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的工程:微生物

来源 :青苹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ti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缓全球变暖
  
  在努力解决全球变暖的课题中,微生物学家发现一种以甲烷为食的深海细菌,可以为此作出贡献。
  作为一种温室气体,甲烷对气温升高的影响程度是同体积的二氧化碳的21倍。能够产生甲烷的细菌叫做甲烷菌,它们生活在沼泽中静止不动的水下,在无氧环境中以植物和动物为食。与此同时,甲烷菌还大量存活在动物的消化系统中,帮助动物将草和其他有机物质降解为营养成分并同时产生甲烷。一个德法研究小组在格陵兰海域考察时,在海底的哈康莫斯比泥火山口发现了3种单细胞生物。其中,有一种细菌在氧气的作用下能够对甲烷进行分解。而且,它们的生存能力比普通土壤中吞吃甲烷的细菌要强得多。在此之前,科学家在黑海海底也同样发现过这种“吃”甲烷的细菌。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人们发现,这些海底细菌已有40亿年历史,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很强。是一种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许多甲烷冻结在两极地带的冰层下,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逐渐释放出来,使全球变暖问题变得更为严重。现在,科学家计划大规模培育这种能够分解甲烷气体的海底细菌,然后把它们投放到世界各地,为减缓全球变暖作出贡献。预计完成这项宏伟计划大概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
  
  “吞噬”辐射废料
  
  位于美国佐治亚州萨瓦纳河畔的核试验基地,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该基地拥有49个地下存储槽,存放了1.5亿升的放射性核废料。
  1996年的一天,科学家将一根金属棒伸入存放核废料的仓库,以测试其放射性强度。当他们把金属棒收回来时,发现在金属棒的末端竟然粘有闪闪发光的东西。在场的所有科学家都感到震惊。这种物质究竟是什么?科研人员采集了这种未知物质的部分样品,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惊奇地发现发光物质竟然是一种活的微生物。他们又把少量样品涂抹到培养皿中,里面竟然长出了一种奇特的四处游动的橙黄色菌落。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科学家们发现这种细菌所能承受的放射剂量是我们人类所能承受的15倍,它们能够很健康地生活在强辐射和其他有毒环境下。于是,科学家把这种在萨瓦纳河畔发现的抗辐射细菌命名为“克里耶卡克斯”。目前,科学家已破解了这种细菌95%的基因结构。他们知道这种细菌喜欢吃麦芽糖,但它们的生存之道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放射性物质可以破坏生物的基因结构,但“克里耶卡克斯”却能在几个小时之内将放射物质彻底“消化”掉。
  事实上,“克里耶卡克斯”并非人类发现的第一种超级抗辐射菌。早在1956年,科学家们就在美国俄勒冈州的科瓦利斯发现了一种名叫“底叶尼卡克斯”的超级抗辐射菌。当时,研究人员利用辐射处理马肉罐头,来杀灭食物中的有害菌。结果科学家们发现,一种粉红色的细菌仍然存活下来,这种细菌就是“底叶尼卡克斯”。它的抗辐射能力远远超过地球上已知的其他任何生物。
  科学家研究认为,超级抗辐射细菌可以在地球上一些人类无法居住的环境下存活,它们能够承受惊人的辐射,在沸点以上的温度下繁衍,并与那些足以杀死其他任何生物的有毒化学物质相融合。它们的这些特殊功能,足可以在人类社会的众多领域发挥作用。以美国为例,他们除了在佐治亚州的萨瓦纳河畔存有大量的核废料以外,在华盛顿州的汉福德也存放了许多核废料。如果采用普通的化学手段和机器人来处理,清除费用将高达2600亿美元,而利用超级抗辐射菌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此外,超级抗辐射菌在航天和医疗方面也大有用武之地。利用超级抗辐射菌的机理,可以研制生产出抵抗强辐射的宇航服,使宇航员在太空飞行中免受侵害。医学家则可以运用超级抗辐射菌的独特威力,帮助癌症患者适应辐射剂量较高的化学疗法,更为有效地战胜疾病。
  
