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他者

来源 :鸭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YU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上帝移动棋手,棋手移动棋子
  又是什么上帝,在上帝背后设计了
  这尘土,时间,梦幻和痛苦的布局?(王央乐 译)
  这三行诗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棋手2》中的最后一节。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句,却是他一生所追求的文学主题:永恒和梦幻。他创作的“新小说”智性隽永,既晦涩难懂,又让你欲罢不能。看了他的小说,你才能够理解,为什么海德格尔说哲学已经死亡,留下来的将是“诗”和“思”;为什么中国哲学家尚杰将艺术尊为“第一哲学”。
  将哲学元素注入小说是博尔赫斯新小说最显著的特点。其实,作为哲学家的海德格尔已经将哲学注入文学了,他最重要的哲学理念dasein本身就是一个文学元素。
  “万有中有这样一种‘存在’,它首先意识到,发现到自己的‘有限性’,‘时限性’这就是‘人’,这就是‘dasein’(叶秀山:《诗,史,思》)。”
  从海德格尔开始,世界的哲学家第一次将目光集中到“人”身上,注意到“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栖息不是欢乐地栖息。诗意地栖息是在说dasein悲欢离合的故事。是“神”,是文学给了“这尘土,时间,梦幻,痛苦的布局”,于是哲学和文学合为一体。
  在博尔赫斯《环形废墟》小说的开头,作者叙述一个由从南方河上游来的人潜入了环形废墟。作者没有告诉我们这个人叫什么,只称呼这个人为“他”。这个“他”有极复杂的哲学蕴意。在博尔赫斯生活的年代,“他”“他者”已经成为哲学的重要命题。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 ,他喜欢用人称代词,很少描述具体的人。这是一种带有哲学味的叙述。“他者”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dasein”,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诗意地存在的“他者”,是文学的“他者”,这个“他者”不能是单独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人,要有理想,要有信念,“他”总是要创造一些什么。于是这个“他者”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他要做梦,要在梦中完成一次人类的壮举,小说是这样叙述的,“引导他来到这里的目的虽然异乎寻常,但并非不能实现。他要梦见一个人:要毫发不爽地梦见那个人,使之成为现实。”
  “他”入睡了,开始做梦,梦见了一颗跳动的心,然后又梦到了各种器官。作者说,他梦到这个人跟诺斯替教派所造的人类的始祖亚当一样笨拙,神让“他”给梦中造出来的这个人起名为“火”。“他”不知道“火”是不是真正“活”了,于是命令“火”将一面旗子插在对面的山头上。“火”居然做到了。他又命令“火”到河下游一座废弃的庙宇里让人顶礼膜拜。
  若干年后人类因干旱而濒临灭绝。“他”发现大火向他扑来。他想跳进水里躲避,又觉着活着太累。他起身向大火走去,火居然没有吞噬他。“‘他’害怕地知他自己也是一个幻影,另一个人梦中的幻影。”
  小说结束。整个小说不到四千字。但这小说给了我们多少陌生的链接?在读完这篇小说之后,读者不得不自己去揭开谜底。可这不到四千字的小说究竟有多少“谜底”呢?
