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膜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I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月亮上远望地球,让人惊讶得敛声屏气的事儿是,它活着。从照片上看,近景中干燥的、备受击打的月球表面,死沉沉如枯骨。高高地漂浮于天际,包着那层湿润的、发光的、由蓝天构成的膜的,是那正在升起的地球。在茫茫宇宙的这一方,唯它才是生机四溢的活物。
  在生物学上,从无序中理出秩序的,是膜。你须能获取并抓住能量,贮存起准确的需要量,然后再把它均衡地释放出来。细胞会这样做,它里面的细胞器也会这样做。每一个生命集合都在太阳能的粒子流中摇摆不定,从太阳的代谢物中攫取着能量。为了活着,你必须能够跟平衡抗争,能够保持不平衡,积聚能量以抵抗熵的增加。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
  地球活起来之后,它就开始构造自己的膜,其基本目的就是处理太阳能。起初,在地球上由水中的无机成分合成肽与核苷酸的前生物期,除水以外再没有什么东西来遮挡紫外线的辐射。最初的稀薄大气直接来自地球慢慢冷却时的排气过程,其中只有丝丝缕缕的几乎察觉不到的氧气。从理论上讲,水蒸气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也能发生光解而产生氧气,但量不会多。
  氧的制造需等待光合细胞的出现。它们生存的环境必须有充足的可见光以便进行合作用,同时又必须遮蔽,不受那致命的紫外线的照射。伯克纳和马歇尔推算出,绿色细胞必须生存在约十米深的水下,很可能是在水塘里,这些地方水比较浅,没有很强的对流。
  你可以说,向大气释放氧气是进化的结果;你也可以反过来说,进化乃是有了氧气的结果。你怎么说都通。一旦光合细胞——很可能相当于今天的蓝绿藻——出现,未来的地球呼吸机制就形成了。从前,大气中氧的水平增高到今天氧气浓度的百分之一时,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带有氧化系统和ATP(三磷酸腺苷)的突变型。有了这些,我们就来到了一个爆炸性发展的阶段,千万种会呼吸的生命,包括多细胞的生命形式就可以滋生繁衍了。
  伯克纳提出,曾有过两次这样的新生的爆炸,两次飞跃都有赖于氧的水平突破某一临界值。第一次飞跃,氧的浓度达到了现在水平的百分之一,遮挡住相当的紫外线,使细胞能够移居到河湖海洋的表层水域。这一变化发生在大约六亿年以前的古生代前期。第二次飞跃,氧的浓度达到今天水平的百分之十,距今约四亿年,这时,已经形成一个足够强大的臭氧层,减轻了紫外线辐射,使生命可以从水中移居到陆地上。从此,生物的发展便畅通无阻。
  还有一件事说明我们有福气。氧气吸收的,正是紫外线光谱带中对核酸和蛋白质最具杀伤作用的部分,而同时它又允许光合作用所需的可见光充分通过。如果不是氧气的这种半透性,我们不会这样进化起来。
  现在,我们很安全,通風良好,安然无恙。如果我们能避免那些可能乱鼓捣臭氧层、或者可能改变二氧化碳浓度的技术的话,氧气问题还不是我们的大患,除非我们放手进行足够次数的原子爆炸,去杀死海洋中的绿色细胞。如果我们这样干,那就是拉着绞绳往自己脖子上套。它为我们而呼吸。它还为我们的欢乐保护着我们。每天都有几百万个陨星落入这层膜的外层,由于摩擦它们被化为乌有。没有这层屏障,我们地球的表面早就会像月球表面一样,在流星的轰击下化为齑粉。尽管我们的感受器还没有灵敏到听见那轰击,但我们还是感觉到了,我们会感到安慰:那声音就在我们头顶上,就像万点夜雨敲打着屋顶。
  (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改)
  1.文章开头与结尾两次提到月球表面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请你写出“世界最大的膜”的形成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下面一句话的语言特色。
  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我们这样干,那就是拉着绞绳往自己脖子上套”一句中的“这样干”在文中包含哪两类情况?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再分别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并简单分析其害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献
不要为错过了欣赏沿途的美景而懊恼,细细咀嚼,你会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  不要为失去了一次成功的机会而悔恨,认真反思,你会从迷茫走向清醒;  不要为经历了一次挫折而一蹶不振,吸取失败教训,会有效增加你生命的厚度。  学会总结,学会反思。反思可以助人感悟人生哲理,反思可以助人吸取失败教训,反思可以助人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可以助人增加生命厚度。  楚霸王不可一世,九里山四面楚歌。  项羽头脑简单,只知道凭
期刊
