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兄弟红茶梦想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n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茶行业里,“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店”……屡见不鲜,似乎这份古老的职业总是因为家族的传承显得质朴而神秘,但是在茶产业逐步走向成熟的今天,企业化的运作已经替代了原有的家庭作坊,成为每家茶企发展壮大的必修课。
  在武夷山桐木村,一家经历了数十年风雨的“老茶厂”,在一对年轻的兄弟手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传统的茶叶企业在向现代型企业转变过程中,又会遇到怎样的发展问题?他们的答案是一致的:坚持传统,才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5月的桐木村,或许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之一,草木繁盛。郁郁青青,尽管大雨磅礴阻挡了我们上茶园的脚步,但是家家茶厂里飘来的缕缕茶香还是让肃穆的小村显得那样的可亲可爱。
  来到武夷山市桐木茶厂,年轻的厂长傅登明正在二楼室内大平台摊青,弟弟傅登亮领我们参观完厂房,很自然地接过哥哥手中的茶青一道忙活了起来。看着栏杆外的大雨,登亮笑着对我们说:“你们来的还真是时候,刚好下雨,我们才有空。”是的,茶季是一年中茶人们最繁忙的时候,连睡觉的时间都是“偷出来的”。
  
  从“做量”到“做精”
  
  采访在茶厂的审评室里进行,走进审评室,一个带锁的资料柜首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里面满满当当的茶罐新旧差异极大,有些茶罐已是锈迹斑斑,有些茶罐上的标签则已经泛黄,有些茶罐上的标识都已经模糊不清了……见我们好奇,登亮便向哥哥要钥匙打开茶柜让我们参观。只见登明一边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钥匙,一边对我们说:“这些都是茶厂几十年存下来的茶样,现在都是宝贝了。”的确,这些带着时间印记的茶罐已经记载了桐木两代茶人的奋斗史,也见证了桐木茶叶从崇安县到武夷山市的几番变迁。老一辈茶人对传统制茶工艺近乎执著的坚持和新一代茶人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奋起拼搏的经历都浓缩在了这一柜的茶样里。
  1997年,桐木茶厂改制,从那时起,哥哥傅登明开始挑起了茶厂的经营重担,当时的他真可称得上是里里外外的“一把手”,不但要负责厂里的生产与管理,还要负责茶叶的经营和销售。茶乡里出身的孩子对茶叶天生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种茶、制茶似乎就是与生俱来的才能。改制后,性格严谨周全的登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茶叶从“做量”转为“做精”,从收购青叶开始,他严把生产关,亲自盯紧茶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保证“桐木”红茶过硬的品质。短短几年时间,桐木茶厂今天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原生态茶山5000余亩。工厂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粗制厂房两座,精制加工厂一座,武夷山市少数几家拥有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认证的茶叶出口企业。
  茶叶,是食品,做茶要对喝茶的人负责;茶叶,是饮品。做茶要对爱茶的人负责;茶叶,是产品,做茶还要对身边的茶农负责——这是傅家兄弟制茶卖茶的理念。每年春茶下来的时候,桐木茶厂的收购价都成为整个桐木村当年茶价的风向标,茶厂每年的定价更是桐木茶农的定心丸。桐木里有很多小茶厂都与桐木茶厂定下和约。毛茶由茶厂来把关质量和收购,傅登明说这么做,既保证了桐木村里的红茶不至于因为恶性竞争而导致价格混乱,也让这些小茶厂能把心思放在提高茶叶品质上。大胆放心地去做茶。
  我们几乎每年都来桐木村,这两年红茶市场的红火给桐木村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车多了、广告牌多了。聊到这,傅登明笑着说,“市场越热,生产就更要做精做好。普洱茶、龙井、铁观音都曾经热过,一种茶类热过之后都会有一个下坡路,但真正好的企业是没有下坡路的。好的企业只要做出好的产品,不会受市场的影响,所以我的责任就是把产品质量做到最好。”面对自己的职责,傅登明有着桐木人特有的坚持和执著。
  
