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细节 事半功倍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聪明识字始”,而写字教学则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一年级的写字教学尤其要抓好起步,夯实基础。那么,如何在实践中抓准关键、突破难点,让教学早日纳入正轨,并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呢?我认为,可以着重放大以下三个细节。
  
  细节一:善意提醒,狠抓姿势
  写字讲究姿势,坐姿、握笔方法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练字效果,所谓“势不成、事不顺”就是这个道理。刚入学的学生,通常有弯腰驼背、歪头歪脑、执笔不当等错误姿势,因此他们尤其需要规范的矫正和严格的强化训练。
  基于一年级学生爱学乐学、可塑性强的身心特点,在写字准备课上,我首先会请他们合作表演一个故事《七八岁的“爷爷奶奶”》,让他们在笑声中明白写字姿势错误带来的可怕后果。紧接着,我又教学生《写字姿势歌》,写字前让他们边诵读边摆正姿势,以确保每个学生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为了纠正和预防学生歪头歪脑等不良姿势,落实“三个一”要求,教握笔姿势时,我着重抓了以下三点:⒈指导学生在笔尖上方的卷笔痕迹处(约一寸)绑上一根细皮筋,以帮助其迅速握对位置。2.重点、反复示范笔尖向前伸约45度,指导孩子做到手腕自然放松,不“拐弯”。3.教会学生轻轻握笔,放松肌肉,也就是右手食指鼓起两个小关节(做到关节没有瘪进现象)。当然,正确姿势的到位与保持,离不开教师的反复强调,更离不开表扬激励与培养兴趣,所以我又让学生通过做手指操,边诵儿歌边摆姿势,过关争夺“姿势星”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切实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细节二:四步一环,扎实训练
  由于汉字的字形复杂,结构多样,笔画变化多端,单靠在田字格里反复机械地抄写巩固,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费力不讨好。通过近两年的写字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一练二看三记四写”的四步一环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
  1.练笔画,打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写字基础在笔画。笔画教学须一丝不苟,笔笔到位。初教笔画时,我通常会不遗余力地逐一讲解示范,让学生看清行笔,明确位置,先描再仿,逐一过关。必要时,我会在学生作业本上逐一范写,让其描红仿写。尽管起步时比较累,可事实证明,学生的笔画写得规范、到位、美观,为日后写好生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⒉看字形,明结构。学龄儿童的知觉常表现得较笼统,认字形时,学生如果观察得不仔细,往往会发生笔画增减、偏旁混淆等错误。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结构,找准关键笔画,以确保第一印象正确清晰。在教学字形时,我常让学生把汉字宝宝当作“一个人”看,让他们通过观察不同写法的美感差异,在比较中欣赏汉字中由笔画搭配带来的稳定美、平衡美、形象美,如“木”、“山”、“人”等独体字。对于上下、左右、半包围等结构相对较复杂的合体字,我则教他们把汉字看成是“两三个好朋友”。这样一来,合体字在学生眼中是两三个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的好朋友,它们虽有区别,但在关键笔画处却永远互谦互让、相依相应。训练时间一长,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看整体、抓关键的观察方法,轻松闯过了字形关。
  ⒊勤书空,描字体。有意识记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告诉我们:教师教学生字时,必须及时让学生集体书空或在桌面自主书空,迅速巩固,以此预防学生养成书写时写一笔、看一笔的拖沓习惯。这样,有了先前的手书心记,学生再按笔顺描红,自然就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了。
  ⒋教方法,巧仿写。通过三四遍的描红,学生基本记熟了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这时教师教学生仿写,需要求学生做到:集中注意力、看准田字格、准确落笔(关键是写准起笔的位置和中线附近的笔画),力争一次就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整洁。教师通过这样的日常提醒,能逐步帮助学生养成想清落笔、从容书写的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学习写字的全程,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握笔方法、写字姿势、运笔情况和写字习惯,并及时给予评价指导,进而帮助每个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习字习惯。
  
  细节三:评价激励,循序渐进
  对学生而言,写字是个细腻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能静心书写,一步一个脚印。苏霍姆林斯基说出:“以儿童劳动的欢乐,唤醒隐藏其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中的一条金科玉律。”于永正老师也曾说过:“进课堂前,我准备了不下一百顶高帽子。”于是,我拿起了表扬的武器,及时肯定每个学生的努力与进步。在同桌伙伴的互评互帮、家长的日常督评下,我班通过写字姿势星、优作笑脸花、写字进步星、写字小明星的晋级评选和展览优作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练字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带着希望,带着自信,在鼓励中自觉“向规范靠拢,向优秀看齐”。
