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常常会犯错误。 面对学生的错误,体罚、不闻不问和采取简单的惩罚措施都是不可取的,可以运用“将功补过”的处理方式:为学生指出错误,教他们明辨是非;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让学生因畏惧而掩盖错误;变“惩罚”为“将功补过”,让学生体验做好事的乐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错误;惩罚;宽容;明辨是非;将功补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十几岁的学生,他们更是免不了常常犯错。 面对学生的过错,我们应该怎么办?
体罚当然是不可取的。作为一种极端的惩罚手段,体罚被严令禁止。现在教育主管部门更是三令五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因为有些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非常不冷静,运用了极端的惩罚手段,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很严重的危害。这种现象不时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中,时刻警醒着其他教师引以为戒。
不闻不问也是不可取的。面对现在越来越难教育的孩子,有些教师明哲保身,对孩子的一些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只要不影响班级发展大局就对错误放任不管。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是对老师最起码的要求。如果我们对学生的错误置若罔闻,听之任之,那就算不得一位合格的教师。
还有一些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往往采取简单的惩罚措施,如罚站、罚蹲着补作业、罚写说明、罚跑步、做俯卧撑、找家长告状等,还有的老师竟然采取一人犯错罚全组或罚全班的“联罚”措施,据说这是学习了部队的做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纪律性。这些做法看起来很负责任,也没有走极端,但效果到底如何呢?我想不能只看当时产生了什么“效果”,而要从长远考虑和论证一下。
“对于学校工作,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是顺从的人。”[1]以上是爱因斯坦的一段话,很值得我们去深思,他很好地回答了那些惩罚的严重后果。
尤其是“联罚”,后果就更严重,毕竟军队和学校不同,面对的培养对象完全不同,培养的目标更有天壤之别,怎么可以机械照搬军队的做法呢?学生年龄越小,“联罚”的后果就越严重。因为小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差,他们会把受罚归咎于犯错的孩子,说出伤害犯错孩子的话,甚至做出伤害犯错孩子的举动。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小组有同学听写生字错得多,老师罚他们组的同学都要把生字抄好多遍(六七年前的事,记不清多少遍了),他们小组的同学于是商量要揍那个“犯错”的同学。儿子也很生那个同学的气。回家的路上,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我很震惊,赶紧给儿子讲清了道理,让他第二天阻止了事情的发生。但事后想想,后果真的很可怕。如果事情发生了,对被打者和打人者都是一种极恶劣的影响。所以,老师对学生的错误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实在是需要慎重考虑,从长远考虑的。
古人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2]犯了错,只要能改,就仍然是一个好学生。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就是让学生知错能改,今后不再犯或少犯类似错误。既然极端惩罚、不闻不问、简单惩罚都不可取,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来处理这类问题呢?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快18年了,干过8年班主任,面对学生的此类错误,有过一些思考和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是我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 为学生指出错误,教他们明辨是非。
初中学生对许多事情的认识还是懵懵懂懂,在辨别是非上还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学生有了错误,我们决不能视而不见,要或委婉或直接地给他们指出来。有时候还需要听听他们的想法,跟他们分析分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这样做对自己或他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在分析中,让他们逐步明确是非,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这是我处理学生错误的第一步,我相信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让学生因畏惧而掩盖错误。
为了不让学生因畏惧惩罚而掩盖自己的错误,我对学生犯错误采取的是宽容的态度。我常常告诉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犯一些错误,就是老师也避免不了。如果大家发现了老师的错误就要指出来,好让老师改正。只说还不行,我还用实际行动向他们证明。当我出的卷子上有了错字,学生指出来,我会感谢他们;当我急躁时发了火,事后我会向他们道歉;当他们考试成绩不好,我要先检讨自己教学中有什么问题。学生了解了老师的态度,有了错误也就敢于承认;别人给他指出来,他也不会记恨别人;同学们都认为给别人指出错误是帮助他人进步,这样也就不会心有顾忌。
宽容不是姑息和放纵。我要求学生有了错误就要改正。我让学生明白“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只要他们敢于承认并改正错误,就值得肯定。毕竟,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惩罚。
三 变“惩罚”为“将功补过”,让学生体验做好事的乐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影响了自己或他人时,教师可以建议他进行弥补,方式可以自选。学生可能会选择写检查等,这时老师要让学生明白,那种做法弥补不了他犯错误所带来的损失,对他本人来说也没有必要,既然知道自己错了,就不必再写什么检查或说明。这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可以让学生放下心中的包袱,为自己认识到错误、承认错误而内心坦然,并且丢掉怕惩罚的戒备心。
如果学生想不出可以为大家做些什么,老师可以建议他选择为大家做些好事来弥补损失,同时取得大家对他的谅解。建议他做的事情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不要让他为难,比如可以为班级浇浇花、扛扛水、擦擦黑板、摆摆课桌等,也可以给学习困难的同学补课、把学习中的问题反映给老师等。只要学生做了对班级有益的事,就要及时发现并表扬,让大家认同他的做法,也让他感受做错事和做好事的强烈反差,并体验为他人奉献的光荣与乐趣。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树立多做好事的信念,减少错误的行为。这对他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大帮助,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爱因斯坦说: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3]我们既然不想培养只是顺从的人,而要“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 ,[4]而且要他们“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5],我们就应该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改正错误行为,多为他人做好事,做有意义的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能有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错误;惩罚;宽容;明辨是非;将功补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十几岁的学生,他们更是免不了常常犯错。 面对学生的过错,我们应该怎么办?
