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风口下的产融之路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z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金融压抑与金融自由化的博弈进程中,监管与市场的摩擦导致金融业务的周期性极强,从而引发金融创新的风口不断演化,而当下产业金融领域最热的风口无疑是供应链金融。探究供应链金融勃兴的原因,可以从两个大的历史背景去思考:一是互联网技术对于金融传统业务的变革,我们可称之为技术维度;二是宏觀政策和监管环境对于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的影响,可称之为政策维度。
  从技术维度看,互联网一直推动着金融基础设施和业务逻辑的底层变革,从第三方支付(微信和支付宝)取代现金和银行卡业务,到个人存款和理财逐步互联网化,再到现金贷、房抵贷业务线上化。而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兴起也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这种趋势,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瓶颈进行突破。
  政策维度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风口演进路径:从前几年全国遍地开花的政府产业基金,到2015年至2016年消费金融业务火爆,再到2017年开始的供应链金融风口。
  从本质上分析,产业基金是2G(to Government)业务,其底层资产是政府城投的基础设施融资和政府主导下的非市场化投资;消费金融是2C(to Consumer)业务,其背后是住房、车、教育、旅游等各种消费场景的资产;供应链金融是2B(to Business)业务,主要底层资产是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型企业的应收预付类资产。
  从2G到2C,再到2B,从宏观政策上看分别属于政府加杠杆的投资驱动、个人加杠杆下的消费驱动和供给侧改革下的金融脱虚向实,真正为实体经济中的海量中小企业服务。因此,在目前金融强监管、降杠杆、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对于金融从业者而言,不仅是一条政策鼓励、市场推动的产业金融之路,而且是一条转型发展、补齐短板的必选之路。

供应链金融的前世今生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并不是融资,也不是某种金融业态或者金融属性,而是供应链管理发展到成熟形态后自然衍生的金融功能。
  通常的供应链是指围绕某个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管控,从而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终端客户连成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对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流程复杂度,大幅缩短生产周期,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供应链管理的优化驱动了企业对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进一步关注,供应链金融由此应运而生。
  20世纪初,美国的供应链金融在工业领域起步,从银行主导逐渐发展到产业核心企业主导的阶段,最典型的是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比如UPS)和以工业企业(比如GE)为核心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
  日本的供应链金融发展路径跟美国不同,是从商业票据贴现模式发展到应收债权保理模式,这跟日本企业间结算的方式有关,早期日本企业间的结算是以商票为主,后来发展为以电子结算为主。
  国内供应链金融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国内的物流行业整合,一些大型物流企业逐步显现出规模化和电子网络化的优势,借此进一步强化了供应链的整体物流服务,同时关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整合的概念广泛传播。国内供应链金融行业也在尝试拓展应用如库存商品抵押融资、物资银行、融通仓模式及其相关技术模式。虽然传统银行最早参与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物流电商行业的崛起,供应链金融生态的参与方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企业、物流、电商企业通过各自优势与资金方开展合作,不断拓展供应链金融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供应链金融的道与术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本质是对传统企业授信方式进行再造,将过去的主体信用转换为资产信用。传统的银行授信更看重的是交易主体自身实力,包括融资主体的综合财务状况和抵押担保措施,而供应链金融注重的是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上流动资产的价值,比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资产。
  供应链金融之“道”可以总结为:核心企业是“骨”,三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是“血”,交易结构是“筋”,即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骨)+三流(血)+交易结构(筋),以上公式也是供应链金融风控的核心抓手。