文学上的“留白”是指像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无声胜有声这类的艺术写作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比较隐约含蓄。因为情感庞杂时一时说不明白,或是说清楚了反而不如不说的好,而有意留下空缺,让读者纵情地施展想象力和理解力去加以“弥补”。留白和绘画艺术上的“空白”有着相通之处,那就是以虚映实、藏而不露。比如《基督山伯爵》结尾伯爵给自己心爱之人说的那段词:“艾德姆,我还会回来的,这消失的只是基督山伯爵。”基督山原身后来回
期刊
盗铃贼一心只想着把铃铛偷到手,便塞住自己的双耳,伸手去偷叮当作响的铃铛,结果就有了“掩耳盗铃”的笑谈;  偷金贼一心只想着把黄金偷到手,便旁若无人地去偷人家的黄金,结果当场被抓,便有了“只睹金,不见人”的闹剧;  幻想者一心要建一座离奇的房子,交代工匠建造一座只有第三層,不要一二层的楼房,便有了“空中楼阁”的奇谈。  结果固然重要,过程更必不可少。没有必要的过程,便不会有理想的结果;完美的结果离不
期刊
北飞的大雁,尽管沿途山川河流,美景无限,但是,为了早日到达繁衍后代的家园,它们无心留恋,一往无前……  洄游的鳟鱼,尽管逆流而上,河水湍急,艰险异常,但是,为了早日回到出生之地,顺利产卵,它们不惧生死,义无反顾……  西行的玄奘,尽管沿途妖魔当道,困难重重,但是,为了早日到达灵山求取真经,唐僧师徒意志坚定,矢志前行……  终点就在前方,理想正在召唤。为了把理想变成现实,为了早日到达终点,就应该意志
期刊
引子:  人活在世上,究竟为什么,应以怎样的态度看待生活?陈公分析了宗教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对人生的看法后,另辟蹊径,归纳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这在古今中外种种关于人生意义的言论中,独树一帜,引人深思。  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究竟应该怎样?这两句话实在难回答得很,我们若是不能回答这两句话,糊糊涂涂过了一生,岂不是太无意思吗?自古以来,说明这个道理的人
期刊
公书林的诞生   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武昌创办了文华书院,作为在武汉地区传教的一种重要手段。1899年,到武昌探望在此传教的弟弟的韦棣华女士应邀在此担任英文教师。不久后,她便发现文华校园内图书资料贫乏,教师无可参考之教学资料,学生亦无可参考之书籍,而作为当时文化和经济重心的武昌地区竟然也没有一所对外开放的图书馆。于是,她便下定决心,要在武昌建立一所可以向所有人开放的图书馆。   韦棣华先在校内
期刊
我们对语文并不陌生,甚至是非常熟悉,但是对什么是语文,怎样学好语文等问题我们认识得并不深刻。我们的学生总是从表面含义来理解语文,只是遵从老师的嘱咐来完成任务。我们让学生把语文课本里的内容背诵背诵,理解理解,但学生并不知道深刻地认识。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其实,学习语文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对我们有益的文化。语文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豐盈我们的精神,提
期刊
【名家阅读】  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张抗抗  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似乎是为了一些闲言碎语。那时我初涉文坛,尚未习惯文坛的无事生非,很容易被某些谣言困扰,情绪波动也很大。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懑和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某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
期刊
作文必须做到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考场作文优美的书写往往能够给评卷老师留下比较好的第一印象,在几十万份试卷中因靚丽的“容颜”而占得获高分的先机。下面谈一谈考场作文书写应强化的三个意识。  一、强化整体意识,体现文面美  学生应强化整体意识,尽力将考场作文设计成一件“艺术品”,从而体现文面美。  一篇考场作文,通常由标题和正文组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醒目”
期刊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前途是茫然的,军训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方向。军训已经结束半年有余,却依旧难忘,记忆犹新。  男生天生对军人有一种崇拜和向往,我们也毫不例外。当第一次换上军训服时,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仿佛自己当了兵一样。  然而,想象终究敌不过现实,因为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则是残酷的。  我们以为新来的教官是很严肃很严厉的,然而他却彻底颠覆了我对军人的印象:他是一个腼腆而害羞的人。他对我们要求不严,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