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党史纪录片的传播策略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纪录片的传播在数字时代不受时空等因素的限制,全新的传播方式促使纪录片进入大众化传播模式。多元化的媒体平台充分整合,让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也让革命历史更有记忆空间。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全面的多媒体技术为观众呈现生动的革命历史,让这段历史更好地动起来、传起来、记起来。
  【关键词】融媒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2..081
  2020年是我国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中央电视台制作了抗美援朝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雄儿女》《我的抗美援朝故事》等一系列纪录片,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基本事实,以当事人的讲述为背景,以事件发展顺序为线索讲述了抗美援朝这一场新中国诞生后遇到的第一场现代化、立体化战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由中央广播电台《国家记忆》栏目摄制的20集大型纪录片,2020年10月12日起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首次全景、真实、权威地披露了决策内幕和歷史细节。详实的文献资料、精品化的制作,加之在传播策略上深耕创新,以不一样的角度建构中国人对这场民族战争的深刻记忆。
  1. 多媒介文献资料让历史动起来
  融媒体主要指新旧媒体的融合,照片和报纸是历史意义上的旧媒介,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影像与数字技术成为了新媒介。抗美援朝战争时代处于旧媒介时代,从今天来看,当时的文献资料多为照片以及报纸。而纪录片纯粹以照片与报纸文字资料进行摄制无法在互联网时代引起受众兴趣,因此必然需要结合新型媒介让历史动起来。
  从摄影术发明开始,照片就是历史的见证者。抗美援朝战争中所有拍摄的照片都已成历史,它既是那段历史的证据,也见证了保家卫国的精神。《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中运用了大量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既有中国人拍的,也有外国人拍的,拍摄者的不同立场让照片呈现出来他们关于这场战争的不同见解。这些照片中有表现战争时期国内情况,有大家踊跃报名当志愿军的场景,也有牺牲的志愿战士的个人照片,更重要的是清晰如实的记录了战场上的厮杀与拼搏。这部纪录片以翻阅老照片的形式在节目中一一呈现,带着对过去的尊重,将抗美援朝战争娓娓道来。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中呈现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报刊报道的截图,以在镜头中缓慢移动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真正意义上的报刊从诞生之初就与舆论宣传密不可分,在抗美援朝时期,为记录这场战争也出现了许多报刊,比较著名的是《志愿军》报,其目的是及时贯彻领导的意图,反映部队情况,交流作战经验,表扬英雄事迹,增强了志愿军的战斗力。报刊是那个时期的权威信息发布渠道,报刊上面发表的文章代表了当时人们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与评论。报刊文章截图在片子中的呈现,让观众更加了解战争年代人们的所思所想,也在今天重现了革命先烈们的抗美援朝精神。
  纪录片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在视觉呈现上必然以影像化为核心。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影像艺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让我国历史文化得到保护,进而传承下去。在抗美援朝战争发生时,国内影像技术尚未发展起来,因此纸质资料保存较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中所呈现出来的影像资料一般为国内记者拍摄,利用现在发达的新技术修复谓成,或为国外记者拍摄而成。同样也存在一部分非虚构影像作品,即指根据文献资料拍摄而成的电影片段,这类非虚构影像作品多为国内作品,也有少部分国外作品。以历史影像资料作为纪录片剪辑重点,使得纪录片整个节奏更为流畅,从纪录片效果来说是给观众带来更强的视听享受,从其本身意义来说,动态的视频资料更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性,对这段战争历史的各方面都有所补足。
  多媒介文献资料的结合让抗美援朝战争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印刻在观众脑海里,也让观众更为全面的了解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明白这场战争的真正意义何在。
  2. 融媒体矩阵让历史传起来
  在融媒体时代,传播的范围、形式、主体、格局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革命的来临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断融合。主流媒体制作的纪录片也顺势而为,构建适应融媒体时代传播矩阵,布局多屏联动的传播策略。
