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语文课堂,给学生话语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iefe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下教育界认为中国缺少创新型人才,中国教育没有培育出杰出人才,有人说是教育体制使然,有人说是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方面的原因,原因很多,作者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使然。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话语权教育革新
  
  教学现实中教师把学生“捆”得太紧太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学习的能力没有被解放,学生处于“被学习”状态。新课改进行至今,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还未被彻底动摇,“填鸭式”教学、“满堂灌”传授、“一言堂”作风仍占有一席之地,课堂仍是教师神圣的领地,讲台仍是教师主宰课堂的高地。教者只顾及自己的精彩讲解,而无暇顾及学生的思考;只顾自己的精彩展示,不顾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巩固效果。把现成的结论硬“塞”给学生,把学生的大脑当做装知识的桶子,并尽量轻柔地装满桶子,生怕桶里的水漏掉,却从不想想这样的水会不会泛起涟漪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那是一桶死水。这样就抹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学生没有谈感知、谈感受、谈感悟的机会,一味地被动接受,这样即便获得了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是僵死的,不能自如运用的,因为学生对知识缺少体验、感知和领悟。
  怎样让学生把知识学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呢?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不容辞的义务,要放心学生,不小看学生的人格,不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要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精彩,教师就要大胆地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回味的余地、感悟的机会和说话的权利,把学生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做了探索和实践,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换个位置、变个角色,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汲取者,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其次要让学生换个脑筋,由单一思考变为多元思维,由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变为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具体做法如下:
  一、抛砖引玉,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变“叫我学”为“我乐学”。
  如在教关于“想和做要辩证统一”这一观点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什么是“空想”和“死做”,教师分别举了例子,前者是守株待兔者因一次侥幸不劳而获而不再耕耘想每天都能捡到兔子,后者是南辕北辙者不辨方向仅凭着宝马良驹想到达目的地的盲目蛮干行为。这两个例子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热情高涨,见解纷呈,感悟很深。教师反倒成了无话可讲之人,欣然退在旁边,为教师这块“砖”引出的“玉”而自豪,真可谓事半而功倍。正如法国一位教育家所说,21世纪的教育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是否闭上了嘴巴。
  二、敲山震虎,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敢于说出心之所思,或浅或深不重要。
  在教《孔乙己》一文的反馈总结课上,教师先“敲山”道:“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一个没落的读书人,是一个‘多余人’,人们看不起他、嘲弄他,最后了却了惨淡的一生,大家对他的认识仅此而已吧!是否还有补充。”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要发言,教师又故意道:“这样总结还不够吗?”一下子打开了同学们的话匣子,学生思如泉涌:有的说孔乙己这个形象不是简单的,孤立的,不是铁板一块,而有立体性,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他的性格及命运;有的说他有以读书人自居,自视清高的一面,也有为生计所迫干一些偷窃勾当的一面,因此孔乙己是清高而不光彩的;有的说他有好吃懒做、迂腐、自欺的一面,但也有善良的一面,是双重性格的人;有的说他至死不悟,可见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是封建教育的牺牲品;有的说文中令人窒息的笑声旨在揭示世态的炎凉和社会的冷漠,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有的说这个形象要一分为二地看,既要同情,又要批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高度概括的评价;也有人说他的悲惨遭遇根源在那个万恶的封建制度......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总结。学生的精彩感悟令人叫绝,引人深思:谁敢低估学生,谁就在扼杀。杜郎口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精彩不是真正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彩。
  三、大胆地把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学习《鱼我所欲也》时,教师把学生组织成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双方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对峙。正方的观点是“嗟来之食不可食”,依据是食了嗟来之食,就要摇尾乞怜,任人摆布,有失气节和尊严;反方的观点是“嗟来之食可以食”,依据是只要能苟且偷生,留得青山在,可伺机再来,不失为权宜之计,有何不可。正反两方还各举了生活中许多实例佐证各自的观点,可谓针锋相对,势均力敌,你来我往,思路越来越广,道理愈辩愈明。这样的辩论使同学们有了看待生活的新起点、新视野,提高了辨别是非、善恶、真假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这样的语文老师才是称职的、尽责的,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的、有价值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有潜能的、有创造性的,何乐而不为呢?
  在有限的时间内,老师讲得少了,学生才能说得多;学生说多了,他们的心扉才能敞开,他们的思想才能长出翅膀;有了翅膀,才能翱翔蓝天。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其他文献
为了充分利用低龄茶园土地和温光资源,以及解决夏秋时期蔬菜淡季的市场供应问题,故我们进行了低龄茶园套种冬瓜的试验示范,创单产达3200公斤以上,产值1200元左右,既增加地力,又将茶
为了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强对甘薯脱毒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这些正确的决策,深受农民群众和农技人员的拥护。目前;薯
摘要: 《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是由先秦诸子、《左传》、《国语》、《战国策》中的“君子曰”发展而来的,然而又与其不同,其内容是极其丰富与全面的,已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史评形式,为后世正史评议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史记》太史公曰史评    一  “太史公曰”是由先秦诸子、《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中的“君子曰”发展而来的。然而司马迁并不是完全因袭,只是借其形式而将其发展扩充为一
摘要: 一个国家文化内涵及体育文化背景与该国、地区的竞技体育水平息息相关。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从事篮球运动时,人们是运用本民族的文化代码理解认识它的本质规律的,得出不尽相同的看法,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呈现出不同民族的多样性。追本溯源,中美篮球根本的区别体现在两国人才培育体制上的不同,导致了风格迥异的篮球文化。  关键词: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研究    一、中美中小学篮球文化比较  中小学篮
摘要: 人们在阅读作品时,可以从作品中得知一定的道理,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愉悦。就文学作品而言,这两种功能同时具备,教师在教学文学作品时不能只停留在求知的层面上释然,还要在审美层面上获得愉悦。本文从审美心理出发谈谈文学作品教学,旨在突出作品的个性,提高学生乃至教师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关键词: 审美心理文学作品教学作用    《荷塘月色》中写道:“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该品种是年前摘花苔,年后收种籽的新型两用油菜。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株型大、抽苔早、苔粗苔壮,在12月下旬到次年元月下旬这1个月时间是采苔期,越采油菜籽的产量越高,这是
为节水、增产,我县引入了春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据我站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栽培方法具有增温保墒、提前出苗、节种、节水、增加单株穗粒数、提高产量的作
当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宠爱有加,独立性很差,甚至上大学还要父母陪读。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挖掘人的潜能,注重塑造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意思是说:不到百般思索仍然搞
烟鲜玉1号系烟台市农科所以莱小281为母本,津鲜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鲜食极早熟玉米杂交种。1993~1995年在烟台市大沙埠村和门楼村试种,面积0.5~2亩,平均亩产鲜果穗2422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许多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比如有的老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用多媒体来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有的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重视教师的教,要将文章讲得透彻,分析得到位,所以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忽视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想: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兼得,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经过三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