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高雅 青出于蓝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z119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怀俊,祖父王大凡是景德镇著名的陶瓷艺术家,“珠山八友”发起人之一。父亲王晓凡也是景德镇著名的陶瓷艺术家,20世纪50年代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王大凡(1888—1961年),祖籍陕西台元,祖上因避战乱,迁居安徽黟县,名堃,号希平居士。少时在姐姐家的“红店”学画陶瓷古彩,拜汪晓棠为师。王大凡早年学习沙山春、钱慧安、费晓楼的绘画艺术,中年学习吴道子、陈老莲、马镜江的绘画技法,可谓转益多师,博采众长,自成法度。王大凡在浅绛彩的基础上,独创了“落地粉彩”技法,使浅绛彩画法起死回生。1915年其作品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质奖章。
  王晓凡(1918—1963年)自幼随父学艺,1944年,他创办晓帆画坊开店授徒,令陶瓷同行刮目相看。期间,他开发了许多新产品,如新婚用瓷“花开富贵”餐具、祝寿用瓷“以介眉寿”等日用艺术瓷,首开日用陶瓷艺术化之先河。20世纪50年代,王晓凡作为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和陶瓷工艺社、陶瓷工艺2合作社社长,创作了大批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生活的作品。代表作品有《山村走来了邮递员》《幸福院》《乡村赶集》《参观陶瓷馆》等。他以粉彩仕女瓷画著称,创造性地发明了“陶瓷粉彩贴花”艺术,为陶瓷生产填补了一项空白。
  王怀俊自幼受到陶瓷艺术的熏陶,少年时即酷爱陶瓷艺术。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专业,后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中国画系学习,师从周昌毅等教授,专习中国人物画,兼学山水、花鸟画,并与吴山明、李震坚、孔仲超、舒传熙等专家教授结为挚友,得到他们的悉心指教,画艺大进。
  王怀俊长期在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和研究,先后赴丹麦、挪威、芬兰、泰国及香港举办“中国绘画艺术展”和陶瓷作品展,进行艺术交流和艺术考察。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次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陶瓷艺术展,对于促进中西方陶瓷文化交流做了较大的贡献。不少作品被收藏家和艺术馆收藏,获得较高评价。
  王怀俊融合学院派和西方艺术之精华,形成了其作品古朴、高雅、飘逸的艺术风格。他擅长陶瓷人物画,兼长山水、花鸟瓷画。他的中国画笔精墨妙,别具风韵。他善于以吴带当风的线条运用、大胆夸张的点面构造、清秀雅洁的色彩效果来塑造艺术形象,融合诗学意境于构图布局之中,巧布画意艺趣于器型变化之间。他的陶瓷艺术作品俗中见雅,雅而不俗,善将中国画的笔势章法有机地应用于瓷画创作,其用笔简练而传神,造型准确而优美,构图疏朗而新颖,品位高雅,自成一格,有多件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和藏家收藏。
  近几年王怀俊开始对釉下青花釉里红、青花泼彩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研究,创作出了一批较有特色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作品《魏王观海图》瓷板画获得由中国轻工总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金奖。该画主要表现曹操观赏大海的场景。作者用咆啸的海风,排山倒海的巨浪来表现这位历史人物的政治家的抱负和诗人的情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群星灿烂,以咏其志。画面的魏王与奔腾的大海和海水拍击岩石的场景,如神来之笔,把大海的气势和政治家的理想结合得天衣无痕,淋漓酣畅。