  “废墟,他,梦,火,诺替斯教”构成了这部寓言式小说的关键词。博尔赫斯就是利用这五个关键词,在小说中表达了复杂的寓意和深刻的主题。
  1933年,博尔赫斯出版了《讨论集》,该书不仅融合了神学和哲学的思考,还包括了对魔幻艺术的思考。
  博尔赫斯说,在一篇经典的小说中,我们看到的事实可能融进作者自己的经历,但是这些只能从故事中推断出来,他们并不直接存在于故事中。他在一篇评论中说,“超自然的因素和日常的生活纠缠在一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没有任何界限。尽管现代人不再相信魔幻这种东西而是相信所谓的自然法则,但是小说可以为我们保留一些我们自己身上那些一直存在的‘原始性’。”
  卡西尔说,艺术,既不是物理世界的模仿,也不是强烈情感的流露,它是对现实的一种解释。艺术家与他面对世界的关系不是模仿、再现的被动关系,而是要看出世界独特的意蕴,做出独特的解释。
  事实上这个短篇正是通过这五个关键词,写出了一个自传体的小说,通过魔幻手法,写出了博尔赫斯爱情的幻灭。
  女诗人诺拉·朗厄是博尔赫斯一生梦魂牵绕的恋人。她拥有靓丽秀发,她轻盈、高贵又富有激情,就像微风中招展的旗帜。这是博尔赫斯对诺拉·朗厄的评价。在《一头漂亮的红发》这首诗里他写道:
  她走过来,就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我
  她诱人的一面
  就是她那迷人的红发
  令博尔赫斯痛心的是后来朗厄爱上了另一位作家吉龙铎。
  在失去朗厄的那几个月里,博尔赫斯经常想到自杀。他认为自杀是一种最高形式的对肉体的否定。是一种高尚行为。他把诺拉·朗厄当作他的女神,是她将一位诗歌爱好者培养成了作家,是她的爱把他带到了创作的巅峰,又是她把他抛进了深渊。而在深渊里通过她,他可以跟宇宙交流。这痛苦的交流,让他挣扎在生与死的焦虑中,正是爱的焦虑最后让他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巨匠。
  小說不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而是一系列的象征,这些象征所遵循的不是假定的不可知的现实原则,而是艺术魔幻的原则。写作植根于作者的经历,但这种原材料般的经历不能照事实直接传达给读者。
  博尔赫斯在叔本华的哲学中体会到了艺术的真谛。叔本华说,世界是意志的表象。根据叔本华的观点,他认为“艺术——永远——永远需要可见的非现实”。接着他又说:“世界具有引起幻觉的特点,让我们来做任何唯心主义都没有做过的事:我们来寻找证实这个特点的非现实。我认为,我们可以在康德的二律背反和芝诺的辩证法中找到他们。”下面一段更能说明博尔赫斯的创作理念,“最大的巫师就是那位把自己的幻觉作为自主的表现形式从而使自己着迷的巫师”。
  如果现在有人对你说火是世界的始基,宇宙万物源于火又复归于火这个赫拉克利特式哲学命题,你一定认为他是个疯子。但就是这样一个疯子式的理念让博尔赫斯沉醉其中,他沉醉于别的作家勾画不出来的东西之中。在博尔赫斯那里,火不仅是世界的始基,还是爱情的始基。火,这个作为宇宙始基的理念,转变成为感受爱的理念,爱的情绪。火的哲学价值转变为爱情价值。爱本来就和宇宙一样伟大,因为,爱是人类一种强迫性的遗传。爱是人类心灵的始基。
  火的意象是“非存在”,又是存在,因为它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这正是哲学家胡塞尔说的“圆的正方形”,它在现实中不存在,但可以在我们的思想中存在。何为“非存在”?“非存在”不正是魔幻的“存在”吗?不正是艺术的存在吗?
  【责任编辑】 行 者
其他文献
1  孔献科到美国的那一天是个风和日丽的八月天。他走出飞机,进入候机大厅时,看着周围熙攘人流里比例很高的白色人种,却不知怎么在骄傲的同时又混搅着点自卑的感觉。好在周围还颇有几个同机而来的中国学生,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看上去赶得上自己精气神的还真没两个,他便又有些兴奋起来。再想到黛珊就在外面等着,他心头就又涌上点不安、焦灼之类的情绪。  排着长队,到头却只问了几句,就入关了。出关手续终于办完,取了行
期刊
