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50年操盘追踪

来源 :CM华夏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的,人们都知道巴菲特买股如神,却不知道他曾投过很多其他金融产品;人们熟悉股神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却不知道他走麦城的惨状。
  早年曾“短线操作,频繁换股”
  下海炒股前,巴菲特的正式工作是教师。
  必须承认,巴菲特骨子里是成功欲望极其强烈的人。他11岁的时候就立志要在35岁之前成为一名百万富翁。而如果安于做一个股票学教授,这个目标估计很难实现。权衡之后,巴菲特决定专心炒股,他相信,凭他的头脑,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1956年,巴菲特辞职下海,从亲戚朋友处筹集10.5万美元,创建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巴菲特合伙公司。
  刚刚下海的巴菲特,早年的投资可谓“短线操作,频繁换股”,曾先后买过无烟煤公司、风车公司、铁路公司股票……即使如此,股神后来闻名于世的“看重价值,长期持有”的投资特点,也在这一时期初露端倪。
  1956年买进登普斯特制造公司,该股账面净值72美元,股价是18美元;连买5年后,1961年6月控股70%,1963年卖出。
  1965年,通过认购和赚钱,巴菲特合伙公司的净资产从10.5万美元升到2600万美元。此时的巴菲特,身家早已超过百万,用不到10年的时间,潇洒掘得人生第一桶金。难能可贵的是,年轻的他并没有因此飘飘然。
  1969年,他解散了巴菲特合伙公司。
  其实,当时的股市依然在走牛,但巴菲特却毅然决定在牛市时急流勇退。因为他发现,市场上很难找到价值被低估的投资标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市场已经牛过头了!
  优先股投资大王
  纵横资本市场50多年,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以1970年为界,明显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1970年前,巴菲特合伙公司时期(1956年——1969年),这时的巴菲特孤身奋战。1970年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时期(1970年至今),他与查理·芒格二人珠联璧合,成为股神二人组。他们的投资,也不再局限于市面上流通的普通股,还购买过优先股、债券,投资过白银,甚至做过外汇期货。因为优先股能定期分红,又能及时转股的优势,40多年来,二人投资过多只优先股,堪称优先股投资大王。其中,最为成功的当属吉列刀片与美国运通。
  在这些“另类”投资中,巴菲特有赔有赚,但仅从成败次数的单纯比较上来看,似乎还是赔钱的时候多。单就投资收益算,让股神赚得最猛的是一笔外汇投资。2002年,72岁的巴菲特,买入价值110亿美元的美元兑其他货币的远期合同,到2006年4月,所赚超过20亿美元。
  不熟不做,看不懂的不做。曾经是巴菲特的投资金律。可惜的是,股神毕竟也是人,也有言行不一的时候。2003年,股神向“价值资本”对冲基金投资6亿美元,2005年,这笔投资亏损3300万美元。这笔投资堪称他一生中最反常的一笔投资,此前,他经常在公开场合批评对冲基金。不到两年,损失3300万美元,这笔学费可真不算少!
  “股神”也有失手时
  资本市场风险莫测,再高明的大师也难免失手。虽被称为股神,巴菲特也有走眼的时候。50多年间,总体来看,巴菲特失手的次数还真不少。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买进10282美元 GEICO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格雷厄姆是董事长。1952年,巴菲特以15259美元将全部的GEICO股份出清,赚约 41%;他将所得资金投入到西方保险证券公司,原因是该公司股价便宜,本金收益比只有1比1。而20年之后,这一部分股份价值成长到1300万美元。如果其坚持持有,投资回报高达2000倍!
  1980年代,巴菲特入股美国航空公司。但是该公司股票随即出现暴跌。刚付了款,公司股价就暴跌了,从此一蹶不振。股神曾这样自嘲:“我是沃伦·巴菲特,我是一个飞机狂。”
  1990年,巴菲特买进PS集团公司20%的股份,每股32美元,买进时市盈率50倍以上。这家公司从事飞机租赁业、旅游业,最后投资失败,濒临破产。
  如今,巴菲特已过古稀之年。虽然宝刀依然不老,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业绩,也并不是都跑赢了市场。
  2012年2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财报,由于旗下保险业务疲软及金融衍生品业务的亏损,公司净利润下滑30%。为此,股神在致股东的信中为其投资失误“认错”,他坦承在得克萨斯州公共事业企业能源未来控股公司上投资受挫,他斥资20亿美元购买的企业债券现今市值8.78亿美元。
  2014年3月2日,巴菲特发布了本年度的“致股东信”,信中坦承,“股神”罕见地输给了大盘。2013年全年,标普500指数涨幅超过30%,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账面价值仅增长了18%。这一涨幅只接近巴菲特近半个世纪来年均投资回报率,而相比美国对冲基金行业可怜的9%的投资回报率来说,股神的“成绩单”并不令人失望。
