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提琴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977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提琴作为典型的西洋乐器,对音乐歌曲演奏以及音乐情感的展示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各大高校在教学中都应当加强大提琴教学模式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文化交流也已成为了各国的发展重点之一,在我国的文化交流之中,如何将外国乐器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相结合,值得不断探索。
   [关键词]传统音乐  大提琴演奏  教学经验
  前  言
   要将中国传统音乐和大提琴进行融合,不能够简单依赖乐谱进行演奏,而是要寻找不同乐曲的特点,找到乐曲和乐器之间气质相通的特质并进行融合。本文以音乐案例入手,论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大提琴教学之间的融会贯通,不断丰富教学案例,确保在教授西洋技法的同时发挥民族演奏技巧,通过分享教学经验,以期帮助新一代大提琴演奏者的成长,不仅能“为我所用”,还能够“传承古今”。
  突出乐器演奏技巧
   学习乐器最重要的是学习演奏技巧,不同的乐器有着自己的演奏方式,但是基于一门乐器而进行的演奏技巧是需要初学者甚至专业学习者着重学习的内容,而且为了能够运用大提琴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教师也应当在弹奏的方式上进行更正。在大提琴的演奏方式中,传统的大提琴用的是特殊换把和滑指音方式,在中国民族风格的乐曲演奏之中,需要学习中国弓弦乐器中的换把方式和演奏技巧。
   首先,在分弓的时候,需要用左手有弹性地来进行音符的按压,帮助颤指的巧妙运用来配合分弓要求,这样既可以在演奏上配合音乐,在节奏上能够灵活地制造出音乐节段,也能够配合音乐剧或者戏曲的角色,增强音乐的张力。例如,大提琴曲目《遗风》是中国先锋派作曲家葛甘孺所作,其经历了多种创作版本,因此演奏技巧上也更加灵活多样,创作者之一的黄甦在葛甘孺的教学班级中主动和葛先生一同探讨演奏改进方法,他提出的固化符号在分弓的时候增添了更多的娴熟技巧。其次,揉弦作为弦类乐器的重点技巧,需要演奏者将手臂、手腕以及手指作为三个统一的整体,讲求的是连贯性,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之中,需要这种揉弦技法来强调中国作品之中缠绵隐晦的思想感情,所以为了使得作品演奏的流畅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不断用手指捻弦来增强对短弦、长弦和空弦的灵活应用。在《遗风》中作品的音色多变,时而似手鼓、时而如锣鼓,这样能够显出“文人呼吸”的“气韵”,传递出幽深的古琴质感。第三,在换把的过程中,教学者需要在音准上提高对学生们的要求。在学习《遗风》的时候,需要摒弃传统的演奏方法,用琴弦来降低定音,增强音色的张力,在换把的时候教师要教导学生保证手掌的大小和音域配合,避免传统定音的思维定势,难以协调手腕手臂来表达《遗风》万花筒般绚丽音符的走向。总之,在手指轮奏的技法之中,需要配合不同的音型和分降和弦,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在基本功的练习上保证学生手指、手臂、手腕的协调性,保证换把的速度和准确性,只有保证这种基础的条件下,才能够让学生根据曲目而不断地配合技巧,在演奏《遗风》这类大提琴曲目时,才能将手型训练出延展紧凑的音符感觉,配合各种情绪的运用[1]。
  灵活改正乐器音色
   中国的民族乐曲突出的是圆润、清亮的音色,如果大提琴明亮清新的音色能够满足中国的民族音乐审美,那么就能赢得更广泛的学者和更多听众的欣赏。所以在大提琴艺术研究中,为了保证发音,教师需要在运功、颤指、滑指以及力度等方面要求学生按照乐器进行及时地规律探寻,进而凸显民族音乐的特殊色彩效果。
   大提琴的音色宽广明亮,在高声区明亮华丽,透漏出清亮的感觉,在中音部区优美流畅具有人声的吟咏感觉,在低声部区沉醉低沉、清新柔韧,能够配合乐队的柔情之感。基于大提琴各个音部的不同演奏特色以及民族音乐柔和优美的特点,教师应当教导学生在音程距离跳动较小的时候,将同一手指从低音到高音进行滑行,达到含蓄清还、带有弹性以及强烈的还把音响效果。在换把过程之中,需要融合进中式轻弹,利用手腕进行力度控制,用微小的波动来带动手指变化,巧妙地配合换把的速度和运弓的力度。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用其他乐器来改编的著名曲目不在少数,例如《回家》是黄甦的父亲萧黄在1063年创作的钢琴曲,钢琴曲的音色清脆,经由大提琴改编,需要配合弦类乐器的特点,增添进清亮独特的弦声感觉,这首小调带有乡村风味,能够通过运弓來弥补钢琴的音色缺陷,增添沧桑深邃的感觉,更好地反映出“回家”这一悲凉主题。同样的,《中国民歌组曲》原本是通过大提琴、圆号以及钢琴创作的曲目,而经过黄甦的改编,大提琴的独奏组曲能够保留出原来曲目的风格。在“花灯”篇目,通过大提琴的声色来复制出圆号悠长、深沉的感觉,既保持了圆号的风味,又表现出艺术的韵味,大提琴的声音模拟作用就能够通过“花灯”篇章,表现出灯类的空间喧嚣感,表达出灿烂热闹的民歌氛围。在大提琴的演奏过程中,除了对琴弦和节奏的把握,对琴箱的节拍渲染也能够强化情绪氛围。如在《姑苏游记》的演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三弦的音色和大提琴的拉奏进行互补,用快节奏、多重奏的方式来勾画姑苏城的说书场,大提琴在此地的音色非常灵活善变,能够在曲艺之中用双调形式演绎,在轻巧的演奏过程中,共同融合在拉奏画卷之中,冲击西式音乐的固有印象[2]。
