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多媒体博物馆在动物学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tmd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多媒体博物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的管理模式,在实施展览、科研、科普教育功能的同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便于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动物标本采集、制作、识别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总结了高校多媒体博物馆对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探索了一套将标本馆作为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模式,以期为高校标本馆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等学校;多媒体博物馆;实践教学;开放性实验室
  作者简介:刘鹏(1978-),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赵文阁(196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基金项目:本文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KXQ-02)、黑龙江省教育厅指导项目(项目编号:1155305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54-02
  动物学的实践教学是农业、林业、水产、医学和师范类高等学校动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提高其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丰富学生动物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1]同时,高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作为提升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有着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为了给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验条件,学校应建立更多的、有专门教师管理的、完全开放式的实验室,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性和创新性的探索和研究。
  生物标本不仅在物种分类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直观教具,对学生的实验起着重要作用。[3]近些年,许多高校依据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力量,收藏、保管了大量的动物标本,并建立了自己的多媒体博物馆,这些集声、光、电、三维动画、多媒体触屏、视频为一体的博物馆成为当地的动物资源信息中心、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以及普及生物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4-7]这些标本种类众多,资源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弥补自然博物馆标本不足的同时,也可以成为高校开放实验室的一部分,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其融入到标本馆的建设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从而让这些博物馆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哈尔滨师范大学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成立于2005年,经2009年扩建至1400m2,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原生物系(现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标本室扩建而成的,是黑龙江省较大的综合性高校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它是集声、光、电、三维动画、多媒体触屏、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现代手绘生态场景模拟的动植物博物馆。
  动物标本收藏范围除已覆盖多个省、市、自治区,另有少量国外标本,总藏量达2万余件,在这基础上该馆的收藏与研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哈尔滨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在动物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博物馆的空余时间,为本科生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平台,使其参与动物标本的采集、制作、物种鉴别、标本讲解、科普宣传、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性实验,为其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完成提供素材。
  一、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动物标本的采集是一项既艰苦又重要的工作,[8]教师一般利用暑假和野外实习的机会,带领学生在一些典型生境中(如森林、湿地、农田、校园)进行标本采集,采集种类以原生动物、土壤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为主,然后将采集到的动物制成浸制标本、剥制标本、骨骼标本、干制标本和玻片标本等献给学校博物馆,用以扩充和更新馆内展品。学生通过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生物技能,还增强了学习动物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爱校园、爱自然、爱集体的优秀品质。据不完全统计,哈尔滨师范大学动植物博物馆现有馆藏中就有近200余件展品为学生自己采集、自己制作的,每当讲解员讲到自己采集的标本时都会充满着自豪感,边讲鉴别特征,边讲采集生境和经历,这样声情并茂的讲述,往往能得到参观者更多的掌声和赞许。每个展区的多媒体视频播放器中播放的也都是同学们每年实习中录制的关于各种动物最真实的生态场景,如2009级同学录制的关于《灰喜鹊育雏行为》的视频,就成为一个经典之作,其录像效果和录像技巧都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好评。
  二、物种的识别、分类和保养
  对常见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是动物学教学过程的重点内容,但是一些大型的、珍稀的标本由于件数有限,不可能放在实验室内提供给实验教学使用,而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和条件。因此,让学生到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参观和查找相关的标本,甚至使用检索表对照标本的主要特征进行物种识别和分类鉴定,可以培养其物种识别和分类的基本能力,为我国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和物种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一些专业人才。此外,动物标本需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9]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足够的标本防虫和防腐的知识,才能保证标本的完整和美观。
  三、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中陈列的每件标本本身都是孤立的、静止的,它无法自动根据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理解能力的参观者显示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10]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学校每年从本科生中选取一定数量的讲解员对标本馆的历史及标本的种类、特点、生境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说和介绍。讲解过程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广泛的自然和科学文化知识、相应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哈尔滨师范大学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的讲解员是经过层层选拔、公开竞聘“上岗”的,他们对标本馆都有着深厚的情谊,因为其中的某一件展品可能就是由其亲手制作的,他们讲述起来更加娴熟和生动。讲解员们还注重“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上一届讲解员总是手把手的培训下一届讲解员,犹如在把自己最钟爱的“宠物”交给下一届同学。   四、网站制作和维护更新
  与传统标本馆相比,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和资源共享化,而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网站和标本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为标本展厅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打下良好的基础,[11]此外,在网站的维护及管理上,不仅需要生物学知识,还需要网络、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技术,[12]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学习机会和创新平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普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除了要对所学动物学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外,还自觉主动地学习了网站维护和多媒体资料编辑、整理、上传等现代教育技术。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中的多媒体资料,每年都有新的更新和补充,尤其是在动物学实习结束后,同学们都及时地把在实习中拍到的鸟类照片和鸟类育雏录像上传到多媒体平台上,供其他同学学习、欣赏和研究。
  五、科研创新和能力培养
  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在长期的建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珍稀的、濒危的动物种类标本,这些标本是进行分类学、形态学、比较解剖学、谱系地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13,14]多媒体动植物博物馆有保藏、科研、宣教三大主要功能,教学科研工作除依靠精良设备外,还有赖于17450件生物学标本、2550件古生物化石标本,对于教学中学生认知性的实验及科学研究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藏品进行科学研究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但是面对浩瀚的生物标本藏品,想要提高其科研价值并将其最大化,就首先要对动物标本藏品进行准确的鉴定、分类、统计并建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选择科研项目,进行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的申请,完成学年论文或者毕业论文。其中,2008级本科生的《哈师大动植物博物馆物种多样性分析》和《哈师大动植物博物馆馆藏古生物化石考证》两篇毕业论文由于论据充分,挖掘深入,被评为系内优秀论文。这种以科研为目的,以多媒体博物馆为载体的创新性、开放性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其科学素养。
  六、结论与讨论
  高校的多媒体博物馆在向社会开放,实施公众教育,进行科普宣传,弘扬绿色文明的同时,主要是面向学校,服务于教学,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15,16]因此,将高校的多媒体博物馆建设成辅助动物学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实验室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多媒体博物馆的开放,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标本馆的建设和管理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了大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而且这些博物馆将来还可以为其他专业学生提供实验和实习机会,如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旅游管理、绘画等专业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汪安泰.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2):119-122.
