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重要战略。农村土地规范流转既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的问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但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阻碍。因此,必须正确分析制约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层次障碍,处理好各种主体的利益关系,探讨有效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流转;问题;对策
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全文发刊,其中关于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等多项保护和完善农村农民的流转权的文件精神受到广泛关注,可以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土地革命,但是现行法律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一些规定存在不尽合理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土地的流转。
1、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的现状
1.1 土地流转的含义
农村土地流转又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它是指在不改变农村土地基本用途的前提下,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按照"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来转让土地使用权,通过转让来获取相应的收益。土地流转有利于各类资本要素进入农村,帮助农民获取更多的利益,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的范围既包括耕地、荒地、鱼塘、山地等其他農业用地,主体是土地承包方,客体是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流转的原则是自愿平等协商。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过程中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
1.2 我国农村土地的主要流转形式
(1)土地互换。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土地互换是指土地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交换。
(2)土地转包。一般进行土地转包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承包地面积较少的农户,需要靠外出务工来增加收入,只能将土地转包。第二种是一部分有自己非农业产业的农户,他们转包土地只是为了自己的土地不抛荒。
1.3 我国农村土地的流转特点
(1)流转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从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农村土地流转的面积逐年扩大。
(2)形式多元化。土地流转形式已由最初的互换喝转包为主发展为出租,互换,委托代耕和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并存。
2、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土地流转的程序不规范,法律机制不健全
由于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互相之间的转包、转让往往采用口头协议的形式进行,没有通过签订流转合同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有的即便签了合同,也存在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的问题,为以后的合同纠纷留下了很多的隐患。同时农村土地流转也存在流转的协议中的条款不完善,土地流转双方发生矛盾,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和解决。
2.2 土地流转信息渠道存在障碍
由于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不健全和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滞后,导致农民的决策信息数量不足,当前村组服务功能发挥不够,农民对村委会的信任程度不高,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动作化机制还没建立起来,更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严重制约了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对象与范围选择余地较小,缺乏双向选择的机会,使土地流转供求双方不能及时沟通信息。流转往往局限于村组内或亲朋好友之间的流转,严重影响土地流转的程度规模和效益。
2.3 农民社会保障不完善
当前我国仍然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虽然农民依靠土地取得的收入比较微薄,但是其仍然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户籍制度的不平等使得农民在城市务工,但是却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和服务,在就业、养老、子女上学、医疗等方面都无法享受和城市人平等的待遇,使其沦为城市的边缘人,在自身无法得到全面保障的情况下,其不愿意家乡的土地闲置或是流转,这是为了生存所采取的必要措施,是他们生活的后退之路,是其心中最稳定的生活保障。
2.4 农业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
农业产业大多还是分散型的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当地的龙头企业没有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部分地区出现了劳动力空洞化现象,部分家庭无能力耕种,采取了流转方式,获得土地基本收益现象逐步增多。但当前一方面,农村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低,技能水平不高,要通过城市和企业打工取得比经营更高的收益,难度仍然比较大。
2.5 农业融资困难大
自然状况和气候变化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或是复杂的气候条件的话,农业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正是土地增值存在着这样的风险,故而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只规定了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五种流转形式,而却没有抵押,这种流传方式纳入其中,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法律并没有对土地给予必要的抵押资格,同时也说明了其作为抵押物的不安全性。为此,涉农金融机构在进行相应的贷款提供的同时,土地这种最主要的资产形式不能作为抵押,故而不敢贷款给农民,这样就造成了农业融资的困境,难以促进农业农村的土地流转。
3、应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
3.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
以县乡农业主管部门为依托,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承担土地流转指导服务和政策咨询、纠纷调处和仲裁等协调服务职责,做好流转土地资源普查,供求信息收集发布,建档备案,流转土地等级评估定价,提供统一合同范本,组织供需双方谈判代办土地流转手续指导签订合同等工作,为供需双方搭建流转桥梁。以农村专业协会为主体,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中介机构,政府负责引导监管和服务,通过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土地要素合理流动。要建立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多元化机制,建立完善土地流转仲裁机构。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不断加快,流转主体趋于多元化,一些社会工商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也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并逐渐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参与主体。 3.2加大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和引导,推动土地流转的进程
积极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和流转成功典型案例,组织现场观摩,帮助农户分析流转获得经济收益,算好经济账,消除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是互利的,努力形成支持流转参与流转的良好氛围。
