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站立成树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zqi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晴空万里,鹤唳云间。人生的大海万顷碧波,有人如破碎的木板,沉浮复沉浮,随波逐流;有人似坚固的帆船,溯游亦溯游,斩波劈浪。让生命站立成树,不畏前路艰险,看惯秋月春风。
   树生于嫩芽。柔嫩的枝芽烂漫、温柔且美好,但也有着一切精致事物的通病——易碎。青春期是我们经历的人生第一个阵痛期,彷徨与孤独似乎是它避不开的底色。战胜自我认知的怀疑,从重压下坚持下来,看上去十分困难。但细碎的阳光,窗边葱郁的梧桐,以及心中不言弃的信念,总是让人有着向前看的冲动。塞涅尔说:“青春像是一朵生长在心田的花。”花是盛放抑或是衰败,皆自于心。熬过了艰难困苦,风霜雨雪;熬住了夜深孤灯,心潮万千,嫩芽且具备了面对前路阳光与泥泞的条件,能够从上一代的呵护下走出来,独自面对茫茫未来。
   树成于新枝。新发的枝叶吸收来自外界的雨露,既有养分,也有病害与污染。而刚刚踏入纷杂社会的我们,也难免会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吸引。枝叶本有过滤吸收的本领,青年们亦应如此。回到出租屋中的“打工人”一样的疲倦,但究竟是选择在“土味”视频里消磨至入睡,还是挑一本好书,找一部纪录片充实自己的心灵,让精神世界枝叶蔓生?娱乐方式本无高低之分,但对于灵魂的涵养而言,确实又如雨露和沙尘。只有在精神充实、自我强大的前提下,或许才能在时代隆隆前进的洪流中稳住身形,既不被抛下,也不过分地去追赶。
   树立于深根。枝繁叶茂后,根系只会更深地探入地下,去寻找新的养分。人们对壮年也似乎抱有共识性的期盼,譬如家庭美满,譬如事业有成。家庭步入正轨,工作渐入佳境固然美好,但此时仍需警惕,警惕美好表面下,内里的不断枯竭与空虚乃至腐朽。舒适圈内养分殆尽,还温暾而不自知甚或自欺欺人。基于经验主义与半生阅历的自大虽是常态,却实不可取。用激情与韧性去探寻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方能让生命更加宽广厚重。“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在不断蓄积和追寻中向往着或许有所改变的将來,与未知碰撞,向未来问好。
   树贵于成材,虬于风骨。无论是成精材有所用还是成秀林宜以观,都是一棵树的价值实现。树如此,人生亦然。一生的积累,终溯于或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或追求成为他人的榜样。人们历来向往的不过是物质或精神的富足,这两者于实现的途径上并无太大差别,踏实地一点一滴汲取生命中的养分,厚度与质感自然显现,风格与气度更是自成一派。
   树的一生漫长、充实且灿烂,愿人人皆生机勃勃,上高山采仙草,入水底觅骊珠,让生命欣欣然站立成树。
其他文献
球球,是我家小狗的名字,是我的好朋友。它刚来的时候,个头可小了,胆子也不大,毛茸茸的,就像一个毛球,所以我叫它“球球”。   球球很黏人,总是喜欢蹭着我的腿卧在地上,一边吐着小舌头喘气,一边瞪着小黑豆般的眼睛巴巴地看着你,仿佛在说:“主人,有没有好吃的呀?”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忍不住摸摸它的头,给它一根火腿肠。球球会立刻叼起火腿肠跑到桌子底下,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吃的时候还用两只小前爪捂得死死的,生怕
期刊
叔本华有言:“人类有两大痛苦的根源——物质匮乏和精神无聊。”   而这两大痛苦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为生而活”就是“物质匮乏”,为生存所累,不能得以享受闲暇之乐;“为活而生”则为“精神无聊”,不能认识到闲暇之乐,用各种活动充塞心灵及时间,蝇营狗苟而往往不知所求,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大部分人都难以摆脱这两种东西,习惯把身外之物当作人生的幸福来源,易于享受外在满足,抑或是人生重心部分在于自身。
期刊
秦岭山脉横亘于中国中部,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那里风景优美、山清水秀,是个美丽的地方。  秦岭山脉的树木种类繁多。高大的杨树和健壮的松树拔地而起;枝叶茂密的大榕树撑开它那把绿绒大伞,笔直地伫立在那里。虽然秦岭山脉的山势高低不平,有深沟、有山峰,但树木依然坚强地立在那里。  林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清晨,熊迷迷糊糊地从洞中爬起来,懒洋洋地在树下乘凉、散步。但此时的小松鼠却精力充沛,在枝头欢蹦乱跳,
