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油画艺术达人马建成作品探析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24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湖南油画艺术达人马建成先生作品的特色,进而为发掘与研究当代湖湘艺术学者提供良好的视角,对探索湖南美术史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个案研究价值。通过资料调研、文献分析、作品鉴赏走进马建成的艺术人生,挖掘出马建成油画作品的三个特点。在“创新传统审视”方面,对传统艺术观念进行解构与创新,体现作者对美术思潮的积极响应;在“巧借民族题材”方面,以藏族的喇嘛和殿堂为创作载体,表现自己独到的艺术感悟;在“追求意象表现”方面,通过对天空和云象的描绘,传达出画家对意象表现的创作追求。
  关键字:马建成  油画创作  创新审视  民族题材  意象表现
  一、背景
  油画作为一种舶来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脉络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1601年,意大利天主教神父利玛窦(1552-1610)向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进献西方藝术品,其中天主像、圣母像等油画作品的写实程度让中国人大为惊奇。由此,西方油画艺术在中国自上而下开始传播。随着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迁,油画艺术在中国历代文人及油画家的探索与发扬中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建国以后,湖南油画艺术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自“85美术新潮”以来,湖南油画界人才辈出,创作出了不少具有现实意义、发人深思的油画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具有扎实的功底、开阔的视野、敢于探索的精神,并致力于从不同的方面探求油画语言的表现力,推动了湖南油画艺术的发展。马建成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作为一名油画艺术家,马建成潜心于油画创作,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在油画领域勤奋耕耘,硕果累累。初看马建成的油画作品,无法不为之动容,他的油画作品都是以自身经历与体验为基础,并进行深入发掘的创作。无论是作品所呈现出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创新,还是借助民族题材以丰富个人艺术特色的主张,又或是对自然场景进行描绘所传达出的意象,无一不在强调着他对油画艺术的追求与热爱。
  二、马建成简介
  马建成(1962—),籍贯辽宁沈阳。因其父亲于解放初期南下来到湖南,所以马建成出生在湖南,成长在湖南,是一名有着北方血统的湖南人。马建成是在湖南这片热土踏上了油画创作的征程,尤其是1984年(22岁)“85美术新潮”初期,当时就职于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的马建成,与湖南师范学院美术系(现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十六位毕业生(1977-1981级)组成了“0艺术集团”。作为“0艺术集团”的发起人,马建成筹办多次展览,立志将湖南美术的画会群体从地方平台提升至全国级别的艺术团体。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展览,马建成认为在追求前卫思想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与阅历,这一理念为他后期创作的油画作品埋下了伏笔。1987年(25岁)其油画作品《他们从黑暗中轻轻走出》参加庆祝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获得佳作奖;同年,油画作品《大结集之三》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日本巡回展,刊发在《中国美术报》上。1991年(29岁)油画作品《曙光——1919年5月4日晨》参加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刊发在《江苏画刊》上;另一幅油画作品《圣殿之一——高原的太阳》参加由中日两国联合举办的“中国的四季”美术展,获得铜奖。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商业浪潮的席卷而来,湖南美术界开始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1993年(31岁)马建成暂时割舍油画艺术创作,选择去深圳从事设计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1996年(34岁)他带着新鲜的设计理念以及日益提升的艺术管理能力回到湖南,一方面继续从事热爱的油画创作,另一方面着手为湖南美术届搭建交流的平台。