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力学教学中的新特点及改革措施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y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分析总结当前力学教学中的新特点、新现象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和当前的教学条件,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与工程相结合等方面对提高力学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力学;教学;新特点;改进措施
  作者简介:张庆华(1977-),男,河南郑州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066-02
  一、力学课程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力学是一切研究对象的受力和受力效应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的总称。[1]人类早期的生产实践活动是力学最初的起源。力学具备完整的学科结构和体系,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桥梁、航空航天工程、材料工程等学科的基础,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无处不在,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实践活动。
  力学是我国高等学校工科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基础技术基础课程,是理论性、实用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断裂力学”等。课程内容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诸多专业课程的学习,尤其会影响到后续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学是面向工程的需要,为研究、解决工程中的力学问题而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的学科,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与工程和生产实践联系密切。但是,对于这样重要的一门课程,很多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提不起兴趣,处于一种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学习状态。造成学生厌学、怕学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学生自身的特点,更受力学课时偏少、知识点偏多等教学安排不完善诸多因素的影响。
  要提高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基础力学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分析总结了当前力学教学中的新特点、新现象以及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和当前的教学条件,对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
  二、目前力学教学工作的新特点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生质量较以往质量更为参差不齐,同时,为了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相关专业课的数量较以往有了较大的增加,新时期力学课程的安排及学生较以往呈明显的新特征。
  1.学生特点
  目前本科生都已经是90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出的自我意识过强。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为:
  (1)没有学习计划。[2]学习过程中没有最终目标,整天忙于敷衍老师留的作业,不懂得通过完成作业来巩固和获取知识,抄作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学习缺乏计划性。
  (2)承受挫折能力弱。90后多为独生子女,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只凭兴趣学习,缺乏学习的责任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就后退,甚至会采取过激的行为。
  (3)过分注重实用性。当今的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更注重所学知识是否可以在将来的工作中用得上,往往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其没有兴趣,认为纯粹的理论知识没有用。
  (4)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在学习中较难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当然,还应充分意识到90后学生较以往的同龄人表现出的一些优点,譬如90后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信息和知识丰富等。鉴于以上原因,在力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扬长避短,根据90后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热情和兴趣,才能使力学教学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2.力学课程的新特点
  随着普通高校的教学改革,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通常会大幅度削减基础课课时,增加与工程实际结合较为紧密的专业课程。力学课程较以往呈以下特征:
  (1)课时大幅减少。力学课程原来为80或64学时,已普遍压缩为64或48学时,但授课的知识点并未减少,给教学带来较大困难。
  (2)班级人数增多。虽然高校专职教师人数不断增加,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授课班级的人数较以往明显增多,随着学生数量增加,课堂教学效果逐渐变差。
  (3)多媒体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好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解规律;但是,如果多媒体教学方法运用不当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使学生学习失去重点,无所适从,分不清楚授课的重点与主次,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工作改进措施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学生及力学课程的新特点、新现象,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3]加强基础,强化实践应用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于一体,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合理地安排授课计划
  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首先解决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考虑到专业的不同,应根据侧重点的不同选取相关教程和教学重点,根据重点的不同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删减,突出重点,合理安排相关的授课内容,力求力学结果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学安排内容中一定要留出足够的习题时间,大多数学生对理论公式的推导基本不感兴趣,而对于典型例题的求解则能够较为专注,因而习题课的安排对力学的教学必不可少。
  教材中的课后多为经典习题,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要仔细筛选,尽量用较少的题量、较低的难度、覆盖较多的知识点。作业能够直观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认真批改作业的同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授课计划进行微调,学生知识点掌握较差的话要适当增大课时量,对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要在课堂中及时与学生沟通。此外,思考题是习题的补充,与实际结合紧密,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安排中不能忽略。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授课教师应该在每堂课开始时向学生讲清楚本次课的学习目标,下课之前留出5分钟进行小结,并指出这部分内容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应掌握的程度。
  2.强化基本概念,强调工程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公式多是力学课程的一个特点,如果过于偏重公式的推导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准确理解力学概念是课程学习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教师课堂讲解中应紧紧抓住那些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基本概念,结合各专业特点强化基本概念的引入过程和解决问题时分析思路的演示与训练,弱化公式推导过程的演练,[4]最终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力学理论体系。
  力学是一门与广大工程专业相互联系的基础学科,学习力学的目的就是将力学的思维应用于工程,解决不同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在力学授课中,要鼓励学生了解并搜集专业的科研资料和力学素材,将经典例题与工程实例相结合,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力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力学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积极补充课外实用知识,引入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并随时反复地回到力学基本概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科研兴趣。
  3.改进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力学课程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工程实例通过屏幕生动地展示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过度使用多媒体将削弱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难免重点不突出,学生很容易无法跟上教学的进度,此外,过多的视频或动画文件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应采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明确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一定要通过传统教学法完成。
  目前,力学课程的考核多为期末的闭卷测试,题型一般分为选择、填空、判断和计算题,成绩约占80%,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这样的应试教育学生压力比较大。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鼓励学生结合专业背景分析工程中的力学问题,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以完成小论文或设计方案等形式的开放式作业作为平时考核成绩。
  四、小结
  力学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要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和当前的教学条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培养既具有创新能力又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力学[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4946.htm.
