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aohe1986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考备考复习中,二轮专题复习是其重要一环,在这一时期,要根据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要求,把学科内的知识梳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并将学科知识综合建构,调动学科内的主干知识去分析、论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学科内综合试题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通过专题复习,对重点、难点及高频考点梳理归类,进行专题讲解、专项训练,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形成知识链条。二轮复习是考生提高能力、提升成绩的最佳窗口期,对于地理复习而言,应把握好学科特点,挖掘其本质内涵,利用好典型题例,发挥其引领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备考水平。
  关键词:专题复习;地理;过程性;描述
  作为文科综合之一的地理学科,在高考中着重考查四项基本能力:其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其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其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其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在这几项能力考查中,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是广大考生的弱项和软肋。
  澳大利亚教育家约翰、比格斯的学习成果结构,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分为几个层次。一是前层次结构,具体表现为无法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答案逻辑混乱;二是单点结构层次,具体表现是只涉及单一要点,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线索就跳到结论;三是多点结构层次,具体表现是能联系到多个孤立要点,但无法建立联系,未形成知识网络;四是关联结构层次,具体表现是能联想问题的多个要点,并建立联系;五是拓展抽象结构层次,具体表现是能进行抽象的描述,从理论上解决问题,使问题意义得到拓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应是对其思维进行系统化、渐进式的培养,需要正确表述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地理过程性知识分析是必由之路,特别是通过二轮专题复习来强化考生这些能力和素养提升,显得尤为必要。
  一、 地理过程的内涵
  地理过程,其本质是地理事物和现象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探讨其成因和变化机理。其特点是要求按时间先后、因果联系再现和描述地理过程,需要将一句话拆分为若干句作为答案的要点(细化答案)。按照课标要求,考生要结合实例,分析各种地理要素的形成过程。
  二、 需要强化的“过程”部分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变化;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发展、变化过程;
  运用图表,说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图表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
  说明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
  读地表景观图片,说出河流、风沙、喀斯特等地貌地表形态形成演化过程……
  笔者认为,在上述需要强化的“过程”内容中,尤其要加强以下几种内容的阐释和训练:
  1. 流水侵蚀作用冲刷地面,使河流谷地加宽加深形成“V”型谷(峡谷);流水沉积作用在山麓及中下游地带形成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地貌,请解释其形成过程。
  V型谷(峡谷):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以下切和溯源侵蚀为主,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逐渐形成“V”型谷。
  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上游坡度大,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在河流冲出山口后,由于坡度变缓,流速降低,携带泥沙石块在山麓大量堆积,形成冲积扇,而后携带细小泥沙继续沉积,继而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1)从外力角度解释长江河口地段多沙洲的形成过程。
  分析:外力作用的类型及对地貌的影响。
  答案:河流从上游沿途携带大量泥沙,河口附近由于地势平缓,水流流速缓慢,河水以外力堆积作用为主,同时受到海水顶托作用,造成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沙洲。
  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在世界上以狭长而著称,该半岛上的山脉南北绵长、陡峻;其西侧有庞大的沙丘,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分析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山脉南北绵延、山体陡峻的原因,并说明沙垄地貌的形成过程。(10分)
  分析:从内力、外力两个方面剖析沙丘的形成过程。
  答案:该处山脉位于板块(碰撞)交界地带(2分),美洲和南极洲板块边界南北延伸,山脉南北绵延(2分);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狭长,且高差大,所以山脉陡峻(2分),该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2分),使得该地区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地貌(2分)。
  2. 寒潮的形成过程。
  分析: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强冷空气快速入侵→寒潮(冷锋)→剧烈降温
  (1)华北地区冬春季盛行西北风,分析其形成过程。(8分)
  冬春季节,亚欧大陆气温低,(2分)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后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2分)所以空气从高压中心以顺时针辐散,该处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所以为西北风。(2分)
  (2)分析华北地区冷锋的形成过程。(8分)
  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2分)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2分)来自高压中心的冷气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向东南方向移动,(2分)与前方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2分)
  3. 湿地的形成过程及影响。湿地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要保护湿地,实现人地协调。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
  阅读文字资料,完成下列各问。
  乌裕尔河本来为嫩江的支流。由于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河段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由于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不变的扎龙湿地。该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因为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却为此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该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分析:注意信息的获取和解读,推测要有依据,注意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由因及果。由沼泽湿地的面積很大,积水浅,可判断该地地形平坦、开阔。乌裕尔河下游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面积稳定,说明蒸发大,故可判断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答案:(面积大,积水浅,沼泽湿地)地势平缓、开阔。(河水泛滥,面积变化较小,)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增强。
  (2)分析从乌裕尔河变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大小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及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分析:注意设问“分析”需要由因及果。乌裕尔河由外流河变为内流河,到扎龙面积稳定湿地。河流性质改变,所在区域不变,因此降水量变化不大,主要是蒸发量的变化。
  答案:(同一地区,)降水量大致不变化,(由外流河成为内流河),蒸发量逐渐增多,二者数量大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或由湿地面积不变)最终变为降水量相当于蒸发量。
  (3)说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大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分析:迁移只进不出的湖泊最终会成为咸水湖的原理。湿地中盐分增加,一是没有向外的水流通道,盐分无法排出;二是河流不断地带来溶解盐分,不断地在湿地积累。
  答案: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大。原因:河水不断给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由于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逐渐聚集(最终饱和)。
  (4)有人提议,通过工程措施使乌裕尔河变回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阐明原因。
  分析:主要考查湿地的功能和作用。赞同从内流河和湿地的负面影响回答,不赞同,则是保持现在状态,强调湿地的生态价值。如应减弱对自然的干扰;保证湿地水量稳定;维护生物多样性;保证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预防湿地环境变化。
  答案:同意,可阻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小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数量;减弱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应减小对自然的干扰;保证湿地水量稳定;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预防湿地环境变化。
  建议:既然该湿地是我国保护丹顶鹤的最大、最主要的湿地,说明当地生态环境适宜丹顶鹤的生存,为保护珍稀动物,就不应该人为改变,发挥湿地现有的生态功能。
  地理过程性知识的考查,是学生答题的难点,考查学生准确阐释、描述地理知识的形成、发展、变化过程,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原理、规律的描述过程,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像做实验一样,落实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注意知识形成过程的细节描述。
  参考文献:
  [1]高考地理考试大纲.2019.
