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语言智慧是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慢慢的“悟”、细细的“研”,是激发学生语言智慧的有效途径。
  
  一、品析关键词句——激发语言智慧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语言优美。文字凝练,特别是一些起“点睛之笔”的关键词句意义丰富、表现力强。教学中,让学生对这些关键词句进行推敲、揣摩,以此激发学生的语言智慧。
  【案例】《荷花》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课文中那些词句写出了荷花的美?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把荷花写得很美。
  师:是呀,这句话中的“冒”字写出了荷花的美。同学们,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怎么样地长才是“冒”?
  生:“冒”就是使劲地成长!
  师:请你们读一读,读出荷花使劲成长的感觉好不好?(学生读)
  师:读得真好!同学们,荷花还可以怎么样地长才叫“冒”呢?
  生:“冒”就是快速地长!
  师:请你们读出荷花快速成长的感觉。(学生读)
  师:果然快!假如让你们来写荷花的成长。你们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生:我想用“跳”字来形容。
  生:我想用“探”字来形容。
  生:我想用“蹦”字来形容。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小作家了,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如果叶圣陶爷爷在,他也会为你们高兴的。接下来,请你们把自己改的字带到原句中读一读,好不好?(学生高高兴兴地读起来)
  师:(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满怀的激情赞美这迷人的荷花吧!
  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对“冒”字进行品读,感受到了荷花成长的勃勃生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智慧得到了充分培养。
  
  二、链接生活实际——开发语言智慧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语言文字,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感悟去体悟语言文字的情感,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开发自己的语言智慧。
  【案例】《槐乡五月》教学片段
  师:在“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槐乡处处有香气,简直就是一个香海。
  师:在这一句话中,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生:“浸”字我不理解,“浸”怎么会与香气相联系呢?
  师:在生活中,你们觉得什么事情应该用“浸”字来描述?
  生:我看到妈妈在洗衣服的时候,要把衣服先放在水里浸一浸。
  师:衣服浸在水里以后,会怎么样呢?
  生:衣服里面也都充满了水,衣服湿透了。
  师:那接下来,我们再读一读这一些句子。(大屏幕出示:“走在槐乡的街头,我闻到……”;“挥一挥衣袖,我……”)
  学生根据大屏幕上的句子进行想象性说话,他们在一次次的语言表达中、在一次次的语言体会中感受到了作者被槐花的香气陶醉的情感。就这样,学生在链接生活的过程中读懂了句子的意思,品味到了“浸”字的韵味。可见,语言智慧的开发与生活实际是不可分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品味语言能够让学生在读中明,在读中悟。
  
  三、引导静思默读——充盈语言智慧
  
  在教学中,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静思默想,让学生在静思默想的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品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从而充盈语言智慧。
  【案例】《天鹅的故事》教学片段
  在《天鹅的故事》一文中,有一段天鹅破冰的经过的细节描写。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在默读的过程中,请你们把最使你心动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画出来,并在旁边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生经过三分钟默读后,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师:你们画出来了吗?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进行分享。
  生1:这两段中最打动我的词语是“重重地”这一个词。因为从这个词中我感受到了天鹅扑打冰面的力量非常大,整个冰面都被它震得颤动起来。
  生2:我读完这两段后,觉得描写最生动的是“像石头一样”这个比喻句,从这个比喻句中,我感受到了老天鹅像石头一样硬,它落下来时速度非常快,力量也非常大。
  生3:我画的也是这一句,“像石头一样”,不仅说明了老天鹅的身体像石头一样硬,而且也说明了老天鹅破冰的决心十分坚定。
  学生的观点都很鲜明,回答时语言表达也十分有条理,说明也到位。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针对文本进行“静思默想”式的品读,能够让学生更深入、更完整地感受语言的内在韵味,长此以往能够充盈学生的语言智慧。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还本求真,要以学生为本开展有效品读,而不能“死捧教参”对学生进行灌输。阅读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品读,才能让学生在文本中融入自己的心境、情感和灵性,从而培养良好的语言智慧。也只有这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大放异彩,成为学生生命中的精神享受。
其他文献
浙江常山县教研室特级教师 章师亚(评析)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依托练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试一试,这句你会吗?  (课件出示:枯藤老树昏鸦,小 流水人家。)  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师:真能干!再来试试这一句。  (课件出示:一 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师:最后一句可难了,看行不行!  (课件出示:春雨断 人不渡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好书、交流体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2.能具体、生动地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3.通过对好书的标准及其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进一步认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热爱书籍、喜爱读书的愿望。促进学生逐步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己读过的好书,努力用自己的语
《走近“虫”字家族》是我根据萧启宏先生《虫的演绎》改编的儿歌,作为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的材料,我指导学生开展了有趣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该活动参加了全国第六届字理识字研讨会,获评优课一等奖。  儿歌的全文如下:  空中蜻蜓水边蛙,  土里蚯蚓河里虾。  蝼蛄毁堤蝗虫害,  螳螂捕蝉蝴蝶花。  这首儿歌中出现了15个带有虫字旁的字,我将其集中整理呈现,引导学生认识汉字“同形同宗”的规律,同时通过对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充分认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案例: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俗话说,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共同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会有什么疑问?  生1:天游峰在哪里?  生2:天游峰
“预设”是新课程改革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所谓“预设”是教师面对教材和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而预先设定的教学基本定位和假设路径。“生成”指事物的发生、形成。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就像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对矛盾,我们只有科学地加以把握,巧妙地“驾驭生成”,才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而文言文传承着千年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小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通过我们的课堂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  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中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任务,这一任务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
提问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必备环节,但是否问得越多效果就越好呢?其实不然。有效的提问能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课堂教学机智,还要拥有高超的提问艺术。笔者收集了几个公开课阅读教学的提问片断,在此进行赏析,以期挖掘出提问艺术的精华。  片断一:用目标来设问,找准切入口  这是一位教师在教《爬天都峰》的阅读教学片断。为了让学生了解天都
“人生聪明识字始”,而写字教学则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一年级的写字教学尤其要抓好起步,夯实基础。那么,如何在实践中抓准关键、突破难点,让教学早日纳入正轨,并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呢?我认为,可以着重放大以下三个细节。    细节一:善意提醒,狠抓姿势  写字讲究姿势,坐姿、握笔方法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练字效果,所谓“势不成、事不顺”就是这个道理。刚入学的学生,通常有弯腰驼背、
作文能力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作文,对作文感觉非常新鲜、新奇,教师在课堂作文教学中应注重指点学生作文的途径,引导学生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习作6”时,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练习。  题目是这样的:“文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它们毫无怨言地为大家服务。这次习作课,
书名:中华传统文化与健康心理学  作者:熊韦锐  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  ISBN:9787030489951  定价:58元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竞争压力的与日俱增,心理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当今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隐形杀手”。基于此,心理学研究的热度持续增加,衍生出的以健康心理学为导向的多元化心理学研究课题更是不胜枚举。学者们也渐渐发现,把中华传统文化引入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