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中访谈调查的语境应用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1070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门实践科学,教育研究方法的规范使用对教育研究成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尽管一直以来以实验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量化研究有着极为强势的方法价值导向,但以访谈调查为基础的质的研究方法也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是主观建构与客观型构的统一,量化与质性方法并不存在必然对立,而是具有相容性和相互补充解释的作用。”而语境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背景的一种客观存在,既存在于主观建构之中,也与客观型构不可分离,因此,不管是量化研究,还是质性研究,都无法回避且必须科学处理语境带来的问题。
  
  一 “语境”探源
  
  “语境”一词最早由波兰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提出。他在南太平洋考察中把当地土著人的语言翻译成英语时发现,土语里的有些词语若是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就难以琢磨其含义,语言环境是话语理解不可缺少的考虑因素。后来,他在给奥格登(Ogden)和理查兹(Richards)所著的《意义的意义》一书所写的补录中提出并阐述了语境这一概念。他认为语境有两种:“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nf culture)。前者指与语言交际活动直接相关的客观环境,后者指语言交际活动参与者所处的整个文化背景。两者都属于非语言语境的范畴。他认为一句话的意思并非仅是构成其词语意思的简单相加,而是依赖于特定的情景语境,并认为某一特定的交际中都有文化语境的渗透作用。此后,英国语言学家约翰弗斯(Firth)继承和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语境思想,并形成了语境理论。他认为语境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情景语境上,并从语境和社会的角度研究语义的产生。其学生英国功能学派语言学家迈克尔哈里德(Halliday)则把语境解剖为三种情景因素:语场(field),即语言产生的具体环境及话语双方所谈论的事情;语旨(tenor),即话语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语式(mode),即话语交际所采用的的媒介方式。此外,以他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语境并非仅是涉及语言使用环境的一个概念,而是从符号学角度解释语言使用的抽象的一个理论范畴,用于描述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l和语言体现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境有三个层面: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情景语境(context ofsituation)和上下文语境(context of co-context)。这三种语境同时存在于话语中,并对话语理解产生积极的作用。对语境进行研究的还有美国人类学家戴尔海姆斯(Hymes)。他在《语言与社会背景相互作用的例子》一书中将八个要素纳入语境范畴并用SPEAKING一词概括为:场景(setting)、参与者(participant)、目的(ends)、信息交流的次序(act sequence)、信息交流的核心内容(1(ey)、交际媒介(instrumentalities)、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规范(norm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rpretation)和语类(genre)。
  国内学者大多认为语境包括语言知识和非语言(语言外)知识。语言知识可分为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和对语言交际的上下文的了解。构成语境的非语言知识可分成三大类:一是背景知识,二是情景知识,三是交际双方的相互了解。也有学者将语境分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是就书面表达而言,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是就交际语言而言,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话题、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要、职业处境等。
  综观国内外学者的语境定义及分类尽管各持己见,其实是以不同方式表述了同一内容:语境涉及了所有的语言、非语言因素和背景(Crystal,1985)。
  
  二 访谈对语境依托的理论分析
  
  访谈,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者“寻访”、“访问”被研究者并且与其进行“交谈”和“询问”的一种活动。访谈的本质就是访谈双方有目的的语言交流活动。一方面,访谈是属于定性研究范畴,“研究者必须使自己置身于自然的研究情景当中,进入研究对象的日常社会生活世界,接近研究对象,使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处于同等的位置。研究者试图体验、理解,从而解释某些现象和研究情景中他人所持有的观念和建构意义”。另一方面,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具有一套明确一致的规范。语言的种类繁多,语言使用者不仅要在共同遵守习惯化的语言规范下,而且要从语言产生的背景出发,才能顺利清楚地表达与接受,才能交流思想感情达到相互了解。因此,语境对访谈的影响不可忽视。
  访谈法建立在诠释学、建构主义的基础之上,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要把访谈作为一种“言语事件”,主动对这种言语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研究,诠释和建构言语事件的意义,从而揭示出深层次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上。再者,访谈双方都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进行访谈活动的,带有文化历史的“烙印”,访谈者立足语境对访谈过程进行导控、对访谈结果的分析,才能保证访谈的效度。
  
  1 访谈对语境依托的诠释学分析
  前诠释学要求把理解者置于被理解的“本文”语境之中,使理解主体进入历史并以自己的体验重新解释历史;当代诠释学发展了前诠释学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施莱尔马赫认为:所理解的本文必须置于它赖以形成的那个历史语境中,本文的意义不能仅仅依赖于对语言的共同性之分析,更要通过读者对作者的“心理重建”,即再现作者创作“本文”时的心境,并以此进入作者,“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考察对象才有可能。就访谈而言,访问者扮演着“读者”的角色,被访者扮演着“作者”的角色,“本文”就是访谈双方的语言交流信息,要对访谈的“本文”进行理解,就需要访谈者进入被访者的历史语境和心理语境,对语境的分析与构建的重要性显然可见。
  