  [2]2018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地理试题.
  [3]董满超.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反思:以人教版“气压带与风带”一节为例[J].地理教学,2019(4).
  [4]张冰娜,王晓文.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研究:以“荒漠化的防治”为例[J].地理教学,2018(19).
  [5]王志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三环节[J].教学与管理,2018(28).
  [6]梅培茹.新课标下高中人文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J].地理教学,2018(17).
  [7]陈芸先.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5).
  [8]胡金玲.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实践:以“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J].地理教学,2018(13).
  [9]唐光祥.巧用多元教学策略化解“地理过程”难题:以“河口三角洲的演变”为例[J].地理教学,2018(11).
  [10]王冀宁.基于乡土地理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9).
  作者簡介:李洪宇,黑龙江省绥化市,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主题式复习形式的教學课堂是对先前化学课堂模式的一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现阶段化学教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传统的化学课堂主要是五步走的课堂分析:呈现化学知识点、分析化学重难点、剖析化学难点题型、归纳化学解题方式、深层巩固化学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在流程上很大程度是对学生化学学习思维模式的一种限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地探究。而主题式复习形式的化学教学,就是现代教学工作者对固有教学模式弊端
摘 要:教师在习作教学时应根据课标中的学段目标,把握统编教材编排特点,聚焦语文要素,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运用统整策略,系统设计单元教学,借助单元导语、课文范例、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内容的横向联系,从课文例文中获取习作方法,写完后乐于修改,深化读写融合,让习作教学化难为易,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关键词:统整;读写融合;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统整策略,根据统编教材编排特
摘要:如何高效地指导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是一线教师关注的重心。研究近十年高考真题,把握高考命题特征和趋势,同时与考试大纲的要求相结合,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可以给我们的备考带来很多灵感。要想在高考中取胜,就必须在高三第一轮备考中构建好主干知识体系,用历年高考真题辅助突破知识点,这样考生能迅速确定考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坐标,从而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整合知识体系;构建好主干知识;历年
摘 要: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将网络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从而改变教学模式,鉴于教师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思考和应用创新。文章以人教版八年級(下)Unit 9 Section B reading教学为例,通过UMU互动学习平台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策略做出创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关键词:
摘 要:批判性思考是创新学习的源泉,也是理性学习行为的标志,更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深究批判性思考与数学学习关系,着力把其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的相关细节之中。同时,还应思忖如何引领批判性思考,以及怎样培育批判性思考的意识等,并以此激发孩子们批判性思考的潜能,从而助力他们辩证思维、逻辑思维、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让孩子们拥有迈向未来的智慧种子。  关键词:
摘要:图文并茂的绘本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喜闻乐见的,基于绘本的特点和童诗的特点在很多方面都是高度契合共通的,尝试以绘本为载体,让绘本与童诗进行有效的结合,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进行童诗教学。根据绘本图文并茂的特点,从“从图到诗”“从文到诗”两方面探索绘本和童诗有效结合的途径,同时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绘本与童诗有效结合的基本教学流程,以便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迁移和运用。  关键词:第一学段;绘本;童
摘要:教师能从“注重讲清道理;注重感悟方法;注重观察比较体验;注重结构化教学”这几个方面入手,去全方位引导数学教学,才能达到明理思辨,让数学深度学习真正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讲清道理;感悟方法;观察比较体验;结构化教学  时代在不断进步发展,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与时俱进将数学课上“活”?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数学的深度学习,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呢?如何让学生从心底由衷的爱上数学呢?
摘 要:文章以新課程改革、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首先简要阐释“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基本概念及实践原则。其次,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课为例探究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具体包括:问题生成、问题提出、问题转化、问题提升,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创新及高效的提高提供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提出”教学法;应用策略  一、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要
摘 要:社区资源是新时代特色化幼儿教育革新的一个值得探索和开拓区域,在这个区域中,幼儿社区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是智慧化社区发展的需要,同时社区资源的开发也离不开社区幼儿教育的协作。从这个角度上讲,社区资源是幼儿特色化教育探索推进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鉴于此,文章围绕幼儿的美术实践教育来谈谈如何利用社区资源来打造幼儿美术教育新天地。  关键词:依托社区资源;幼儿美术;打造新教育;渗透策略  一、 引言 
摘 要: 户外亲子体育活动是亲子体育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家园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亲子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 亲子体育;健康成长;家园互动  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与发展的最初阶段和重要时期,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是第一位的,也是最为重要的。《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