  联系古典名篇和改编名曲
   大提琴和中国的音乐史联系紧密,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大提琴和中国的文化有了更加紧密的关系。中国红色文学作品《林海雪原》经过改编后,《智取威虎山》搬上了话剧、电影舞台,被国民广泛认知。大提琴在《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中体现出了重要的声音刻画作用,通过大提琴的声音来掌控乐队的节奏和速度,不断铺垫杨子荣和寨中其他人物的针锋相对,刻画出各种立场不同但是内心情感多样的角色。
   同样的中国曲风融合西洋乐器的典例数不胜数,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何占豪与陈刚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演,该曲是20世纪西洋乐器表现中国传统戏曲的典范,其中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话在全曲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提琴的音色低沉委婉,表现了男女角色之间缠绵不绝的情谊和被天意造化捉弄的无奈。除此之外,乐曲丰富的内涵,还需要从细微处进行描绘,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文艺界融合西洋文化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盛况,在戏曲的乐队之中,使用大提琴负责低音的主要演奏,它的宽音域能够适应不同音乐的需要,在抒情类和悬疑性戏剧上都能够起到良好的烘托效果。以1956年中央戏剧学院创作的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来举例,首先张力方面,大提琴的弓速能够在快慢之间逐渐稳定,在这首民歌之中,大提琴主要模仿的是马头琴的演奏方式,在上滑音(恰其拉噶)上,手指着重浓郁沉稳,将左手的手指沿着指板进行滑动,从而使得音符能够进行低沉地吟诵,表现了马匹奔跑的重量感。其次在大提琴的演奏过程中爆发音头,同时注重休止符和后续正式音乐伴奏之间的关系,在258和263小节之间,独奏的大提琴在音乐的节奏上通过休止符的设置突出显性与隐性,营造出两只大提琴的演奏效果。最后在演奏的过程中,是否在渐强渐快的过程中能保留有自己的情绪也是大提琴的重点伴奏标准,为了配合和声的爆发,《嘎达梅林》采用大提琴、小提琴和低音提琴,在滑音技巧上来凸显民族色彩,下滑音在较远的音程上,与丰富的颤指相配合,从而使旋律透露出吟咏般的歌唱性,使旋律更有歌唱性,响应“诺古拉”的民调发音技术,表现英雄时代的宏伟气势主题[3]。   结合独奏、重奏形式进行分析
   大提琴传入中国的历史悠久,目前已经有三百余年。经过多年的融合与创新,大提琴因其在独奏中的独特性已经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交响乐、室内乐以及民族乐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一种独特的符号被广大观众所熟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提琴的教学应当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就传统教育来讲,大都是学生跟在教师身边,面对面地进行教学技巧的学习,虽然直观但却在教学方式上有着诸多局限。尤其是在不同演奏方式下,为了能够全面地学习到现代化音乐教育,教师需要将大提琴在独奏、领奏以及合奏和伴奏方式上进行音频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大提琴的演奏灵活性和与其他乐器的融合度。就当前传统教学模式来看,上述教学目标都无法实现,因此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此外大提琴的音乐气氛极浓,在管弦乐之中,大提琴最开始作为低音线条的描绘,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因素中,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弦乐四重奏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以中国弦乐《二泉映月》为例,让学生们对照二胡曲和大提琴四重奏,获得凄切哀怨风格曲目的音乐鉴赏感。在大提琴的不同声部中,弦乐的四重奏演奏形式需要强烈的演奏配合,高声部的声音需要清晰,在《二泉映月》中,高声伴随着凄厉悲愿的情感,在演奏的过程中,伴随着八度十度的音高,学习者需要在演奏的过程之中进行音乐的调控,而在四重奏之中,大提琴的角色是为整部作品提供稳定的音准,在悠扬缓慢的节奏部分,需要坚定低声,避免漂浮不定的状态。在独奏角度上,大提琴在双音等技巧的运用下,能够响应戏曲的乐队来渲染气氛,例如维吾尔民歌《伟大的北京》,因为维吾尔的语言重音在最后一个音节上,所以在丰富多彩的民歌节奏之中,需要大提琴从切分的节奏入手,帮助民歌热情流畅的风格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在整体上对活泼的民歌风味确立基准。为了配合从弱拍起唱的抒情方式,大提琴能够在三度音程上进行运用,弥补民族特征的活泼灵活,调和古典演奏技法的平衡,用短暫的音程跳跃,丰富新疆少数民族的语言特征[4]。总的来说,大提琴不论是独奏还是配合其他乐器进行合作演奏,都需要明确常规乐曲的目的,在独奏乐曲中,大提琴需要发挥出与生俱来的音域亲和力,配合低声部的音乐进行编曲制作,不断丰富整体性的追求,拓宽大提琴的技法语言[4]。