  以电视为基点进行中心传播。主流媒体纪录片的主要传播阵地依旧是传统的客厅中心--电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于10月12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晚8点档黄金时段播出。一方面,从受众群体分析,历史战争纪录片以80后中年人群为主,这部分人群的主要特点是更愿意回归家庭,而回归家庭是他们陪伴家人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央视纪录片在电视频道上播放更富有权威意义,有助于国家集体记忆的建构。
  以移动客户端为节点进行辐射传播。融媒体的主要特征是新旧媒体的融合,如果说电视已经属于旧媒体时代的产物,那么新媒体的时代特征是碎片化和浅阅读,其主要产品就是移动端、客户端的出现。首先,抗美援朝系列纪录片在重点电视台的客户端央视网上同步转播。客户端央视网平台满足了喜欢大屏幕的受众观看需求,也为纪录片的视频截取转发到其他视频平台提供便利,从而扩大抗美援朝系列纪录片的影响力。《学习强国》客户端平台可以覆盖更多的青年学子,为形成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奠定基础。哔哩哔哩、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增加了打工人的观看机会,让抗美援朝精神在他们的闲暇时间传递。报纸的采访报道作为线下宣传给予精英知识分子更多阅读渠道,在品味历史中加固抗美援朝精神。
  为增强纪录片的影响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团队非常重视宣传。纪录片制作方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例如纪录片以多种语言通过网络进行全球推广,邀请导演进行独家访谈,纪录片主题曲传唱,纸媒报道宣传等。新华网客户端、搜狐网均转发了北京晚报的《抗美援朝纪录片献映激发观众爱国情怀》报道文章。抗美援朝系列纪录片以电视平台为基点,布局多媒体渠道传播,构建辐射传播网络,增强了传播效果。   3. 媒体共融让历史记起来
  融媒体让媒介之间的边界由清晰变得模糊。在融媒体时代下,记忆不仅仅只存在于纸质资料,互联网让记忆看似消逝,却深埋在数据节点中。互联网记忆与纸媒记忆让受众被包围在抗美援朝历史纪念氛围中,潜移默化铸就抗美援朝精神。记忆是历史的内在化,历史是对记忆进行社会规范的制度。在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之际,中央电视台摄制抗美援朝纪录片,以融媒体为大环境再现历史情节情景再现,重构英模人物,从个体记忆出发唤醒民众的集体回忆,进而促成整个民族的想象共同体。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为一部历史战争纪录片,融媒体资料库的搭建让史料更加充足。在纪录片中,除却国内大量的历史照片、记载正史的书籍与少部分保存下来的一些可以使用全新的信息技术进行修复完善的影像资料,还引用了国外部分影像化的历史资料和一些以抗美援朝为背景,对真实的战争历史影像进行情景再现的非虚构影视作品。纪录片将这些历史情景串联起来,力求给观众呈现一场全面、真实且悲壮的保家卫国战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为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重述,构建集体记忆的载体,为受众详细呈现了开战时的深思、作战时的无畏与停站时的喜悦。
  4. 结语
  融媒体视域下的这部抗美援朝纪录片从资源、内容、宣传等各方面体现了融媒体特色,结合多媒介历史文献资料,在传播上构建融媒体矩阵,使得其历史意义得以重构,让集体记忆更为深刻。但是,在传播层面,《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稍有不足,一方面是播出渠道不够,另一方面是观众在观看时没有适当渠道与其他观看者建立共情。而要实现共情传播,弹幕实时分享起到重要作用。
  弹幕是对于视频内容的点评、分析,也表现为视频用户之间的互动、讨论。这种互动与讨论已成为网络视频文化的重要支撑。在互动之中,视频本身既是一个可以观看的故事,又能通过弹幕的众多参与者和内容加入变成一种社交和互动的空间。对于主题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录片来说,保持作品的严肃性是必要的,但开放弹幕让众多年轻用户参与到视频的创作中,引发他们对战争更深刻的了解也是必要的。当然,为防止出现泛娱乐化的情况,对弹幕礼仪应该设置严格规范,不应该出现的字词要严禁出现。弹幕作为融媒体时代的新事物,本身就存在双面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对待一个新事物应有的态度。弹幕中的社交与互动在无形中可以让用户建立起对视频内容的共情,因此,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播放平台中也应该适当开放弹幕互动渠道,让用户在发送弹幕中建立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共情,体会到抗美援朝的精神。
  纪录片记录的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抗美援朝系列纪录片首次解密了部分珍贵文档、历史影像和电报,向世人展示了报遇见抗美援朝珍贵文物,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将影像资料、录音资料、文献书籍等等整合成一篇跌宕起伏的历史向战争故事,让我们在看故事的过程中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任志愿军司令部机要秘书顾本善说:“现在想,你要是没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会有今天吗?没有抗美援朝,能有今天的和平吗?”
  参考文献:
  [1]李贞刚.战火中诞生的志愿军报刊[J].军事记者,2010(10):23-24.
  [2]陈雯,葛书艺.数字动画技术在纪录片《帝陵》中的运用[J].当代电视,2017(03):44-45.
