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的再生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wi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各地老城改造的不断深入,一座又一座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建筑相继被推倒,有的是因为没有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而被推倒,也有的虽被定为“有很高历史价值”但却因没有新的“生命力”成为地方财政的包袱而被推倒。在挖掘、保护有历史价值和特色的传统建筑的同时,如何让这些建筑赋予新的“生命力”,成为地方文化、旅游的财富源泉已成为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梁园;传统建筑的再生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1-0137-02
  
  “建筑再生”,顾名思义就是在不推倒旧建筑的前提下,于其内添加新的元素和内容,赋予旧建筑新的“生命”。[1]本文以佛山梁园刺史家庙建“玻璃屋”为例,探讨如何保护和利用好传统建筑,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1梁园概述
  佛山梁园始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为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叔侄所建的私家园林组群的总称,闻名遐尔的岭南四大名园之一。一百八十多年过去,一代名园历尽沧桑,虽仅余二十亩,但仍不失昔日风采,现僻为公共专题博物馆及旅游开放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刺史家庙,典型的岭南祠堂式建筑,面宽12 m,进深25.6 m,两进三开间,是当年朝廷表彰梁氏先人而赐建,后为家族祭祀先人之场所,见图1。
  2刺史家庙建“玻璃屋”的背景
  梁园既然是博物馆和旅游景点,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刺史家庙也就自然地失去原有家族祭祀的“生命”了。梁园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历史文化宣传教育等作用。刺史家庙不仅是梁园梁氏家族的“庙”,也是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但是,由于传统建筑的局限,梁园虽为博物馆,却没有一个适应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展厅,园内大多是岭南传统的“三间两廊”建筑,开间小,采光差、潮湿,根本无法现成的利用或改造为展厅。刺史家庙是园内体量最大,唯一可能改造成中小型展厅的建筑,但其同样具有建筑的室内面积小、光线不佳、潮湿、防盗性能差等缺点。基于以上原因,设计师大胆地赋予这座建筑新的元素和内涵——以玻璃和钢材为主要结构,在祠堂内建起了“玻璃屋”展厅。
  3“玻璃屋”的设计原则
  刺史家庙是典型的传统岭南式祠堂建筑,集木雕、石雕、砖雕、灰塑等岭南传统手工艺和建筑工艺于一体,本身就是一件有很高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如何使祠堂空间转化为符合现代展示需求的展览空间,是设计的重点所在。
  3.1保持原有建筑的完整性
  设计者巧妙地在矩形的家庙空间中镶嵌了一个不规则平面的“玻璃盒子”,自成一体地“浮”在家庙空间中,除支撑结构外与古建筑不发生任何直接接触,有效地保证了文物的完整性。整个设计以钢结构为平面基础和竖向骨架,钢材平置原有地面,
  墙体和天面的玻璃搭接则避开原建筑的柱和梁架,不需破坏原建筑的地面、墙体和结构等,见图2、图3。
  3.2“新”与“旧”对比,交相辉映
  玻璃的通透性使得游人仍能毫无障碍地观赏到文物建筑的精美细节。游客站在玻璃屋里看展览,感受到时尚的同时,还可以一览无余地欣赏玻璃屋外精美的梁架、木雕、石雕和古朴的石板地面,见图4。
  3.3适合现代陈列展览的需求
  设计中充分考虑温度、湿度、阳光等问题。玻璃屋整体是可封闭的“建筑”,解决了原建筑因开敞而不能抽湿、恒温的问题;将原建筑的天井和两侧廊用玻璃闭合,增大了室内可展览面积;另外,在设计陈列展览路线时,不但避开了让人头痛的“西斜阳光”,而且还“变废为宝”增加景观,见图5、图6。墙面作为信息的载体在展示空间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新插入的玻璃墙体可作为双面展墙,而原有的青砖墙面也被有效地利用起来,大大地增加了可展出的信息量。
  在细节的处理上,设计者采用了传统元素来达到升华空间的效果。“空中鱼池”、木雕、砖雕墙面等设计都是对梁园传统文化背景的全新演绎。
  4建筑再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1)建筑再生要注意“新”与“旧”之间在量和质上的总体平衡,新的气势风貌与老建筑不匹配不行,新的体量层次喧宾夺主更不行。
  (2)建筑再生作为一个创造行为时,不只是保存过去,应该是在既有的建筑上,留下今天社会所赋予的时间感,让人们感受时间的流动。
  (3)建筑再生实际上是一个充满“变”的过程;不得已的“变”、怀着目的的“变”和不变也得变的“变”,只有敢于创新,敢于将“祖宗成法”抛诸脑后,才可能“变”得精彩。
  (4)建筑再生切忌生搬硬套。
  (5)建筑再生除了要有好的设计和理念外,施工工艺的好坏也是成败的关键。梁园刺史家庙“玻璃屋”就是因为在一些细节的工艺不到位,以致影响整体的景观效果。
  5结束语
  在传统建筑中大胆引入新建筑符号和元素,对原有建筑是破坏,还是新的诠释,抑或是……,一切均在摸索和尝试中。建筑再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了解,在我国目前还只是起步阶段,许多历史建筑的保留和利用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许多有价值的建筑或虽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却仍“养在深闺”,得不到很好地利用,有的甚至因长期空置而荒芜。
  
  Regenera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 using the Provincial Governor Liang Garden Home
  Temple building, “Glass House” as an example
  Ye Weibiao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reform around the old city, one has a high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building have been overturned, some because of not being as “conservation units” which were torn down, although some are also classified as "very high historical value, “but because there is no new” vitality "into the local financial burden while being knocked down. In mining,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valu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same time, how to make these buildings given new “life” and a local culture, tourism, a source of wealth has become a new topic.