  结  语
   大提琴是西方提琴家族的重要成员,但是大提琴要想更好地演奏出中国传统音乐所特有的风采就应结合本土的音乐成分,创新演奏方式。在中国元素中,音乐语言的繁荣需要协调传统文化和西方表达方式,才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作为大提琴的学习者和发展者,只有推进大提琴的本土化,才能够帮助大提琴艺术在中国不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为广阔的受众。
  参考文献:
   [1]李睿浦.高师音乐专业小众乐器教学纵横谈——以大提琴教学为例[J].艺术评鉴,2018(1):121-122,138.
   [2]张华.提高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7(21):139.
   [3]原野.谈大提琴教学中的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6(11):228.
   [4]Huang Ling.论大提琴在中国的发展及音乐创作的民族化历程[D].山东大学,2014.
其他文献
带脂肪皮瓣修复28例34指指端斜形皮肤缺损,Ⅰ期成活,术后6~12个月随访,痛温觉,触觉存在,夹物、捏物正常,两点辨别觉在7~9 mm;末节指端丰满,本文讨论了手术要点和适应症,皮瓣成
分析了冲压技术和吸塑技术的缺陷,介绍了滚塑成型的原理和优点。经过对滚塑工艺参数和滚塑过程的研究,利用四固定转臂滚塑设备,实现了微型电动汽车内、外覆盖件的整体一次成型。
[摘 要]“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高校会计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之一。基于此,文章在简要阐述会计电算化实务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当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电算化 实务课程 教学策略  1954年1
本月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恽逸群逝世15周年,他的亲属顾祖年和学生、前《中国日报》副总编辑于友分别写了回忆文章,纪念这位受到新闻界同仁永久怀念的前辈。
当1993年降临之际,中国的亿万受众发现,他们熟悉的报纸一下子“膨胀”起来.同时又冒出了许多新面孔。这些更有新意,更有魅力的报纸杂志,似乎带有明显的“新世纪”标记,更有竞
美国田纳西州Kingspont的Eastman Chemical(伊士曼化学)化学公司推出其聚酯新产品Tritan,与传统共聚酯比,其突出的优点是耐热性高、韧性高、在模应力小,并仍保持其聚酯良好的耐化
[摘要]随着我国整体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革新。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此外,在整个教育体制中,除了以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依旧是当前最为关键的教学阶段外,人们对幼儿时期的教育,也就是学前教育阶段也越来越重视。为了满足这一教学认知上的提升,相关院校都着重开设并发展了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优秀幼儿教师为己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面对当前国
[摘要]作为当下高职教育改革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以高职英语教学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背景和学科特点,从三个方面探索“三教”改革的路径:一是建设高素质的高职英语教师团队,二是与时俱进地开发与利用高职英语教材,三是创新与改进高职英语教法。  [关键字]高职教育 英语教学 “三教”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职业教育学会教育科学项目(项目编号:SZJYB1
总部在荷兰鹿特丹的LyondellBasell Industries公司推出应用于升温用地板下热水管专用耐热聚乙烯(PE—RT)新牌号Hostalen4731B,这种多峰型(分子量分布)高密度聚乙烯牌号具有长时间
研究了有机硅改性剂对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和氢氧化镁(Magnesium Hydroxide,MH)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熔融流动性能和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MH复合体系中加入适量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