  [3]景軍.神堂记忆[M].2013.
  [4]张颐武.别小看弹幕的意义[N].环球时报,2020-11-27(013).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女性群体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但关于女性刻板印象的问题在新媒体环境里仍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以湖南卫视《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档选秀节目为例,探讨这档主打“30+姐姐”“破龄成团”的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传统女团所扮演“社会期待”角色的“刻板印象”重构,以及女性刻板印象解构的新特征、产生原因等,并尝试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 
期刊
【摘要】目前我市各区县转播台站本地省市节目信号源基本通过有线电视,中央台节目基本利用卫星接收,技术手段单一,且位处高山,架设电缆难度大、成本高、故障节点多,维护时效慢。为提高我市无线转播台站安全播出等级和广播电视传输及监测技术水平,加强我市舆论监督和阵地建设,拟利用微波手段构建TS Over IP架构福州市市级IP微波传输网,整体方案以福州广播电视台为前端机房(信源)向各区县转播台站下发所需节目信
期刊
【摘要】在整个短节目视频领域都面临变现痛点时,巨头们忙着画野分疆,相比之下《透明人》在IP迭代下垂直分众市场,找准受众定位与平台策略,以内容制作者的姿态走得更加平稳。《透明人》获得了千万级赞助,这个金额创下了短视频领域的最高纪录。如同彼时Papi酱2200万的拍卖会,短视频领域出现的变现端口风头过后面临都是公众的审视。《透明人》获得赞助之后,公众期待的是新一单元节目会有什么变化、广告承载效果如何—
期刊
【摘要】2020年国庆献礼片《夺冠》自上映以来就好评不断,其导演陈可辛作为“北上”导演的代表者,一直以来都用其个人标签化的艺术风格屡屡创下合拍片的票房神话。本次《夺冠》的热映让人看到了这位电影作者的突破,具体体现在情感主题、视听语言、商业性三个方面的延续与突破。  【关键词】陈可辛;夺冠;作者批评;体育片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
期刊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冲击和影响下,传统媒体及平台其不得不把“融媒体矩阵”的布局纳入到年度发展计划中,甚至以融媒体各项表现数据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之一。一系列的融媒体化变革既是顺应当下受众逐渐分流的趋势,又是企图打破收视瓶颈,以多种形态扩大节目的边界与维度,从不同渠道获得新受众。  【关键词】财经节目;融媒体;变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
期刊
【摘要】在传统媒体转型的大背景下,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新闻传播领域涌现的新技术手段和行业前瞻性技术应用案例,并结合历史进程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探讨,浅析新闻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媒体融合;技术应用;技术变革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0
期刊
【摘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典型报道都会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弘扬正气、鼓舞人心的作用。尤其是典型人物报道,也给无数国人在精神家园中树立起一个又一个的标杆,发人奋进。本文通过汇总近五年来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的典型人物报道作品,并对这些作品的人物选择、主题思想、人物描写和价值取向进行简要分析,发现目前的新闻奖中的典型人物报道对象选择上更加多元化;在主题思想上既有传统的尊重牺牲,也逐渐强调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作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已远远超越对于物质需求的满足。媒体融合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广电传媒行业技术发展不断创新,4K广播电视节目陆续落地,广电媒体节目画面质量更为清晰,图像更为真实。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政府广电监管部门的传统广播电视监测显示系统已无法满足对超高清广电节目监测的需求,以4K节目作为接入信源的超高清拼接监测显示系统技术正日益成为主流。  【关键词】广播电
期刊
【摘要】社会科学教育类节目是目前电视端和新媒体端重要的节目类型,近年来,随着传播手段的更新和迭代,社教节目更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在融媒体时代,节目主持人的定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节目串联到个性化的表达输出,从“杂家”到“专家”的垂直领域深耕等等。本文围绕着四川电视台社教节目《享学》,分析在融媒体时代,社教节目主持人专业能力的素养构成和提升方向。  【关键词】融媒体;社教类电视节目;主持人
期刊
【摘要】《上线吧!华彩少年》是主流媒体进军团体选秀综艺市场的首次尝试,通过分析节目第一期文本的词汇选择、语气情态可以窥见主流意识形态嵌入青年亚文化的路径。但在娱乐与猎奇主导的选秀环境下,该节目无论是在播出平台、时间或互动仪式上,还是其打造的完美偶像、吊诡的审美迷思等节目特质上都使得规训目的成为一种幻象。  【关键词】选秀节目;青年文化;批评话语分析;主流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TN9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