  [2]穆建春,习会峰,李胜强.创新结构力学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建设教育,2011,2(Z2):52-54.
  [3]朱致英,段军飞.力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1,(15):167-168.
  [4]梅超,侯作富,丁氐.普通高校《工程力学》教学方法研究[J].华章,2011,(21):143,188.
  (责任编辑:李杰)
其他文献
摘要:在介绍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NSSE)的基础上,重点以2011年“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的调查结果为例,对美国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实情进行了深入解读,为我国高校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学习投入;教育质量;NSSE  作者简介:邓玮烨(1987-),女,湖南衡阳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李汉邦(1955-),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和“质量工程”的全面实施,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有别于传统理论教学的模式,更加强调能够结合学生个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方案。探讨了一种“以项目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在整个培养环节紧扣以项目为导向,从初期的指导教师设定项目到后期学生
期刊
摘要:针对“无所事事”作为造成高校学生网络成瘾进而成为学困生的主要诱因这一事实,根据过程重于结果、预防好于救治、疏导优于堵塞等发展性教育防控原则,以“有所事事”为切入点与着力点,引导广大学生特别是网瘾类学困生去做想做之事、能做之事、可做之事与必做之事,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防控成效。  关键词:学困生;网络成瘾;发展性教育  作者简介:毛广(1976-),男,江苏沭阳人,宿迁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助理研究
期刊
摘要:根据几年来“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整合和优化,提出“启发式”、“对比分析式”和“多视角”等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运用他们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去正确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概括、归纳和解决问题。并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流体力学;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张明辉(1972-),女,河北沧州人,山东科技大学
期刊
摘要:论述了情感因素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指出教师对课程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培育学生情感,并据此对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情感;高等数学教学;好奇心;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陈宏宇(1981-),女,山东泰安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理学院,讲师;戚建明(1981-),男,江苏盐城人,上海电机学院数理教学部,讲师。(
期刊
摘要: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智能感知、识别等技术发展起来的信息新产业,社会对物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为适应物联网市场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改革探索。  关键词: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创新能力;就业  作者简介:杨冰(1981-),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通
期刊
摘要:“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是机电、电子、信息等工科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如何在紧凑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好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较好地应用到相关专业课程是工科教学的主要目标。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结合作者的切身体会,阐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练习等几方面的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曹海涛(1979-),男,江苏大丰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数理部,讲师
期刊
摘要:实效性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显现的一面可采用“学生满意度”这个指标来做出基本评价。“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目前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师生平时交流”、“教学内容联系现实、贴近学生”、“史论有深度”和“课堂互动氛围”四个方面感到较不满意。课程教师应在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历史学术素养以及营造良好互动氛围方面做
期刊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其目标不仅是对执政党党史的宣讲、大政方针的解读,更为重要的是在宣讲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执政党及其政策有较高的认同感。  关键词:概论课教学;实效性;启发式教学  作者简介:邱永建(1971-),女,布依族
期刊
摘要:以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类专业为例,对该专业以技术工程中心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将学生“学业—就业—创业”和教师“授业—精业—拓业”有机结合,建立以科研、生产能力为核心的教师考评机制及以创新、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考评机制,探索并实践动物科学类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和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教育改革;工程中心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甘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