  “助教”卖茶
  
  但面对市场越来越刁钻的需求,身兼数职的登明也深深地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分量,2003年开始,登明开始打起了让弟弟登亮学成后回茶厂负责市场销售的主意。“当时我和父亲说了这想法,父亲并不是很赞同,毕竟当时的茶叶市场远没有今天这样好,他担心刚出校门的登亮会应付不来。”理解了父亲的顾虑,登明没有坚持,而是在第二年年底交给父亲一份详单,那是2004年关于桐木茶厂市场销售状况、市场分析、销售前景预估等的详细清单。父亲看完后很惊讶,原来红茶潜在的市场还是很可观的。看到父亲的反应,登明趁热打铁说道:“我的主业是在茶厂保证生产,销售还没有花力气,如果弟弟回来专门做销售,销售量翻番是很容易的。”父亲应允了。
  虽然说服了父亲,其实登明心中也还是有一丝担心:当时登亮已经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如果回来做生意不成功,生怕花下去的时间、精力包括挫败感会打击到登亮。彼时的登亮在大学里当助教,稳定的生活状态也让他觉得少了些年轻人应有的挑战性。
  “回来卖茶,怕不怕?”
  “不怕!”
  “不怕就回来!”
  兄弟间的默契或许本不需要过多的言语。2005年,傅登亮辞去了大学助教的工作,带着哥哥给他的“做市场,不跑市场”的经营理念,回家“卖茶”。
  相比哥哥的严谨,弟弟傅登亮显得开朗很多。有了全家人的支持,初生牛犊的他在哥哥铺好的路上走得很顺。一边是哥哥“过继”来的熟客。一边是“可以亏3年”的承诺,还有每个月“必须花完的经费”,初涉茶业的登亮觉得卖茶着实是份轻松的活儿,只是轻松之余,他也暗自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从2005年到2007年3年间,登亮每年都超额完成了任务,得意的他开始有点膨胀,“那时的我真有点‘虚心接受死不悔改’的样子。”登亮笑着说道。不过,随之而来的一次挫折适时地给他浇下了一盆醒脑的凉水。“那是一笔近10万的损失,出事后,哥哥只是告诉我这件事哪里错了,父亲则说,这个损失影响不了大局,但损失不小,你自己心里要有数。”家人的态度让登亮没有因挫折倒下,反而变得更成熟起来,他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事的这个行业,认真看待原本觉得轻松的市场销售。他虚心听取同行的经验,学会从大局考虑问题,摸索适合桐木茶厂的经营策略。
  今天,坐在我们面前的傅登亮“这些年在我外面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大胆地往前冲,家人除了给我支持,还会帮我踩刹车。”说起家人的影响,登亮不禁感动地说道。
  
  坚守400年的传统
  
  面对金银骏眉在茶叶市场掀起的狂潮。年轻的傅家兄弟显得格外冷静,“金银骏眉是特殊茶,各地都在做,复制性很强,生命力有限。传统工艺的红茶就不一样了,它受地域、工艺等客观因素制约,离开了桐木,就没有特色了。”傅登明告诉我们,也因此,兄弟俩达成了共识——坚持做传统工艺的正山小种。
  无法复制的“桐木味”是桐木小种红茶的优势,也是桐木茶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站在市场前沿的傅登亮觉得小种红茶目前还处于“散、乱、小”的阶段,部分茶人没能站在行业的高度上去看一个茶种的生存与发展。“现在武夷山的很多茶人还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点,还在为市场的火热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如果没有传统的正山小种制作工艺。桐木红茶百年的基业很可能就会毁在桐木人自己的手上。”
  “不可否认,金银骏眉打开了红茶的市场,也让传统正山小种的知名度逐步提升。金银骏眉作为桐木红茶里的特色品种自然有它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传统的小种红茶历经了400多年的时间洗礼,几代茶人的千锤百炼,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它呢?”坚持传统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兄弟俩对此坚信不移。
  