2004年(42岁)马建成发起并成立全国首家最具专业性、学术性、权威性的省级协会——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2005年(43岁)筹备建立湖南首个艺术创意园——西街创意领地;2012年(50岁)发起并成立湖南省油画学会。如今,马建成担任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南省油画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等职务。其个人荣誉也数不胜数,曾被评为中国画坛百杰、湖南省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湖南省宣传系统“三创一争”先进个人等等。虽然职务众多,但马建成仍执着于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油画的创作之中,通过画作真情实意地传达出其个人的艺术追求。
  三、马建成油画作品探析
  纵观马建成的油画作品,可以概括为“创新传统审视”“巧借民族题材”“追求意象表现”等三个特点。在“创新传统审视”方面,他对传统艺术观念作各种解构与创新,极力寻求当代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巧借民族题材”方面,他以藏族的喇嘛和殿堂为创作载体,并将自身的情感以及对艺术的追求与其相结合,彰显出个人的艺术感悟;在“追求意象表现”方面,他通过对天空和云象的描绘,传达出画家对意象表现的创作追求,讲述对人生阅历的思考。
  1.创新传统审视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是中国大陆美术思潮风起云涌的阶段,“文化热”以及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广泛传播和影响,推动了中国美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尤其是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的举办,艺术家开始对传统美术观念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85美术新潮”运动。随后,全国各地开始涌现出大批青年艺术家群体,这些青年艺术家对于自我认同以及自我价值的追求远远超过艺术本身。在享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美誉的湖南,由马建成于1984年底发起并成立的“0艺术集团”在“85美术新潮”中也呈现一派活跃的景象。这一年轻的艺术团体将西方现代艺术语言融入绘画创作,其表现形式不受传统观念束缚,只在于追求自我个性的表达和创作灵感的自由。
  1985年12月25日,“0艺术集团”在湖南长沙烈士公园中的浮香艺苑推出首届作品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马建成创作的油画作品《游离于夜晚的妯娌家族》。这幅油画作品以“妯娌”人物形象为主体,并融入了于长沙出土的《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中的部分元素。在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中,却包含着马建成对传统艺术观念进行解构与创新的主张。他致力于从湖湘文化的根系上寻求油画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并从中提取出部分元素融入画面,经抽象变形后,创作出了这幅在“85美术新潮”中极具代表性的油画佳作。纵观整幅画面,马建成用近乎岩画或涂鸦般的笔触来刻画人物形象及环境场景,其构图十分饱满,“妯娌”人物形象位于画面中间,右上角有一轮太阳,太阳中有一只“金乌”,“妯娌”之间是相互垂落的扶桑树等等。在色彩方面,马建成一反往常用鲜艳色彩带来强烈冲击的倾向,而是选用暗沉、灰蒙的颜色对画面进行描绘。对于当时的观者来说,在这些看似纷乱的整合中,虽然看不到固有模式的“美”,但是对马建成而言,其创作的意图当然也不全是给观众“美的享受”,因为这是一次反传统绘画风格的探索尝试。这种解构与创新的理念是如此强烈,不仅反映出湖南青年艺术家群体在85时期的共识性,也体现了处在美术思潮中的马建成个人基于湖湘文化、创新传统审视的探索与表达。   2.巧借民族题材
  在“0艺术集团”成功举办首届作品展后,1986年(24岁)马建成又发起了“湖南青年美术家重走长征路”艺术考察活动,旨在加强生活积累、丰富人生体验。这次考察以红军长征路为主线,途径江西、贵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在这段考察的旅程中,西藏民族所特有的宗教文化和生活气息深深吸引了马建成,尤其是凝重肃穆的殿宇和虔诚祈祷的喇嘛。于是,马建成开始思考在自己的画作中呈现出一种生动的、可被感知的西藏民族文化。藏族佛教殿堂作为民族艺术的象征之一,给人宏大与坚韧、雄浑与神秘的感受,而在面对专心修练佛法、虔诚诵读经文的喇嘛时,他又感受到了宗教文化的力量。至此,马建成被这种民族的、宗教的情怀所萦绕,创作出了大量关于西藏民族题材的作品。
