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胰岛素泵应用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胰岛素泵应用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ICE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胰岛素泵应用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50例,根据病程分为10年以上组与10年以下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泵持续泵入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低血糖发生率,并分析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0年以上组与10年以下组在低血糖发生率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低血糖患者同非低血糖患者在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因素的对比上存在差异,差异显著(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中应用胰岛素泵的患者低血糖发生风险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可结合患者危险因素加强对低血糖的预防。

关键词: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低血糖;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3-01

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的高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关于该病的具体发生机制,医学界尚有多种观点存在。但在发病原因上,临床则普遍认为其同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等有关。而在治疗上,患者在发病后需要进行长期的药物控制、生活干预,若控制效果不理想则会促进疾病的进展,从而导致患者合并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继而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1]。其中,病情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以实现对血糖的控制。而在治疗的过程中所应用的主要便是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方法,该种治疗方法可以实现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但其不足也较为明显,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易发生低血糖,這则会给患者疾病的治疗带来困扰。目前临床在对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过程中,多会涉及胰岛素泵的应用,而关于胰岛素泵能否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问题则备受临床关注。基于此,此次实验将围绕着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论述,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50例,根据病程分为10年以上组与10年以下组,各25例。10年以上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3.68±2.31)岁;10年以下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56.28±2.46)岁;以上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纳入研究者符合疾病诊断标准;10年以上组及10年以下组均经评估确认病程准确;对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无法配合完成调查者;诊治资料不完整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胰岛素泵持续泵入短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初始剂量为0.5U/(kg·d),胰岛素总量的50%于1d内在不同时段进行持续泵入,余下50%按照三餐应用。

1.3指标观察

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低血糖发生率,并分析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2]。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应用例数率(%),行X2检验,

计量资料应用均数±平方差(),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1:

2.2 分析低血糖患者的危险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低血糖患者同非低血糖患者在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因素的对比上存在差异,差异显著(P<0.05)。如表2:

3 讨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路径,其对于患者的病情控制有积极作用。但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不足也较为明显,采用此种治疗方法的患者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有研究指出,低血糖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且低血糖会亦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脑卒中、骨折以及抑郁症等,此种情况的存在无疑会对患者的疾病治疗造成不利影响[3]。此前有研究指出,胰岛素泵应用后能够降低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这主要是因为胰岛素泵可以对胰岛素的输注剂量进行有效控制,且程序化的设置能够对夜间胰岛素输注剂量进行设定,故而其对于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有重要作用。同时相较于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法,此种方法更有利于患者血糖的稳定。但此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病程条件下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应用胰岛素泵过程中的低血糖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低血糖发生率本身不仅受病程、给药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多种常见因素均有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且糖尿病患者间有着较大程度上的个体差异,换言之,低血糖的发生除要考虑病程、给药方式的因素的影响外,应对患者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考量。

有报道显示[4],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低血糖同多个方面的因素有关,首先糖尿病患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此类人群的身体机能较差,这会影响到胰岛素药物的短时间吸收,继而导致药物半衰期的增加。其次部分患者还存在其他器官功能衰弱的情况,这会导致患者的糖异生作用减弱,继而对血糖指标造成影响。这中间,糖尿病肾病是导致患者治疗后低血糖的常见危险因素,现代医学研究指出,胰岛素的30%需要同肾脏代谢,而在患者的肾功能出现异常后,肾脏则不能满足胰岛素的代谢需求,这便会导致胰岛素在体内的积蓄,继而诱发低血糖[5]。而高血压同样属于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这主要是因为高血压本身会对患者的肾脏功能造成损伤,即引起患者肾脏出现缺血性改变,并使肾小球、肾小管出现功能性受损,进而影响到肾脏的胰岛素代谢。同时非低血糖患者多存在有脂肪肝的情况,这同以往研究的结果一致。以往有报道指出[6],脂肪肝以及脂代谢异常可能是低血糖发生的保护因素,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过程中,临床需要对患者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进行充分考量,并在此前提下实现对患者血糖的控制以及低血糖的预防,这对于患者的病情控制而言有着现实的意义。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低血糖患者同非低血糖患者在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危险因素的对比上存在差异,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不同病程条件下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应用胰岛素泵过程中的低血糖发生率,容易受到糖尿病肾病等危险因素的影响,这同以往研究的结果接近。故而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这样便可在帮助患者控制血糖的同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胰岛素强化治疗中应用胰岛素泵的患者低血糖发生风险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可结合患者危险因素加强对低血糖的预防。

参考文献:

[1]柴帅斌.健康指导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9):1202-1204.