3.3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土地流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土地流转虽然是经济问题,但是其背后却牵扯着一个社会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一旦失去土地,农民的生活和生存威胁都会增大,这使得其不愿意进行土地的流转和闲置,往往将其作为安身立命之所在。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逐渐改善当前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能进一步接触农民的后顾之忧,逐渐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政府应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渐转变农村土地保障的局面,多层次、广渠道的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的农村化、具体化,这样才能使农民进城工作和生活的限制逐渐放开,使其接受土地的流转。
3.4帮助当地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農村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当地政府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帮助农业企业实行规模经营,可以促进当地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鼓励和扶持农民创业,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少量的承包土地上解放出来,开拓新的就业门路,以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促进土地经营的合理流转。
3.5减轻融资的困境
虽然法律上对土地流转的形式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农村的土地却并没有办法抵押,这使得农业融资比较困难,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逐步深化我国的法律法规,土地承包经营权实际上是有益物权,将其作为抵押权的客体是可行的,因为即具有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这样的举措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也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让农民获得了抵押品,其就能够更好地进行融资,进而发展现代农业,有效地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3.6建立土地流转后农民权益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有序的农村土地征收流转后补偿制度,从基础上解决农民土地流转后的生活保障问题。二是建立以农村教育培训好就业服务农民工权益维护制度为内容的一整体农民再就业促进制度。三是建立涵盖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等在内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4、结语
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武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业的不断进步,农业土地流转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只有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机制,才能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推进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乡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日趋活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对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必须从制度、机构、思想等各方面解决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促进“三农”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敏,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1(01)
[2]王安春,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改革与战略[J],2011(01)
[3]刘艳芳,浅谈农村土地流转的渠道与途径[J],农村经济,2011(03)
[4]白星,庆阳市农村土地流转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J],甘肃科技,2011(11)
[5]徐全永,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四川省南溪县为例[J],农村经济,2010(02)
[6]卢泽宇、陈晓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21)
[7]郭荣朝、宋双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探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2(11)
[8]黄延信、张海洋、李炜毅、刘强, 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问题,2011(1)
【关键词】:土地流转;问题;对策
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全文发刊,其中关于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等多项保护和完善农村农民的流转权的文件精神受到广泛关注,可以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土地革命,但是现行法律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一些规定存在不尽合理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土地的流转。
1、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的现状
1.1 土地流转的含义
农村土地流转又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它是指在不改变农村土地基本用途的前提下,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按照"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来转让土地使用权,通过转让来获取相应的收益。土地流转有利于各类资本要素进入农村,帮助农民获取更多的利益,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的范围既包括耕地、荒地、鱼塘、山地等其他農业用地,主体是土地承包方,客体是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流转的原则是自愿平等协商。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过程中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
1.2 我国农村土地的主要流转形式
(1)土地互换。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土地互换是指土地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交换。
(2)土地转包。一般进行土地转包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承包地面积较少的农户,需要靠外出务工来增加收入,只能将土地转包。第二种是一部分有自己非农业产业的农户,他们转包土地只是为了自己的土地不抛荒。
1.3 我国农村土地的流转特点
(1)流转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从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农村土地流转的面积逐年扩大。
(2)形式多元化。土地流转形式已由最初的互换喝转包为主发展为出租,互换,委托代耕和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并存。
2、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土地流转的程序不规范,法律机制不健全
由于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互相之间的转包、转让往往采用口头协议的形式进行,没有通过签订流转合同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有的即便签了合同,也存在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的问题,为以后的合同纠纷留下了很多的隐患。同时农村土地流转也存在流转的协议中的条款不完善,土地流转双方发生矛盾,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和解决。
2.2 土地流转信息渠道存在障碍
由于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不健全和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滞后,导致农民的决策信息数量不足,当前村组服务功能发挥不够,农民对村委会的信任程度不高,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动作化机制还没建立起来,更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严重制约了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对象与范围选择余地较小,缺乏双向选择的机会,使土地流转供求双方不能及时沟通信息。流转往往局限于村组内或亲朋好友之间的流转,严重影响土地流转的程度规模和效益。
2.3 农民社会保障不完善
