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治社会中,对于一家机构或者某个团体的监管责任,并非仅仅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就能“安之大吉”。于是,理事会适时出现,成为了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名词。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试水理事会制度,目的无非两个:一是让社会力量参与到博物馆管理中来;二是帮助博物馆摆脱资金困扰等“短板”,从而迎来更好的发展。
从这两层意义上分析,博物馆、尤其是国有博物馆有了理事会,当然是好事。首先,这意味着一种思维的转变。长期以来,在民众的印象中,不少国有博物馆往往会与守旧、落后等词汇脱不了干系,而“体制内”的身份定位并以此带来的某些限制,似乎也像是一堵无形的墙,容易造成民众与博物馆之间的“心理隔阂”。如今,理事会出现,更多社会人士有机会参与到国有博物馆的管理中来,一方面体现了国有文博机构改革自身的诚意;另一方面,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国有博物馆发挥公众职能的展现。
再者,在“缺乏资金”仍然是国有博物馆普遍困惑的当下,理事会作用的拓展,无疑将有助于问题的缓解乃至解决。比如早两年,官民合力、皿天全方铜器身最终回归故里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理事会的成立,或许也从一定角度说明了官方对借助民间力量办好国有文博机构的一种认同与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5年年初发布的《博物馆条例》当中的明确规定来看,理事会制度同样也是政府部门管理发展文博机构的一条指导思路。说到此,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让理事会真正运转起来,避免它的设立纯属应付,以致流于形式?
笔者认为,民主性最为关键。这既包括理事会成员的选择,也体现在理事会章程、工作等方方面面。试想,如果一家国有博物馆的“理事会”总是“内部决议”,忽视“外来”声音;又或者为了追求发展,某一个人或者某一家企业代表“说了算”;甚至碍于体制的身份,不能真正走出去,最后还是由馆长“一拍脑门”了事,那么会不会演变为一场自娱自乐,不得而知。
应当重视的是,理事会不是儿戏,作为成员,必须肩负起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法律法规所赋予和要求的。所以,办好理事会,除了热情、能力,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认识与实质行动。
借用一句流行语—主要看气质。博物馆理事会的“气质”内涵几何,值得深思。
从这两层意义上分析,博物馆、尤其是国有博物馆有了理事会,当然是好事。首先,这意味着一种思维的转变。长期以来,在民众的印象中,不少国有博物馆往往会与守旧、落后等词汇脱不了干系,而“体制内”的身份定位并以此带来的某些限制,似乎也像是一堵无形的墙,容易造成民众与博物馆之间的“心理隔阂”。如今,理事会出现,更多社会人士有机会参与到国有博物馆的管理中来,一方面体现了国有文博机构改革自身的诚意;另一方面,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国有博物馆发挥公众职能的展现。
再者,在“缺乏资金”仍然是国有博物馆普遍困惑的当下,理事会作用的拓展,无疑将有助于问题的缓解乃至解决。比如早两年,官民合力、皿天全方铜器身最终回归故里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理事会的成立,或许也从一定角度说明了官方对借助民间力量办好国有文博机构的一种认同与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5年年初发布的《博物馆条例》当中的明确规定来看,理事会制度同样也是政府部门管理发展文博机构的一条指导思路。说到此,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让理事会真正运转起来,避免它的设立纯属应付,以致流于形式?
笔者认为,民主性最为关键。这既包括理事会成员的选择,也体现在理事会章程、工作等方方面面。试想,如果一家国有博物馆的“理事会”总是“内部决议”,忽视“外来”声音;又或者为了追求发展,某一个人或者某一家企业代表“说了算”;甚至碍于体制的身份,不能真正走出去,最后还是由馆长“一拍脑门”了事,那么会不会演变为一场自娱自乐,不得而知。
应当重视的是,理事会不是儿戏,作为成员,必须肩负起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法律法规所赋予和要求的。所以,办好理事会,除了热情、能力,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认识与实质行动。
借用一句流行语—主要看气质。博物馆理事会的“气质”内涵几何,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