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文本细读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shuo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著名文学理论研究者克林斯·布鲁克斯是文学界最早正式提出文本细读法的佼佼者,他认为文本细读法应当成为所有人研究文学作品的最佳途径,通过该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品的结构及其深层内涵,这对于更加深层次地考证作者风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智力、审美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核心,在阅读中感悟更多文学知识的同时,建构起正确的审美体系,对于他们来讲是尤为重要的。
  一、文本细读法的基本认识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文本细读在文学领域中是属于一种专门的学术术语,其具有三个重要的特点。首先,核心必须放置在文本上,这是文本阅读的基础;其次必须将对文本的语境以及语义分析看做是重点;最后,在文本细读中,将文本的组织结构理清是文本阅读的基本要求。通过对这三大特点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文本细读法的终极服务对象是为了实现文本批评。
  进行文本阅读的时候应当遵循三大基本原则,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审美原则,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传递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文学性,更有着深层的意蕴以及精神内涵。第二个原则是情感原则,可以说每一部文学作品无论其形式如何,都是对作者情感的外在描绘,我国文学理论界对于文学的情感性有着十分出色的评价,其中著名文学评论家曹旭最为经典的依据评论就是:文学不仅仅是一门关于“人”的学说,更是一门关于“情”的学说。基于此,文本细读过程中,必须注重把握“情感性”的作用。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整体性原则,每一部文学作品中都有其最为出彩的部分,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但是却不一定是文章的主题,如果过于关注这一部分,将很容易导致审美偏题,这是文学阅读中最忌讳的,因此必须将整体性原则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二、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文本细读法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感知课文的审美能力
  语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可以说,初中语文学习就是由语文阅读构成的。通过语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更能够在阅读中通过眼界的开阔,大大地提升自己的文学审美能力。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文学修养提高以及人格塑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将通过文本细读法的引入,提高感知课文审美能力看做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举例说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到宗璞的作品《紫藤萝瀑布》时,笔者并没有像以往一样,直接地就进行多媒体展示,而是在课堂进行之前,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认为紫藤萝漂亮么?”学生普遍都会认为其很漂亮,然后进一步地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展示出自己描绘花朵美丽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评价一下有什么地方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真正地抓住了花朵的美丽动人。并通过讨论,研究一下还有哪一些地方需要提高,让学生充分认知自己的作品之后,一字、一句地认认真真对本篇课文进行阅读,对文章中出彩的地方进行标记,并说出它哪一点好,课下可以鼓励学生有意识进行背诵记忆。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好的文学作品有初步的认知,更能够通过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为自己语文审美修养的不断提高,做出积极的努力。
  2.跨越课堂,获知更多文学知识
  通过大量的语文知识阅读,学生毫无疑问将会对同一题材的文学作品加深了解。此时,教学如果只局限在某节课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当然会取得较好课堂效果,然而这对于学生系统性的文学知识学习、建立起完备的文学储备是十分不利的。此时教师另外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习得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举例说明,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外国著名文学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这是作者用深刻、凝重的心情凝结成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有着十分浓厚的爱国色彩,作品无论是在语言、动作上都有着十分精准的描写。然而在我国的文学经典中,也有许多关于爱国的题材,比如情感沉重的《过零丁洋》和《满江红》,文天祥与岳飞同样是在爱国主义题材中表现了自己的赤子之心。然而,这三篇文章却有着不一样的情感,笔者在正式教学之前,引导学生首先回顾后两篇作品,然后通过三篇文章在主题、题材、作者等方面的比较,无论是在文学知识上,还是在情感表达上,引导学生更加接近作者创作本意。比较过程如下:首先,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比较的内容,其次让学生分组讨论,依据黑板内容逐一分解,对学习文章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
  3.紧抓语言,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创作的根基
  语言是一篇文章能够最终成文的基本构成单位,离开了语言,就不可能有一部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时候,必须在立足于对学生文学知识进行拓展的同时,高度关注文章的基本构成语言。我们不能够仅为了追求学生能力的提高,就一味拔高教学重点,必须将文章的基础——语言,看做是文本细读法的一个基础。如笔者引导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的过程中,不能仅将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更要将重点的、优美的语句看作是学习的重点,要求学生高度重视,应该对这些优美句子进行记忆,更应该知道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紧抓语言,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创作的根基。
  三、结语
  文本细读法重视的是对文章的“仔细耕耘”,不仅关心文本的语言,更重视挖掘作者在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感情。尤为重要的是,在教学中,通过文本细读法的使用,学生可以更加精确了解同一类型不同作者文章的精华,这对提升学生文学修养、增加文学审美情趣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必须高度重视。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教师角色 分析者和设计者 组织者和参与者 导航者和监督者 主持者和评价者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
【内容概要】本文从初中作文教学的角度,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1)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2)奇思妙想,品味创造的佳酿;(3)自主创造,共享集体的智慧。  【关键词】作文教学 生活 合作 创作  一、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要真正达到这个境界,写作的内容就必须充实,并且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可现实
文本学习,既是教师与学生品读鉴赏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沟通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透过文本与思维、与思想对话、串接的过程。学习中,教师常常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因而在课堂上“问——答——再读”的学习形式较为常见。但这“问”常常呈现出“流水式”,思维含量极低,可有可无,甚而“抹杀”学生思维,“扼杀”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文章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展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信息技术课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获取、交流、处理、应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并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在课程改革中,中学信息教师应当进一步发扬“敢为人先、快人一拍”的主人翁精神,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行为等各个方面,努力做到上好每节课,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必须改变观念、重视课程是的  观念的改变包括两
【内容摘要】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内生动力。新课改对学习动机赋予了丰富内容。本文作者通过对当前初中数学学习动机的现实情况的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培养良好学习动机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动机 调查研究 培养策略  教育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初中生所处的特殊学习阶段,其学习动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阅读教学的高效性日益显得重要,而多次失败的教学实践,让我渐渐明白,语文阅读教学,它不仅仅是机械的提问和回答,它是充满智慧的课堂,它是体现教师和学生双方智慧的一亩良田。  怎样才能让良田上的庄稼茁壮成长,相信肥料的针对性,施肥的最佳时令,剂量,还有除草除虫的方式方法,用药,它都有讲究,事事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总的纲领首先做到胸有成竹,唯有这样,庄稼们才会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成效,是师生思维活动的起点。好的提问有助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精心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新旧知识联系教学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这两方面重点讨论提升化学课堂提问教学实践技巧,倡导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并善于引导解释,充分地发挥提问教学的功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
【内容摘要】对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学生作文语言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组织语言以“说”代“写”,即表达过于口语化。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书面语和口语语言的认识模糊,语言输出和语言运用能力不高,对作文书面的特点认识不到位。因此,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是让他们提高对书面语和口语语言的认识水平,纠正学生作文表达以“说”代“写”的口语化现象,进而提高语言输出和语言运用能力,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初中
曾几何时,社会上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教育界也加剧和蔓延起来。有的教师在不经意间,已经漠视了等待,甚至根本就忘记了等待。有的老师忘记了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有的是拔苗助长,有的是暴跳如雷,缺少一种相互欣赏的等待。当然,等待并非无所事事,一味的苦等;也并非守株待兔,消极备战。《数学课程标准》除了强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外,更多地是强调了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一个亲身经历、动手实践
一、案例背景  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信息。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关注了文章的理解性和欣赏性,而忽略了对文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批判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运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价等批判性思维方法,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张淳,2009)现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Unit2,Module5中阅读课教学为例,说明如何采用批判性阅读模式进行阅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