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师生关系

来源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qu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研究生的培养有许多环节,是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众多的环节和因素中,研究生教育模式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研究生教育产生以来,其模式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多次革命而不断变革,形成了德国学徒式、美国专业式、二战以后的协作式等三种层次的教育模式。而每种培养模式在它后面都有一种价值目标在支撑着。价值目标由当时的经济状况、政治需求,文化背景所决定。这种价值目标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目标确立、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及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应的师生关系在不同的培养模式下表现不同的特色。
  
  一、国外研究生
  培养的主要模式与师生关系
  
  (一)科学研究理念下的培养模式及其师生关系
  科学研究的大学理念产生于中世纪大学,但形成于近代大学,以德国的大学为代表。这种大学理念强调大学应开展科学研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学术自由,注重学业成就,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和探索精神。1810年,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提出了“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大学理念。
  德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具有相对稳定的教育组织形式——研究所。在研究所里学生以科研助手的形式和导师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它吸收了中世纪行会艺徒教育中师傅带徒弟的做法,形成了独特的学徒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德国学徒式研究生教育模式中,学生以研究助手的形式跟着导师在研究所从事独立的科学研究,导师的学术水平及对研究生的指导直接制约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学徒式培养模式中,导师具体负责研究生招生、制定培养计划、科研、论文写作及对论文的撰写和修正、评审等方面事宜,因此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培养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个性、专业等受导师影响很大,而且极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学徒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根植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理念,在教学方式上实行“讲座制”,它重视科研工作,排斥课程学习。
  (二)实用主义理念下的培养模式及其师生关系
  实用主义的理念要求大学要与工业、农业、商业等紧密相连,培养大量各种类型的学以致用的实用型人才,为迅速变革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发展服务。这种理念认为追求知识和真理不是大学的唯一目的,大学还要体现国家、政府、社会、市场和学生的意愿和要求,注重实用。大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的运作都要根据职业、市场的变化来进行。实用主义的理念以美国为代表。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有专业式、协作式和教学式三种培养模式。
  1.专业式培养模式及其师生关系
  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所追求的目标是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在此模式中,导师和指导小组共同指导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在研究生与导师形成指导关系后,导师全权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因此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影响甚大,制约着研究生培养质量。但与德国学徒式中导师的绝对权威作用相比,导师的权限没有那么大,研究生导师要接受研究生院等多种机构的领导,受各项规章制度的制约,与导师指导小组共同负责培养研究生。专业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使得研究生教育得以规范和统一,保证了研究生教育的学术水平,而又能发挥教授在培养中的作用,为较大规模开展研究生教育和使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满足社会需要奠定了基础。
  2.协作式培养模式及其师生关系
  知识发展、知识创新在产业发展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发展和创新,于是形成了新的研究形式和新的研究组织。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结合,共同从事产品的开发,进而协作培养研究生。协作式是教学——科研——生产结合型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这是二战后科技与工业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高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它是现代新科技革命以及大学与企业一体化、协作化的产物,体现了大学与社会在更深、更高层次上的密切关系。协作式不仅强调专业式中教学与科研的统一,而且培养方式向前更进了一步,重视教学、科研、生产的一体化,从而形成了协作式研究生教育的价值目标取向,是较为明显的、切合实际的应用型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中,大学与企业各自任命导师负责管理研究生的教学、科研、论文写作和修正等工作。高等学校选派主导师,企业派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任副导师,双方导师共同协作,负责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3.教学式研究生培养模式(专业学位)及其师生关系
  二战后,大学纷纷开设应用专业和技术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大力培养社会工业、商业、农业所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了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它以在一个较为宽泛的范围里培养本科以上的高层次的实际工作者为目标,与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不同的是它强调研究实际问题,但不要求通常意义上的科学研究,与基于教育和科研结合的研究生教育相区别,它是以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其中形成的师生关系类似协作式中的师生关系,但企业副导师发挥作用较大,因此学生不仅与学校教师建立亲密关系,也与企业副导师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关系。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因为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沟通,这样构成了多样复杂的师生关系。
  从以上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中可知,自研究生教育产生以来,其模式随着社会大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多次革命而不断变革,形成了多样化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当然,这些培育模式虽然在其产生的时间上有先后之分,而且后续的每一种模式都是对前一种模式的变革,然而,在今天,不同的模式却随不同的经济、政治制度而并存着。多种模式的并存,客观上证明每种模式特定的价值和社会作用,也说明了每种模式有其特定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
  
