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讲究艺术性的教学环节。提问,不仅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还是学生与教师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在提问中,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依此调整教学进度与节奏。随着对发展智能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纵观当前的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表面性提问。过分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洞无物。②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名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③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便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
  在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着实下一番功夫。
  (一)要精心设问
  讲授一篇课文之前,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些问题,应力求难度适中,太浅显的不必问,太艰深的不宜问,难度较大的可分几步问。总之,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而把提问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要巧妙启发
  如何向学生提出问题,对课堂提问的成败有重要关系。问之得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路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或答非所问,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根据不同课文及问题的不同类型,可彩下列不同问法:
  (1)书面提高。适用于课文预习。把设计好的问题印在预习提纲上,让学生带题求解,课上检查预习效果,进行交流订正。
  (2)设情激问。在某些需要提问的地方,引而不发,不把问题直接提出来,而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创设出某种情境,把矛盾显示出来,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而讨论,明确答案。
  (3)换向提问。适用于教材中看似无疑的地方的提问。换向包括:①由顺向换为逆向,如:不问作者这样写为什么好,而问不这样写行不行,为什么。②由单向转为多向。由于语文教材内容包罗万象,有时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乃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角度提出问题,这样既能给学生以新鲜感,又有利于沟通各种知识的联系。
  (4)连锁提问。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由浅入深,逐步追问,让学生既细致地了解问题的构成,找到最终的答案,又有助于养成寻根究底的良好学风。
  (三)要因人施问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运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基于这一认识,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答问的学生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提问并获得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等以下学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教学语言及课堂提问这两个方面只是语言课堂教学中的沧海一粟。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夯实自己的文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构建自己合理的教学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不仅如此,还要掌握关于课堂教学的各种技巧,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只有这样,既具备深厚的知识功底,又运用灵活有效的技巧,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个警惕: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雷同化日趋严重。从单元片断练习到高考作文,不难看出,凡写人的作文,人物形象大都“似曾相识”,甚至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在人物描写时,“形象丰满”是大部分同学无法跨越的一道“门槛”,同学们不是“红红的笑脸”“高高的鼻梁”,便是“小小的嘴巴”“长长的头发”,千人一面,形象单薄。如何消除学生文中人物的骨感,让他们的文章走出“形象单薄”的误区呢
期刊
生本教育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本文就语文教学如何适应生本教育改革谈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乐于思考与表达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巧妙的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上提的一些问题,有时提问的切入点不恰当,学生不知该如何回答;有时提的问题激不起学生的兴奋点,学生没有积极探究的兴趣,因而不愿意思考不想交流。所以优秀的教师在
期刊
阅读与模仿、创新,是作文训练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但是语文新教材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下面本人就结合课文编排的大量仿写、变写,略微举例分析。   一、仿写   仿写是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它是依照范文提供的样式(包括内容)来写作的训练。对初中生来说,在写作中一筹莫展时,能依“法”循“章”,自然会得到启发。   1、仿内容,培养观察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
期刊
一堂语文课,学生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内容,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得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这个“开场白”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我深切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农村的学生处于明显的劣势。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很少接触外面精彩的世界,孤陋寡闻、缺乏情趣感受。对此,我及其所及,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一些方法,创设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的“开场白”,让学生在情境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由此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训练,从“读”入手。为了能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关于加强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才
期刊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样,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谓
期刊
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
期刊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更是难中之难,许多学生对上作文课不仅是没有兴趣,简直到了畏惧,甚至厌烦的程度。要达到作文教学的高效,作文教学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革。   作文之所以难写,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他们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感悟,没有成为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另一个原因是学生不会写,即便是头脑当中有许多可写的素材,因为不知道如何去写也就写不出来,正所谓“
期刊
当今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少学生能平心静气地去读完一部世界名著,多数学生对名著只有一些浮光掠影的认识,他们喜欢读的是武侠、言情小说以及卡通漫画、科幻、恐怖、休闲方面的书,这严重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学生从名著中吸收有益的知识营养,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良好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的责任。   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
期刊
“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必要前提。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  寒假,捧书细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 感觉更像一个童话,也许正因为是在平凡中所诞生的奇迹,才令人倍加感动。雷夫以他对教育无法比拟的热情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为他的学生们在贫民窟的教室里营造了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