  后记
  
  采访结束后,热情的兄弟俩邀请我们在他们家吃午饭,傅妈妈的拿手好菜让我们胃口大开,我们也见到了兄弟俩口中的“父亲”,他也是桐木里的老一代茶人,制得一手好茶,如今已经退居二线。过上了含饴弄孙的晚年时光。登明一边在给父亲斟酒,一边说着今年厂里茶叶的收购和制作情况,不想却被父亲大手一挥给打断了,“说了不管这些了,你们又来说。现在我和你妈妈就负责享福,茶厂是你们的事了,你们觉得行就行。”
   “爸爸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兄弟俩自信的回答让老人已经泛红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此时,窗外的大雨依旧,但是沁人的茶香已然随着傅家兄弟的红茶梦想飘进了每一个爱茶人的心田。
其他文献
所谓的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所谓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所谓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是茶道的载体,是茶事活动中物质和精神的中介,只
期刊
茶友迎新从云南“一水间”寄了茶叶来,计有五六种,因天热。一直未动瓯盏。今天同夫人登山,顺带携了茶囊,想着山中清凉,可以开汤品饮。好的茶一定要有好的品饮环境,竹篱、茅舍、山泉、炉火,大概最能得茶品真味了。  连日酷暑,室外气温高达四十多摄氏度,前天还和夫人念叨:如果再不下雨,山上种的茄子、辣椒、西红柿就都没有收成了。这可是今春花费了很大精力亲自栽种的呢。今展喜降甘露,虽然雨很小,断断续续的,气温却一
期刊
空是没有杂念,非常安静;寂是简单,直指本质。甚至于带点凄凉味,“空寂”就是这样的情景。塞外荒漠、绵延一望无际的山峦、夜晚路灯加上孤独老人牵着一只不听话的小狗,都是空寂图片。你说火车站满坑满谷的返乡人潮、一根枯木也是空寂,没有错,跳上云端看。是另一番空寂。  有人说住在五星级酒店没有住在山间茅草屋来得容易进入空寂境界,有人反对,认为处在何处不重要,要看自己是否容易抓住空寂的心境。这个论调在日本茶道也
期刊
记者问我是否从小有喝茶的习惯,假如回答有,便成众矢之的,因为太像一则自编自导自演的天才传奇,连身世背景都交代得毫无破绽。仿佛在掠美人家才华盖世的茶师、茶人生逢其时一路走过的珍贵经历,遭受白眼真是……应该的。小小茶民,莫非还有故事白头宫女细说从头不成。  但如果我说没有呢,我就觉得我冤枉了我母亲,纵使我已记不清母亲的模样,她规定我每天要做完家里的早课才可去上学,倒烙印般记载在我脑袋不懂哪个角落。那些
期刊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唐·杜甫《进艇》    与其他大唐诗人相比,杜甫有着很大的不同,他酒杯不离手,茶盏亦不离口。郁郁不得志,内心苦闷时,他饮闷酒:国难家贫,内心忧愁时,他饮苦酒。酒与色总是相伴而生,但是这“杯中之物”无论他怎么喝,却都没令他乱了心性而恣意妄为于声色犬马之中。酒能醉人
期刊
上海外滩Bund是中国近代史上东西文化交集震荡最重要的地标,建于1922年,原为英商麦加利银行大楼的外滩18号,更是融合了古典与新古典主义、巴洛克风格的优美建筑。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定期艺术品(如雕塑大师罗丹等)展出,外滩18号也是卡地亚Cartier、杰尼亚、宝诗龙、百达翡丽、宝姿1961、雅格狮丹等国际顶级精品争相进驻的名店。  2010年5月,被茶人普遍尊为“茶中极品”的台湾梨山茶也正式进驻
期刊
禅是一种冥想、静虑,禅茶是一种道行、灵修。禅茶并不只属于佛教。基督教也可以有自己的禅茶,作为一个基督徒,灵修也是一项重要的功课,把禅茶与基督徒的灵修结合,是东西方不同宗教现代化进程的必要工程。禅茶并不是要让基督徒放弃基督教的信仰,而是借用东方宗教的“禅法”来进行灵修,深化对基督的信仰,强化对上帝的领悟。  现代社会的特点是人类中心主义,也就是以人为本,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宗教的思想与社会文化价值
期刊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台湾人的制茶先进经验,给大陆茶业发展带来了新活力,近年来,海峡两岸更是掀起了一股“台茶热”,“文山包种”、“冻顶乌龙”、“木栅观音”已经成为了不少茶人口中的新宠那么台茶的魅力究竟在哪呢?到底是宝岛茶更香,还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呢?本期《海峡茶道》三人行为大家请来了各个方面的“台茶”爱好者和我们一同来探讨。    卦卦:台湾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茶叶生长拥有着优良环境,在台湾从
期刊
泡一壶茶自得其乐,喝一杯酒时月当歌。饮茶的环境,对于饮茶人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这就好像饮茶的关键,在于饮者的心情;而心情的好恶,与所饮之茶是否名贵,干系不大。生活如是说:夏饮绿茶可以消暑,冬饮红茶可以祛寒;大口喝茶可以解渴,小口品茶可以知味。  饮茶,常常能够体会一份清净自在的感受,但是如果在茶里添几分别样的滋味呢?加一点奶,多一分醇滑;切一些水果,增一份清香;那添一些酒呢?沉静的茶会不会也变
期刊
很想把夏天放进冰柜里,来一次彻彻底底的凉爽。如果做不到,只能接受它的热情,如同释放汗水一样解放自己的情绪。  情绪需要绽放,身体却需要安抚。茶水是这个季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时候需要一道畅快淋漓的绿茶,来一次冰与火的激撞,让躁动不安的心绪得到舒缓。  两个多月前得到一位台湾友人的馈赠,收获有一款名为“兰香”的绿茶,之后便一直放在冰箱里好生保存。等着天气热起来再一亲芳泽。等待的过程情绪在酝酿,期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