  2 访谈对语境依托的建构主义分析
  访谈的最终目的是从被访者的言语中分析并提炼出要义,不管是访谈过程的导控还是访谈后的整理与反思,都是访谈者围绕访谈主题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而这种意义建构的最直接依据就是访谈双方的语言交流信息。对语言交流信息的理解必须要立足语境,访谈者需要把被访谈者的话语置于他所处的语境,才能对语意进行准确的判断、科学的转化以及深刻的理解,这是访谈者进行意义建构的基础。否则,置语境于度外的意义建构是游离于事实材料的,容易导致对访谈结果的错误判断。如果把访谈当作一种学习方式或学习过程,访谈对语境的依托则可以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要素做以下分析:
  (1)访谈者需要做的“情境”创设是一种“情景语境”的创设,如时间、地点等的选择。   (2)访谈双方“协作”、“会话”都属于“内部语境”范畴。“协作”、“会话”是建立在双方态度、知识水平等共通的基础上,而这“共通”是以内部语境作为桥梁。比如,如果访谈者营造与被访者态度、习惯一致的访谈气氛,帮助被访者置身于“与日常语言习惯、语言环境相符合”的访谈,就更能和谐、深入地挖掘信息。
  (3)“意义建构”则是指访谈者以访谈双方所处的语境为背景,对访谈的内容进行判断与意义建构。对访谈者而言,既要结合被访者所处的语境进行话语的理解分析,也要尽可能避免按照自己的习惯性语境片面地决断,否则很容易曲解访谈内容,造成资料采集失真。维果斯基在他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中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不可忽视。从语境角度理解,在访谈中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正属于“文化语境”的范畴。
  
  三 对访谈调查中语境应用的建议
  
  访谈法的应用过程中各环节都对语境有所依托。根据访谈法的特点及语境对访谈的影响方式,本文将访谈法中涉及的语境分为外部语境(包括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和内部语境。对它们的应用可以参照以下策略:
  
  1 以被访者所处的文化语境作为基调设计访谈提纲
  访谈是研究性的交流活动,通过访谈者的主动询问、被访谈者的真实倾诉从而建构研究问题的理论意义。有研究表明,对访谈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双方交流的意向、谈话的内容、对对方文化的理解和有效运用等诸多因素,而绝不仅仅是句子、语法和词汇。不了解被访者文化在交流、沟通运用上的体现,而只是套用访谈者自身的文化和习俗,往往是造成交流障碍的原因。因此,从访谈提纲设计开始就应该以被访者所处的文化语境作为陈述基调。
  (1)选择符合被访者文化语境特征的访谈主题呈现方式。当访谈主题确定后,往往需要细化为访谈提纲。在此同时要对访谈对象进行类化,不同类别的访谈对象应该采用不同的访谈提纲。在此过程中就应该充分考虑访谈对象所处的文化语境对其产生的影响。
  (2)把访谈提纲的书面陈述转化成符合被访者文化语境的口头表述。大部分的研究陈述都是专业化的术语,很多情况下研究者本身都需要费力界定这些术语来厘清它们的涵义、之间的关系,显然,如果被访者不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员(实际上很多情况下都不是),那么访谈提纲的口语转化是不可缺省的。比如,在考察一位农民成为人力资源过程的影响因素时,就不能直接问“您在成长为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这问题中的“人力资源”、“因素”都可能令农民费解,若整个访谈在这样的语言表述方式下进行,农民产生抵触心理是极有可能的,甚至在访谈中途拒绝继续受访。
  
  2 构建适宜的情景语境是访谈效度的基本保证
  被访者对问题回答的真实性直接影响这访谈的效度。使被访者从“被提问”逐渐转变为“主动倾诉”,构建自由、自然的适宜情景语境,才能获得被访者最大限度的配合,才能获取被访者更多的真实信息。因此,适宜的情景语境是访谈效度的基本保证。从情景语境作为语言交际活动直接相关的客观环境来考虑,与之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因素分别是时间和空间。对访谈时间的预约和场所的选择需要以保证访谈效度为基本标准。
  (1)访谈时间的预约要以方便被访者为前提,尽量选择被访者的空闲时间。一是为了体现访问者对被访者的尊重;二是避免被访者在接受访谈时由于其他活动的干扰对访谈效度产生不良影响;三是通过预约与被访者做一次访谈“预热”,避免访谈的突然到来在被访者心理造成本能的抵触。
  (2)访谈的场所的选择尽量以贴近被访者现处的工作、生活或学习场所为宜。一是有利于被访者所谈信息的真实呈现,在必要时进行图片、实物等方面的取证;二是有利于访谈者“设身处地”地体悟被访者所谈,在后期信息整理、分析时能结合当时的语境进行再现、再认。
  比如,要考察中小学教师对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压力情况,就可以选择在这位教师的办公室进行,但要避免办公室里还有领导、其他教师或学生存在的情况。
  