  综上所述,一年级写字教学若能切实抓准并放大以上三个细节,真正把规范与效率、严格与趣味、激励与期待,融入日常教学,我深信一定能让“教者从容、学者轻松”,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中西文化的本质差异  在近期召开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以耶鲁大学为首的不少外国校长指出,中国学生的缺点就是“太听话”了。对此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认为,中国的学习文化与西方的学习文化差异,来自两种文化的本质差异。  中国文化中的信念、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都是以群体为核心,在人伦态度上崇尚谦虚、谨慎、含蓄、内敛。学生自然不敢张扬个性,表现创意。而西方则强调以个人为主体,强调个性的张扬,对待
充满积极、愉快的教学情绪,会使智力发展获得最佳效果。因此,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仅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精妙的课堂开场白至关重要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导入新课可谓别具一格。  师:我姓孙,咱孙家有个名人,他叫孙悟空。大家知道他有什么本事吗?  生:他会七十二变,想变什么就变什么。  生:他武艺高强,斩妖除魔。 
长期以来,小学阅读教学为了追求结果的完美,内容的全面,大大忽略了对教材个性的解读,对学生阅读个性的研究。因此,在一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成了宣读教材,宣讲教参的机器人,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  要走出这一困境,涉及的因素很多,但笔者认为“学会选择,学会变化”应是语文教师必须运用的最基本的教学策略。  一、 学会“选择”,课堂阅读教学才有植根之处  阅读教学等于一个庞大的集装箱,集字、词、句、段、
浙江常山县教研室特级教师 章师亚(评析)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依托练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试一试,这句你会吗?  (课件出示:枯藤老树昏鸦,小 流水人家。)  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师:真能干!再来试试这一句。  (课件出示:一 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师:最后一句可难了,看行不行!  (课件出示:春雨断 人不渡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好书、交流体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2.能具体、生动地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3.通过对好书的标准及其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进一步认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热爱书籍、喜爱读书的愿望。促进学生逐步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己读过的好书,努力用自己的语
《走近“虫”字家族》是我根据萧启宏先生《虫的演绎》改编的儿歌,作为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的材料,我指导学生开展了有趣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该活动参加了全国第六届字理识字研讨会,获评优课一等奖。  儿歌的全文如下:  空中蜻蜓水边蛙,  土里蚯蚓河里虾。  蝼蛄毁堤蝗虫害,  螳螂捕蝉蝴蝶花。  这首儿歌中出现了15个带有虫字旁的字,我将其集中整理呈现,引导学生认识汉字“同形同宗”的规律,同时通过对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充分认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案例: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俗话说,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共同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会有什么疑问?  生1:天游峰在哪里?  生2:天游峰
“预设”是新课程改革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所谓“预设”是教师面对教材和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而预先设定的教学基本定位和假设路径。“生成”指事物的发生、形成。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就像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对矛盾,我们只有科学地加以把握,巧妙地“驾驭生成”,才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而文言文传承着千年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小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通过我们的课堂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  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中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任务,这一任务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
提问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必备环节,但是否问得越多效果就越好呢?其实不然。有效的提问能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课堂教学机智,还要拥有高超的提问艺术。笔者收集了几个公开课阅读教学的提问片断,在此进行赏析,以期挖掘出提问艺术的精华。  片断一:用目标来设问,找准切入口  这是一位教师在教《爬天都峰》的阅读教学片断。为了让学生了解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