根据摸出的球来
期刊
活动的发展决定了人的发展,是学习主体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化教学,给学生动手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探索新知的机会。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就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传授某些知识,学生拥有了可持续性学习的资本和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以“空间与图形”教学为例,浅谈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课前铺垫:玩一玩,创设情境,巧激趣  1.课前让学生拿出各自的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简便计算”属于“数的运算”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指学生能够根据相关算式的特点,依据四则运算定律或性质,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运算程序,使运算达到简便易算的过程。人教版教材中,有关整数的“简便计算”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这一单元中,教材将加法、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作了集中系统的编排。随着今后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小数、分数的简便运算中同样
期刊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这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更重要的还是一种评价行为。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即时评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智慧的理答容易渲染一种思考、对话与民主的课堂文化,能
期刊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6年第4期刊登了文昌才、李继红两位老师所写的《一类盈亏问题的解法》一文(以下简称文献[1]),之后,同年的第12期刊登了何升根老师所写的《也谈“一类盈亏问题的解法”》一文(以下简称文献[2])。文献[1]主要讲述了用比较法来解决典型的和复杂的盈亏类问题,但其例3用了小数,不够直观。文献[2]则主要讲述了用矩形面积法来解决盈亏类问题,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文献[2]
期刊
教学既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人生。教师在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运用,在运用中成长。一次,我有幸参加省组织的名师“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受益匪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彭老师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体现了数学教学先进的课程理念,让我明白要想成功驾驭数学课堂就必须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善用教学的技巧。  一、讲究数学语言的艺术性  苏霍姆斯基说过:“教师的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
期刊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是指对条件关系复杂,没有直接的方法可解的问题,就可尝试按问题中的条件去假设、替换,得到一个答案,然后把答案代入问题中去验证。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的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安排的例题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这个数量关系进行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弄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