  3 营造访谈双方和谐共通的内部语境
  内部语境指的是说话人编织的逻辑、营造的氛围。访谈者与被访者在融洽的氛围中确定相互关系,被访者才能轻松友好地通过倾诉和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研究表明,人在交谈时,80%的信息来自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语音(intonation)和语调(tone)基于此,访谈要注意:
  (1)访谈者首先要厘清访谈过程中各问题的逻辑关系,按照有利于被访者陈述的顺序进行灵活访谈,避免一成不变地按照访谈提纲所罗列的问题顺序一一对号入座。
  (2)注意给被访者一定的反馈以示在认真倾听。除了语言明示外,还可以使用一些适当的肢体语言比如点头、微笑、眼神交流等,使被访者明确感觉到访谈者的呼应,而不是在唱“独角戏”。
  
  参考文献
  [1]阎光才,教育研究中量化与质性方法之争的当下语境分析[J]教育研究,2006(2)
  [2]Halliday Language associalsemiotic[M],London:EdwardAmold,1978,
  [3]朱永生,语境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65
  [5]朱志勇,教育研究者在质化研究者中的“关系”——一种反思社会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
  [6]潘德荣,齐学栋,诠释学的源与流[J]学习与探索,1995(1)
  [7]王彦,叙事取向的教育社会学研究——从教育现场到研究文本的转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8]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9]杨钋,林小英,聆听与倾诉——质的研究方法应用论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高校教学工作的绩效考评指的是学校在一定时期内,针对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根据绩效管理的需要,运用各种定量与定性的科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表现和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对教师教学方面工作质量的评价,是二级教学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院校对此进行了深度探索,进而提出了一些为现代教学方法建立的评价教学模型,并利用现代的管理理论与人力资源分析理论建立了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  21世纪是教育全球化的
期刊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观念意识不同程度地冲击着我们的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同时,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各种文化的相互交织碰撞,导致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学生缴费上学、自主择业以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等,使学生与学校
期刊
孙露同学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美国纽约市上西区勤工俭学。本文结合我在美国纽约市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所见所闻对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启示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以求对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有所启迪。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1当代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第一,培养“美国精神”,即开拓进取、富国强民的精神;作为美国公民的自尊自豪感;追求个人成才发展机会中的平等自由;注重实际,以勤奋扎实工作为光
期刊
物流行业英语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在物流活动过程中所需要运用到的日常英语用语,用以解决在物流过程中所需的英语实际问题,满足物流行业对物流专业学生在英语知识上的基本需求,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本文以“仓储和库存”这个子项目为例,对项目教学法在物流行业英语学习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及操作流程  1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施一
期刊
一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缺陷的表现  1教育观念过于单纯  从调查结果来看,艺术设计类学生大学一年级时过于注重造型基础的训练从而忽视造型基础对设计基础的转换训练。而二、三年级的学生则过于注重设计的形式而忽视了设计背后的人文思想的传达,在这种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就是匠师(形似而无神)或者工于精而疏于神,即有可能技压群芳,却在人文知识问题面前不知所措。  2教学内容与形式过于单薄  当前,艺术
期刊
一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制作的课件存在的问题  课件作为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制作高质量的课件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一项教学技能。笔者作为教学督导,在日常听课和担任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评委过程中,发现青年教师所做课件中存在着一些典型的普遍性问题,严重影响了课件的审美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问题是:  1语言表
期刊
环境保护行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高校需要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环保人才,尤其是能在生产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环保应用型人才。环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拥有实际生产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相关工艺设备的研发能力,而工程制图在环境领域的运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工程制图的运用以来,迄今为止已在很多行业普及应用,包括环境专业相关领域。熟练掌握工程制图的应用件是社会的迫
期刊
俄罗斯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国家,无论是俄罗斯千余年来的文化沉积,还是它经历了政治经济体制转轨后的变化,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都确实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研究。文化是用来指称人类文明成果中那些历经沉浮而难以泯灭的深层次的东西,是越来越多人的共识。笔者拟从人们所说的思想、观念等精神文化方面来考察俄罗斯文化类型的形成和发展。  一俄罗斯文化类型  文化是社会发展与人类创造的才智在历史上所达到的水平,它既
期刊
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这是党中央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重要任务。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
期刊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以便更好地感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成果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特殊教学方式。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实践环节薄弱甚至缺失的现象,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突破传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