夏日午后,斑驳的阳光透过古槐丰满的叶片,泼洒在寂静的胡同里。砖墙、房檐、地面和屋顶的琉璃瓦上,到处可以看到这光影的流痕。随着太阳一路西行,光影不断变化着,时大时小、时长时短、忽明忽暗,一寸一寸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就好像人的一生,由小及长,由长及老,终究逝去。  大北京六条环路,环环相扣,黑芝麻胡同被圈在了圆心,这圆心被二环外的幢幢高楼大厦、层层车流人海所包围,盛世的喧嚣与浮躁到了这里却戛然而止,胡
期刊
瓦尔登湖  卢梭  是秉烛的信徒  也是沉默的路牌  远处的路陡峭  有人能听到他手腕上钥匙的叮当声  有人听不到  我读《瓦尔登湖》时  正临湖垂钓  无钩、无饵  不远处,有人撑伞,回眸  有人入水,与鱼聊天  那是个雾霾的早晨  短信上说:来的路上  有人罹难。所以  抵达幸福的路途  一直塞车  祈愿树  一些紅布条是新的  一些是旧的  一些是半新不旧的  风吹着它们  风能吹动时  它
期刊
琴 房  哦,后山  真是一个完美的地方  我经常忽然这样自言自语  总觉得是多年前  刚从后山回来,甚至说  还没有回来,一直在那流连忘返  在花草间张望  身体好像被音乐融化的玻璃  我看见的树木,湖水,小船  停在绿叶上的红甲虫  什么都是神奇的乐器  而对于小鸟,我怀有崭新的印象  它们是会飞的口琴  那么多阳光  是铺在那么多石头上的乐谱  脚 步  我不怎么在意,还有多少  剩下的脚步
期刊
对莲的相思,起自大哥那里。  大哥大我十岁。我记事起,他就是一个喜好花鸟虫鱼的人。这份与生俱来的浪漫主义生活观,伴他从顽童到少年到成家立业而至如今的年逾天命。记忆中,他至少养过狗、兔子、鹦鹉、鱼,就像他的身边从来不缺少朋友,他的生活里也从来没有缺席过能跑不能跑的生灵。他高考那年,爸爸为了让他煞下心来好好用功,不惜在院子里起了一个没有房照的“书屋”,安装了取暖设备,为的是让大哥在那个家家户户都居住条
期刊
五 哥  一个村住着  我叫他五哥  那年,五哥在水泥厂打工  遇到哑炮,清理时爆炸了  在医院住了大半年  从此,五哥的身体  和他的命一样  残缺不全,左手丢了三个手指  右手剩下三个手指  左眼成了狗眼,高低都看不见人  右眼视力刚好能看清  自己剩下的几个手指  前几天,我们在村头闲聊  他说:有一回,水泥供不上卖  老板让他们连轴转  每人多给了二百块钱  那么一个寡言、忧愁的人  突然
期刊
春 来  如何丈量出,与上一个春天的距离  捋着一首诗歌痕迹  在扉页里头找到花瓣  枝头的嫩绿桃红,初露端倪  只等一窗春雨  马上就撑破旧事的窄衫  绿叶,是片片岁月刻刀  在眼角额头雕下记号  把时光刺配给江湖流年  等待中  把自己修炼成一树柔韧风骨  等四月的繁花,漾成海  从今天开始  每朵花开都将意味深长  我的初心,已结成手印  结成释然后,浅笑的眉弯  安 顿  感觉很累的时候 
期刊
“正月十八,海庙万树芽始发,春风百帆遍天涯。”  这句民谚说的是渤海莱州湾畔渔民祭海祈福的习俗。  正月十五,吃了元宵,闹了花灯,年算过完了。但在莱州湾畔,十里八乡的渔民们的心像鼓满的帆,期待着,守望着,渴盼着……  直到正月十八,又逢祭海日——一个对渔民们比春节还要重要的节日。  而此时,春天已如紫燕翩然来临,最先感受到的,是春风,自海上,浩浩荡荡的,吹来,一夜之间,吹暖了海水,吹绿了芽儿,吹开
期刊
余 生  从遇见那一刻开始,你说  你剩下的时光都是我的  这样真好!这样  每一片云,每一朵花,每一场雨雪  还有每一缕穿过发丝  和你指间的风  都是我的  其实,我是多么想告诉你  我剩下的时光也都是你的,亲爱  愿意陪你坐在那棵树下  一直到露水冰凉,月色吻上眼角  我们就慢慢起身,你习惯地  把我的手一起揣进你的口袋  轻轻地走着  不惊动,路边的虫鸣  在一片叶子里相爱  在一片叶子里
期刊
真实的雪  落在你头顶、肩部或掌心里的雪  瞬间就化了  来不及看清它的形状  就变成了水  谁看见了  ——它的旅程和奔波  它经历的苦难远大于我的想象  从雪到水,从飞舞到沉积  这不是从质到量的过程  更像一个人  拼命成长,终于从少年  青年直至老年  在看不清雪是水之前  谁又看清了自己  其实,我想说  我是自己时,我其实什么都不是  幸好,雪的一部分炎凉  是真实的,一部分洁净是真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