   二、国内研究生
  培养的主要模式与师生关系
  
  研究生培养模式虽然多样化,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教授或导师在学术上的权威地位,以及在这个培养过程中结成的学术传承关系。这样容易形成学术门户现象,它是导师与学生在交互选择过程中,随着师生指导关系的确立而逐渐形成的。学术门户现象给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培养环境,能够保证学术思想的同一性和延续性,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如阻碍了学术的交流和发展,不利于师生交往和学术创新,容易助长教授的极端权威,从而导致个人权力的滥用,同时也不利于学术管理。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了导师负责、集体培养(导师组)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导师负责制下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1.师生之间的交流少了,不利于知识面的拓宽与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导师负责制明显的特点就是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导师的责任和权利,使研究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实行导师责任制之后,学生与自己的导师联系加强。如从选拔硕士生、参与制定培养计划实施、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审核论文等等,导师都必须亲自参加、指导。这使得研究生从一入学到毕业的培养都得到了保证。导师的理论基础、学术造诣、科学研究的态度和科学道德、才能和成就都是研究生的楷模,研究生也能从长期与导师的接触中,学到导师做学问的方法和经验。然而在这些优点的后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对研究生师生关系也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科技发展到今天的时代,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很多创造发明已绝非某一专业所能单独完成。目前各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同一专业中分成许许多多研究方向,个别导师往往只精通某一两个方面,面很窄。而且社会要求的是“通才”,而课堂教学或个别导师怎样延长学时和学制,都不能把某个学科和专业的全部知识都传给学生。导师责任制使得导师与其他学生的接触范围无形之中缩小了。学生似乎都有这种感觉:有什么学术问题只找自己的导师商量,只征求自己导师的意见,而很少征求其他导师的意见。学生一进校,一般是按照自己导师的课题、项目来进行学习、查资料、搞研究的。研究生的汇报、学术交流也只在自己导师下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大部分都是在同一个导师所带的学生之下。我们知道导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每年就招一个或几个研究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交流的范围。特别是理工科的研究生一般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导师的实验室进行研究的,研究的范围也在导师的课题内,研究生围绕着课题转的情况很普遍。这不利于师生知识面的拓宽,也不利于合理知识结构的建立。
  2.不利于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阻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认为,社会支持(或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对应激状态下的人体提供保护,既对应激起缓冲作用,能有效的减少忧郁倾向和心态失衡,因此人际关系对于学生也是很重要的。而导师负责制下,由于导师只对自己的学生负责,导致导师很少去管、去关心其他的学生。而学生与其他的导师之间也无形中隔了一堵墙,形成了师生之间见到面也只点个头、打个招呼的局面。甚至有些导师只认识自己的学生。这就阻碍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感情的增长。
  培养研究生导师指导固然十分重要,但要使研究生培养工作真正取得最佳效果,更重要的是要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而开展学术活动,进行学术沙龙、学术交流是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对话方式。把大家聚在一起,导师和其他教师可凭借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学科全景和前沿的深刻理解组织学术活动,对研究生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正确引导,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充分发挥导师组作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导师负责制下的学生研究生的培养使得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了一种私人关系,而不是一种公共关系,知识的共享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成了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作为研究生,他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是求教于自己的导师,而导师也不应该局限于对自己学生的关注,他的有效资源还应该辐射于周围同学。
  导师与学生关系不仅是一种学术指导关系,而且也是一种情感关系、人格关系,它可以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导师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有利于研究生对科学的追求与探索。好的导师对研究生影响很大,学生对导师会没齿不忘。而导师责任制下研究生平时大部分时间只与自己的导师接触、交流,而与其他的导师(除一年级上专业课之外)很少联系交流,形成了导师有事情只找自己的学生,学生碰到难题也只找自己的导师的格局。因此师生之间的感情不易建立,而这又影响了学生知识的学习。开展学术活动、学术沙龙,导师与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与思考。在交流中,导师和学生始终站在同一个平面——两个人共同努力去弄清事实真相,并且激发各自的兴趣,以便他们能独立的获得客观的成就。这一方面促进了学术交流的发展,另一方面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这也易形成各位导师与学生之间融洽、和谐的学习气氛。
其他文献
教材再创造的必要性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教师在教材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然后传授给学生的活动。教学过程是凝结着老师的思考、情感、感悟和对知识的重组。
遥控式管理rn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为了避重就轻,安于现状,搪塞工作,总爱把班级管理工作一味推给班干去做.班主任只在家里等侯班干去汇报工作(其实多半是打小报告),而班主
是偶然的,  它的出现是不可预料的。  是难得的,  人的一生也难遇到几次。  是短暂的,  她来的突然消失的迅速。  是珍贵的,  甚至可以决定人的一生。  是种契机,  可以创造出无穷的价值。  是不平等的,  她不会均匀分给每个人。  是不可求的,  就像是上帝对人的施舍。  不是必得的,  它只会被有远见的人抓住。  不可以等待,  它只能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期刊
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进步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增强自身的智力资源、掌握核心的技术、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在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用好人才更难的
1935年8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师长陈再道,奉命率部在松潘川南地区吸引、钳制敌人,掩护主力部队北上,同时着手筹集粮食,做过草地前的准备工作。 松潘地
中共中央党校举行颁奖大会──表彰获“五个一工程”奖暨优秀学术成果奖人员1995年12月27日,中央党校举行颁奖大会,表彰获1994年度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暨1988-1994年度优秀学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倍受瞩目的焦点问题,而教育产业的发展也成为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重点内容。但我国教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很短,教育产业及相关理论研究则更为薄弱,对教育产业的属性及发展之路都存在着很多模糊的认识和不同的看法。  笔者认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教育产业特征,有利于认识教育产业的内涵。我国教育具有几个方面的对立统一的辩证特征。    公共性与私有性的统一    公共
一、浮出的现实困惑    教育学原理认为: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途径与方法往往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从课程论的角度看,隐形课程和显形课程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课程综合统一体。然而,在德育过程中,它们却明显呈现出不同的特质与表征。显形课程对学生个性及品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知识灌输、说理教育等方式加以实现。这种方式带有较强的理论色彩和一定的强制特性,而由各种环境因素构成
题记:希望,诚实的信念像春草悄悄在你心中萌动,从此你开始学习以正确的姿势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