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它向上承接着小学教育,向下开启着至关重要的高中阶段。而数学学科可以说是在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门科目,因为小学的数学较为简单,而初中的数学难度就有所增加,这一变化可能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困难重重,因此,我们要从学习的兴趣入手,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 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190
可以说兴趣是学习一门科目最好的教师,如果一个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兴趣,那么这门学科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尤其是那些刚上初中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不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和方式,很容易出现厌学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教师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做出改变,一方面是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其具体的措施有创设问题情景、动手实践等等,另一方面是要及时的更新换代教学方式,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一、数学问题具有真实的生活背景
学生们平时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只是把数学问题看成一个人为加工的纯数学问题,而忽略了这些数学问题所存在的生活背景。而在出试题的时候,一般都是教师把数学问题和生活背景相联系起来,就是代替学生完成分析数学模型的这一步骤,学生所做的工作仅仅是套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无形中就降低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出题的时候,只对数学问题,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把具体的分析数学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把数学问题和生活背景相联系,而分析出所要使用的数学模型和公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处理的过程,而是与生活背景息息相关,进而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只有生活中的数学才是鲜活的,而数学脱离了生活都会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如果是在讲解一道与做生意有关的题目时,学生们肯定都是没有做过生意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一些家长,从他们那儿采集和收集一些相关的数据报告,然后再运用到数学问题当中去。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小调查、小实验等等,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培养學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许多应用题都是与实际相联系的,数学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说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创设一个情景,来帮助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当然,这个情境也不是随便创设的,毕竟初中生经历的少,对很多问题还是不能够理解的,因此,在情境的创设时要符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与他们的生活相联系,把原本出现的问题变得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题目,简化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比如在学习平均数、众数、最大数、最小数的时候,在讲解完知识点之后,教师就可以直接给学生一个班级里的考试成绩表,让他们计算出每一科的平均数、众数、最大数和最小数,因为这些数据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点。
(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中提出,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均衡发展,而有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是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才能达到的,这样就可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比如说在解方程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分析方程的走向,进而判断出答案;再就是在一些应用题中,考察的是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分析能力,这时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把图形画出来,这样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很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就是要多增加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看、摸、折、剪、摆、画等实际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强化学生对数学模型的认识和记忆。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都是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学生们在下面机械地听着,师生之间少有互动,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这就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在新课改中提出后,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代替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方设法的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分组讨论式教学,教师根据多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和分数,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一个成绩稍好点的带领三个成绩稍差一点,在课上让他们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教师上课讲解的知识点,也可以是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题或者是不会的题目。而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出现松懈的心态,恰恰相反,教师要监督和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一方面是防止学生利用讨论的时间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另一方面是观察学生们讨论的进程与状况,如果发现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纠正,防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普及,现在基本每一个教室都配备一台多媒体,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自己教学计划的实施,因为大多数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还是很有好奇心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把学生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去,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解决一些困扰教师的问题,比如说在讲解方程式的时候,只要画出方程式的图,学生们就能够很轻松的理解这个方程式,但是这个图形又不是很容易画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个方程式展现出来。当然教学方式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方面,教师可以向其他老师进行学习,把他们教学过程中做的好的一方面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方式中去,形成一套独特的适合学生的、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征求学生们的意见,看看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四、结束语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以及自己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选出一种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当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一段长时间的锻炼和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共同努力,相信最终一定可以培养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 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190
可以说兴趣是学习一门科目最好的教师,如果一个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兴趣,那么这门学科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尤其是那些刚上初中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不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和方式,很容易出现厌学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教师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做出改变,一方面是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其具体的措施有创设问题情景、动手实践等等,另一方面是要及时的更新换代教学方式,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一、数学问题具有真实的生活背景
学生们平时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只是把数学问题看成一个人为加工的纯数学问题,而忽略了这些数学问题所存在的生活背景。而在出试题的时候,一般都是教师把数学问题和生活背景相联系起来,就是代替学生完成分析数学模型的这一步骤,学生所做的工作仅仅是套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无形中就降低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出题的时候,只对数学问题,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把具体的分析数学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把数学问题和生活背景相联系,而分析出所要使用的数学模型和公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处理的过程,而是与生活背景息息相关,进而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只有生活中的数学才是鲜活的,而数学脱离了生活都会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如果是在讲解一道与做生意有关的题目时,学生们肯定都是没有做过生意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一些家长,从他们那儿采集和收集一些相关的数据报告,然后再运用到数学问题当中去。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小调查、小实验等等,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培养學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许多应用题都是与实际相联系的,数学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说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创设一个情景,来帮助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当然,这个情境也不是随便创设的,毕竟初中生经历的少,对很多问题还是不能够理解的,因此,在情境的创设时要符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与他们的生活相联系,把原本出现的问题变得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题目,简化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比如在学习平均数、众数、最大数、最小数的时候,在讲解完知识点之后,教师就可以直接给学生一个班级里的考试成绩表,让他们计算出每一科的平均数、众数、最大数和最小数,因为这些数据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点。
(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中提出,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均衡发展,而有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是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才能达到的,这样就可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比如说在解方程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分析方程的走向,进而判断出答案;再就是在一些应用题中,考察的是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分析能力,这时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把图形画出来,这样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很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就是要多增加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看、摸、折、剪、摆、画等实际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强化学生对数学模型的认识和记忆。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都是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学生们在下面机械地听着,师生之间少有互动,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这就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在新课改中提出后,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代替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方设法的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分组讨论式教学,教师根据多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和分数,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一个成绩稍好点的带领三个成绩稍差一点,在课上让他们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教师上课讲解的知识点,也可以是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题或者是不会的题目。而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出现松懈的心态,恰恰相反,教师要监督和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一方面是防止学生利用讨论的时间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另一方面是观察学生们讨论的进程与状况,如果发现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纠正,防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普及,现在基本每一个教室都配备一台多媒体,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自己教学计划的实施,因为大多数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还是很有好奇心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把学生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去,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解决一些困扰教师的问题,比如说在讲解方程式的时候,只要画出方程式的图,学生们就能够很轻松的理解这个方程式,但是这个图形又不是很容易画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个方程式展现出来。当然教学方式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方面,教师可以向其他老师进行学习,把他们教学过程中做的好的一方面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方式中去,形成一套独特的适合学生的、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征求学生们的意见,看看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四、结束语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以及自己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选出一种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当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一段长时间的锻炼和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共同努力,相信最终一定可以培养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