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知识比较抽象,很多小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但是思维不成熟、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学起来比较吃力。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让音乐教学取得更好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可视化教学方式,本文就是指向这一目标,就如何基于可视化教学手段的介入提升音乐教学实效性展开研究。本次研究运用了资料查阅法、对比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结果表明,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应用体态律动、展开游戏活动,对于提升教学水平有积极作用。故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可视化处理,使音乐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 可视化教学;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8-0111-02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不成熟,在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时候主要运用形象思维,依靠直观的感受去获取知识。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学习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可视化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理解和消化,而且不会让学生学起来吃力。在教学中,笔者基于这一点,采取游戏化教学、情境化教学等方式,让学生除了用耳朵去感受音乐,还用眼睛等身体各个部位去理解音乐、感知音乐,甚至表现音乐,取得良好的效果,故在此进行教学经验分享。
一、可视化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音乐知识抽象,小学生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认知水平,都十分有限,这也是很多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但是总学不好音乐的主要原因。而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在生活中经常用眼睛去识别各种物体、获取知识。所以,对教学方法进行可视化处理,变抽象的“听”为形象的“看”,学生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可以看懂,尤其在讲解节奏、音高等抽象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的时候辅以乐器、手势等。这样,学生就能看懂并记住,从而做到有效率地消化和吸收。
(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虽然很多人喜欢听音乐,但是真正会唱的并不多。学习音乐是一个比较枯燥而且艰巨的任务,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包括节奏、音调、音色等,学起来比较吃力。很多学生对音乐存在畏难心理,甚至有些学生有排斥心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抱着应付、敷衍的心理去学习音乐。而可视化教学方式的介入,可以让这一局面得到改观。首先,对教学方式进行可视化处理,能够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其次,对教学方式进行可视化处理,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学习音乐。所以,在可视化教学手段的介入下,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这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然而,小学生艺术素养普遍较低,对音乐的鉴赏往往比较片面、主观。而可视化教学手段的介入,学生不仅可以从“听”这一角度去音乐进行鉴赏,还能通过“看”这一视角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从多个层次、角度欣赏音乐,能够保证鉴赏的全面性、客观性,这对提升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可视化教学方式提升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可视化教学
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在于它是一门注重情感的艺术学科,人们接触音乐、学习音乐,多是为了抒发情感、陶冶心情。然而,如何让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学生去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是一个让诸多音乐教师都感到棘手的事情。很多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有效掌握各项音乐要素,包括音调、节奏等,但是因为对情感把握不准确,导致唱出来的歌曲无法打动人心,失去了音乐原本的价值。而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小学生有良好的视觉体验和生活经验,比如看到橙色的物体会感到温暖,看到蓝色的物体就会感到寒冷。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情感。只有学生做到真正理解并感受,才能将其表现出来。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作品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这首作品中的情感,笔者通过多媒体大屏幕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场面十分震撼。在视频播放结束后,笔者向学生提问,问学生看了视频后有哪些想法,有的学生说看完视频后感觉到愤怒,有的学生说看完视频后感到自豪等。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学着去唱这首歌,学生们士气高涨,齐声演唱,语气铿锵有力、音调激昂雄壮。不需要笔者进行过多的渲染,视频的介入便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歌曲中的情感并将其展示出来。
(二)利用身体动作进行可视化教学
众所周知,唱好一首歌曲,除了要处理好情绪,还要掌握好节奏、音准、音色、音高等,而这些要素都比较抽象,教师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出来,然后让学生去理解、感受。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体动作对学生进行可视化教学。在音乐教学指导中,体态律动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均是运用了这一原理。身体动作的辅助,能够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获得视觉感受,从而做到深入理解和有效掌握。例如,在声势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唱低音的时候可以使用身体下部,而唱高音的时候则使用身体上部。还可以直接在地板上绘制出五线谱,或者将不同音符在不同位置标记出来,然后带领学生在音符上走走停停或蹦蹦跳跳,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高。又如,在对学生进行音调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强拍和弱拍,教师可以在表现弱拍的时候用手拍一下腿,而在表现强拍的时候则双手对拍,通过这些动作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音调,从而做到有效理解、记忆。此外,在指导学生把握情感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动作幅度的大小去体现。如表现温柔、平静的情感时,在动作指挥中用很小的幅度,而在表现愤怒、激昂的情感时,则在动作指挥中用很大的幅度。通过这样的身体动作辅助,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三)利用游戏教学进行可视化教学
小学生普遍喜欢游戏,在授课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可视化教学。例如,在节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杯子游戏”的活动。具体如下:将学生分开成两组,排成两排,然后教师将四个杯子放在学生中间。当教师手指着杯子的时候,学生用手拍出四分音符节奏,并且用嘴发出带有节奏的声音,如“哒、哒、哒、哒”。在学生熟悉了四分音符节奏后,教师再分别加一个杯子到第二个和第四个杯子旁边,然后让学生边用嘴发出八分音符节奏的声音如“哒、哒哒、哒、哒哒”边用手拍出来。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在学生基本熟悉并掌握这个节奏后,教师再调换杯子的位置,然后让学生用嘴和手表现出相应的节奏。还可以让学生相互比赛,分出胜负。这样的可视化教学方式让原本枯燥的节奏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这种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节奏学习。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敏锐性,还能让学生的协调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创编,或是用舞蹈进行表现,或是用乐器进行表现,然后展开比赛,选出表现最佳的学生个人或小组,通过这种游戏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视化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介入,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联想更丰富、學习更轻松,将这种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相互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掌握,对于改善学生学习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唐文婷.让“核心素养”之花绽放音乐课堂——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J].名师在线,2018(32):47-48.