  关于供应链金融具体的风控之“术”,与传统融资授信业务不同,它更加注重贸易的真实性、交易风险和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控制。具体而言,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自偿性,是指还款来源为贸易自身产生的现金流,产品设计的基础在于授信项下的资产支持,授信偿还归结于资产项下的现金回流;二是封闭性,是指通过设置封闭性贷款操作流程来保证专款专用,对资金流和物流进行全流程控制;三是连续性,是指同类贸易行为在核心企业上下游直接持续发生,以此为基础的授信行为可以反复进行,连续性一定程度降低了信用风险;四是特定性,是指授信项下的每次出账都要对应明确的贸易背景,做到金额、时间、交易对手等信息的严格匹配。
  在交易结构设计上,根据应收账款债权人(供应商)和债务人(核心企业)的实力强弱,也可以分四种情况去设计风控方案:对于债权人强债务人强的情况,可以设计有追索+明保理或暗保理,或者无追索+明保理或暗保理;对于债权人强债务人弱的情况,只设计为有追索+明保理或暗保理结构;对于债权人弱债务人强的情况,设计为有追索或无追索+明保理结构;对于债权人弱债务人也弱的情况,不参与或者要求追加强担保强抵押。
  此外,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展业之“术”,可以从两个大的维度去规划:空间维度与行业维度。
  空间维度根据产业聚集的特点可总结为“圈链会”,分别是指商圈、产业链和行业协会(商会)。商圈包括批发市场、零售商业中心、园区企业集群等有形商圈和在线交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无形商圈(如京东的供应链金融);产业链是指围绕某一个大型核心企业形成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产业集群(如海尔的供应链金融);行业协会或商会是指官方或民间依法组成的有某个共同关系的社会团队,比如电子行业协会、浙江商会等。   行业维度选择比较多,需要根据资源与能力去匹配,3C消费行业、医疗健康行业与大宗商品等都是可行的领域。

供應链金融的冰与火


  供应链金融目前虽然处在政策与技术的风口,但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它的未来仍将是一首充满起伏的冰与火之歌。
  供应链金融的“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润率稳定,风险收益比不高。供应链金融并不是一个暴利的业务,相比传统的地产融资和消费金融业务,它的收益并不高,而相比政府融资业务,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要大得多,因此风险收益比不高。
  二是资金与资产获取面临双重难度。供应链金融资产的获取通常需要核心企业的配合,尤其是应收账款的转让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核心企业的确权难度比较大,另外上游供应商的相关数据作为核心企业的重要商业机密,全部提供给保理商作为数据风控也并非易事。资金层面,保理公司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或者ABS资金展业,获得银行授信可能需要股东的强担保,如何持续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是目前独立供应链公司的最大难题。
  三是业务规模的天花板。目前大型产业集团都在各自布局供应链金融业务,导致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公司市场拓展难度加大,市场规模受限,同时产业集团布局自己的供应链金融板块后,将来也一定会面临业务规模和增速的天花板,这从美国近些年的供应链金融实践可以佐证。
  四是2B业务的互联网化难度更大。相比2C互联网业务的标准化和规模化,2B业务每个行业的差异性很大,支付结算和商品流通特点不一样,从阿里巴巴2B的1688网站和2C的淘宝网的影响力差异也可以看出,因此供应链金融作为2B的金融业务未来在互联网化基础上的资本化也会面临考验。
  虽然有以上需要冷静思考的四点,但供应链金融作为新金融业务的重要板块,在目前中国国情下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其火热的趋势仍将持续。
  一方面,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和产业环境与欧美国家不一样,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还未建立起来,传统银行信贷局限性较大,持牌金融机构动力不足,中国大量优质的中小型企业需要供应链金融输血。
  另一方面,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金融科技对于中国传统金融的影响很可能会像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样,比欧美成熟经济体来得更加全面和深刻。
  (作者为琨山资本总经理、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常务副秘书长,编辑:杨秀红)
其他文献
(《财经》2018年第9期“中兴一石激千浪”)  亚洲社会政策研究院总裁陆克文表示,美国和中国之间已经爆发了一场未经宣布的科技新冷战。涉及科技方面的国家威胁要严重得多,其要比钢铝关税制政策、朝鲜半岛核问题以及南中国海地区的领土纷争更加严峻。  中美“新冷战”说法在可预见的将来却并不会成为现实。首先,中美两国的经济高度相互依赖,即使有贸易摩擦,也不会直接导致“冷战”或“热战”。第二,“二战”后的国际
期刊
有人说,未来的世界是三个,现实世界、互联网世界和区块链世界。从目前看,这一判断显得有些夸张,因为当前大部分的区块链应用场景,要么存在技术瓶颈,要么实际应用价值有限。但是,区块链的发展空间确定是巨大的。  作为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底层技术,区块链建立了一个去中心化且信息不可篡改的价值互联网,在传统的中心化中介机制之外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信任机制,从而可能对经济与社会系统的运转、政府管理乃至全球治理都产生较
