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公寓里的温情故事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w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早上8时30分,冯雯都会准时出现在振东老年公寓,这是她工作了11年的地方,这也是她11年如一日要做的事。开完早晨的例会,大概9点左右,她一天之中最为艰巨的任务就开始了。
  给老人洗澡被咬出牙印而不知
  “给老人洗澡是一天工作之中最难的,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老人一般是一天擦身,一天洗澡,因为给他们洗一次澡真是不容易,要做到天天洗真是太难了。”冯雯说道。
  首先是要给老人脱衣服。因为养老院里有很多老年痴呆、脑萎缩的老人,他们大多已经意识不清,就连自己的儿女都无法辨认,往往脱个上衣都要“顽抗”半天。然后是洗澡,许多老人都已经无法行走,要洗澡就必须将他们从轮椅抱到洗浴间的椅子上,“阿婆还好,一个人就可以抱去,但如果是比较重的阿公的话,就要两个人抱,甚至三四个人。”抱的时候不能有任何闪失,所有人都要小心翼翼,而如果碰上不配合的老人,就只能挨打。“有一次给一个老人洗澡的时候,他很抗拒,抱他的时候张嘴咬我。”冯雯当时居然都没有察觉,“因为就专注地抱着他,生怕他挣扎的时候摔下来。”直到回家换衣服的时候,才看到身上留下的两排牙印。
  给老人喂食你得先与他交朋友
  到了上午10时30分,该给老人们发放中餐了,另一道难关也随之而来,就是给老人喂食。
  “喂饭的时候一定要先用手摸着碗,如果觉得烫就等凉一点的时候再喂给老人,否则可能会烫伤口腔粘膜。喂食不能整勺整勺地喂,大约每次喂汤匙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了,否则就会流出来。”冯雯边喂食边向记者讲解喂食的技巧以及她所负责每个老人的饮食习惯。然而等记者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屡屡失败,老人不停地推开递到嘴边的勺子,勉强吃了一口还吐了出来。冯雯接过记者手中的碗,由她给老人喂食时老人就不再抵触了。“她只有信任你、喜欢你才会去吃你喂的饭。”冯雯说。
  陪老人放风倾听感人爱情故事
  下午是振东老年公寓里最轻松的时间,护理员们会把老人用轮椅推到院子里,晒一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听听广播,看看今天的报纸。只需要几个护理员照看着他们,跟他们聊聊天,剪一剪指甲,测一测血压,其他的护理员从早晨忙碌的状态暂时解脱出来。冯雯忙里偷闲地拿出电脑,和护理员们看着视频排演起一个手语舞蹈,这是为老人们能有一个愉快的中秋晚会而特意准备的。
  一个阿公在院子里四处转着,一见到陌生人进来就做出抽烟的手势,意思是讨烟来抽。原来这位阿公烟瘾颇大,肺却不怎么好,护理员一天只肯给他两根,这可就苦坏了这位老烟民,见人就要烟来抽,然后快速地躲开不让护理员发现。
  养老院里还有一对特别的老人,阿婆已经失去了自理能力,甚至开始慢慢认不出一些亲人,我们不知道她是否还能认出她相伴几十年的丈夫,但他的丈夫却从未放弃过她。因为自己年岁也很大了,阿公再也无力一个人照顾妻子,他只能无奈地将其送到养老院来,但是每一天的下午,他都会准时2点半来到这里,照顾阿婆的一切,直到下午6点,规定的探视时间结束才会离开。看着阿公在烈日里上上下下奔走而完全汗湿的上衣,一位工作人员感慨地说道:“真爱就是老的时候一起在养老院慢慢凋谢。”
  当老人去世亲情冷暖成“镜子”
  “曾经有一个阿公,在我们这里住了一段时间,他非常依赖我,什么东西都会叫我去帮他买,还把我认作干女儿”冯雯和阿公的感情很深,然而没过几个月,“一天晚上我接到电话,同事说阿公快不行了,让我赶紧过去。”她到的时候阿公已经在死亡的边缘了,她拉着阿公的手大哭,劝都劝不住,本来应该是护理员安慰家属,结果那天反倒变成是在家属安慰冯雯。
  再度提起那位阿公,冯雯的眼神中满是哀伤,“每当院里有老人去世,之后几天那个照顾他的护理员眼睛都是红红的。可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看着老人慢慢地走向死亡却无可奈何,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让他们幸福、舒适地过完最后的时光。”
  而让冯雯更难过的是有些家属,把老人放到养老院之后就不管不问。记者采访时一位老人说自己很难受,希望家人过来看一下。冯雯打电话给她的儿子,得到的答案却是“工作忙,你打电话给别的亲戚看看。”尽管会有这些难过的事,冯雯依然在这里坚持了11年,她的同学、老师一听到这就大摇其头,说:“你怎么还在那里。”甚至她自己有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我怎么在这里一待就是11年啊?”也许是在这里工作能让她真正地感到开心,“看到那些老人进来的时候情况很糟糕,但是在我们的护理下却一天一天好转,这时候我们是最开心的”,冯雯如是说。院里有一位老人,刚进来的时候神智都已经不清楚,身上的褥疮如碗口一般大小,亲属都认为她恐怕坚持不了几天。但是在冯雯的精心护理下,老人情况日渐好转,褥疮居然奇迹般地痊愈。记者问她住在这里好不好时,老人反问:“住这里有什么不好?吃得好睡得好,要说也就只有生病不好。”也许如老人这般的话就是冯雯她们在这里十年如一日最好的理由。
其他文献
陈竺曾是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也曾是血液病领域的专家;他因提出“中国今后应对医学和健康领域的研究增加投入,少做一些形象工程”,被人们寄予厚望。而在他主政卫生领域的最后两年(2011-2012年),中国政府两次提高新农合补助。2012年,他致力于“优先推进医改”。这年7月,他宣布,中国基本医保覆盖96%的人群,已跨入具有全民医保制度国家行列。  受命危难 直面医改困局  2007年6月29日,陈竺被任
