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三环节,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u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让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下去。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培养,才能更好的提高文言文教学。其中抓好“诵读”、“品味”、“练习”三个环节,是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1.“诵读”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常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老师在文言教学中要加强“诵读”的要求。
  首先,要认识对初中生来说“诵读”的重要性。进入初中,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却往往把文言文当做“半个外语”来学习,所以,抓紧抓好这个时期的朗读训练,诵读现处于口,再入于耳,然后聊于心,学生在一读一听中,便可以直接迅速的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语感由此而来。古人也早已对此有精辟的论述,提倡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的朱熹说:“大抵观书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其次,要讲究“诵读”的方法。“诵读”的初始阶段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就某一段或整篇进行“诵读”,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断句。文言文的诵读若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程度,对于下一步的“译”有很大帮助。关于诵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特别提到了“范读”和“美读”。他指出,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要“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读的方式要多种多样 :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默读、轻吟、朗读,齐读独咏,可读全篇,亦可读某几段、某一段,某几句、某一句。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进而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背诵,整篇文章记熟了,其中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记住了,古人说话、写文章的语气语调、方式方法也就品味出来了。比如,《岳阳楼记》一文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才能真正领略洞庭湖阴晴变化的大景,才能意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情怀。所以诵读的越多,越能触类旁通。
  第三,整体感知文章思路。即努力探索作者为文之用心,特别是要弄清楚文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遗迹行文方式的一些特点。教师还可以交给学生一些朗诵背诵的技巧,如古人行文中常用的结构修辞法(含对偶、对举、衬托、排比、设问等)、骈句、韵文等帮助记诵。
  2.“品味 ”是值得体会、品味语言和感情。这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的与形式进一步的把握,是语感培养中重要的酝酿蓄势过程。文言文留给我们的不仅有古人的语言精髓,还有古人的思想印记。譬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思想;《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对“大同世界”生活方式的理想追求;文言作品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人生追求等人文思想必然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情趣、艺术修养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带领学生“披文以入情”。
  其一,抓关键词来品。叶圣陶曾以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指出这两句诗中的关键词是“直”和“圆”。抓住了对这两个字的品味,“旷远、荒凉、静寂”的大漠宛然就在我们面前了。这里并没有做任何表面特征的分析,人们就能自然而然地感悟出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在品味关键词的过程中,对那些有一词多义、一次多用的现象的实词,虚词,以及过去课文中曾出现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比较,品出在现有语言环境中的味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整理,找出规律,以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培养。
  其二,牢记文言句子的特殊形式。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五种文言句式及一些固定格式要记牢。因此,要下功夫牢记较典型的特殊句式,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见效最快的方法。
  其三,揣摩、了解作者的心境,体会、品味作者的情感。任何语言文字,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苍白的。课堂上,教师适当以点拨式的词语教学带动整个文言文的教学,在品读字词句的过程中去把握思想内容,品味作者情感。一般思想内容的,点到即可。要把理解词语、掌握句式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堂堂课有所得。
  3.“练习”是指的在熟读和品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练习贯串于文言文学习的始终,(下转4-5版中缝)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 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画图法,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从而很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作者情感,甚至不自觉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  绘画是运用色彩和线条,形象地反映现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每个学段的目标中都提出了诵读的要求,并在“实施建议”里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教学。  诵读,能使学生反复“触摸”课文中规范的语言,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大脑皮层留下连贯的,系统的,符合语言条理性的痕迹。这样,大脑对语言的反应自然也就更快、更准、更敏感,而省略了过多的分析,推断。有些学生不等老师
期刊
多媒体教学手段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以其图文并茂、音影结合、动感无限的课堂优势,深得教师的喜爱。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直观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体现教学的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各种能力,也是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恬静静地听;亦或是教师连珠炮似地问,学生只是反反复复地答;作文时学生提笔无话可写,或者有的写了,说了,但所写所说的东西总是言词单调,表达肤浅。尽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作出表述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在学
期刊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能使学生产生持久强劲的学习内驱力。想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除了注重人格魅力、尊重学生人格、精心设计教案之外,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及时开发、整合各种学习资源  学生学习语文,最讨厌老师照本宣科。如果老师能够联系生活则可以受到欢迎。联系生活学语文也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引进源头活水,把各种与文本有关的资源整
期刊
考场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萤火虫’!总之,考场作文要学会创设亮点。创设亮点的形式异彩纷呈,其中打造深邃意境是主要技法之一。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写作时只有作者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使文章意境深邃,含蓄隽永。那么,如何使“意”与“境”高度融合呢?
期刊
二零零八年中考,双溪中学九十一位同学成功考入重点中学,全县沸腾了;二零零九年中考,双溪中学八十位同学满怀喜悦步入靖安中学,其中,利忠树和李幸两位同学进入全县前十名,全县震惊了!  双溪中学没有在成绩面前陶醉,他们知道: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高质量是被社会认可的金科玉律。尽管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善于反思的双溪中学老师知道:学生也有厌学的苗头,辍学现象仍有发生。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双
期刊
记得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我想信培养学生一个好习惯会胜于让单单让学生考一个好分数。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对每一个孩子的习惯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使班级工作良好开展,我觉得首先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需要我们班主任从细处入手,用心去做。下面我就谈谈在班级管理中用的一些方法。  
期刊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也是为学生将来养成严谨的治学精神打好基础的重要内容。一个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是很难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的。所以,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型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智能的培养,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  一、让学生科学地了解自己,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我们常说“知人为聪,知己为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难。我们要帮
期刊
常见一些写作教学的文章里提到“以动衬静”和“以动写静”这两个概念,甚至一些人干脆就认为“以动衬静”就是“以动写静”。作为表现手法,“以动衬静”和“以动写静”真的是一回事吗?如果不是一回事,那它们又有些什么区别呢?  其实,“以动衬静”和“以动写静”是描写中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法。  景物描写中,人们经常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表现所写之物的静或环境的静。如:“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