体罚当然是不可取的。作为一种极端的惩罚手段,体罚被严令禁止。现在教育主管部门更是三令五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因为有些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非常不冷静,运用了极端的惩罚手段,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很严重的危害。这种现象不时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中,时刻警醒着其他教师引以为戒。
不闻不问也是不可取的。面对现在越来越难教育的孩子,有些教师明哲保身,对孩子的一些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只要不影响班级发展大局就对错误放任不管。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是对老师最起码的要求。如果我们对学生的错误置若罔闻,听之任之,那就算不得一位合格的教师。
还有一些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往往采取简单的惩罚措施,如罚站、罚蹲着补作业、罚写说明、罚跑步、做俯卧撑、找家长告状等,还有的老师竟然采取一人犯错罚全组或罚全班的“联罚”措施,据说这是学习了部队的做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纪律性。这些做法看起来很负责任,也没有走极端,但效果到底如何呢?我想不能只看当时产生了什么“效果”,而要从长远考虑和论证一下。
“对于学校工作,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是顺从的人。”[1]以上是爱因斯坦的一段话,很值得我们去深思,他很好地回答了那些惩罚的严重后果。
尤其是“联罚”,后果就更严重,毕竟军队和学校不同,面对的培养对象完全不同,培养的目标更有天壤之别,怎么可以机械照搬军队的做法呢?学生年龄越小,“联罚”的后果就越严重。因为小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差,他们会把受罚归咎于犯错的孩子,说出伤害犯错孩子的话,甚至做出伤害犯错孩子的举动。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小组有同学听写生字错得多,老师罚他们组的同学都要把生字抄好多遍(六七年前的事,记不清多少遍了),他们小组的同学于是商量要揍那个“犯错”的同学。儿子也很生那个同学的气。回家的路上,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我很震惊,赶紧给儿子讲清了道理,让他第二天阻止了事情的发生。但事后想想,后果真的很可怕。如果事情发生了,对被打者和打人者都是一种极恶劣的影响。所以,老师对学生的错误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实在是需要慎重考虑,从长远考虑的。
古人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2]犯了错,只要能改,就仍然是一个好学生。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就是让学生知错能改,今后不再犯或少犯类似错误。既然极端惩罚、不闻不问、简单惩罚都不可取,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来处理这类问题呢?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快18年了,干过8年班主任,面对学生的此类错误,有过一些思考和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是我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 为学生指出错误,教他们明辨是非。
初中学生对许多事情的认识还是懵懵懂懂,在辨别是非上还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学生有了错误,我们决不能视而不见,要或委婉或直接地给他们指出来。有时候还需要听听他们的想法,跟他们分析分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这样做对自己或他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在分析中,让他们逐步明确是非,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这是我处理学生错误的第一步,我相信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让学生因畏惧而掩盖错误。
为了不让学生因畏惧惩罚而掩盖自己的错误,我对学生犯错误采取的是宽容的态度。我常常告诉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犯一些错误,就是老师也避免不了。如果大家发现了老师的错误就要指出来,好让老师改正。只说还不行,我还用实际行动向他们证明。当我出的卷子上有了错字,学生指出来,我会感谢他们;当我急躁时发了火,事后我会向他们道歉;当他们考试成绩不好,我要先检讨自己教学中有什么问题。学生了解了老师的态度,有了错误也就敢于承认;别人给他指出来,他也不会记恨别人;同学们都认为给别人指出错误是帮助他人进步,这样也就不会心有顾忌。
宽容不是姑息和放纵。我要求学生有了错误就要改正。我让学生明白“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只要他们敢于承认并改正错误,就值得肯定。毕竟,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惩罚。
三 变“惩罚”为“将功补过”,让学生体验做好事的乐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影响了自己或他人时,教师可以建议他进行弥补,方式可以自选。学生可能会选择写检查等,这时老师要让学生明白,那种做法弥补不了他犯错误所带来的损失,对他本人来说也没有必要,既然知道自己错了,就不必再写什么检查或说明。这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可以让学生放下心中的包袱,为自己认识到错误、承认错误而内心坦然,并且丢掉怕惩罚的戒备心。
如果学生想不出可以为大家做些什么,老师可以建议他选择为大家做些好事来弥补损失,同时取得大家对他的谅解。建议他做的事情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不要让他为难,比如可以为班级浇浇花、扛扛水、擦擦黑板、摆摆课桌等,也可以给学习困难的同学补课、把学习中的问题反映给老师等。只要学生做了对班级有益的事,就要及时发现并表扬,让大家认同他的做法,也让他感受做错事和做好事的强烈反差,并体验为他人奉献的光荣与乐趣。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树立多做好事的信念,减少错误的行为。这对他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大帮助,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爱因斯坦说: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3]我们既然不想培养只是顺从的人,而要“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 ,[4]而且要他们“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5],我们就应该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改正错误行为,多为他人做好事,做有意义的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能有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