期刊
面对“去通道”和“回归本源”的监管要求,信托公司正调整业务与发展方向。近来,在政策的鼓励下,多家公司相继涉足慈善信托。  隨着《慈善法》、《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的先后落地,慈善信托迎来快速发展。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显示,截至4月底,共有83条慈善信托备案数据,财产总规模9.57亿元。  但是对于许多信托公司来说,发行慈善信托的主观意愿并不高,因为慈善信托的公益性决定了其盈利空间很小。对信托公司来说,
期刊
一家隐身在商业金融机构身后的科技公司正渐渐走入公众视野,这背后折射出近年来金融科技的风潮涌动。  智能科技平台,百融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融金服”)今年4月份宣布完成1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因这轮融资推动,这家快速成长而一直颇为低调的科技平台渐渐浮出水面。  公开信息显示,百融金服本轮融资由国资委国家主权基金中国国新领投,老股东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增持。另据《财经》记者了解,此轮融资后,
期刊
当前,区块链技术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应用场景范围不断拓展,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应用更是成为科技界和金融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梳理了传统方式运行中存在的痛点,以及区块链技术所能带来的效率提升,通过对三个典型金融应用场景进行深入剖析,解释了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中的“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对症”金融行业痛点  区块链技术集成了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内置合约等多项基础技术,构建了一
期刊
把制造业工作机会带回美国是总统特朗普经济政策的优先事项。特朗普的逻辑是,美国的贸易伙伴“偷走了”美国成千上万的制造业工作岗位,为此他希望重新谈判贸易协定,或者向美国进口的外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特朗普想要恢复制造业昔日的荣光,例如将iPhone生产线搬回国,但这并不现实,也很难再像上世纪那样解决大量就业岗位。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主席汉斯一保罗·博克纳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一
期刊
三方委员会(Trilateral Commission。由政治和商界领袖、记者和学者组成)最近召开了会议,许多人担心美国在亚洲领导力的衰落。目前各亚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高于美国。这一担忧因为特朗普总统最近的关税政策,以及蔑视多边机构的言辞而愈加浓烈。在新加坡,人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个问题:美国的亚洲领导力能活到特朗普下台吗?  历史可以提供一些角度。1972年,尼克松总统在没有发出警告的情况下,单方面
期刊
在主动交易式微的当下,传统对冲基金饱受业绩下滑的困扰。然而,一家依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量化对冲基金却异军突起,它就是Two Sigma。截至目前,Two Sigma的资金管理规模突破520亿美元大关,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量化对冲基金。  “其实,我们不想管理太多的资本。”  Two Sigma CEO Nobel近日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的定位就是成为一家顶级的阿尔法提供商,公司会从多个
期刊
在北京为期两天的中美贸易谈判被赋予了“重新定义中美关系”的历史意义,但业内人士对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仅用两天的时间就弥合经贸领域的分歧、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并不乐观。  以保护美国企业利益为主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对《财经》记者表示。双方“不太可能”在此次会谈中就关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强制技术转让等问题达成解决意见。  美国将于5月15日就301调查举行听证会,就清单上的产品以及关税征收事项进行听证。
期刊
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严控”已成为房地产行业和金融行业的共同关键词。房地产市场各地限购、限贷等手段大范围升级,限价、限售、土地拍竞自持等新措施层出不穷。  在金融层面,十九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共同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服务于实体经济,要严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整治金融乱象,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金融监管机构新政频出,去通道降杠杆决心明显,委贷新规等政策使非标债权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