  其中,以喇嘛为图式的“大集结”系列作品和以宗教殿堂为题材的“圣殿”系列作品,就是马建成对民族题材运用的集中体现。“大集结”系列作品不单单是对创作题材的突破与创新,更是一种个人体验所转换出的对西藏民族和宗教艺术的特殊情结。作品《大集结之五》中,喇嘛们集结在一起,他们排与排之间相错坐开,有的独自低头祷告,有的与周围同伴小声探讨,仿佛在为诵读经文做准备。从色彩方面来看,画面的整体色调以喇嘛僧服的红色为主,富有宗教所特有的神秘气息。为更加凸显人物形象,马建成自四周向中心增强色彩的明度,将人们的视觉中心点置放于画面中间的那位喇嘛身上。他凝视前方,目光坚定,透露出对佛教的虔诚和笃定。在《圣殿之八》中,一位路过的喇嘛凝视着殿堂,他口中喃喃自语,仿佛若有所思,而殿堂的大气恢弘、红墙的神秘高远以及远方的云净天空,形成一种强烈的宗教神圣感,这种人物与场景的和谐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我们置身于画面之中去感受。另一方面,马建成有意地扩大殿堂在画面中的占比,画面中的喇嘛是那么渺小,而殿堂又是如此高大,似乎殿堂已经成为喇嘛的庇护所,支撑着他们的思想和信仰。在马建成的画笔下,殿堂和喇嘛等西藏民族题材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既赋予了画作一份“神气”,也使得他自身对艺术创作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3.追求意象表现
  “意象”是中国绘画当中的重要美学范畴。早在先秦时期,《易·系辞上》中就已经提出了“言不尽意”和“立象以尽意”这两个相关命题。后来,晋人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进一步阐述“言”“象”“意”三者之间的超越关系。这些论述对中国绘画美学中“意象”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绘画领域中,意象是艺术家将心中之意映射在原象之上,以此来传递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他们看来,这种艺术形式既不是再现自然的写实绘画,也不是纯粹主观的抽象艺术,而是客观物象之形态与主观精神之外显的相加之和。随着艺术研究与创作方法的不断深化,“意象”概念被广泛地运用在艺术家的绘画创作中。
  欣赏马建成的油画作品,不难发现其追求意象表现这一特点,他常通过对自然场景中天空和云彩的描绘来展现他的内心世界。他画中的天空很高很远并带着形态不同的云象,马建成将他的这些作品命名为“云”系列。的确,马建成尽数将他要表达的情感都集中到对云的描绘上,云象越浓重,画面效果越强烈;反之,云象越疏淡,画面则越趋于平静。作品《云·陨》给人气势磅礴之感,乌云以团状聚集笼罩着天空,隐隐透出风暴的前兆,云端之下是四周被荒漠包围着的宫殿,在广阔的平原和灰蒙蒙的天空下更显苍茫。马建成在创作中有意地扩大天空和乌云在画面中的占比,以更好地体现出“黑云压城”之势,同时他又缩小宫殿的比例,使宫殿在与四周环境的对比下看上去是如此的渺小且遥远。马建成将乌云的汹涌来袭象征是困难即将到来,将宫殿的渺小象征是人们心中度过难关的希望,这是他在体味、理解人情百态之后,通过画作传递出的一种对人生历练的感悟。又如,在作品《云·阙》中,天空中的乌云逐渐散去,各个云团之间的缝隙还透出几束光亮,天空之下的戈壁若隐若现出一些残存的土坯和巨石,似如一座被风蚀已久的城廓,给人以饱经沧桑的感受。好在远处乌云散去之后,遗留下浅浅的一抹余晖,这抹余晖寄予着新生的希望,象征遇到的困难已经过去、光明即将到来。如果说《云·陨》是建立于对人生中遇到困难时的一种忧虑,那么《云·阙》则是经历之后的一种豁然。马建成以其彻净之慧眼造就于绘画作品某种对心灵的牵制力,使我们内心为之感动并久久回味。
  结语
  随着社会思潮、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趋势,油画艺术在不断地创作与探索中逐渐呈现出崭新的格局。翻开湖南油画史,马建成的油画艺术作品独具特色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湖南油画界的艺术达人。他的油画艺术带给人们一种传统与现代、形式与内容、物象与意象这三种层面相生相融又极具个人特色的视觉体验。马建成有着对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见解,他注重作品的构图、色彩、肌理等油画语言带来的形式美感,并尝试对传统艺术观念加以解構与创新,以此来推动湖南油画艺术的发展;马建成以独到的人生体悟与丰富的艺术细胞为他的民族题材画作赋予点睛之笔,他对藏族同胞的生活气息和宗教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逐渐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油画艺术风格;马建成善于追求意象表现,他将主观的心智、情思融入客观的物象之中去体会、领悟,呈现出他对人生大境界的思考,画作也饱含他主观情感的构图与意境。探究马建成的油画艺术作品特点,不仅能够为发掘与研究当代湖湘艺术学者提供良好的视角,也对探索湖南美术史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个案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水天中.油画传入中国及其早期的发展[J].美术研究,1987(01):57.
  [2]何煦.高尚与优美——马建成先生的艺术情结和艺术创作[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3(10):62.
  [3]周宇超.“85美术运动”成因探析[J].文化学刊,2020(01):117.
  [4]李晶晶.“85美术新潮”与湖南当代艺术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10.
  [5]樊波.中国绘画的意象构成以及思想渊源[J].美术,2019(06):11.
  [6]刘采.轻风·云翥——关于马建成的艺术[J].创作与评论,2014(01):124.