  作品《松下抚琴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精品展览会银奖。以传统陶瓷粉彩技法,着力表现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豁达情怀,与大自然为邻的高雅情趣,充分显示了新文人画派的艺术魅力和古代诗歌的艺术意境。
  松树青,花儿香,荔枝红,江南四季好风景,不辞长作岭南人。作品《不辞长作岭南人》用洗练而又流畅的笔法,丰富而淡雅的色彩,饱满而又灵动的构图,准确而又生动的造型,为我们诠释了一位诗人热爱大自然的心怀。
  2006年王怀俊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专家评委、景德镇陶瓷艺术名家协会副主席。
  近年来,王怀俊在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和研究之外,还积极参政议政,为景德镇陶瓷事业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他曾任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写过20余篇调查报告,提出一批有分量的提案、议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采纳,有的作为国家决策参考。
  
  采访手记
  阎 正
  
  走进景德镇第一个见到的是王怀俊大师,离开景德镇最后一个告别的还是王怀俊大师。为我们组织座谈会的是王大师,为我们介绍各路大师精英的还是王大师,干脆一句话,没有王怀俊大师,就没有我们这次景德镇之行。
  我们的吃住行,我们的计划安排,一切得益于王大师的关照周旋。但我们提出采访他、封面刊登他的时候,他一次次拒绝了。我们在景德镇三天,没有从他身边得到任何有关他的资料,而他各方面的宣传又少得可怜,作品也鲜有一见。
  在景德镇三天时间,浏览了十几座艺术馆、博物馆,看了上千件的大师和名家作品,而王大师的作品只见到了一件。当陪同者告诉我们这里有一件王怀俊作品的时候,同行的每一个人都喜出望外,瞪大了眼睛,那是一件釉下彩“郑板桥”。人物勾线潇洒流畅,赭色石头粗犷豪放,貌似红色竹子,画面非常抢眼,两行大字题日:“诗书画三绝,一官归去来”,后附小字,题款:“己卯冬王怀俊绘于昌江永乐楼”。我翻来覆去看了很久,仅从绘画角度亦让我心中暗暗赞叹不已。
  后来有人告诉我,王大师的作品绝大多数都置身在各个层次的收藏家手里,他自己却保存甚少,并负债累累。喜爱他作品的人,求购他作品的人太多太多,恐怕这一辈子他都很难还得清了。
  自始至终,王大师都很少讲话,宴席上如此,座谈会也如此。但他又永远笑容可掬,亲和的力量让他拥有极大的凝聚力。他为人低调,不喜张扬,谦虚是发自肺腑。一般人对某种恭维抬举也会谦让,但让过几次就会应承或默许。他不同,三番五次地拒绝采访,尤其对刊登封面人物,社长最后一次给他电话,他依然诚恳坚辞,无奈之下,请他推荐,他提出刘远长、张松茂等好几个大师的名字,说的都是人家的好!做人做到这个份上,不能不让人由衷敬佩、五体投地!
  人们敬重他,推崇他,甚至畏惧他,只因为他有让人敬畏和信服的道理。
其他文献
所谓看钱,是一句通俗话,也就是行内常说的“鉴定”。过去,别人请我看钱,说是要鉴定,我当即声明“看可以,鉴定不行”。只能说鉴赏,与持有者共赏,各抒己见,相互研讨,有人请我写意见,我只填写“鉴赏意见卡”,不用鉴定这个词。为什么呢?不是故作谦虚姿态,而是“鉴定”二字份量太重了,对一件器物(包括古钱)来说,它有一言九鼎的意思。这两个字用在自然科学上,钉是钉,铆是铆,黄金就是黄金,铜就是铜,有检测手段,科学
期刊
引言    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宫延用瓷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以后历代官窑都写本朝年号款成为定式,只有明代正统(1436—1449年)、景泰(1450—1458年)、天顺(1457—1464年)三朝未发现官窑款识瓷器,而有断代价值的民窑瓷器也很稀少。因此,这段时期的瓷器面貌浑沌不清,扑朔迷离,陶瓷史学者称之为“空白期”。近些年来,随着海内外陶瓷考古发掘(陆地和水下)的进展,有关“空白期”
期刊
笔者于2008年下半年北上寻泉之旅期间,有幸在上海集到一枚战国“半圜”钱,直径27毫米,穿径8毫米,厚0.5毫米,重约3.5克。该泉生坑,青铜质,从边沿一小破裂处可以看出,青铜质因年久已经严重氧化。钱文为古代大篆书,横读,内穿亦圆,也称圜钱。圆孔不规整,呈喇叭口形状,此乃中国古代钱币从刀币、布币向圆孔、方孔钱币过渡的实物佐证。  该泉无论从铜质、钱体、钱文、铸工,还是锈色、包浆来看,都是无懈可击。
