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规律,指导阅读

来源 :学问·科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学的各项目的任务几乎都是在阅读教学中直接或间接地得以落实的。搞好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全面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阅读教学看成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规律;独立阅读
  
  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又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受许多方面的制约。不少教师觉得它不像理科知识那样有规律可循,有固定的公式、定理容易把握因此就认为阅读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甚至有人以为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也有教师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靠学生点滴的积累和大量的阅读实践发展而来的,教师不可能教出能力,学生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学成能力。但是这些看法并不正确。
  从一些示范课的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现在的阅读教學非常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意,理解内容,并加以对文章进行欣赏和评价。我无意否认这种做法的正确性,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一种内隐式的学习,它无疑是一种幽暗之中的探索,虽然也有一些成功者,但他们的投入与获得的进展是很不成比例的。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只是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不注意引导学生"求其所以然",即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一定的阅读规律照亮他们的探索过程,那么不仅学生的学习速度会很缓慢,而且教授者也会感到阅读教学的无所适从,无所依凭。为了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就要渗入必要的知识--即阅读规律。教师应着力研究,究竟哪些知识的掌握能够更快更好更有效率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发展。教师应该把这些知识构成系统,并使它们的系统建立在简明性,可操作性的基础之上。当然教师点拨学生这些知识,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之作为工具使用,从而促使其内在阅读能力的提高。
  下面就以说明文阅读教学为例来谈一谈教师该如何点拨规律,指导学生阅读。
  说明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条理性,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人。通过阅读规律的点拨,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本类文章的阅读知识,以提高阅读效率是极为必要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中说明文阅读和考查有明确的要求,综合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理清说明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2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章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4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等。
  其中"准确把握说明文中的关键词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 ,能否把握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直接关系到对材料整体的理解和分析。
  我们叫学生把握关键词句可从三个方面考虑:抓住中心句,分析过渡句,认清指代成分。中心句有首括、中领、尾联三种形式,又以首括居多。分析中心句,有利于把握文章(语段)的主要内容。 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上下文内容衔接的标志,分析过渡句,有利于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和重点。。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第二段:"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两句是关键句,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去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情况,就能得到具体而清晰的印象。我们要教的是让学生知道学生抓关键语句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本文的关键句。学生一旦掌握了这样的方法对文章思路的理解,内容的把握以及重要信息的提取等就不再是难事
  另外一般说明文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二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七至九段分说,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这样写,脉络分明,结构严谨,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一般的说明文大都采取这类结构方式,如果我们把这种结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其特点规律,那么在迁移的阅读中学生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以上只是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其实不仅说明文如此,记叙文和议论文,也都有其本身的阅读规律可循。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内容,结合该类文体特征点拨规律,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类文章,而不仅是这一篇文章,使学生做到把握规律,学会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教师应该坚持"一篇带多篇,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规律性的阅读方法,就能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语文材料,扩大知识面,也真正的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外语素质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而现代的英语教学中多出现高分低能、"聋哑症"的现象。课程改革早已在整个教育界兴起,它对教育者或者受教育者来说,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尤其是英语教学改革,对农村英语教学给予很大的反思。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改;农村教学    农村中学由于受地理环境、教学环境的局限及招生现状的影响,所招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分化严重。且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仍以教
期刊
【摘要】随着电教热的掀起,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然而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日益深入,种种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也表现出我们对多媒体的使用还存在着各种误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在长期工作中总结的几点认识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教育技术;误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和跨越时空的表现力被越来越多地引
期刊
【摘要】历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对高中生了解人类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教育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作用是任何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好历史课程,对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适应将来日趋激烈的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正在加紧进行,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高中历史教育模式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师资力
期刊
【摘要】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问题入手,提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途径之一,并从校园文化的环境育人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三方面论证了校园文化对形成优良学风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风    学风,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但目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效果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1)学风建设急于求
期刊
【摘要】做为一名课改下的教师,要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使我们减少遗憾。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水平    只有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    一 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
期刊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文从几个方面浅析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阅读;对话;学习;模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
期刊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除了身处市场经济条件外,他们对个体理性有着强烈的追求。然而,充分尊重个体理性的条件下,我们却也常常是很难得到集体理性的结果。这种个体理性充分满足而致使集体非理性的情况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矛盾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  【关键词】个体理性;集体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是以个体理性必须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哲理性很强的学科。不容否认,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的明理、启智、导行功能不能很好发挥,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教师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初中    怎样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真正彰显政治课的青春魅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了一些有益的教学法。    一、新颖开头引趣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期刊
【摘要】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虽已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倡学生查找资料,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时间还不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素养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培养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能力,忽视培养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导致有些学生无从下手,即使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也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有用;课堂回答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培育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创新人才培育中的学科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挑战的高素质人才。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来看,大凡成功的合作都是"互动"的结果。课堂教学是特定条件下的社会交往活动,师生同样需要互动。  【关键词】 语文;创新;教学与互动    教师作为主导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