  细菌电池
  
  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随后,发达国家争相研究细菌发电,成果各有千秋。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由电池里的单细胞藻类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制糖浆中,让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氢气再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英国则发明出一种以甲醇为电池液,以醇脱氢酶铂金为电极的细菌电池。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接受的阳光照射时,可产生电荷。现在,有的科学家还在探索利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这种用盐代糖的转换,可以使成本大大降低。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不久的现实。
其他文献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德国物理学家,1857年出生于汉堡。赫兹早在少年时代就被光学和力学实验所吸引。他19岁进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习工程学,由于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次年转入柏林大学。赫兹1885年任卡尔斯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1889年担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在柏林大学随赫尔姆霍兹教授学习物理时,受赫尔姆霍兹的鼓励,开始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当
期刊
流年暗度,时光流转。转瞬之间,三月的钟声已然敲响。当解冻的河流冲撞开寒冷的冰凌,当窗外的桃花绽放第一朵绯红的萼片,我知道,又一个阳春三月悄然来到我们身边。野百合有自己的春天,高考生也有属于我们的春天。这个春天必定会绿意葱茏、鲜花烂漫!  曾几何时,高三的我们逐渐学会了焚膏继晷,埋头苦读,学会了披星戴月,闻鸡起舞。五颜六色的课外书远离了我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沓沓厚厚的试卷;流行的乐曲不再响于耳畔
期刊
辛夷坞,女,广西南宁人,2007年至今创作“暖伤青春”系列情感小说——《山月不知心底事》《许我向你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其作品大多被影视公司签约改编拍摄。  作为青春文学的新领军人物,辛夷坞对“青春”可谓情有独钟。有人说,青春是不知所以的凄凉与忧伤,连快乐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也有人说,青春是一切的不自知,等到过了青春,才知道这等待与徘徊,不过是等待着过了青春;还有人说,青春
期刊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是《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部分的一个考点。所谓“重点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关键句。它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的中心或段意,且对文章结构布局有着重要作用。这些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临时意义,有的还有言外之意。下面结合2011年高考实例,讲讲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一、查看句中位置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首先注意查看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
期刊
这是怎样的一支钢笔啊?它记录了作者刻骨铭心的童年往事,凝聚了母亲深深的爱,让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不再荒凉。阅读本文时,我们一方面要揣摩作者复杂的心绪,另一方面要透过蒙蒙的雨丝走进母亲的爱河。有人说,母亲是一所学校,她坚强、温柔、美丽,充满了智慧;有人说,母亲是一个风标,她诚实、善良、宽容,彰显出人类的美德。在母亲身上,我们能够找到许多让灵魂震撼的爱的元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
期刊
即使命运扼住我的咽喉,我也要微笑着走下去……  ——题记  在生命的历程中,有阳光相伴,也有阴云密布。2000年4月,年仅7岁的芦冬萍被火车夺去了左臂,左腿也随之残疾。但是弱小的冬萍没有向命运屈服,相反,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她比别人多了一分思考和感悟,多了一分坚韧和毅力。  刚发生车祸的日子,阴霾笼罩了原本欢乐的家庭。除去难以承受的手术费用不说,小小年纪的冬萍要承受着移骨、接骨、植骨、植皮等痛苦
期刊
英语中有三种不同的语气:陈述语气、祈使语气和虚拟语气。陈述语气为最常见的语气,表示说话者认为他所陈述的事件是真實的;祈使语气多用于请求、命令等;虚拟语气用来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愿望或假想,而不表示客观存在的事实,所说的是一个条件,不一定是事实,或与事实相反。  提起虚拟语气,许多同学感到不容易掌握。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用,有些句子看着不像是虚拟语气,却用了虚拟结构……这些都是同学们的疑惑所在。  
期刊
非谓语动词几乎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也是学生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至今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特别难得。作家陈世旭曾在那里生活了将近十年,对它有着深厚的情感,重回第二故乡,见到纯净美丽的湖光水色,不禁惊喜有加。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鄱阳湖的无比深情。  作者笔下的鄱阳湖,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地理意义上的梦境”。作者列举鄱阳县生态上的诸多优势,湖泊数量和面积的优势,世界最大的白鹤和天鹅栖息地的优势,世界生物多樣性最丰富的湿地的优势,等等。
期刊
一、过好考场作文第一关。    学生:老师,为什么考场作文必须重视审题呢?  老师:考场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要做到“符合题意”,必须过好审题关。  审题,就是通过对试题的审读、揣摩、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的中心和立意方向。审题是~种能力,是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的综合运用。一道高考作文题,往往可以分解为“材料”“标题”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