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认识美)教育或美感(感受美)教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是相互并列、相互联系的,对其它“四育”是有潜在的互补的促进作用,因此成为当今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方法、场地不失时机地渗透美育,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之中轻松地全面地认识物理规律、掌握并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此试作几点探索。
一、挖掘课本美育素材,展现美
新编初中物理课本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工具,它不仅注重传授本学科知识的功能,而且在编写的思想、体系、内容上融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与一体,蕴含大量美育素材。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
1.形象感染美。課本虽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前位,而以其美的形象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如介绍居里夫人、法拉第等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启迪学生树立积极探索、勇于求真、追求进步的信念。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用具体的事例和大量的图示描述我国劳动人民、科学工作者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如墨翟的小孔成像、汉代砖刻图片、滑轮使用记载、明代发射的火龙、现代超导的研究、和平利用原子能等。
2.图像画面的直感美。人的视听感官是感知美的主要感官。引导学生观赏图像画面,直接感受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真实美。课本配置的图有:演示实验图,有趣的物理现象图、实验工具图、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事例图,自然景观图、科学家肖像图等,看过这此生动而直观的画面,给人似有观形如睹物闻声之快感,对学生认知意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助动作用。
3.内容新颖美。新编教材编写的又一特征是在内容思想上有新颖的美感。新增内容有必学内容:声学、无线电通讯常识、未来篇等篇章;有常识性了解知识:磁浮列车假设理论、放射性光元素等;有阅读性新知识,如火箭、激光知识等,这些新知识不仅给学生新感觉,还拓宽了学生认识视野,感受到物理学充满富有新颖的创造性和现代新气息。在编排的思想上不仅大胆地按照认识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打破传统的力、热、光、电板块式编排体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更重要的是突出物理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智能,注重能力的培养,转变教育观念。
二、创设美育情境、降压减负,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受美
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充分发挥教材教育功能为学生创造条件,设置愉悦的学习环境。初中物理教学重在认识过程导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是学生认识客体的指导者,又是学生提高智能的服务者;使学生对表象认识既有清晰感,又要减少认识心理畏惧感;既要根据学生认识能力适当的延伸,又要避免过重的偏难的训练负担。课堂美育环境创设,需要通过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学得有趣有用,从而喜爱物理学,可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验教学,物理教学以物理实验为根基,每个测量、测定或研究型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课外兴趣实验,无不给学生留下真实感。尤其是演示实验选用的简单易操作的器材越近学生学习生活用具,教学效果越显著。如用一支钢笔可做的实验有:摩擦分类、摩擦起电、压强与受力面积关系,大气压强存在的验证等。学生看过这些实验,立即意识到一部分的物理实验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发现无疑是一种美的感受。
2.对于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采用挂图、放映幻灯片来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直观感。
3.激趣设疑。物理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一门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开展有趣的实验,尤其是用玩具做的实验,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用弹弓研究动、势能转化,用青霉素瓶做大气压存在等实验。根据这些实验现象提出设问,让学生思考随着教学内容展开而揭示谜底,设问要新、奇、悬。引导学生探根求源,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和生活之中。
4.反差对比:对于易混淆的物理概念采取反差对比教学方法,加深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印象,正确区分不同物理量的内涵,从而达到认识物理规律的本质。如歌曲与吵杂声对比,区分乐音与噪声;拿出凹面镜与凸面镜对太阳照,请学生观察聚光点,再让学生用这两个面镜给自己照像,对比两面镜的作用与功能。
5.生动、新奇、真实、雅俗的举例。物理知识来源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离不开举例说明或验证。用生动、新奇、真实、雅俗的事例予以补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这些引例取材如:社会新闻、消息、歌词、诗句、格言、寓言故事等。
三、发挥想象,拓宽认识领域,激励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人类的高级属性之一的想象,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有着广阔内容的心理范畴,它分简单创造新的想象、突破经验的局限,取得认识的普遍性。在物理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有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拓宽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领域,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1.编制习题。根据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物理实验的数据编制习题是件有趣的活动。学生乐于参加这项活动,学会从简单的已知、求条件对换、补充条件到自编习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进行再创造。由此认识到物理习题编制并不神秘,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教师再顺势抽几道习题加以评比,看谁编题较好,更符合实际,予以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2.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习题课教学不是简单的分式加数字的演算教学,而是围绕题目给定的条件指导学生明确习题考察的知识点,挖掘习题中隐含条件和等量关系,学会用公式解题,思索习题解法可行性,联想习题的可变性,延伸性,使学生能熟练地从不同方面学会一题多解。对可变性习题可采取增补或变换条件、结论等方法进行,学会解答模型题,达到触类旁通,提高应变能力。
3.摹拟实验故障。实验出现故障是常见的,具有可能性和偶然性。参与实验操作的每个学生会遇到不同的故障,而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教师事先在课堂上通过设置故障,并加摹拟,最终排除故障,增强学生分辨能力和识别能力,提高认识和操作能力。
4.探究物理量可能性测定方法。教材中有些物理量可以用不同器材进行测定。如物质的密度,导体的电阻等,由于选择测量器材的不同,方法就不会一致,但结果相同。以此引导学生加以想象,选择较合适的测量方法,达到理想的测量效果。