[2]王英.音乐“可视化”表现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建构——以小学音乐趣味读写课程《玩转音乐》为例[J].音乐天地,2019(09):12-16.
关键词 可视化教学;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8-0111-02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不成熟,在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时候主要运用形象思维,依靠直观的感受去获取知识。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学习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可视化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理解和消化,而且不会让学生学起来吃力。在教学中,笔者基于这一点,采取游戏化教学、情境化教学等方式,让学生除了用耳朵去感受音乐,还用眼睛等身体各个部位去理解音乐、感知音乐,甚至表现音乐,取得良好的效果,故在此进行教学经验分享。
一、可视化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音乐知识抽象,小学生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认知水平,都十分有限,这也是很多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但是总学不好音乐的主要原因。而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在生活中经常用眼睛去识别各种物体、获取知识。所以,对教学方法进行可视化处理,变抽象的“听”为形象的“看”,学生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可以看懂,尤其在讲解节奏、音高等抽象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的时候辅以乐器、手势等。这样,学生就能看懂并记住,从而做到有效率地消化和吸收。
(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虽然很多人喜欢听音乐,但是真正会唱的并不多。学习音乐是一个比较枯燥而且艰巨的任务,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包括节奏、音调、音色等,学起来比较吃力。很多学生对音乐存在畏难心理,甚至有些学生有排斥心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抱着应付、敷衍的心理去学习音乐。而可视化教学方式的介入,可以让这一局面得到改观。首先,对教学方式进行可视化处理,能够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其次,对教学方式进行可视化处理,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学习音乐。所以,在可视化教学手段的介入下,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这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然而,小学生艺术素养普遍较低,对音乐的鉴赏往往比较片面、主观。而可视化教学手段的介入,学生不仅可以从“听”这一角度去音乐进行鉴赏,还能通过“看”这一视角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从多个层次、角度欣赏音乐,能够保证鉴赏的全面性、客观性,这对提升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可视化教学方式提升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可视化教学
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在于它是一门注重情感的艺术学科,人们接触音乐、学习音乐,多是为了抒发情感、陶冶心情。然而,如何让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学生去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是一个让诸多音乐教师都感到棘手的事情。很多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有效掌握各项音乐要素,包括音调、节奏等,但是因为对情感把握不准确,导致唱出来的歌曲无法打动人心,失去了音乐原本的价值。而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小学生有良好的视觉体验和生活经验,比如看到橙色的物体会感到温暖,看到蓝色的物体就会感到寒冷。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情感。只有学生做到真正理解并感受,才能将其表现出来。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作品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这首作品中的情感,笔者通过多媒体大屏幕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场面十分震撼。在视频播放结束后,笔者向学生提问,问学生看了视频后有哪些想法,有的学生说看完视频后感觉到愤怒,有的学生说看完视频后感到自豪等。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学着去唱这首歌,学生们士气高涨,齐声演唱,语气铿锵有力、音调激昂雄壮。不需要笔者进行过多的渲染,视频的介入便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歌曲中的情感并将其展示出来。
(二)利用身体动作进行可视化教学
众所周知,唱好一首歌曲,除了要处理好情绪,还要掌握好节奏、音准、音色、音高等,而这些要素都比较抽象,教师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出来,然后让学生去理解、感受。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体动作对学生进行可视化教学。在音乐教学指导中,体态律动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均是运用了这一原理。身体动作的辅助,能够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获得视觉感受,从而做到深入理解和有效掌握。例如,在声势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唱低音的时候可以使用身体下部,而唱高音的时候则使用身体上部。还可以直接在地板上绘制出五线谱,或者将不同音符在不同位置标记出来,然后带领学生在音符上走走停停或蹦蹦跳跳,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高。又如,在对学生进行音调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强拍和弱拍,教师可以在表现弱拍的时候用手拍一下腿,而在表现强拍的时候则双手对拍,通过这些动作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音调,从而做到有效理解、记忆。此外,在指导学生把握情感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动作幅度的大小去体现。如表现温柔、平静的情感时,在动作指挥中用很小的幅度,而在表现愤怒、激昂的情感时,则在动作指挥中用很大的幅度。通过这样的身体动作辅助,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三)利用游戏教学进行可视化教学
小学生普遍喜欢游戏,在授课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可视化教学。例如,在节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杯子游戏”的活动。具体如下:将学生分开成两组,排成两排,然后教师将四个杯子放在学生中间。当教师手指着杯子的时候,学生用手拍出四分音符节奏,并且用嘴发出带有节奏的声音,如“哒、哒、哒、哒”。在学生熟悉了四分音符节奏后,教师再分别加一个杯子到第二个和第四个杯子旁边,然后让学生边用嘴发出八分音符节奏的声音如“哒、哒哒、哒、哒哒”边用手拍出来。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在学生基本熟悉并掌握这个节奏后,教师再调换杯子的位置,然后让学生用嘴和手表现出相应的节奏。还可以让学生相互比赛,分出胜负。这样的可视化教学方式让原本枯燥的节奏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这种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节奏学习。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敏锐性,还能让学生的协调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创编,或是用舞蹈进行表现,或是用乐器进行表现,然后展开比赛,选出表现最佳的学生个人或小组,通过这种游戏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视化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介入,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联想更丰富、學习更轻松,将这种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相互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掌握,对于改善学生学习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唐文婷.让“核心素养”之花绽放音乐课堂——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J].名师在线,2018(32):47-48.
[2]王英.音乐“可视化”表现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建构——以小学音乐趣味读写课程《玩转音乐》为例[J].音乐天地,2019(0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