期刊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成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笃,由长子载淳继位,八大臣辅政,改年号为“祺祥”,议定在第二年改元。载淳生母叶赫那拉氏和恭亲王奕訢发动宫廷政变,十一月七日废“祺祥”,改元同治,八日(辛酉日)杀肃顺等八大臣,史谓“辛酉政变”。  1862年为同治元年,祺祥年号只在未及改元前存在了三个月,所以只有准备改元之后大量鼓铸的祖钱、母钱、样钱和边远省份的私铸钱。祺祥钱存世稀少,宝巩局所
期刊
2009年2月28日晚,由雅昌艺术网主办,联合近百家专业媒体共同举办的堪称艺术界“奥斯卡”蛊会的“第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2008)颁奖盘典”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落下帷幕。作为艺术界重要的年度盘典,众多艺术界著名学者、机构代表及社会知名人士近600人出席了此次盛会。本次活动历时近5个月的多轮评选后,2008年度10大艺术事件、10大艺术人物、年度艺术家奖、年度青年艺术家奖、年度艺术展览
期刊
有人称“收藏的最大乐趣在发现”,这句话堪为心得之言。当然所说的“发现”,并非是指偶然之得,而是指通过“挖掘”所获。笔者之所以这样来理解这句话,可从笔者收藏二十多年的一件郭晴湖先生的书联谈起。  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初,笔者在旧货摊上见到“郭晴湖”款印书法对联一件。当时对书家郭晴湖的情况一无所知,由于见此联书法的用笔直起直落,洒脱自然,点画妍美生动,墨迹得清脱自然之妙,实非深得《阁帖》真髓者不能臻此
期刊
经历了2008金融风暴的洗礼,中国的书画市场经历了一次痛定思痛的被动洗牌,尤其是当代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对此,我有过这样的阐述:有人认为“华尔街风暴”是刺向当代艺术市场泡沫的一把利剑,从拍卖数据来看,刺向的不仅仅是当代艺术,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也没能幸免。问题可能不仅仅是当代艺术或近、现代书画的本身,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势必会导致其在很多层面有悖经济规律和艺术规律的感性成分居多
期刊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群峰林立,岗峦重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十分秀丽。这里的矿产也十分丰富,尤以瓷石、高岭土最具特色,直接成就了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地位。  清人兰浦在其《景德镇陶录》中记载了景德镇的两处唐窑,一名“陶窑”,另一名“霍窑”。但已发现的考古资料证实,景德镇生产瓷器的时间最早是在五代。但是将其文中的评语“假玉器”和“佳者莹缜如玉”用
期刊
景德镇陶瓷艺术历千年而不衰,佳作叠现,名手辈出,人物、山水、花鸟、瓷塑各领风骚。有的苦心孤诣,经营传统,有的别出心裁,锐意创新。我比较关注传统一派,听说有一位擅画牡丹的绘瓷高手叫“洞庭一波”,在北京见过他的几幅作品,质朴、淡雅、清远,既有富贵堂皇之气,又无行作俗艳之感。我在想,能把牡丹花这一传统题材画得如此超凡脱俗、清新雅丽,其人心境必定经过相当的修炼。我非常信仰“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之类的道
期刊
袁运甫艺术简历    1933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1949年入杭州国立艺专学习,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擅长壁画、装饰艺术设计、水粉画、水墨画。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作品有壁画《巴山蜀水》、《山魂水魄》、《中国天文史》、《祥和之都》、《华夏之光》,金属悬雕《翔》等。出版有:《装饰绘画论》、《悟艺集》、《袁运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