期刊
焚一炉香、饮一盏茶、阅一卷书,于是仓促的时光也慢了下来。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接受着雨的洗礼。窗内的我正在进行中考的第一轮复习。   语文的复习任务结束了,我翻开物理练习册,开始和这个“冤家”做斗争。很不幸,我到第三题便卡住了。翻开那本蓝皮的物理书,指尖飞快地翻动书页,双眼急切地寻找对应的知识点。“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书上的笔记清
期刊
读完一本书,你会有回味,会有感慨,会有思考,会和朋友津津乐道一些情节,评价一个人物等等,但是,当你遇到老师让你写一篇读后感,你是不是感觉没有什么话可说,没有多少东西可写?其实写读后感并不难。所谓“感”,是你内心的想法、感受,可以是从文字中领悟出来的经验或道理,也可以是受文字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会想、会表达,就能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落笔成文。   一、读后感,源于“读”,读好文章  
期刊
五千多年走过,大起大落,几盛几衰,全都化作历史的尘烟,而那些深深的印迹却重地打在我们心上,打在华夏儿女的心上。中国是不可分割的,中国人是不容分离的。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成功收复台湾。而300百年后,于右任老人在台湾心念大陆,彻夜难眠。登上高山,望着大陆的方向,痛哭流涕,“葬我于高山之上,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望我故乡,故乡不可望兮,永不能忘!”目光
期刊
我的家就像一个小小的“动物园”,它温暖,温馨,其乐融融。   爸爸像一只泰迪熊。他个子不高,有点微胖。说起话来慢条斯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沉默寡言的他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总是默默地专注着自己的科研工作。他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沉着镇定,投进爸爸的怀抱,我总能感受到无比的温暖。   妈妈更像一只老虎。她的手掌就像一只无形的“虎爪”,死死抓着我不放,对我要求极其严格。一道简单的单复数用法题做错了,被罚
期刊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郑板桥题书斋联。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换言之,就是倡导人们在追求绘画艺术时要积极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其实,作为一门艺术,教育教学也是如此。就
期刊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炎炎夏日,用一本好书给自己一丝清凉,真可谓是一桩惬意的美事。   我读的这本书是作家沈石溪创作的《牧羊豹》。此书讲了一头名叫“三点金”的黑豹的故事,从它被一双胶鞋换来,到主人训练它如何成为一头闻所未闻的牧羊豹,最后被放归大自然的经历。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三点金”威风凛凛地牧羊和为了保护羊群与大蟒蛇搏斗的精彩画面。   “改变让这个世界更加精彩。”是
期刊
姥姥最疼我,经常夸我这张国字脸长得好,弯弯的眉毛,两只圆圆的大眼睛,粉红色的嘴唇,还有一双元宝耳。我嘴上不说,心里美极了!   而我最自豪的是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了双百,因为我一年级没有考双百,有点失落,也很着急,所以我学习更认真了,我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最开心的事就是过八岁生日,妈妈给我定了一个美国队长的生日蛋糕,还送给我一支可以在电脑上画画的笔,爸爸送我一个捷德奥特曼的玩具。吹蜡烛的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