  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巴菲特进一步增持了他偏爱多年的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等大盘蓝筹股。尽管没有太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大规模并购,但中小规模并购所带来的回报,已足以这位老人傲视整个投资界。
其他文献
新型“无限能机”!没错。“量子跃进”?的确如此。“计算技术的未来?”呃,还没有首次公开募股(IPO),也与戴尔笔记本电脑无关。不过,《时代》杂志的封面报道显然对这令人惊叹的新型量子计算机技术赞赏有加。  新的量子计算技术“有望解决人类最复杂的一些问题……它得到了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中央情报局(CIA)的支持……每台售价1000万美元……它能在零下4
期刊
家庭支柱的安全绳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李先生如今就处于不惑之年,创业十多年后,家庭财富小有积累,资产已经过千万,是典型的富裕阶层。由于从事PE投资行业,每天跟风险打交道。虽然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但是见惯了太多的大起大落,让李先生觉得,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  而漂亮贤惠的太太、聪明乖巧的女儿,都让李先生觉得,要珍惜当下。保险产品无风险的特征,让李先生毫不犹豫地把保险作为家庭财务规划
期刊
压力催生“双面人”  当Tom打开家门的那一瞬,心情也变得阴郁起来,他将皮包随手丢在地上,自己躺在了沙发上,对着热脸相迎的妻子也是爱搭不理。如今刚过40岁的Tom正是年富力强,在一家韩企公司担任高级销售经理。工作中,Tom总是一脸微笑,在处理客户与同事间关系时也非常融洽,常受到部门的一致好评。  但在家中,Tom似乎不是一个好丈夫,尤其在加班回家后,他与老婆的对话更是惜字如金。即便是周末假期,他也
期刊
一季度“债强股弱”  2014年一季度,偏股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业绩表现都与2013年迥然不同。  与2013年“普涨一片”不同,今年第一季度偏股型基金仅有两成为投资者赚到了钱。进入2014年,A股震荡频繁,创业板指数在2月份创出新高之后开始大幅调整,截至3月31日,创业板指数从2月25日的1571.40高点一路下跌了15.5%。A股市场震荡下行,偏股型基金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Wind数据显示:一
期刊
见周毅之前,对他一直有种神秘的感觉,几年前就听闻他在量化对冲上有着魔力,总以为他长着一张华尔街的脸,有着更为老到的言谈和观察力。不过,看似有些腼腆的他,却真有着华尔街范儿,无论多忙,都会在半小时内回复邮件。  有人说,周毅打球进步很快,而且角度、动作非常标准,这和他是搞量化投资,注重数据精确性有关系。不可否认,一个人日常的生活习惯会有着他工作的痕迹,品格和格局决定他的工作高度。  抢夺量化投资制高
期刊
首次购房补贴计划是全国最大的计划,该计划于2000年7月1日推出,其目的是抵消消费税对购房的影响。该计划由各州和地区资助和管理,但通常能为符合要求的首次购房者提供高达7000澳元的一次性补贴。  因此,您所得到的补贴取决于您位于澳大利亚哪个地方以及购房的时间,因为审批要求随时间而改变,并将继续如此。  目前,首次购房补贴的重心正在经历重大的转变:补贴逐步转向新房,而不是现有住房。  据Proper
期刊
2013年下半年,工作邮箱曾陆续收到数家没有经过备案的“信托公司”资料,更有中介人士来函告知,可代为在前海注册信托公司,保证符合监管规定。当时一笑了之,认为如此山寨的模式,不可能取信于人。孰料,2014年2月28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深圳市中瑞华银信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33家名称里含有“信托”而无金融许可证的公司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其在2014年3月7日前到深圳银监局办理《金融许可证》或者到
期刊
因为目前蓝筹股估值偏低,即使考虑到红利税、股票除权等因素,以一年为周期,持有流动性强的高息蓝筹股,在合适价位套现,其股息收入与买卖价差,加起来的总收益也远超银行存款利息,甚至超过余额宝们的收益。  存余额宝不如买工行  在大蓝筹股票中,年度股息率最高的当属工商银行。自2006年上市以来,工行每年的分红都很可观,股息率也一直位于整个A股前列。  以2013年分红方案为例,截至3月31日,有11家上市
期刊
这一年,春节后开盘的日子,被定在了2月14日。这一天,是西方情人节。当天,盘中涨停的股票比比皆是。这样火爆的行情,即使是5·19行情中也未曾有过。特别是以上海梅林、海虹控股为代表的网络股,更是一骑绝尘。特别是海虹控股,竟然一口气拉出30多个涨停板(当时该股被ST,日涨幅限制在5%)。  2000年的春节,我的心情是抑郁的。除了错失上海梅林的悔恨外,我父亲的病情也让我非常揪心。春节过后的第二个交易日
期刊
对于财经界精英们而言,无论多么优秀的人,脑子里都会有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这些问题甚至让我们忍不住怀疑自己是否正常。当然,很多时候出于各种原因各种考虑,我们会把它们烂在肚子里。而正式开播的《你正常吗?》则为我们提供了机会。  当了这么久的观众,我们开始变得越来越挑剔,甚至开始厌倦虚假的情节、厌倦虚伪造作的演员、厌倦千篇一律、毫无悬念的故事结局,我们幻想着接近真实、幻想着出现一个没有演员、没有编导、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