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都江堰的十日九夜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wuyao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26日至6月4日,我作为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队阳光分队的一员,奔赴四川5·12地震后的重灾区都江堰市,提供心理康复援助。这段日子,注定将是我一生最难忘的经历。我要用心去记录所有的点点滴滴,为了不能忘却的回忆……
  
  5月26日
  
  清晨六点,我们整装出发,队伍中有专职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企业培训师、新闻工作者和来自各类学校的教师。8点5分,飞机起飞。厦航的空姐给每个队员佩带了绿丝带,并让我们留下神圣的亲笔签名。绿丝带、签名,使我的内心承载着沉甸甸的使命感……
  10:40,飞机降落。走出机场,放眼望去,城市井然有序,但到处清晰可见地震留下的痕迹:残缺的墙壁、带有裂痕的房屋以及临时搭建的防震棚。当汽车驶入都江堰市的时候,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地震带来的与往日不同的生活。进站口有序的消毒工作增强了我们的安全感;墙上“众志成城,共同抗灾”的大标语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我们在都江堰市著名的“马踏飞燕”标志下安营扎寨,下午4:40,所有帐篷搭建完毕,队员个个汗流浃背!
  条件虽然艰苦,但比预想的要好些。吃快熟面、八宝粥,喝矿泉水,一天洗两次脸,晚上睡小帐篷。
  这里所有的工作都要自己去联系。多方打探后,我们计划明天前往社区、医院和学校。晚上我们接受了危机干预技术和方法的培训。我感受到了团队的活力、爱心和专业精神。
  
  5月27日
  
  一早,我们分成三个小分队去寻找目标群体。我所在的第一小分队走访了青城桥二十四院安置点,这里住着3000多户人家,地震已经严重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境况。
  走访摸查后,我们把这儿的青少年儿童作为服务对象。他们的学校大多停课,现都呆在家里,感到无聊和不适应,因丧失亲人,很多人感到极度悲伤。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他们相互认识和提供心理支持。
  下午,我们的阳光心理学校成立了。至三点钟,大约有1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我们的学校。根据孩子们的年级,把他们分为小班、中班、大班和少年班。我们的课程都是与心理相关的,主要通过绘画、游戏、团体活动、写信、手语操、讲座等形式。我们想帮助孩子们尽快从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恢复过来!
  
  5月28日
  
  早上九点,我们前往这次受灾最严重的新建小学。走近已被地震摧毁的废墟,现场惨不忍睹,我们一个个都泪如雨下。
  我的脑海里闪现着那些可爱的孩子往日里活泼身影。
  我们伫立、低头、默哀,泪水就这样禁不住再次涌来……
  下午,针对少年班的二十四名青少年,我们开展心理互助的团体活动。活动的目的在于筛查这次地震中有财产损失、亲人朋友受伤或者不幸身亡的学生。活动中,我们发现四名孩子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她们的脸上写满忧伤,一个名叫露露的女孩,当场泣不成声。我们通过握手、抚肩、拥抱、目光接触等身体语言及有力的鼓励性语言,培养其战胜哀伤的积极情绪。现场十分感人,孩子们都哭了。这表明孩子们得到了有效的帮助。过后,我们邀请露露接受额外的心理援助,她同意了。
  
  5月29日
  
  上午,我们把露露和她的朋友薇薇一同接来了。当她走近时,我发现,她比昨天更忧伤了。我和她打招呼问话时,她摇着头,眼睛几乎没有抬起来。
  治疗开始了。赵冰洁老师先把我们介绍给露露,然后要她跟我们每个人握手、目光对视,这样做是为了给她增加力量感。
  我们每个人选择了一个代表此刻心情的颜色,露露选择了紫色。她说此刻在叔叔阿姨的关心下觉得很幸福。赵老师问她还感受到了什么。她说还有感动、温馨、希望和坚强。我们扮演感动、温馨、希望、坚强和幸福的角色,站在她的周围。
  在这种安全的氛围中,露露回忆了舅妈惨死给她的痛楚,泪水迷糊了我们的双眼。职业身份告诉我们,不能沉浸在悲痛中。我们语气坚定地告诉她:“我就是你的希望,我就是你的感动,我就是你的幸福,我就是你的坚强!”一遍又一遍。露露慢慢接纳了失去舅妈这个现实。
  治疗结束后,露露脸上终于绽开了笑容,她笑起来很美。
  下午,我们给中班的孩子们上心理课,让他们画三幅主题画:我过去的家,我现在的家,我梦想的家。画过去的家时,孩子们无一例外地画了漂亮的房子、美丽的花园和灿烂的阳光。画现在的家时,小朋友都问,帐篷也算家吗?我很心酸。我让孩子们画出心目中未来的家,发现孩子们的画几乎都是,房子坚固,还可以飞起来,12级地震都不怕,还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5月30日
  