期刊
别做“失陪族”,别总是“不在场”。不少网友写下“保证书”:再不能忽视对家人的精神关怀,要珍惜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近日,风靡网络的视频《让一亿人触目惊心的不在场证明》和微电影《时间门》,直抵人心的画面和第三方调查数据刻画了一副“失陪族”的画像: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十小时;由于工作劳累,过半数的城市白领表示下班后不想和家人说话;超过70%的白领不与父母一起庆祝生日;70%的职业经理人周末时间被因公出
期刊
张汝伦青年时代就有“狂者”之名。他身上或许带有特定时代意识形态的印记,影响了他的一些思想和言行(这也是同行争议的源头所在),但这不妨碍他在学术之林,在“教师企业家的松散联盟”里发出独特的声音。这声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子,拥抱哲学,面朝真理。30年来,张汝伦一次次在课堂上、演讲中带出他的青春,供一茬茬底色不同的青春参照。  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1979年,高考不理想,张汝伦入安徽芜湖师专读英文专科
期刊
退休后全球自驾游  欧洲老人房车游中国  退休后的你有什么不一样的生活追求吗?希望在家颐养天年,还是出门看看大千世界?认识这样一群开着房车周游世界的老人后,也许能给你的退休生活带来些启发。  驾驶这些房车的是40余位欧洲老人,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最大的75岁。他们5月从德国出发,历经波兰、奥地利、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后,7月16日从内蒙古的二连浩特进入中国。他们在北京停留了4个晚上,欣赏北京的风光
期刊
他叫项全雄,已年逾花甲,义务抓贼至今已有20年,共抓获小偷500余人。他入选2012年度中国正义人物,他说:“看见小偷,一定要上去抓,我抓贼上了瘾!”目前他还不想“退休”,他计划将自己的抓贼“神技”传承下去。  不抓贼就难受  上海著名的人民公园相亲角旁,有一座方圆数十米的小土丘,栽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土丘其实是空心的,内部是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防空洞,此处就是项全雄和徒弟们的反扒
期刊
梅丽尔·斯特里普,很多观众与评论家评价她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女演员,她迄今为止获得过17项奥斯卡提名,为史上最多,分别获得第52届(1979年度)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与第55届(1982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以及第84届(2012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为表演而生  1949年6月22日,斯特里普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一个叫萨米特的小镇上并在那里长大。还是个小孩的斯特里普就处处显露出一种极为强烈的
期刊
72岁了,陆谷孙还在工作。他是复旦大学的终身教授,是微博世界的“陆老神仙”,凭借编写《英汉大词典》和诸多译作,他早已出类拔萃,可他仍笔耕不辍,一面编撰复旦版的汉英词典,一面翻译新书。格雷厄姆·格林的自传《生活曾经这样》,就是他今年的译作。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孩子般的单纯和执着,这正是我们的时代缺少的。  “时髦老头”  72岁的陆谷孙除了忘情工作外,还一度热心写博客、微博,既喜欢翻译,也关心时事。
期刊
过去60年,伊丽莎白二世一直殚精竭虑地在挽救君主制,她深刻地认识到,要想生存就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她总是多做些有利于现存秩序的事情,以争取人们的好感。总体而言,她的努力是成功的,英国王室成了世界上最耀眼的王室。  引领王室与时俱进  2012年6月2日,英国纪念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的庆典以埃普瑟姆赛马会拉开序幕。60年来,她迎来送走12位英国首相,出访116个国家和地区。尽管已经86岁高龄
期刊
钱理群,任教50年。在北大校园,他积极倡导过五四精神,呼吁自由与民主。退休后,他转战中学与农村教育,拯救应试教育下,学子灵魂的萎缩。这条铸魂之路,他自嘲“节节败退”。但从中,他收获到“丰富的痛苦”。他曾经说过,人到老年一切都看透了,都绝望了,惟一不敢绝望的是孩子。今天,他还在反抗绝望,要在“教育之外”继续投身教育。  悲则大叫,愤则大骂  钱理群是个标准的北大人,从1956年北大读本科(毕业后到1
期刊
沈河区大南街道红巾社区住着一位91岁的老人,他叫冯庆均,10年来,他一直由保姆李金英照顾。走进冯老的家,李金英正在给冯老包饺子,社区书记陈建国也来帮忙。看似很温馨的一幅画面,背后却包含着一段故事。  尽职尽责的李金英10年没有回家。91岁的冯老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小李的照顾,我不可能这么长寿。”邻居们都说:“李金英作为保姆,对冯老像父亲一样,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太值得称赞了”。  缘起:尽职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