  Key words:liang garde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Regeneration
其他文献
妇科艺精 成宋而兴元  王氏始祖王厚先生,行医源于太原郡,北宋时期,为了躲避战乱,率子孙迁居平遥东泉镇麦茭沟村。当时,在太原郡附近县署中平遥居住人口较多,而平遥东泉镇在古城的东南方向,是盛产中草药的地方,王氏为了采集中药之便利,才选定在这个风水宝地,该镇相距平遥古城约15千米,王厚也是从有记载以来首位王氏中医妇科的代表人物。王氏自此家传不断、名医辈出,并开创了三晋一带妇科之先河,是王氏妇科的形成初
期刊
王金权作为第二十八代代表性传承人,谨守祖训,从小便对祖国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目睹了广大农民贫病交加而又缺医少药的现状,更激发了他济世救人的志向。7岁开始熟读《药性赋》《医学三字经》,13岁起随父出诊行医、抄写处方,遍迹乡里,深得王氏妇科家传之道。18岁便能开始独立行医。此后,他边行医边学习,先后考入山西医学院中医专业、山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系统学习,1992年赴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深造专攻妇科
期刊
中国是诗的国度,可是,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写诗,又写出了多少好诗呢?王小波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可是,现在还有谁在读诗,还有多少人从内心里对诗心存敬意呢?  对于诗歌,我一向是喜爱的,曾经有两个厚的手抄本记录着喜欢的诗。至今,我还时不时诵读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它告诉我如何对待生活,“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蔬菜
期刊
在许多人的眼中,65岁的段怡村老先生有些孤独。他有3个子女,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大家庭,而且他热心开朗,有不少朋友。可这样一个人怎么会给人一种比较孤独的感觉呢?    记者来到兰州市东郊的桃树坪,实地探访了这位水车传承人的生活,也弄明白了他感到孤独的原因:没有知音和追随者的寂寞。  段怡村老先生是2008年兰州市通过的4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之一。他掌握的兰州大水车制作技艺,与魏世发(鼓子)、陈增三(鼓子
期刊
对于我们年近花甲的人来说,童年时代或者少年时期,考虑最多的是温饱问题,对什么是钢琴,以及钢琴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但是改革开放后,人们从电影中看到、在书本上阅到,知道钢琴是世界上最流行、最高贵、最迷人的乐器之一。而钢琴在使用中需要精心呵护,更需要“医师”的“治疗”。  这里说的“医师”指的是钢琴调律师,打个比方就是给钢琴“看病”的“大夫”,这是一种让琴声更美妙的职业。一台钢琴有大大小小8 000多个
期刊
“灵石古村山水间,四合坊巷礼为先,楼台塾馆凝文气,儒雅兴衰二百年。”古老的三晋大地,广袤的黄土高原,曾经在历史上多出豪门望族,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便是其中之一,有“王家归来不看院”一说。王家大院之所以闻名遐迩,除了恢弘的整体气势外,其随处可见、精美绝伦的三雕艺术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砖雕、木雕、石雕,是王家大院整体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正是
期刊
“饭爷”创立于2014年9月,是演艺明星林依轮的创业项目。于2015年3月获得真格基金和联创策源数百万元天使投资;2016年4月获得芳晟股权投资基金和汇源集团数千万元A轮投资。  “饭爷”目前最主要的产品是“辣椒酱”,“饭爷”方面称,自2016年5月11日上线以来,2小时售出3万瓶,两个月线上销售已过千万。林依轮称,“饭爷”未来将延伸到更多差异化、精品化调味品的大品类市场。  “饭爷”诞生记  2
期刊
王家大院的三雕艺术,是清代“纤细繁密”风格的集大成者,其木雕、砖雕、石雕分别装饰着斗拱、雀替、挂落、栋梁,照壁、廊心、柱础石、墙基石、匾额、帘架、门罩、屋顶等,件件精妙,内容题材多样,令人目不暇接。在王家大院,建筑已成为工艺美术的载体,石雕、木雕、砖雕技艺精湛;书法、绘画、诗文融于建筑。这些工艺美术与书法匾额、楹联处处显示着王氏家族耕读之家的风范,其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堪称中华一绝。  任清文在保持
期刊
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雕刻艺术的博物馆,丰富多样的砖、木、石雕随处可见,可以说是“片瓦有致,寸石生情”,其装饰题材十分广泛,吉祥花鸟、祥禽瑞兽、人物故事等都有表现。既有具体生动的形象造型,又寓以一定的哲理内涵,既充分显示出文人士大夫的雅气,又通俗反映出民间艺术的淳朴,可谓雅俗共赏。一组组“三雕”作品,通过一代代雕刻匠人精湛高深的技艺手法,把历史上积淀下来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期刊
1  我们生活的汤珀特城里有一帮子人,对外星留学生们充满了同情心,一到寒假就主动与大学的外星学生协会联系,自愿帮助那些因假期短路途远或囊中羞涩而不能回其星球省亲的留学生们,请他们到家里留宿做客,我的妻子玛丽萨就是其中最热心的一位。对于来家的外星留学生,大多表现还好,但去年来的那个女孩子,不仅成天想家,哭哭啼啼的,还时常闹小情绪,我有点烦。今年我早早提醒妻子,注意这一点。  我在远郊劳穆巴德的温室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