  上午,由于二十四院安置点的居委会缺少人手,我主动提出帮他们打字。尽管这项工作跟心理学没有关系,但我很乐意去做,希望为灾区多做一些事。
  下午,应武警8740部队的邀请,我们前往向娥村给战士们做心理疏导。在这个受灾异常严重的地区,许多战士已经奋战十八天了。他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却要承受生命中如此之重!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目睹死者的惨状后,许多战士在心理上出现了严重的应激反应,他们脑海里美好生活的记忆正被碎肉与鲜血残酷地抹去。我们通过唱歌、感恩、送祝福、爱的连接等活动,给战士们以积极、正面的信息,增强他们的力量。活动很成功,战士们起初流泪了,后来都斗志昂扬地唱起了军歌。我被此情此景感动了。我想,如果我有个女儿,我希望她嫁给军人!
  活动结束后,我们参观了地震后的向娥小学和中学。眼前的惨景让我们愤懑满怀:为什么又是学校?指导员告诉我们,许多家庭的两个孩子都在学校里,结果都走了。如果所有的学校都像有些希望小学那样坚固,那我们可爱的孩子和老师就不会被大自然早早地夺走了生命!
  
  5月31日
  
  上午,我们在“六一”节目排练中发现有些小朋友嬉戏打闹,用矿泉水互相泼洒。此景让人心头一震:这水可都是紧急救援物资,而孩子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又记起前些天,几乎每天都有人来这儿送礼物,每到此时,孩子们就轰抢开了,一个小朋友还在争抢时摔伤了。每当有孩子向我索取礼物时,我心里都有种异样的感觉。孩子们的确在灾难中失去了很多,但当索取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认知与行为的时候,自强自立的精神是否会被磨损殆尽呢?地震使我们失去了这么多,而我们似乎尚未从中得到些什么。赵老师认为,我们不仅要进行心理创伤救治,还要教育孩子们懂得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
  在下午的课上,我们要求学生谈谈在安置点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并宣誓表明以后改正的决心。我们感到,灾后对孩子的珍惜教育和感恩教育非常重要。
  
  6月1日
  
  六一儿童节到了,在极简陋的条件下,我们心理学校筹划了一台联欢会。操场不大,桌椅不多,但会场上挤满了学生和家长,场面相当壮观。
  虽然时间仓促,我们还是排出了十来个节目。孩子们在国旗下庄严宣誓,声音震撼了整个操场,也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节目中,所有的孩子一齐表演了手语操“感恩的心”。这是这些天来,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让孩子们练习的手语操。做到最 后,大家的眼里都含满了泪水。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确很脆弱。但是,幸存者不是一个人!我们同在一起!
  节目过后,孩子们收到了很多节日礼物,生日蛋糕、火腿肠、糖、鞋子、水果……甚至在活动结束后,还有家单位的礼物正在路上呢!这个六一对灾区的孩子来说与以往既不同又相同。不同的是,这是他们灾后过的第一个节日,第一次在帐篷堆里过节,第一次没有与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过节;相同的是,尽管条件艰苦、环境改变,还是拥有同样的欢乐和幸福。
  
  6月2日
  
  此次灾难中,都江堰的新建小学和聚园中学的损失最为惨重。地震掩埋了两所学校许多活泼可爱的孩子,而且死伤学生的比例要远远地大于死伤教师的比例。因此,灾后心理压力最大的是学校的老师,他们不仅要承受失去学生的悲痛,还要去安抚既愤怒又哀痛的家长。学校里幸存下来的一部分老师就是这样一些非常需要心理援助的人。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完形疗法,帮助她们处理未完成事件,以减少内疚感。我们发现,像地震这样的天灾人祸,往往使人感到无力,情绪失控。因此,心理治疗的目标在于增强生者的控制感,把失去的部分补充起来。
  
  6月3日
  
  早上,我们等待一名急切求助的空军部队指导员的到来。这位军官在救灾中亲手挖出了56具尸体,每挖出一具对他都是一种沉重的打击。现在他常常感到全身乏力、容易愤怒,夜里经常做噩梦!昨天我们已经约好为他做心理疏导,然而就在等待中得知,他昨晚接到紧急任务已奔赴外地。我们感到非常遗憾。天下最可爱的人,在艰巨的工作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创伤,可条件不允许他们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
  下午,我们给都江堰消防总队的二十九名消防队员做心理治疗。他们在震后第一时间里奔赴现场,然而,大自然的力量超过了人类的努力。他们区区几十人,无法拯救太多的受难者。中队指导员哭着告诉我们,当时许多老百姓跪着咬住他的裤腿,求他救人,他的心都碎了……由于忙着救人,灾后的几天他们都忘记了自己。当现在工作逐渐正常时,他们发现自己充满无力感、自责感、失控感和恐惧感。我们越来越发现,需要心理援助的,绝不仅仅是亲历灾难的当地人,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救援人员,更需要心理援助。
  晚上,我们围坐在草地上,分享在都江堰的最后一个夜晚。即将离开的心情是复杂的。我们留恋这里艰苦而纯粹的生活,留恋这里繁忙而有意义的工作,留恋这里新认识的可爱的人们。但作为援助者,我们也感到精神疲惫和精力透支。我们和他们,需要一个重新约定,约定有一天,重返都江堰。
  