当前我国仍然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虽然农民依靠土地取得的收入比较微薄,但是其仍然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户籍制度的不平等使得农民在城市务工,但是却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和服务,在就业、养老、子女上学、医疗等方面都无法享受和城市人平等的待遇,使其沦为城市的边缘人,在自身无法得到全面保障的情况下,其不愿意家乡的土地闲置或是流转,这是为了生存所采取的必要措施,是他们生活的后退之路,是其心中最稳定的生活保障。
2.4 农业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
农业产业大多还是分散型的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当地的龙头企业没有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部分地区出现了劳动力空洞化现象,部分家庭无能力耕种,采取了流转方式,获得土地基本收益现象逐步增多。但当前一方面,农村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低,技能水平不高,要通过城市和企业打工取得比经营更高的收益,难度仍然比较大。
2.5 农业融资困难大
自然状况和气候变化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或是复杂的气候条件的话,农业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正是土地增值存在着这样的风险,故而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只规定了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五种流转形式,而却没有抵押,这种流传方式纳入其中,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法律并没有对土地给予必要的抵押资格,同时也说明了其作为抵押物的不安全性。为此,涉农金融机构在进行相应的贷款提供的同时,土地这种最主要的资产形式不能作为抵押,故而不敢贷款给农民,这样就造成了农业融资的困境,难以促进农业农村的土地流转。
3、应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
3.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
以县乡农业主管部门为依托,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承担土地流转指导服务和政策咨询、纠纷调处和仲裁等协调服务职责,做好流转土地资源普查,供求信息收集发布,建档备案,流转土地等级评估定价,提供统一合同范本,组织供需双方谈判代办土地流转手续指导签订合同等工作,为供需双方搭建流转桥梁。以农村专业协会为主体,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中介机构,政府负责引导监管和服务,通过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土地要素合理流动。要建立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多元化机制,建立完善土地流转仲裁机构。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不断加快,流转主体趋于多元化,一些社会工商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也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并逐渐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参与主体。 3.2加大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和引导,推动土地流转的进程
积极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和流转成功典型案例,组织现场观摩,帮助农户分析流转获得经济收益,算好经济账,消除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是互利的,努力形成支持流转参与流转的良好氛围。
3.3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土地流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土地流转虽然是经济问题,但是其背后却牵扯着一个社会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一旦失去土地,农民的生活和生存威胁都会增大,这使得其不愿意进行土地的流转和闲置,往往将其作为安身立命之所在。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逐渐改善当前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能进一步接触农民的后顾之忧,逐渐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政府应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渐转变农村土地保障的局面,多层次、广渠道的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的农村化、具体化,这样才能使农民进城工作和生活的限制逐渐放开,使其接受土地的流转。
3.4帮助当地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農村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当地政府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帮助农业企业实行规模经营,可以促进当地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鼓励和扶持农民创业,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少量的承包土地上解放出来,开拓新的就业门路,以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促进土地经营的合理流转。
3.5减轻融资的困境
虽然法律上对土地流转的形式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农村的土地却并没有办法抵押,这使得农业融资比较困难,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逐步深化我国的法律法规,土地承包经营权实际上是有益物权,将其作为抵押权的客体是可行的,因为即具有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这样的举措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也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让农民获得了抵押品,其就能够更好地进行融资,进而发展现代农业,有效地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3.6建立土地流转后农民权益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有序的农村土地征收流转后补偿制度,从基础上解决农民土地流转后的生活保障问题。二是建立以农村教育培训好就业服务农民工权益维护制度为内容的一整体农民再就业促进制度。三是建立涵盖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等在内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4、结语
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武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业的不断进步,农业土地流转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只有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机制,才能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推进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乡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日趋活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对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必须从制度、机构、思想等各方面解决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促进“三农”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敏,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1(01)
[2]王安春,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改革与战略[J],2011(01)
[3]刘艳芳,浅谈农村土地流转的渠道与途径[J],农村经济,2011(03)
[4]白星,庆阳市农村土地流转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J],甘肃科技,2011(11)
[5]徐全永,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四川省南溪县为例[J],农村经济,2010(02)
[6]卢泽宇、陈晓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21)
[7]郭荣朝、宋双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探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2(11)
[8]黄延信、张海洋、李炜毅、刘强, 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问题,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