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园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9538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楚门的世界》是美国电视肥皂剧与真人秀两种电视节目类型的结合,把又臭又长的故事与观众猎奇窥探的心理融合在一起,以电影的叙述方式对电视进行了深深的黑色幽默式的讽刺,这种联姻方式在于创意取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媒介文化的产生。
  关键词:电视文化 角度 《楚门的世界》
  由于都市大众获取信息和娱乐消遣的强烈需求,人们发明了一种媒介,即电视节目真人秀。而通过各国观众因楚门的生活状态变化而产生的反应,逐步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这种信息接收方式影响到了人们的心态、意识和社会行为,人们的心情因楚门的遭遇而变化,为他欢呼为他哭泣,进而一种媒介文化就这样形成了。
  一、从受众角度看媒介产物
  根据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说,有学者提出了媒介环境中存在的三种现实,其中一种是受众现实,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得了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而在当今传媒发达的时代,大众总希望通过媒介来认识、理解世界,从而形成自己的受众现实。而此现实与客观现实有着巨大的差异。
  因而在《楚门的世界》中,导演把不少镜头对准了不同群体、年龄和国籍的受众,他们为楚门的高兴而欢呼,为其发现秘密而忐忑,为其生命垂危而紧张,他们观看着“笼中鸟”的生活,不曾想自己被电视媒介影响之深,是行为的被支配者。
  我们都知道,媒介具有倾向性和选择性,即使受众具备“选择性接触”能力,但大众媒介对于受众有议程设置功能,它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都对受众产生强烈的影响。我们所认知的社会必然带有主观色彩,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楚门”,这不是一个人,这是一类人,是一种现象。
  那我们再来谈谈媒介产物,这便升级到了媒介伦理道德的问题。《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到: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共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现在很多媒介追求收视率、追求流量和点击率、追求利益最大化。但隐私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媒介是矛盾的,此片很好地展示出一个被媒体渗透和支配的世界,讽刺了媒介现状——噱头就是真实,哗众取宠地对待受众,把公众人物的隐私作为传播内容。楚门朝夕相处的人都是演员,这是一件多么细思极恐的事情,病态的社会让人窒息,让人恐惧,引发人们的思考。
  二、媒介的商业化
  大众传媒诞生之日,媒介商业化就开始伴随其中。影评中很多镜头都充斥着明显的商业化,无论是突如其来的广告,还是观众衣着用品对其的二次宣传,都让商业性的连环化更突出了金钱至上的市场标准。
  传播媒介作为技术手段,其发展速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其作为组织机构,传播媒介的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而在媒介难以进行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商业上位,这也是一种必然现象。但我们也希望,这种为了情节发展,以“性”博得眼球的伎俩逐步消失。例如《楚门的世界》中去掉楚门初恋女友的身份,预告有床上戏份播出等等。大众媒介应兼顾好经济效益与社会道德规范,找到平衡点,通过此电影敲响警钟。
  三、对比分析《西部世界》看人的醒悟
  近期大火的《西部世界》讲述的是人类创造并操控了另外一个世界,但是到了最后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开始觉醒,想努力掌控自己的命运,不想再被别人操控。
  两片的共同点在于操控和觉醒。《楚门的世界》是楚门被媒介和大众娱乐并操控着,而后者是机器人被人类操控。两者都达到了觉醒的效果,两部影片都充斥着阴谋论。但对于媒介的关联性和评价感来讲,《楚》更贴近大众生活,本身美国文化中就存在“小镇”理想,它带给观众的震撼力和代入感更强,毕竟是相对真实的。相比于单调的电视剧《西》来讲,《楚》对于电视剧和电影的融合处理得更为恰当,在照搬电视节目制作理念的同时,又加入电影的叙事化,在产生讽刺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道德思考。
  那么对于最终的“觉醒”,《楚》很容易让观众对其产生共鸣,跟着主人公的行为而产生心态变化,电影中观众的反应代表着现实中观众的一大部分群体,媒介(尤其是美国,以漫威为主)长期以来给大众带来的价值观就是英雄必胜,好人必有好報,于是结局顺从人心,皆大欢喜。而作为一部把格局和世界观、全局观定到很大的美剧《西》来讲,却有些高深莫测,但它的觉醒有些让人背后一凉。机器人由创造者创造,并将其杀害,在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主题乐园,结局仿佛是人类作茧自缚的隐喻,这个结尾充满讽刺,但与媒介的关联性较小。