[2]卓烨烨,吴逸希,蔡德.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20,v.39(28):23-25+29.

[3]谢建群.健康教育指导在降低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高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3):82-85.

[4]周雪,黄惠彬.不同比例的胰岛素起始剂量强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9,59(11):81-84.

[5]徐礼五,钟兴,齐晓玲,等.新诊断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不同降糖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9,v.54(2):139-142.

[6]韩文娟,万静波,徐静娟.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时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循证护理,2019,5(1):94-9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布地奈德+氨溴索治疗对免疫功能、炎性因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氨溴索治疗)与试验组(采用布地奈德+氨溴索治疗),每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于2018.5-2020.5收治我院,对比两组免疫功能、炎性因子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在总有效率对比中,试验组(96.67%)高于参照组(86.67%),炎性指标(IL-6、IL-10)高于参照组,在免疫功能对比中,试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纳入标准:(1)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中采用磁共振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卵巢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DWI检查,观察MRI-DWI诊影像学特征、肿瘤位置、扩散系数(ADC)值、边界情况及MRI-DWI检查卵巢肿瘤的特异度与灵敏度。结果 MRI-DWI诊断灵敏度94.74%,特异度95.65%,诊断准确率95.00%。良性组肿瘤直径、信号T2均匀率、囊壁均匀率、ADC值明显较之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肿瘤直径明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超重及肥胖的非糖尿病患者用1.2mg剂量利拉鲁肽的效果及对患者脂代谢、内脏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的对象为超重及肥胖的非糖尿病患者(n=50),均为我院2010.12~2021.8月收治。回顾病例,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将5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均开展饮食运动干预,其中25例对照组采用1.8mg剂量利拉鲁肽治疗,基于此,25例观察组1.2mg剂量利拉鲁肽治疗,对比两组BMI、体重、血脂水平、内脏脂肪面积、治疗效果、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BMI、体重、血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医治疗的价值。方法:筛选8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82例患者均选自2018年2月~2021年8月,并按“随机抽样法”分2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心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2.69%)高于对照组(75.61%)(P<0.05);观察组LVEF、CO、AC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医方案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可改善其临床症
期刊
摘要:目的:尽管质子泵抑制剂(PPI)被广泛用于预防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引起的胃出血,但对于这些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本文研究间歇性使用低剂量 PPI 是否足以预防 ESD 后出血。方法:在几家医院进行多中心、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在ESD治疗后诊断为胃粘膜病变的连续合格患者被随机分配(1:1)接受间歇低剂量或持续高剂量PPIs治疗。三天后,所有患者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每天一次,共8周。结果:间断低剂量组209例中有13例(6.2%,95%可信区间3.3-9.6)在7天内发生E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对妇产科手术患者采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方法完成麻醉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方式进行干预)和研究组(采用喉罩通气全麻方式进行干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总发生率以及临床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研究组麻醉后不良反应(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总发生率(3.33%)低于常规组(43.33%)(P<0.05);研究组除心率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凝血功能、抗氧化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本院于2019年01月-2021年01月纳入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比较治疗成效。结果 观察组Hcy、hs-CRP、BNP均低于参照组,LVEF水平较高;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实行联合用药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及病情恢复极为有利。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丁苯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鼻骨骨折法医鉴定中MSCT薄层最大密度投影技术的应用价值,为法医准确鉴定人体受损程度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对本院接入的66例鼻外伤患者进行CT平扫、MSCT薄层最大密度投影诊断,明确患者鼻骨是否骨折,同时观察其鼻骨骨折类型,统计对比CT平扫与MSCT薄层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诊断阳性率。结果:CT平扫显示Ⅰ型鼻骨骨折阳性率90.00%、Ⅱ型鼻骨骨折阳性率100.00%、Ⅲ型鼻骨骨折阳性率100.00%、Ⅳ型鼻骨骨折阳性率95.00%;而MSCT薄層最大密度投影显
期刊
摘要:目的 浅析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采取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5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基于此联合应用特布他林治疗,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PaCO2指标均明显降低,且各项肺功能指标、PCT指标、PaO2指标及治疗效果显效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开展布地奈德+特布他
期刊
摘要: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于本院实施检查的58例脑梗塞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检查者60例纳入对照组。患者均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意义。结果 58例观察组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8例,斑块检出数量103块。对照组60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例,检出斑块数量22块,组间对比观察组检出率更高(X2=89.871,P=0.00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中,观察组软斑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