启示学生认识和掌握物理规律的智育,是物理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美育对于智育的实施,有着不可忽略的独特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美导真的原则指导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学好物理知识,以期达到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方法、场地不失时机地渗透美育,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之中轻松地全面地认识物理规律、掌握并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此试作几点探索。
一、挖掘课本美育素材,展现美
新编初中物理课本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工具,它不仅注重传授本学科知识的功能,而且在编写的思想、体系、内容上融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与一体,蕴含大量美育素材。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
1.形象感染美。課本虽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前位,而以其美的形象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如介绍居里夫人、法拉第等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启迪学生树立积极探索、勇于求真、追求进步的信念。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用具体的事例和大量的图示描述我国劳动人民、科学工作者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如墨翟的小孔成像、汉代砖刻图片、滑轮使用记载、明代发射的火龙、现代超导的研究、和平利用原子能等。
2.图像画面的直感美。人的视听感官是感知美的主要感官。引导学生观赏图像画面,直接感受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真实美。课本配置的图有:演示实验图,有趣的物理现象图、实验工具图、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事例图,自然景观图、科学家肖像图等,看过这此生动而直观的画面,给人似有观形如睹物闻声之快感,对学生认知意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助动作用。
3.内容新颖美。新编教材编写的又一特征是在内容思想上有新颖的美感。新增内容有必学内容:声学、无线电通讯常识、未来篇等篇章;有常识性了解知识:磁浮列车假设理论、放射性光元素等;有阅读性新知识,如火箭、激光知识等,这些新知识不仅给学生新感觉,还拓宽了学生认识视野,感受到物理学充满富有新颖的创造性和现代新气息。在编排的思想上不仅大胆地按照认识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打破传统的力、热、光、电板块式编排体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更重要的是突出物理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智能,注重能力的培养,转变教育观念。
二、创设美育情境、降压减负,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受美
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充分发挥教材教育功能为学生创造条件,设置愉悦的学习环境。初中物理教学重在认识过程导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是学生认识客体的指导者,又是学生提高智能的服务者;使学生对表象认识既有清晰感,又要减少认识心理畏惧感;既要根据学生认识能力适当的延伸,又要避免过重的偏难的训练负担。课堂美育环境创设,需要通过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学得有趣有用,从而喜爱物理学,可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验教学,物理教学以物理实验为根基,每个测量、测定或研究型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课外兴趣实验,无不给学生留下真实感。尤其是演示实验选用的简单易操作的器材越近学生学习生活用具,教学效果越显著。如用一支钢笔可做的实验有:摩擦分类、摩擦起电、压强与受力面积关系,大气压强存在的验证等。学生看过这些实验,立即意识到一部分的物理实验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发现无疑是一种美的感受。
2.对于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采用挂图、放映幻灯片来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直观感。
3.激趣设疑。物理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一门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开展有趣的实验,尤其是用玩具做的实验,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用弹弓研究动、势能转化,用青霉素瓶做大气压存在等实验。根据这些实验现象提出设问,让学生思考随着教学内容展开而揭示谜底,设问要新、奇、悬。引导学生探根求源,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和生活之中。
4.反差对比:对于易混淆的物理概念采取反差对比教学方法,加深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印象,正确区分不同物理量的内涵,从而达到认识物理规律的本质。如歌曲与吵杂声对比,区分乐音与噪声;拿出凹面镜与凸面镜对太阳照,请学生观察聚光点,再让学生用这两个面镜给自己照像,对比两面镜的作用与功能。
5.生动、新奇、真实、雅俗的举例。物理知识来源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离不开举例说明或验证。用生动、新奇、真实、雅俗的事例予以补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这些引例取材如:社会新闻、消息、歌词、诗句、格言、寓言故事等。
三、发挥想象,拓宽认识领域,激励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人类的高级属性之一的想象,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有着广阔内容的心理范畴,它分简单创造新的想象、突破经验的局限,取得认识的普遍性。在物理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有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拓宽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领域,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1.编制习题。根据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物理实验的数据编制习题是件有趣的活动。学生乐于参加这项活动,学会从简单的已知、求条件对换、补充条件到自编习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进行再创造。由此认识到物理习题编制并不神秘,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教师再顺势抽几道习题加以评比,看谁编题较好,更符合实际,予以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2.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习题课教学不是简单的分式加数字的演算教学,而是围绕题目给定的条件指导学生明确习题考察的知识点,挖掘习题中隐含条件和等量关系,学会用公式解题,思索习题解法可行性,联想习题的可变性,延伸性,使学生能熟练地从不同方面学会一题多解。对可变性习题可采取增补或变换条件、结论等方法进行,学会解答模型题,达到触类旁通,提高应变能力。
3.摹拟实验故障。实验出现故障是常见的,具有可能性和偶然性。参与实验操作的每个学生会遇到不同的故障,而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教师事先在课堂上通过设置故障,并加摹拟,最终排除故障,增强学生分辨能力和识别能力,提高认识和操作能力。
4.探究物理量可能性测定方法。教材中有些物理量可以用不同器材进行测定。如物质的密度,导体的电阻等,由于选择测量器材的不同,方法就不会一致,但结果相同。以此引导学生加以想象,选择较合适的测量方法,达到理想的测量效果。
启示学生认识和掌握物理规律的智育,是物理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美育对于智育的实施,有着不可忽略的独特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美导真的原则指导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学好物理知识,以期达到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