其他文献
学画记  1988年我同内人一起跟来自广西的画家周氏兄弟学画。在这之前,我虽然对绘画很有兴趣,却一直敬而远之。原因是我从小学开始,美术就是最差的一门课,每次劳作都做得一塌糊涂。所以我想这辈子大概只能像我对音乐一样,站在旁边做一个欣赏者了。  在开始学画之前不久,台湾的诗人画家楚戈来芝加哥我家作客,谈到学画的问题时,他说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画家,只要肯学,谁都能画,他自己就是一个好例子。这给了我很大的鼓
期刊
绪论  亲自用在地天然媒材做颜料、制纸从事绘画创作的艺术家——洪晧伦,深刻体认到走进土地自然、回到古代的智慧与道德方向,或许是现代生活中万家争鸣、彼此间没有共同的美感认同的一种解方。多年来洪晧伦的绘画从自然材料起头,独立试着去把过去艺术家的材料工艺精神性给找回来,并以传统道德价值观与现代精神去反复检视,以互相能够认识与欣赏的自然系艺术创作生活实践,以亲身实证去探索一条师法自然的大地原色艺术生活之道
期刊
艺术家许峰,出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社会人口学的概念来看,这段时间特指我国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而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八零后艺术家代表人物之一,近些年以来,“兔子”这一形象的根植深入,是许峰艺术创作的主要元素之一,而“兔子”的符号确立和图像输出,无疑成为其艺术具有一定辨识度的语言载体。  “兔子花开三万遍”出自于元代诗人杨维桢(1296-1370)七言律诗《修月匠歌》:一归兰路不知年,兔
期刊
有时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当你过于用心去揣摩、去研究它,反而会进入一时的盲区,让你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我们不妨转移注意力,去做其它的事情!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任何行业、门类都有相似相通之处。  我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走入一时的盲区,我的工作是在电视台播音,每天会有大量的稿件需要录音。有时会有吐字归音的力度不够、归音不到位的现象,所以我也经常思考如何让声音更温暖、更圆润、更饱满。沉思中,我自然地想到
期刊
2017年北京匡时秋拍会,张路的《烹芝图》以人民币414万元落槌。从拍卖会上随附的大阪市立美术馆展览证书复印件中了解,该画曾于1979年在大阪市立美术馆展出,被日本藏家村上舆四郎、近藤尊等递藏,随附题签中有“仙人图村上舆四郎藏”字样。作品题盒题记:“己丑冬日拜观,九江”。题盒所署年份“乙丑”,但究竟具体何年,拜观者“九江”为何人,则没有更多信息佐证。至于该画何时流入日本,又于何时回流,其间经历了怎
期刊
摘要:白蕉,海上才子,狂名至大。身边挚友亦多操行如侠士。白蕉为人重品德而轻名利,一生清贫,常“于黑墨白米之间每相为短长”。白蕉一生狂傲,他的狂是在艺术上不甘人后,有着一种纵横上下、捭阖千古的豪气;他的狂是自信,亦是不人云亦云,更是敢于讲真话,但也正是这份狂傲与直率,令他一生受尽磨难。  一、狂傲名士论白蕉其人  2011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挥洒云间——白蕉书画展作品集》,封面上的照片,白蕉一袭
期刊
天有不测风云。惊闻湖南美术馆事业的先行人、收藏大家黄跃武先生不幸因病于2020年8月21日辞世,终年61岁。噩耗传来,我的视线瞬间一片模糊。残酷的现实难以让人确信和接受,毕竟“花甲之年”并不算老,毕竟他还有众多的艺术梦想有待追寻……  我们记得:本世纪之初,从小就酷爱艺术的他带着经商办企业原始集累的500万元(现值约2000万)资本,雄心满满地筹划着要在长沙建造一座规范的美术馆,旨在搭建一座艺术与
期刊
自古,青田石被文人大量用作“雕刻图书印记”,所以在青田,人们统称出产青田石的矿山习惯为“图书山”,青田石为“图书石”,青田石雕为“雕图书”。凡此种种,意味着青田石和青田石雕的背后有着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和悠久的人文历史,从而名誉千秋,图书传世。  青田石雕,以青田县所产之青田石为主要原料,独特的青田工精雕而成得名,是全国首个取得石头类艺术品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史以
期刊
摘要:艺术与神话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远古文明中的巫术仪式到艺术历史学里的荷马史诗,从文艺复兴坦培拉上的旧神黄昏到如今好莱坞文学里的现代新神崛起。艺术的发展似乎永远离不开古典神话的滋养,从对自然的模仿,到主体意识的跳脱,从干涸时期的回溯,到攀援古典的新文艺复兴,神话与艺术互渗互溶。在这种互溶的情境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我们看到神话通常是一种神圣的叙事,它对讲故事的人具有一定宗教或精神意义,所
期刊
夏公湘平,湘潭人氏,字迪善,德龄堂主人,庚午属马也。夫鲐背之年犹自鹤发童颜,目若朗星,逸气遒拔,风度翩然。每逢高朋雅集,丰神萧散,巧捷万端,觌面者无不称奇!昔闻先贤有 “耽书遣百忧”“寿从笔端来”之言,今始信也。  公垂髫之年,闾巷唤作湘伢子。其祖翁乃乡贤,以丹青闻于乡里;其父善书,尤工真隶。当是时也,兵燹灾眚,路实多岐,丝无定色。乾坤颠踬,楚地学风反炽。公出身耕读之家,却好五色涂鸦。一日偶得祖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