  [2]沈秀,张黎,戎红仁,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3):163-165,192.
  [3]李进步,邓道贵,方丽平,等.论动物标本在动物学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79-180.
  [4]马波,李梦龙,刘冀昆,等.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馆藏标本网络数据库的构建[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8(6):839-843.
  [5]唐杰波.高等农业院校建立动植物标本馆的意义[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6(10):151-153.
  [6]张伦,林昌虎,陈翔,等.贵州省数字化生物标本馆的研究与建设[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5):948-953.
  [7]谷颐.我校生物标本馆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6):95-97.
  [8]潘红平,陈风华,王晓丽,等.动物标本的制作及其在教学中的功能[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357-359.
  [9]齐龙.浅谈高校动物标本的管理与保养[J].陕西农业科学,2009,55(1):150-151.
  [10]梁玉实,张丹.浅谈标本馆的讲解工作[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7,16(2):26-27,37.
  [11]张福平,李俊昌,陈俊辉.“生物标本馆网”的开发利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50-52,71.
  [12]何远辉,朱建国.脊椎动物标本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生物多样性,1997,5(1):54-60.
  [13]黄大卫.昆虫标本馆的建设和昆虫系统学的未来[J].动物分类学报,1997,22(4):337-343.
  [14]崔桂华,李崇云,王云珍.动物标本的收藏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J].四川动物,1998,17(3):125-126.
  [15]阮桂文,罗洁梅,蒙丽,等.地方高校动物标本馆建设与开放的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92-98.
  [16]黄晓红.高校建立生物多样性标本馆的意义[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9(15):60-62.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实效性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显现的一面可采用“学生满意度”这个指标来做出基本评价。“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目前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师生平时交流”、“教学内容联系现实、贴近学生”、“史论有深度”和“课堂互动氛围”四个方面感到较不满意。课程教师应在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历史学术素养以及营造良好互动氛围方面做
期刊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其目标不仅是对执政党党史的宣讲、大政方针的解读,更为重要的是在宣讲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执政党及其政策有较高的认同感。  关键词:概论课教学;实效性;启发式教学  作者简介:邱永建(1971-),女,布依族
期刊
摘要:以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类专业为例,对该专业以技术工程中心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将学生“学业—就业—创业”和教师“授业—精业—拓业”有机结合,建立以科研、生产能力为核心的教师考评机制及以创新、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考评机制,探索并实践动物科学类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和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教育改革;工程中心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甘黎
期刊
摘要:在分析总结当前力学教学中的新特点、新现象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和当前的教学条件,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与工程相结合等方面对提高力学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力学;教学;新特点;改进措施  作者简介:张庆华(1977-),男,河南郑州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
期刊
摘要:为顺应怀化学院“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的地方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模式,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培养模式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姚敦红(1972-),男,湖南怀化人,怀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主任,讲师。(湖南 怀化 418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怀化学院“专业
期刊
摘要:在对“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中,在课程内容体系安排上增加了“数据结构”应用实例讲解部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了实验部分的内容和考核力度,提升实践环节的比重;通过结对编程、代码重构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通过统计、及时反馈学生实践环节的各项信息,督促学生进一步提高编程积极性。针对实践环节的各项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造和分析能力,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摘要:高职专业建设必须与区域产业相结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光伏应用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从区域产业特点、企业需求、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出发,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关键词:光伏应用技术;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过程  作者简介:廖东进(1979-),男,浙江衢州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黄云龙(1962-),男,浙江衢州人,衢州职业
期刊
摘要: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常熟理工学院基础化学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对该团队的五大教学改革特色以及团队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教学团队建设的设想。  关键词:教学团队;基础化学;教学改革;团队建设;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徐肖邢(1953-),女,浙江诸暨人,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袁荣鑫(1962-),男,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
期刊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选题与就业岗位脱节、毕业设计时间与就业或寻找就业单位时间相冲突、考核形式单一化等突出问题,提出应根据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处境进行分类指导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分类指导  作者简介:吴巧琳(1963-),女,广东广州人,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助理研究员。(广东 广州 51
期刊
摘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途径,落实校外实训基地管理措施,以期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校外实训基地;市政工程技术;管理措施  作者简介:卢佩霞(1969-),女,江苏泰兴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