  6月4日
  
  飞机即将起飞了。此时,回忆起十天前刚刚抵达四川的那一刻,我当时的心情,可以用黄色和黑色来代表。如今,我的心情变成了白色、红色和绿色。白色是对灾区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感动;红色是对受伤的孩子、老师、家长、军人的牵挂;而绿色代表我对四川最终能够战胜这场灾难所抱有的信念!
  四川,我要回来。都江堰,等着我!
  
  (责任编辑:陈玉龙)
其他文献
一、课例研究的内涵和特征    课例研究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展开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式,简称“行动教育”。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为“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跟进”。“三个阶段”是指: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新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两次反思:①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②,反思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
期刊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小学作为这个“营盘”是基础教育生生不息的原点。从一个基层校长的角度,我以为,校长必须当仁不让地以“我的校园”的责任感担起全面经营学校的领头人重任,以“我的校园”的视点全面规划学校的工作;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我以为,学校的每位从教者都必须以“我的校园”的主人心态参与经营学校的工作。如此,方能保证这个“营盘”的“铁打”质量,方能保证“流水兵”的质量。新课改以来的教育大环
期刊
新课改以来,现代学校教学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既是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挑战,又是对现代教科研工作的挑战。而从学校教学管理而言,一定要强化人本意识、科研意识、创新意识,顺应时代沿革,突出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性演变。    一、强化人本意识。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第一要素。因此,我校
期刊
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激发孩子进步的动力。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多给孩子一些赏识。是使孩子们将自身潜能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赏识孩子就要给他们平等的爱心。一名优秀教师的魅力,绝不仅仅来自渊博的学识和风度翩翩的外表,更源于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  我曾遇
期刊
当我们的教育从蒙着面纱的古板死寂的气氛中苏醒,教学上的改革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芽来:从洋思现象、衡水经验,到杜郎口神话……色彩缤纷的改革经验无不招惹教育者的眼球。媒体的推介、网络的宣传、报纸的报道铺天盖地,全国各地教育部门也争相“取经”。可谓教育的春天红红火火,花香蝶舞,热闹非凡。  而在这热闹的背后,我们不得不产生怀疑和担忧的是:在这样轰轰烈烈的学习的大潮中,真正取得“真经”收得实效的,究竟能有
期刊
案例背景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本课是其中一篇精读课文。金吉娅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小小的年纪有着一颗金子般的童心——她用本应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满足了一位素不相识女孩期盼已久的愿望。像《给予树》一类以体现童心之美为主题的课文教学。我们认为应该紧紧扣住主题,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引导学生想象、朗读、领悟小金吉娅的童心之美。童心之美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案
期刊
设计理念    童年不仅有稚气美,还有志气美。不少杰出人物在童年时代就立下宏大志向。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最初少年周恩来不解“中华不振”之童稚,更要引导儿童体验他对“中华不振”的观察与思索,以及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现实后。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继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
期刊
课堂上,我们总期待学生对文本多元感悟,提出自己的理解。然而,《第一场雪》的教学引发了我对“个性化解读”的思考。  在学习《第一场雪》第3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默读,随后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生1:我觉得雪下得很大。从“鹅毛般”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1:我还从“簌簌”和“一会儿就白了”感受到雪下得很大。  师:是呀,作者从黄昏看雪到夜晚听雪的细致描绘都让我们感受到这真是一场——  生:大雪
期刊
教室飞来“不速客”    这天,我上《鸟的天堂》,同学们正深情地朗读: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忽然,一只老鸹像一架失去航线的飞机一样从窗外撞了进来,大家都在专心读课文,没有人理会它。我心想:它很快会飞走的,不必理睬。谁知,这老鸹不但没有飞走,还飞上讲台踱起步来,喉咙里不时发出“咕咕咕”的声音,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有同学问:“老师,这是什么鸟?”“俗称老鸹。”还有
期刊
最近被热议的一个话题是京剧进课堂。  我不喜欢京剧。为了对这一艺术有所了解,曾硬着头皮看过十场以上的京剧,如果没有打字幕,不要说唱的听不懂,就是说的也听不懂。我对京剧的印象是:有话不好好说,有歌不好好唱。尽管不喜欢,但我热诚地期望京剧走向中兴,道理很简单,我不喜欢,有人喜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从现在的事实看,京剧是小众化的艺术。为什么小众化的东西要硬性推广,让大多数人接受呢?这不符合常理。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