  《楚》《西》都讲述了在一个乌托邦的环境下,人是如何成长和经历的,他们都“觉醒”,但实质和价值不同,讽刺的群体不同,但都值得人们深思。
  (作者简介:张清雅,女,河南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麦子黄了  麦子黄了  五月的故乡  着上了收获的颜色  没有哪一种弥漫的香味  如此令人陶醉  母亲闭上眼睛  任麦浪炽热的情感包围  站在烈日风口  父亲把脸上的褶皱  折叠成喜悦的花朵  父亲的小梦想又一次泛出  亮闪闪的光  犁地播种撒肥打药  经过一个寒冬的蕴蓄  父母精心书写的文章  也该收尾了  漂洋过海来看你  飘洋过海来看你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女子  有这样的执著和勇气  为了见
期刊
观雪  心悅琴音好,  无弦奏尾桐。  探缘推禹步,  问路指坡东。  青韭停杯少,  黄柑对酒丰。  蹇驴终没雪,  天地雾中笼。  腊月朔日寺中进香忆旧游  萧寺早闻钟。  林深露正浓。  微风惊雾夜,  落日动盘松。  山隐扁舟迹,  云追楚客踪。  年年河上望,  谁见有游龙。  与萧易同游泉州开元寺  辞却长安雪,  疏寒到鲤城。  老榕孤日影,  古塔碧波声。  盟鸽无心怯,  撩香有
期刊
有一种爱  有一种爱,是母亲纳的千层底儿  一针一线,缝进的,是细密的爱  一底一面,绣出的,是浓烈的情  有一種爱,是母亲送别时的凝望、蹒跚  一颦一笑,寄出的,是殷切期盼  一步一印,留下的,是牵肠挂肚  有一种爱,是父亲威严的管教  一笔一划,写入的,是尊长谆谆教诲  一张一弛,授出的,是顶天立地  有一种爱,是父亲无微不至的呵护  一汤一匙,传递的,是深切关心  一手一足,彰显的,是坚强无
期刊
巨变(组诗)  ——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老百姓穿的衣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题记  那盏昏黄的灯挂在窗前  我想起母亲在灯前穿针引线  昏花的两眼眯成一条缝  她要让每一道针脚密匝平展  穿着上百个补丁的衣裤  站在人前也不会扫了父母颜面  一样的颜色并不光鲜  一样的款式无须亮眼  一样的人均一丈五尺七寸布票  无论大人小孩身高身短  只要能穿上涤卡灯芯绒  那就能证
期刊
摘要:当研究西方的文学、宗教与历史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阅读并理解这样一种古典的文学创作形式“epic”,即涉及西方上古神话传说与诸神的故事,中文翻译为“史诗”。由于中文翻译的模糊性,导致许多西方文学的研究者误将“史诗”认定为文学形式的历史记载,因而忽略了其本身所应该具有的文学的“神话性”。本文试图对于这种误读性做出纠正与解释。  关键词:史诗 误读性 神话性  对于史诗当中宏大的场面与故事,我们总
期刊
摘要:汪曾祺小说《大淖记事》以平淡朴实、诗性浪漫的笔调记述了大淖之畔的爱情故事。其中刘号长对巧云的侵犯,以及后来锡匠帮的顶香请愿是小说中唯一的冲突点。作者在冲突中呈现两种不同的文化立场,并非停留在两者的矛盾对立,而是以民间视域观照民族的文化根源、生命力量,形成文化视角下的冲突叙事。  关键词:冲突 和解 民间立场 权力文明  一、权力结构中的刘号长  在汪曾祺的《鲍团长》中对鲍崇岳这个保安队长有着
期刊
摘要:2007年版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是话剧史上“票房与艺术成就双赢”的典型代表,本文对其舞台空间、配乐、台词、服饰搭配、思想内核几个方面进行解析,对艺术的商业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话剧 《红玫瑰与白玫瑰》 双赢  田沁鑫导演的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在编剧罗大军的改编下,极大地丰富了张爱玲原著的结构,在华美的舞台上同时呈现 “两个振保四朵玫瑰”,精巧地刻画人物之间的关系与心理,表现张爱
期刊
《人民的名義》,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读之思虑万千,感慨不已。  刚正不阿、砥砺前行的侯亮平,洁身自好、作风硬朗的李达康,刚柔并济、勇于担当的沙瑞金……还有那些无名英雄,让人对他们的敬佩油然而生。可那些以权谋私的贪官也着实让人生恨,两面人生的赵德亮,见利忘义、同流合污的祁同伟,老谋深算、阳奉阴违的高育良,等等。在这正邪较量的同时,一块默默无闻的“老石头”——陈岩石的形象跃然纸上,如同筑起共和国大
期刊
摘要:马克?吐温蜚声于美国文坛,他以轻松诙谐却又不乏辛辣讽刺的文风,在增添文章趣味性、娱乐读者的同时,也辛辣地嘲讽了社会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在《致青年人的建议》一文中,他以貌似严肃的口吻给青年人提出了六条老生常谈的建议,初看言之凿凿,有理有据,但仔细挖掘,其真实意图却与表面所言截然相反。本文主要分析马克?吐温隐藏于其黑色幽默与讽刺背后的真实目的以及他对青年人真正的期望。  关键词:马克·吐温 讽刺
期刊
在美丽妖娆的柳州,总能收获很多让人出乎意料的惊喜,只要你用心品尝,用美观瞻。比如柳州三江的程阳八寨,就会有很多让人流连忘返的魅力,这里是画家思想的源泉,这里是摄影家创作的天堂。  程阳八寨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县郊。这里还没有过多地商业化,所以还能看见更多原始的、质朴的民族风貌。在这里,只要你用心去收获,用心去品尝,总能硕果累累、惊喜连连。  三江县虽轄于柳州市,但是实则离桂林市要近一些,大概一百八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