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20303622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物理模型是高中生物可视化教学和体验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依托教材内容,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与功能观”的要求巧妙设计两种物理模型进行对比教学,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善于利用物理模型掌握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并能夠阐明和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问题。
  [关键词]体验化教学;物理模型;DNA分子的结构;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 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7-0095-0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重点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通过动手和动脑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形成科学的生物学知识体系[1]。构建物理模型作为生物学体验化教学的一部分,是指通过对学习对象的简化描述,使抽象的学习对象能够以实物或图形等具体化形式出现,从而使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对象的特点等相关知识[2]。通过物理模型的构建,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生物学概念和理论。“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如何利用物理模型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抽象的分子水平上的生物概念是值得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师须认真思考的[3]。本文主要以《DNA分子的结构》一课为例探讨新课标理念下体验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作为分子遗传学的重要内容,既是对必修l核酸和细胞增殖相关知识的升华,也是后续学好DNA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石,在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基于必修1核酸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核酸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等知识,能够阐明DNA和RNA在组成和结构上的不同。学生通过分析和学习格里菲思、艾弗里等科学家关于遗传物质是什么的探究性实验,能够充分认同“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并且对于“为什么DNA能成为遗传物质”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都为学生学好本节课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过程
  1.设计问题,导入新课
  播放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经典片段,让学生观察DNA的立体结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DNA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学生根据初中知识和视频影像很容易回答出“DNA是双螺旋结构”。循序渐进地提出第2个问题: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如何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引导学生对DNA分子的结构进行猜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题。
  2.温故知新,务实基础
  首先,提出问题: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者是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找出正确答案。其次,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有关核酸的相关知识,并抛出四个问题: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脱氧核苷酸的分子组成是什么?脱氧核糖核苷酸有几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如何命名?通过简单的四个小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为学生扫清后续物理模型构建过程中的理论障碍。最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相关物理模型。
  模型构建I:组装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在本环节中,教师应通过课件展示不同模型所代表的结构成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模型构建(如图1)。提出问题:脱氧核苷酸如何连接成单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发现是磷酸二酯键将单个脱氧核糖连接成为单链的。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磷酸二酯键的所在位置,强化学生对磷酸二酯键的认知,并强调“酯”字的书写。
  模型构建Ⅱ:组装脱氧核苷酸单链(提醒学生只能将一半的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成单链)。通过“脱氧核苷酸如何连接成单链?”问题的分析,引发学生思考,并为后续脱氧核苷酸单链模型的构建做好铺垫,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可预期且可实现的模型构建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8页,学习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同时回答下列问题:沃森和克里克研究前,科学界对DNA有哪些认识?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对沃森和克里克的帮助是什么?最终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怎样分布的双链螺旋结构模型?查哥夫林对沃森和克里克的帮助是什么?利用问题驱动学生学习和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并且沿着沃森和克里克的脚步重新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研究脱氧核苷酸单链是如何形成双螺旋结构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便于后续学生动手进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模型构建Ⅲ:制作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师根据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以及DNA的平面和立体结构总结出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模型构建,并通过希沃白板的同屏功能进行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展示并说明本组DNA模型能体现哪些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不能体现哪些结构特点。
  最后通过对模型的认真观察,让学生回答新课导入环节中“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如何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这一问题。首尾呼应并埋下伏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组装脱氧核苷酸单链模型过程中只能将一半的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成单链?”,为第三节DNA的复制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课堂小结,强化知识
  通过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重难点,并结合板书(如图2)促进学生内化知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两种物理模型的构建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的能力,鼓励并激发学生利用生活物品理解微观事物和解决问题,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知识,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模型展示,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通过这种体验式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十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节课预设的环节较多,所以教师应注意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语言表述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以及在模型构建和模型展示过程中及时给予纠正、点评和鼓励,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且在课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每套模型组件的连接要认真检查,防止由于组件问题影响学生的直观体验。
  [参考文献]
  [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习香.探究式教学模型的构建:以“DNA分子的结构”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9(4):26-27.
  [3]吕宇良.“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的体验式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3(7):38-39.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摘要]大概念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而逆向设计与单元整体教学被认为是揭示、理解和应用大概念的有效路径。通过实施指向大概念的单元逆向教学,促进“大概念——单元——课时”的深度融通,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结合。[关键词]大概念;单元逆向教学;新课标;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7-0030-03一线教师较多关注课时层面的教学,较少从整
[摘要]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文章以《共点力的平衡》为例,探讨移动互联网下的物理智慧课堂的特点及其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方面的作用,并为智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的开展给出一些建议。[关键词]核心素养;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
[摘要]常态课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相较于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注重搭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文章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从概念初构、实验探究、实践应用三方面,阐述初中物理常态课中的深度学习策略。[关键词]初中物理;常态教学;深度学习[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
[摘要]化学学科思想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概述化学学科思想的分类以及化学学科思想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并以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为例,从化学学科思想的视角对高考化学试题进行分析,挖掘试题中蕴含的化学学科思想,启迪学生思维,提升教育成效。[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思想;高考试题[中图分类号]G633. 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
[摘要]中外教材对比分析是近年来教学研究的热点。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和美国初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探索者:化学反应》为例,从体系结构、内容及呈现顺序、栏目设置、插图选择、习题编写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编写和修改提供建议。[关键词]中美化学教材;酸和碱;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G633. 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7-0059-03化学
[摘要]基于STEAM理念的人教版必修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新授课教学案例中,以探究自热食品发热包成分的反应原理为主题,设计方案探索其成分及反应原理,运用手持技术论证推理,并根据需求对发热包进行优化创新再设计,开展项目式教学实践,呈现集科学、技术、数学、工程、艺术、环保、核心素养于一体的创新课例。[关键词] STEAM理念;核心素养;项目式教学;食品发热包[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
[摘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要素,也强调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教、学、评”的一体化。以苏教版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教学为例,阐述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教、学、评”一体化,以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配合物[中图分类号]G633. 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
[摘要]初中化学复习课的问题设置对于复习效率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以《日常生活与酸、碱》复习课为例,从化学问题设置要注意学科性和趣味性相统一,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指向性、梯度和密度、难度和角度等五个方面进行案例研究,并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复习课;问题设置;日常生活与酸、碱[中图分类号]G633. 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7-0073-0
[摘要]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教学为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课程学习内容的需要,将如何改进教材的演示实验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小组合作探究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改进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翻转课堂;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实验;有效改进[中图分类号]G633. 8[文献标识码] A
[摘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第一视角,设计《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的教学,采用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亲自感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有效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关键词]主体;核酸;体验;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70092-02一、教材分析《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